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动人口一些正常的权利要求在相关管理部门很难实现。相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流动人口在发展市场经济、 创造物质财富中的重要作用, 在促进城市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目前户籍人口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分离的现状。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_公安机关视野下的社会治安管理创新研究

(一) 流动人口管理理念错位

思想观念是实践行动的先导, 近年来, 我国在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中之所以没有出现制度上的根本性转变, 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观念上的落后。

1.目前相关管理部门仍然把流动人口定位为“二等公民”。

目前, 流动人口在涌入城市后, 由于自身素质以及所从事工作的原因导致城市居民产生了一种较之于流动人口的优越感, 使城市居民在对待流动人口时, 常带有歧视的眼光。 这是城市原有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认识的突出表现, 但是, 在今天城市管理者的头脑中也存在着流动人口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公民, 是“低层次” 的城里人的错误认识。 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关管理部门并不认为他们有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服务的必要, 他们对于流动人口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 办证、 收费。 流动人口一些正常的权利要求在相关管理部门很难实现。

2.相关部门在对流动人口作用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 政府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作用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一方面表现在对流动人口负面作用的夸大上。 相关政府部门认识中的流动人口就是影响城市社会治安、 破坏城市环境、 扰乱城市社会秩序的罪魁祸首。 不可否认, 由于流动人口的素质较低等情况, 上述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 流动人口绝不是仅有负面的形象, 也有其正面的形象, 然而, 相关政府部门却只认识到了流动人口不好的一面, 并在其头脑中不断的夸大这种认识。 他们把流动人口当成社会的特殊人群, 把流动人口看成洪水猛兽, 把流动人口看成危险群体来对待。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上。 相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在今天的中国社会, 流动人口在发展市场经济、 创造物质财富中的重要作用, 在促进城市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 现有模式难以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作用

1.现有管理模式行政性过强。

我国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主体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为核心, 这种以政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行政性强, 强大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权力可以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出现时间短、 见效快的特点。 但是, 行政性过强的管理模式也对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以政府为主导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 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公安机关管理为主, 计划生育、 劳动、 民政、 农业等诸多部门共同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 这一管理格局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 协调困难、 相互推诿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流动人口管理的质量, 降低管理效率和效能, 使流动人口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在行政性过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中, 许多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管理就是收费, 管理就是管制的思想。 相关部门从自利性出发, 为了小集体的利益而滥用行政权力。 超标准收费、 巧立名目进行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 “以收助管”、 “以罚促管” 的管理方式已成常态。 这种以收费和处罚为目标的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对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 并且极易引发流动人口和管理机关的紧张和对立, 而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源即在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中行政性的过于突出。

2.现有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完善。 但是, 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仍然带有非常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 我国一直把城乡二元制作为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基础, 突出户籍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把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分开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了目前户籍人口管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分离的现状。行政部门对流动人口实行“条块分割” 的“条条管理”, 流动人口成为被“管制”、 被“打压” 群体, 其诸多权益受到侵犯或剥夺。 这种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与我国转轨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它对规范人口管理,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有流动人口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今天中国社会的变化速度, 今天流动人口表现出的范围广、 速度快等特征已经极大地限制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比如, 我们熟悉的就业登记制度。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对外来农民工实行证卡合一的制度, 从实施情况看, 这套制度设计得很详细, 并有很强的监察措施来保证, 但实施效果一般,并没有管好外来劳动力。 由于实施效果一般, 北京市现已取消了就业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流动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企业在雇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企业因成本等原因并不能及时有效的上报用工情况, 从而导致相关部门对流动人口数字掌握得不准。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与实际情况的相脱离。

(三) 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1.流动人口很难融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中。

社会保险体系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包括养老、 医疗、 失业与贫困救助,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享受的权利, 对于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我们发现, 流动人口很难有效地融入这一体系。 虽然, 国家从政策的层面将农民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之中, 但是, 由于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后的收入水平、 各个企业为了利润而逃避履行为流动人口缴纳保险的义务, 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对企业履行缴纳保险义务监督过程中的失位等原因, 导致了目前流动人口参保水平较低的现状。 以医保为例, 从1998年开始,中国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为企业职工建立医疗保险,迄今参保人数已超过1.6亿。 截至2006年年底, 我国只有2538万城市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 占城市农民工总数不足1/4。 农民工参保率依然很低。

2.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突出。

伴随着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 流动人口的子女有很多也相应地进入了城市, 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上学的问题就逐渐凸显了出来。 目前, 在我国许多城市, 流动人口的子女如果要进入公立学校就读, 仍需要交纳借读费。 而当流动人口家庭承担不起这笔高昂的费用时, 他们的孩子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教育, 比如进入民办或者私立学校, 而这些学校办学条件、 教学质量和公立学校是远不能相比的。 目前, 在一些大中城市虽然建立了打工子弟小学,以此来专门解决农民工子弟上学的困难, 但是, 现在有很多打工子弟小学因难以为继而不得不停办, 有些还在运转的学校也因教学质量差, 学办学条件差等原因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同。

农民工群体是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群体中最为庞大, 涉及问题最广泛的流动人口群。 农民工子弟就学的权利是农民工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 但是, 目前农民工子弟就学依然十分困难, 这也成为了目前农民工群体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的典型方面。

3.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堪忧。

目前, 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 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 这些区域要么是城市中的棚户区, 以低矮的平房为主, 要么是城市中非常老旧的居民楼, 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居住环境而逐渐搬离了这些区域, 空出来的房子大都租给了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 这些区域因都存在采光条件差、 公共卫生设施缺乏、 夏季闷热潮湿、 冬季供暖不好等情况, 有的甚至存在火灾以及居住安全等隐患, 而流动人口由于经济原因进入城市后只能住在这样的地方,城市的日新月异与流光溢彩与他们格格不入。 而且, 在一些城市,这些区域因流动人口的大量居住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社会治安问题, 因为这些新问题的出现,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居住的区域成了城市中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4.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来源于农村, 农民涌入城市成为流动人口后, 便很难回到流出地去参与当地的民主选举。 同时, 流入城市的农民因目前制度上的限制也无法参与城市的民主选举, 因此流入城市的农民的政治权利很难实现。 目前, 流入城市的农民的组织性较差, 没有形成维护自身相关政治权利的组织, 流入城市的农民的素质又普遍偏低, 这些原因使流动人口的政治权利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5.流动人口缺乏相关的维权手段。

目前, 在我国还会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因缺乏劳动保护而致伤、 致病、 致残的事件。 这些事件接二连三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流动人口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 在事件发生后, 流动人口不能及时得到补偿, 他们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流动人口维权手段的缺乏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在维权事件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侵犯流动人口利益的群体大部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 对于这样两个实力相差悬殊的群体之间的博弈, 流动人口维护自身权利的方法是十分有限的, 其权益自然也很难得到保障和维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