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话说“实”

实话说“实”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文洪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前些日子,高兰根书记围绕“严”字,讲了很好的体会,今天,我主要结合学习习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的心得,讲一点关于“实”的认识。可以说,国家不实则亡,社会不实则乱,人不实则败。
实话说“实”_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心得_大讲堂 :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文化建设实录. 2014—2015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文洪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从问题导向的角度看,就是解决全党特别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不严不实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四风”问题,就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点解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思想作风问题。“严”,我体会主要在严守纪律,懂规矩,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讲的是禁止干什么的问题,解决反对什么的问题;“实”,我想主要是强调工作作风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做”的问题,解决提倡什么的问题。前些日子,高兰根书记围绕“严”字,讲了很好的体会,今天,我主要结合学习习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的心得,讲一点关于“实”的认识。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汇报:实之源,实之殇,实之用。就是讲一讲,实的观念从哪里来的,不讲求实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讲求实对我们的事业和自身成长有哪些益处和帮助。

一、实之源

“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实”的观念一直源远流长,春秋诸子百家都有对“实”的经典论述,通过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从不同侧面来丰富这个概念的认识,提升了对“实”的认识水平。儒家创始人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汉代河间献王刘德则被历史学家班固评价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字的起源。毛泽东同志对这一古语进行了精辟的哲学解释,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有力武器。明代儒家大师王守仁崇尚“格物致知”的思想方法,说: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格物,就是实践,从实践中寻求真理,发现良知。墨家一向重视实证价值,墨子说:“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人耳目之实”。墨子还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强调行为本,实践第一。

法家、兵家等实用主义学派,更是注重“实”的思想方法。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在战争中要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并依据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战术。法家代表人物,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则反对“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强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反对无实际用处的夸夸其谈,认为唯有“以严以实,故能为威者王”。商鞅的论述,表现出了他对当时各国关系和秦国内部实际情况的深刻洞察。他结合这些情况制定了一整套符合秦国实际,严苛有效的政策,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春秋诸子百家中,有一家为“名家”,这一家的信徒,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辩。早期的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桓团,注重“名”,不注重“实”,热衷于与人抬杠,对法律条约“咬文嚼字”,或者论辩。后期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代表名家两种趋向,一种是强调“实”的相对性,另一种是强调“名”的绝对性。名家对“实”有深刻的认识与经典的论述,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来状态就是“实”,只有万事万物都处在“实”的位置上,世间的规律运转才是正常有序的,所以强调外在与内在的统一,唯有在“名实相符”的前提下,事物才能健康发展。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说:“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焉,位也。位其所位焉,正也。其正也,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也,正其名也。夫名,实谓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一般的、抽象的物,物这名所指称的,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直译就是“用物这个来指称而又没有超出其指称范围的,就是实”。作为名家,他提出了物、实、位、正、名这些概念,并强调了这些概念逻辑上的一致性。这些论述,强调了实与名本质上的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思想流派也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实”学。汉代王符在《潜天论》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荀悦在《申鉴》中说:“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北宋学者胡瑷说:“救弊之道在实学,不在空言。”“实”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有益于实实在在的事业。清初的颜李学派将“实学”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主张“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对“实”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可以说,以“实”待人、立世、处事、为学等诸方面,我国古代各家学派都没有什么争议,确为公理。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理论上的两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我们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思想路线指引我们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让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是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八个字,专门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倡导社会风尚。可以说,这些思想方法的形成,标志着“实”学在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要讲真话,实事求是。他在党的七大口头报告中讲了党内存在的几个问题时说:“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讲真话。就是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二、实之殇

可以说,“实”是其它所有品质的前提和根本,无论是中华文明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还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个人的品德品行,“实”是根本,“实”是前提,“实”是其他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国家不实则亡,社会不实则乱,人不实则败。如果第一个问题讲了过多的理论,道理有些晦涩难懂,那么第二个问题我找了一些历史和现实中不讲“实”造成了严重后果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实”,看看不讲“实”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人带来怎样的危害。

