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控制理论的意蕴

社会控制理论的意蕴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中,社会控制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二)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是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迫切需要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转型时期。因此,为防范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失序失范,为有效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扩张而带来的质量下滑,切实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社会控制理论的意蕴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在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中,社会控制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社会调节机制是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控制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系统演化普遍的操作机制。“所谓控制,就是系统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系统利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对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施加作用的过程。控制具有影响和支配两个层次,在广义的意义上,影响就是控制,是通过因果关系达到控制;选择也是控制,没有选择也就没有控制,只是影响和选择在程度上都属于弱控制;支配则是一种强化的控制。”[23]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政府的质量调控不同,并不具有支配的力量,是一种弱控制,但却会对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是质量保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力量。但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中,我们重视的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政法控制,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力监控,而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弱控制重视不够,忽视社会力量对质量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行环境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政府包办一切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打破,高校开始面向社会与市场,自主办学,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社会与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调节机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调节力量。

(二)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是社会转型期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迫切需要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则对原有的社会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失范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到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达688.83万人,在校生2391.32万人,毕业生624.73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24],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高等教育数量的急速增长,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缓解了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同时也带来的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投入赶不上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办学条件普遍紧张,师资出现结构性短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不够及时,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一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大学精神缺失,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大学生中存在着混文凭的现象等等。因此,为防范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失序失范,为有效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扩张而带来的质量下滑,切实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需要说明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并不只是对高等教育偏离行为的制约,也包括了对高等教育有序运行的维护和保障。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是社会主体协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控制而言,政府、社会和高校是三大行为主体,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离不开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如果说,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应发挥基础作用,而社会则应发挥中坚作用。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构成物,具有主体多元性的特点,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了社会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的文化系统。另外,考虑到社会组织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控制主体。社会控制作用的发挥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和互动性。依赖性指社会控制需要依赖多种社会主体才能起作用,这既包括社会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也包括社会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等。互动性是指社会控制通过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起作用。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有赖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引导、舆论监督和社会评价等机制的共同影响而起作用。

(四)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

社会控制种类繁多,有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自上而下的控制与自下而上的控制等等,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方式方法各异,具有互补性。有效把握不同控制种类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手段实施质量的社会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复杂的有机整体,需要多种社会控制手段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实现社会控制的目标,达到社会整合和社会良性运转的效果,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控制也是如此。例如,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除了要靠法律、纪律、制度等强制性的硬控制之外,还需要依靠非强制性的软控制,这主要包括了市场引导、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文化心理因素、宣传教育等。软控制不靠强力推行,而是靠社会评价、内心反省等非强制力量实施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软控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又如,社会控制中,外在控制以内在控制为基础,内在控制以外在控制为补充,两者都不可或缺。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运用外在控制较多,特别是政府的权威较大,而对内在控制重视不够,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行业自律乏力,需要在以后的质量保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注释】

[1]金吾伦,郭元林.国外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6):2-5.

[2]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19-21.

[3]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2):3-9.

[4]杨桂华.论社会系统的更新机制[J].人文杂志,1998,(5):19.

[5]范阳东.企业环境管理自组织机制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40.

[6]李路路.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10.

[7]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5-193.

[8](美)E.A.罗斯.社会控制[M].秦志勇,毛永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2.

[9](美)E.A.罗斯.社会控制[M].秦志勇,毛永政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

[10](英)马丁.因尼斯.解读社会控制[M].陈天本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9-39.

[11](英)马丁·因尼斯.解读社会控制[M].陈天本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2.

[12](英)马丁·因尼斯.解读社会控制[M].陈天本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39.

[13]〔美〕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陆志宝,余再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5.

[14]杨桂华.转型社会控制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122-124.

[15]杨桂华.转型社会控制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125-126.

[16]杨桂华.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J].哲学研究,1998,(8):59.

[17]何怀远,田佑中.社会哲学视野中的社会控制——兼就“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问题与杨桂华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0,(1):73.

[18]鲍宗豪,李振.社会控制的哲学反思——兼与杨桂华、何怀远等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0,(12):22.

[19]范和生.现代社会学(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576.

[20]郭强.大学社会学教程[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384.

[21]杨桂华.社会控制理论的三大历史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1998,(3):77.

[22]杨桂华.社会控制理论的三大历史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1998,(3):77.

[23]吴彤.多维融贯:系统分析与哲学思维方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7.

[24]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BE/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308/15579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