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朝鲜四郡”的中心与交通枢纽“乐浪郡”及其属县

“朝鲜四郡”的中心与交通枢纽“乐浪郡”及其属县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四郡”的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从公元前1世纪设定,一直延续至4世纪初的乐浪郡治。该县在西汉时属乐浪郡“南部都尉”,入两晋时属“带方郡”七县之一。海冥县在晋代即属“带方郡”,亦当在载宁江及其以南地区。二者与百济首都“汉城”,共同构成了从汉魏至隋唐以来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上,以朝鲜半岛中部为“陆桥”的黄海和日本海之间的交通大动脉。
“朝鲜四郡”的中心与交通枢纽“乐浪郡”及其属县_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古代交通史

元封年间汉武帝所设“朝鲜四郡”,既是对“箕子朝鲜”和“卫氏朝鲜”方国政权地域范围的扩大,又是将西汉幽州刺史监领的郡县体制,延伸至大同江、汉江流域的发展。而“四郡”的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从公元前1世纪设定,一直延续至4世纪初的乐浪郡治。自从20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平壤发现“乐浪太守”印以后,已确知其在平壤西南1公里古城洞土城。此外早年在大同江流域的平壤一带,又曾经发现前41年(西汉元帝永光三年)铸造的“汉孝文庙铜钟”。其铭有“孝文庙铜钟容十升重卅斤,永光三年六月造”[104]。这当是武帝开“四郡”后,经辽东流传至半岛的汉代重要“高庙”祭器。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开……县二十五:朝鲜、邯、浿水、含资、黏蝉、遂成、增地、带方、驷望、海冥、列口、长岑、屯有、昭明、镂方、提奚、浑弥、吞列、东暆、不而、蚕台、华丽、邪头昧、前莫、夫租。”[105]这是从元封年间始设“朝鲜”等11县到昭帝始元五年(前82)撤“真番”“临屯”二郡,乐浪郡扩辖原真番郡“南部都尉”的“含资”“带方”等7县和临屯郡的“东部都尉”的“东暆”“不而”等7县后,合计为极盛时期的25县。至此,乐浪地区成为东北亚地区、汉幽州刺史下领县最多和交通地理最为枢要的边郡地区。而乐浪郡扩展的原真番郡“南部都尉”7县和临屯郡的“东部都尉”7县,正是由乐浪郡治通向朝鲜半岛南部和半岛东北部日本海沿岸的两条重要交通路线。乐浪郡境故县有史可稽者可分列如次。

(一)屯有县和黏蝉县

该二县两汉均属乐浪郡。关于屯有县的地望,古今有三种说法,即黄海南道黄州、黄州东南的凤山郡和京畿道之丰德。三者均在平壤以南的交通孔道。今采多数中外史家的黄州说。其主要依据有:其一,据《三国志·魏书》“韩”条记载,“建安中,公孙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为带方郡”[106]。这说明在东汉末,“屯有县”与“带方郡”不仅地境相接,而且“屯有”应在“带方”之北。“带方”故地,应在载宁江下游(见下条)。所以,其南的“屯有县”,应置于载宁江以北今黄州川上的今黄州枢要之地。其二,在今平壤南约40公里的黄州郡黄州邑东得月山上,至今仍有周长4000米的高句丽重要古城。城居黄州川北岸古今交通孔道,俗称“南平壤城”[107]。该城现存归属虽然为高句丽时代,但从该地与汉代“带方”“乐浪”(平壤)南北居中的交通地理形势看,亦适为高句丽以前乐浪郡之“屯有”故县之地。而关于黏蝉县,应在今平安南道龙冈郡城岘里(一称于乙洞土城)。因城址东北发现有东汉元和二年(85)“黏蝉神祠碑”而确知其地。其遗址现存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1300米,当包括县城及周边的聚落区。

(二)海冥县

在由乐浪平壤南行百济“汉城”的汉代交通古道上,过今黄海道黄州(屯有县地)后,在经由“带方郡”和“含资县”的同时,又有通向海州湾而沿礼成江和汉江入海口,靠近百济汉城的重要古镇古“海冥县”。该县在西汉时属乐浪郡“南部都尉”,入两晋时属“带方郡”七县之一。考其县名“海冥”者,应有近海“溟茫”之义。《汉书·地理志》班固自注:“海冥县,莽曰海桓。”海冥县在晋代即属“带方郡”,亦当在载宁江及其以南地区。杨守敬在《汉志释地驳议》中,将“海冥”置于“真番”近海之地。据此多数史家厘定“海冥县”于今朝鲜黄海南道载宁江右岸的海州首阴山一带,这与朝鲜半岛上“乐浪”“带方”和“真番”诸郡的相对交通方位吻合。

