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

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_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当前我国的民粹主义主要活跃在网络领域,民粹主义的观点主张渗透在网络舆论和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之中,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加之大学生是网民中比较活跃的群体,其盲目的网络参与很容易使其成为民粹主义传播的工具,对此要注重对大学生参与理性的培养。首先引导大学生不盲信盲从。网络谣言是网络舆论生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时候,出现在网络领域的出于缺乏信任感而妄测的负面消息会成为变相的造谣行为,民粹主义往往通过捕风捉影地在网络上通过造官方的谣、传精英的谣、抹黑政府和精英形象误导大众,如近些年活跃于网络领域以公共知识分子自居,却以与党和国家死磕为己任的“公知”,他们把自己装扮成正义的化身,以此来推销他们的思想主张,对中国现行体制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竭力向青年人推销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青年在网络上很容易形成对公知大V的追捧,对他们的观点主张进行转发评论,如不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大学生会被误导并以他们的言论为事实及价值判断依据。

其次,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现状的基本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大大拓展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途径,提高了政治参与机会,但由于网络信息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加之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的煽动、歪曲与误导,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容易出现非理性因素和受偏激情绪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参与到“网络暴力”之中,这种非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正确民主政治观念的形成。因此,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教育大学生在政治参与特别是在网络领域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客观理性、实事求是,避免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面对社会冲突及群体性事件时,要理性地认识到复杂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具有依规则、法律行事的自控自律意识和理性、成熟、负责任的冷静平和的心态。

【注释】

[1][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袁明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2]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

[3][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袁明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4]参见孙玮:《以大众的名义——当前大众传媒的文化民粹主义倾向分析》,《新闻大学》,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