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是社区“讲古人”

我是社区“讲古人”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0月,我被安排到新试刊的南海区西樵镇《樵山社区报》。面对这些问题,我和《樵山社区报》的同事们做了多次尝试。所以我觉得社区报记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记者,而是一名社区的“讲古人”。一年时间里,我们启动了10多场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让市民走进樵山社区报,并形成了活动品牌,吸引了很多忠实粉丝。《发现西樵》已经成为《樵山社区报》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品牌栏目。
我是社区“讲古人”_在中国办社区报

2013年7月,我走进《珠江时报》社区报编辑部,开始了自己的社区报记者生涯,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感触良多,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对社区报的喜爱。

用一颗好奇心讲好身边事

2013年7月16日,阳光灿烂。我依然清晰记得,我被《珠江时报》录用并安排到社区报工作。长久以来,当一名记者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一天除了有实现梦想的兴奋外,更多的是对社区报这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同年10月,我被安排到新试刊的南海区西樵镇《樵山社区报》。初到樵山的我,就像刚落地的娃娃,很是懵懂茫然。比如,什么样的版面才具可读性?对口接线的人应该找谁?新闻写作应该怎么写才有社区味?面对这些问题,我和《樵山社区报》的同事们做了多次尝试。参考已创办的其他社区报的版面设置,并因地制宜,凭借西樵山这座“珠江文明的灯塔”开设了“文化西樵”的版面,让《樵山社区报》因此与众不同,同时学会了用俏皮灵动的文字进行新闻写作,选题上也尽量贴近社区,并尽量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在报纸露脸。

一开始,繁重的采写工作几乎要吞噬我对记者这个行业的热情,但每一次采访给我带来的新的发现又让我坚持了下来。记录西樵历史文化名村简村的往昔时,从村民的描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去采写西樵山水豆腐花的制作过程时,才发现石磨与力度的掌控原来是一门接近艺术的学问;去探访非遗竹织雨帽的传承人时,非遗的式微让我很是揪心,也很想为非遗做点什么……

在每个平凡的社区里,每天都有很多不平凡的事情发生,尽管至今我当记者已经两年多,对西樵越来越熟悉,但我还是葆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去发现身边的“故事”,并把这些有意思好玩的故事,用文字形式讲给读者听。

所以我觉得社区报记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记者,而是一名社区的“讲古人”。它少了大报的严肃板正,更多的是在讲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这些普通人的身边。

创新活动丰富版面

2014年1月,《樵山社区报》正式创刊,以每期5万份的发行量,覆盖了西樵镇32个村居单位,成为西樵本土发行量最大、覆盖密度最大的一份报纸。如何才能让居民真正认识并喜欢上这份报纸呢?一年时间里,我们启动了10多场大大小小的社区活动,让市民走进樵山社区报,并形成了活动品牌,吸引了很多忠实粉丝

社区活动多了,居民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又对活动进行创新,譬如我们根据西樵镇本地合作单位的特点对系列社区报的品牌活动“市民议事厅”进行了创新。在与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合作的一期主题为《医患同心 携手同行》的“市民议事厅”活动里,我们让市民跟随医护人员进入各个科室,拍摄医生与护士工作状态的图片,并制作成视频,展现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忙碌情况。在“市民议事厅”活动当天,让走进科室摄影的市民讲述内心的感受,拉近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期的“市民议事厅”活动里,除了议事发言,还增加了小品展演、医患互写心里话等环节,赢得了市民与合作单位的点赞。

我们还与教育行业合作了一场很特别的活动——开学第一课学生当“先生”活动,在一个班级里选了5名学生来当老师,从备课、做PPT、上课、批改作业到上台给学生上课,并担任班主任角色,想办法去解决逃学学生的问题。学生当“先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的不容易,从而学会了换位思考。活动最后,我们让这5名小老师走进菜市场为老师们买菜做饭,师生同桌聚餐,场面温馨感人,效果很好。

2014年,樵山社区报组织了重走桑基鱼塘、周年party、开学第一课学生当“先生”、“市民议事厅”等10多场活动,系列活动一方面让版面内容更加丰富可读,另一方面切实拉近了读者与报纸的距离。

品牌栏目发掘当地文化

西樵是南海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镇,全国有名的5A级风景区西樵山就在这里,西樵山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山上有全国最高的观音坐像。所以《樵山社区报》开创之初,就特别为文化西樵定制了一个栏目《发现西樵》,目的是让本地人通过这个栏目,了解西樵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李国臣总编辑在给社区报记者培训时讲到,社区报是一张文化纸,发掘好本地文化并进行引领是社区报的重要功能之一,《发现西樵》就是进行文化引领的一个栏目。

一年多的时间,《发现西樵》走遍了西樵镇的32个村居,记录了每个村的开村历史、名人轶事、村落风貌、特殊民俗以及村中趣事。写法上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操作,请老村长、村民以及当地的文化人士进行讲述,让本地人讲述本地故事。《发现西樵》已经成为《樵山社区报》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品牌栏目。

社区报记者要学会自我成长

社区报记者每天与社区里的普通居民打交道,工作生活在一起,“高大上”基本与我们无缘。另一方面,《樵山社区报》编辑部离报社总部也比较远,相关的培训讲座没法经常去参加,所以业务上、心理上学会自我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在见习记者期间,我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把阅读过的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剪下来,反复阅读,分析它的行文结构、遣词造句,通过借鉴为己所用。我也经常对各家媒体的同题材报道进行对比,分析这些记者的切入点、关注点有什么不同,然后自我提问,如果是我去写我会怎么切入怎么行文。经过一年多这样的代入性思考学习,我发现自己在遣词造句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樵山社区报》记者 何惠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