(一)国家

一个国家不讲求“实”,有许多方面,我认为比较突出的有两种:一种就是一个国家奉行僵化不变,已不符合实际变化的政策,导致国家由强变弱,以至灭亡;还有一种就是意识到了原有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实际情况,也采取了改革措施,但因为没有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的改革措施严重脱离实际,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导致改革失败,改革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反而成为推动国家走向灭亡的助推器。翻开中国历史书,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

1.大秦帝国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以周平王迁都洛邑为标志,周朝进入春秋时期。到公元前479年,就是孔子去世那一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标志,春秋结束,战国开始,其间242年。战国从公元前478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止,秦国一统天下,战国结束,其间257年。也就是说,秦国从春秋争霸开始崛起,到战国争雄结束,历经近500年时间,秦不但统一了六国,傲视环宇,而且建立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六国的崭新帝国。这个帝国完全不同于以往争霸称雄的那些邦国,这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新帝国,所以,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但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在近500年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帝国,在外面已没有强大的敌人的情况下,竟然历经短短十几年,始皇帝死后三年就土崩瓦解。在分析秦帝国如何灭亡之前,我们看看秦国是怎么崛起的。秦国的祖先原来是给周王室养马的,因为马繁殖得快,工作出色,被周天子封在秦地。公元前770年,就是周王室东迁那一年,又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地,成为诸侯国,建立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在群雄并立的竞争中胜出,缘于秦孝公采纳了商鞅提出的“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一套变法计划,实行以法治国,迅速使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正是这一套符合当时秦国国情的改革政策,促进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但秦帝国只存在了十几年,就像天空中无比绚烂的烟花一样,瞬间消失,成为中国历史中的一个谜团。后世研究认为,当时使秦国富国强兵的那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法术,随着秦国版图的极大扩大,管理人口的急剧增加,国情社情的日益复杂,变得水土不服,无力适应当时国情,而成为国家发展稳定的障碍,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导致总爆发。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直接造成秦帝国灭亡的陈胜、吴广起义,一个具体原因就是,陈胜、吴广带领的农民,不能按时赶到渔阳,就是现在北京一带,按秦律“失期当斩”,被迫在安徽大泽乡起义。刘邦带领的一帮农民,也是这个原因而落草为寇。“失期当斩”的秦国律令,在秦国作为一个小国时,对于快速集结,提高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国家已经扩大十几倍的情况下,在相距上千公里,远隔千山万水、路况复杂,而交通又完全靠脚的情况下,再机械地执行这种律令,肯定会造成无法执行。这就是《红楼梦》中王熙凤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有人把它命名为王熙凤定律。

2.王安石变法。

北宋神宗即位后,迫切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清除弊端,克服统治危机,主要解决国库不足,军队孱弱,官吏腐败问题。第二年,为推动改革,任命倡导改革的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第三年任命为宰相,进行全面改革。在短短四年间,朝廷先后颁布了青苗法、均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法律。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彻底改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即使在今天看,这些政策的理念和思路也是天才般的设想。但在变法推行过程中,由于当时部分举措不合时宜和实际无法执行,实在太超前了,本来是打击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剥削农民的行为,增加政府收入,但在执行中,这些济世救民的良法迅速变成了官吏鱼肉百姓的工具。比如青苗法,本来解决农民青黄不接,无钱耕种而向地方豪绅借高利贷的实际问题,却变成了官府强制发放高利贷,农民被迫卖妻卖女卖田,使得人民生活更加悲惨。王安石变法在受到上下一致的攻击和反对中彻底失败。王安石本人也众叛亲离,宋神宗的皇后、皇太后,王安石的亲弟弟、依靠王安石改革的新近大臣等,都加入到反对王安石的队伍中。在众人反对声中,王安石被贬相。到1085年,随着宋神宗去世,1086年元祐元年,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宰相,尽废新法,全面恢复祖宗旧制,变法彻底失败。从此,宋朝进入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走向没落,直到北宋灭亡。

1915年9月6日,就读于湖南一师的毛泽东在致萧子升的信中这样评价王安石: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可谓一语中的,十分精当。