(三)含资县

《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均载其属乐浪郡。《晋书·地理志》系于“带方郡”下。《汉志》班固注:“含资,带水至带方入海。”[108]带水,从20世纪初在黄海南道凤山郡文井面昭封里一号汉墓发现“带方太守张抚夷”铭文砖后,可确知为今境内之月唐江,下游称宁江。按照《汉书·地理志》班固的自注“含资(县),带水至带方入海”的水道地理方位,含资县境应有“带水”,其水下流又“至带方入海”。此条的“带方”,指设郡治以前的带方县。由此观县的位置,应在“带方县”入海处以北的宁江上段月唐江一带。据此,多数中外史地名家,如韩国学者李丙焘在《真番郡考》中论及今月唐江(一名瑞兴江)为汉时“带水”,考含资县应在今黄海南道凤山郡东南瑞兴郡[109]。其后金毓黻《东北通史》、杨昭全《中朝关系史》等,皆从此说。从带方县位置的确认和班固《汉书·地理志》的明确记载看,黄海南道凤山郡为含资县地当无疑。

(四)带方郡与带方县

带方县与带方郡,是两汉时代至三国辽东公孙氏和两晋时期的同一县城而不同建置名称的变化。后者“带方郡”始设三国魏时辽东公孙康时,其后兼领乐浪郡“南部都尉”7县,而郡治仍在“带方县”。由上条“含资县”可知,“含资”与“带方县”,应南北相邻,同在月唐江即瑞兴江流域。由前述黄海南道凤山郡文井面昭封里发现的“使君带方太守张抚夷”铭文砖和古墓旁发现的东汉灵帝“光和五年韩氏造宅”的方砖,可以确认此处为“带方”之汉魏墓群。而在此处近邻发现的黄海南道凤山郡“石城里”,正是带方县和带方郡所在地无疑[110]。其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556米,南北730米,其规模大于当时一般县城。带方郡和带方县与乐浪郡平壤一样,是朝鲜半岛上有明确考古发现可以认定的汉代重要郡县城址和交通枢纽。二者与百济首都“汉城”,共同构成了从汉魏至隋唐以来东北亚古代交通史上,以朝鲜半岛中部为“陆桥”的黄海和日本海之间的交通大动脉

(五)昭明县

旧属“真番”,昭帝以后的两汉属乐浪郡,三国和晋以后属“带方郡”。20世纪初日本占领朝鲜时,在黄海南道信川郡北部西湖里发现遗迹,一称“土城里”和“青山里土城”。有古城址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200米。城址附近发现有“太康四年昭明王长”等铭文砖。太康四年(283)为西晋年号,晋时仍称两汉旧县名。根据墓葬铭文砖一般距县城颇近的汉晋旧制,韩国学者李丙焘已将昭明县定位于黄海道信川群西湖里土城里[111],此论可据。这是由“乐浪郡”平壤南行“汉城”和“列口”的滨海重镇。

(六)列口县与“列口”

列口县,《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当以“列水”(今大同江)得名。《汉书·朝鲜列传》记载,楼船将军杨仆,自山东齐郡过海征朝鲜,“坐兵至列口”。宋《资治通鉴》卷二十一记汉武帝元封三年事,在“列口”下胡三省注:“班志,列口县属乐浪郡。……余谓其地当列水入海之口。”《通鉴》及胡三省注极精审。自日本学者今西龙在朝鲜半岛发现东汉时“黏蝉长”所立“平山神祠碑”以后,已经确知“列口”当在大同江口。而汉杨仆征朝鲜“王险城(平壤)”时,“坐兵列口”,即应在平壤以南的江口外。日本学者今西龙在考证“列口”为大同江口的同时,引《三国史记·地理志》“‘栗口’以云栗川,今殷栗县”,认为“栗口”应即“列口”,即今黄海南道殷栗郡。据1974年平壤出版《考古学资料集》(4)“云城里发掘报告”,汉“列口县”当今殷栗郡出土有“千秋万岁”汉瓦当的“云城里土城”。高句丽时期一称“栗口”。

(七)长岭县

位于黄海南道信川郡凤凰里。因该地发现有魏正始九年(248)“守长岭县王君”碑。亦为由载宁江南通开城和汉城的汉魏时代的历史名城和交通重镇之一。其南则进入“三韩”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