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机制对质量的调节

竞争机制对质量的调节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竞争机制是推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压力机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择优机制,更是一种平衡供求的协调机制,对于学生消费者而言还是一种合理满足需要的选择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竞争机制有利于引导高校重视质量竞争,通过改进高校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优化学生素质,达到保障质量的目的。而质量竞争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
竞争机制对质量的调节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竞争机制是推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压力机制,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择优机制,更是一种平衡供求的协调机制,对于学生消费者而言还是一种合理满足需要的选择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校改善经营管理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机制,只要存在着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为主体,无论是否愿意,都会被推向激烈的市场经济竞技场,也都无法回避竞争。只有经受严峻竞争考验,努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取得竞争优势,向市场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高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引导高校想方设法地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学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没有股东承担责任,也没有破产的威胁,究竟应该有些什么外部控制,保证它不偏离社会赋予它的目标?大致来说,外部对大学的控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对大学的直接管制;另一种是通过大学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声誉约束。我们现在的体制过多地依赖于政府的管制,而不是利用大学之间的竞争来约束大学的行为。但世界的经验证明,竞争而不是政府管制,才是推动大学健康发展的有效力量,实现大学理念的保证。”[26]

(二)促使高校提高办学水平

低成本竞争和高质量竞争是高校竞争常用的两种策略。前者是以低成本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努力使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下降,从而使自己占有优势地位。高校扩招就是低成本竞争的典型。后者是以高质量为竞争手段,致力于提高水平,树立品牌形象,在竞争中以高质量超越竞争对手。这既是一切竞争手段的前提和基础,也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当前主要竞争手段。竞争机制有利于引导高校重视质量竞争,通过改进高校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优化学生素质,达到保障质量的目的。产品的高质量是竞争中的王牌,它比任何促销手段更能使消费者信服。而质量竞争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是高校竞争的重要手段。质量竞争的结果不仅有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利益的保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依靠办学质量来赢得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优质生源,高等学校才能在生源市场、资金市场和师资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推进高校形成办学特色

竞争机制引导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高等学校不断创新、努力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校必须不断创新并努力形成特色,才能有所发展和进步。这样的话,即使不具有整体优势,但只要有特色,也可在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否则就会遭到市场无情地抛弃。当前我国高校的办学,模式单一,千校一面,没有特色,与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有较大差距。高校要努力适应社会需要,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竞争机制的引入,对于推进高校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还包括教学活动的创新以及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得高等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具有差异优势和更强的竞争力,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1]Milton Friedman.Capitalism and Freedom[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85.

[2]王善迈.教育不能市场化[N].中国经济导报,1999-04-30(9).

[3]李福华.论市场机制在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37.

[4]马凤岐.高等教育与市场:问题与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31.

[5]易红郡,缪学超,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向:经费筹措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89.

[6]肖俊杰,谢安邦.日本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形式和启示[J].江苏高教,2010,(6):148-151.

[7]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67.

[8]吴宏超,范先佐.我国教育供求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经济,2006,(3):24.

[9]喻晓琛,刘一儒.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是不是过度了?[J].中国统计,2010,(12):50.

[10]邓晖.高等教育酝酿大变,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转向应用型[N].光明日报,2014-5-15.

[11]康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增加有效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0,(7):5.

[12]潘懋元.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发言[J].高等教育研究,2001,(4):1.

[13]宋燕.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融合: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新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0,(3):5.

[14]马晓燕.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8.

[15]马晓燕.关于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教育供求均衡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1,(1):17.

[16]李学禄.高等教育质量与质量管理新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4.

[17]陈廷柱.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市场化[J].江苏高教,2002,(1):35.

[18]姚莉,潘善洪,张为鄂.大学毕业生素质现状及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92.

[19]2013 Gallup/Lumina Poll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gallup.com/poll/167630/business-leaders-doubt-colleges-prepare-students.aspx.

[20]王作峰.硬币之两面:高等教育学费价格的双刃剑作用[J].中国物价,2006,(3):37.

[21](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M].胡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

[22]调整有程序,资助已先行——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就学校收费调整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201408/174052.html.

[23]袁蕾.高等教育专业差别定价及其福利效应分析——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3):48.

[24]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68.

[2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62.

[26]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