(二)社会

1.“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是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内乱。我们上个世纪50后、60后甚至70后在职的同志都是亲历者,50后、60后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造成的严重后果,都有很深刻的记忆。这方面专著很多,大家可以去找着看一下。它的斗争残酷和对人性的泯灭,让我们不堪回忆。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性质,1981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有了结论。从“实”的角度看,正是因为当时我们党在60年代中期对国内外形势进行了错误的估计,对社会矛盾进行了错误的分析,才导致出台了一系列错误的社会政策,直接导致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偏激,进而走上“以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错误道路。在此不做过多评论。

下面引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文化大革命”部分的论述,大家可以从历史文献中体会一下我们党曾经脱离实际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决议》中写到:“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入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上而下的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以上是我引用的文件原文,告诉大家我们党对形势的估计曾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2.欧盟之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受此影响,全球政治、军事、社会也进入动荡期。最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发生在欧盟成员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一些成员国政府危机频发,金融机构破产,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国家的动荡随时有可能会动摇欧盟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造成欧盟的瓦解。危机开始是冰岛,然后是西班牙、葡萄牙,最近是希腊。

从根源上分析,一些国家之所以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政府倒台,甚至破产,就是在多党政府的政治制度下,一些政党为了取得执政权,不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向选民许诺过高,实行不切实际的高福利社会政策。

在执政权的竞争制度下,选民一人一票,一个政党只有向选民许诺更高的福利政策,才有可能胜选。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过高的福利开支,只能靠借债来维持,到经济危机时,必然会引起矛盾的总爆发。当大量工人失业,政府不能兑现福利保障时,必然要发生社会动荡。

比如,希腊的经济实力是没有资格加入欧盟的,作为欧盟中最落后的国家,每年享受欧盟近亿欧元的补贴,福利和劳工保护政策与欧盟标准相同。希腊人享有世界上最慷慨的养老金体系,希腊的老龄化负担约占GDP的15.9%。如果希腊现有养老金维持不变,它的资金缺口将在10年内累积至400亿欧元,是希腊GDP的两倍。由于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远达不到欧盟的平均标准,只好靠发国债、借外债,时间一长,主权信用危机就爆发了。

(三)个人

1.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这个故事陈建华行长原来讲过,是中国历史中非常著名的故事。从“实”的角度看,周幽王为了赢得美人褒姒一笑,不惜命令点起只有在战争时才能点燃的烽火,从而失信于诸候,最后为“不实”付出人亡国破的惨重代价。

2.赵括纸上谈兵。

这个故事大家也比较熟悉,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论军事,别人往往论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无下无敌。然而知子莫如父,他父亲赵奢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实际才能。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抵抗,此时赵奢已去世。秦军怕战争久拖不利,就成功实行反间计,使赵王派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赵括指挥战役,不知道结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制定适合的战策,只会死搬兵书上的条文,最后导致赵国长平之战大败,40万赵军被全部歼灭。赵国因此亡国。

实际上,个人因不讲诚信,不切实际致使事业受阻,家庭失合,不能善终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应从别人的教训中、自己的经历中去感知,去领悟。

三、实之用

一个理论,只有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才会具有生命力,也才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流动,不断变化、尽善尽美。

上边举了一些尚“虚”不尚“实”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的例子。既然“不实”危害如此之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实”的观念,务实办事,就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样最简单、最有效。我们讲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往往最珍贵,坚持下去也最难。一个诚实的人,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求真务实的国家,必定是一个可贵可交的人,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下面,我从个人的角度,谈一下一个诚实的人能为我们自身带来什么益处。

(一)实以立身

两千年前,孔子就告诫我们“民无信不立”。还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讲求诚信。学历很重要,能力很重要,各种社会资源很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最根本的还是一个人的品德。品德中,第一位的就是诚实,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首先,诚实的人最受欢迎,因为它能给人以安全感。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口是心非的人,阳奉阴违的人,因为这些人使我们没有安全感。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安全需求处于第二个层次,是除了生理需求之外最重要的需求。然后才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其次,诚实的人最简单。实际上,说谎话要比说实话难得多,因为说实话永远不需要记住自己曾说过什么。所以告诫那些不是智商极高的人,千万不要说假话,否则是自取其辱。一个人要从简单变复杂很容易,随着年龄增长就会越来越复杂,但从复杂变简单就很难,一直保持简单就会更难。一个简单的人始终知道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责任、自己的需求,做自己最应该做的事,不好高骛远,反而更容易立足,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成就感更强。

再次,诚实的人更容易获得健康的心理人格。电影《非诚勿扰》中男主人公有一句台词给我印象很深刻,他在自杀前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越来越觉得有道理。人生其实就是经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最后获得的,就是心灵上的宁静,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诚实的人,永远以事实为对照,考虑问题总是更多地考虑可能性,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私心杂念少,就是佛家修行常讲的去除妄念,所以更容易去伪存真,最终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健康的心理人格。

(二)实以立家

家是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港湾。一个诚实、务实的人更有可能把家庭建设成为幸福之家。“实”可以营造讲求实际的家风。老百姓讲组建一个家庭就是过日子,而过日子是最实在的,来不得虚,更来不得假。如果以谈恋爱的心态过日子,这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因为谈恋爱更多的是编织梦想,互相吹牛,讲究的是表扬和自我表扬,不切实际。而过日子就是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究如何孝顺老人,如何培养儿女,如何做家务,这些哪一天也离不开务实的打算,实际的行动。

“实”可以立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最大的任务就是选好接班人,一个家庭也一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传之后人,培养后代。所谓立家,核心问题就是立后,就是把后代培养成栋梁之材。古人讲“忠厚传家”,讲究的就是这个道理。被毛泽东和蒋介石共同推崇的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后人人才辈出,其家训也为后人称颂。在《曾国藩家训》中,曾国藩在对子孙后代的家训格言中,此类教育子孙诚实有信,务实劳作的文字俯拾即是。比如他说:子孙要“禁大言以务实”,“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也”,“为人不可过于聪明”;讲子孙要“求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提出:“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等等。

一个人只有自己老实,以身作则,才能言传身教,让后代从父母身上,从耳濡目染的家风中,去感知诚实的力量,去继承发扬诚实的品质。

(三)实以立业

追求事业的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成功的目标大多数人是一致的,但追求成功的方法却千差万别。除却成功人物眼花缭乱的表象之后,我们发现,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其共同点就是他们诚实的品行、务实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可以说,“实”是成功者的共同基因。诚实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的支持,任何人也不可能做成事。那什么样的人更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呢?就是诚实的人。讲究“诚信”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品质,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不能相互欺骗,这样才能“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耶稣告诫他的信徒: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待别人。可见“有信”是相互的。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成功,更需要这种品质,如果不诚实、不务实,马云能成功吗?巴菲特能够成功吗?我想肯定不能成功。巴菲特以严谨、正直著称,为表明他的诚实,他说:“我每次写公司年报,就像给我的姑妈艾丽斯或者我的姐姐多丽丝写信一样。”

诚实务实的人有一种难以阻挡的力量。这种人忠于事实,敢于否定自己,做事讲求落到实处,也就是曾国藩说的不与天地“斗巧”。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式非常有说服力:1.01365=37.8,0.99365=0.03,务实的人,诚实的人,不会投机取巧,会用笨劲,宁可多做一分,不少做一分,这样日积月累下去,水滴石穿,便有了云泥之别。

不像我们一些同志,领导在时1.01,领导不在时0.9,甚至0.8,这样长久不去,做的结果,就是自欺欺人,自己的事业裹足不前。简单的诚实,一以贯之的落实,实事求是的务实,就是事业成功的巨大力量,长期坚持,必然有所成就。毛泽东在致周世钊的信中说:“我认为聪明、老实,必足以解决一切困难。”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道理的生命在于实践,让我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

以上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的一点体会,愿与同志们在此进行讨论,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