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沟通的形式

人际沟通的形式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直接的人际沟通,它指的是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任何技术媒介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活动形式,它是人类最为基本且最为常见的一种人际沟通形式;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则是指沟通主体之间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媒介或第三者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人际沟通形式。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中,通常全部的感官都可能要接受刺激,沟通双方在这种全身(心)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人际沟通关系。
人际沟通的形式_人际沟通学

人际沟通是我们人类最广泛、最重要且最复杂的行为之一,从日常生活中的两人交谈和书信往来,到文学艺术中的创作与欣赏和科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交流;从人们的书面语言和身体姿态,到高技术、高效率的计算机语言和现代通信方式,无一不是一种人际沟通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说,人际沟通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离开了人际沟通,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关于人际沟通的形式,人们曾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过划分,在此,我们拟从信息学的角度,根据沟通主体是否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媒介,将人类的人际沟通活动大致划分为直接的人际沟通和间接的人际沟通这两种基本的形式。所谓直接的人际沟通,它指的是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任何技术媒介而进行的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活动形式,它是人类最为基本且最为常见的一种人际沟通形式;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则是指沟通主体之间借助于一定的技术媒介或第三者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人际沟通形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媒介,间接的人际沟通形式已经从昔日只借助于书信或第三者等转达信息的传统沟通形式发展到今天广泛运用声音、图像等新型通信技术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现代沟通形式,因此间接的人际沟通形式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直接的人际沟通与间接的人际沟通除了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即传媒)有所不同之外,这两种人际沟通形式还在以下诸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1.接受刺激的感官的差异

在我们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的时候,尽管我们无论是采用直接的人际沟通形式还是采用间接的人际沟通形式,我们都必须充分调动感官的作用,但是在这两种人际沟通形式中,沟通主体在接受刺激所使用的感官上是有差别的。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中,通常全部的感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触觉器官、味觉器官)都可能要接受刺激,沟通双方在这种全身(心)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人际沟通关系。我们与人谈话必须全神贯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如视线游移,听不进对方的话,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心不在焉,这样就难免会干扰沟通信息的顺利传递和交流,影响人际沟通活动的有效进行。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因其借助了某种媒体传递信息,所以沟通双方的感官在使用上便会受到若干限制,例如,通过电话进行沟通时所使用的感官只有听觉器官——耳,通过书信进行的沟通活动只需使用眼睛这种感觉器官,即使是使用较为先进的现代沟通媒体——声像技术进行沟通,沟通主体在接受刺激时的感官使用至多也只能是眼耳并用。

2.取得反馈机会和速度的差异

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人际沟通本质上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成功的人际沟通不仅要求作为信源的发信方准确无误地发出信息,而且还要求作为信宿的收信方作出积极的反应,可见反馈是成功的人际沟通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然而,尽管沟通主体在直接的人际沟通和间接的人际沟通这两种人际沟通形式中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以某种方式获得信息的反馈,但是这两种人际沟通形式在取得反馈机会和速度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中,信息迅速交换的机会最多,信息的来往传递也很容易。一般说来,我们将负载有信息的符号发出之后,我们可以有不断检查传递效果、改进沟通方式,解释费解符码,回答对方提问的机会。简言之,我们可以有许多机会获取反馈的信息,而且直接人际沟通中的信息反馈速度较之间接人际沟通迅速得多,因为在直接的人际沟通中,沟通双方声形并茂,彼此的言论、神色、举止姿态等表达方式均能向对方传递一定的信息量。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则不然,由于间接的人际沟通有了传媒的中介作用,因而其信息反馈的速度和数量常常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是像打电话这种仿佛近似于“面对面”的人际沟通形式,其信息反馈的速度和所反馈的信息量也因其不能传送视觉信息而大大受到影响,至于像书信、作品等作为媒介的间接人际沟通活动,其信息反馈的机会和速度与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形式相比,则更是有明显的差距。

3.信息保真度上的差异

人际沟通活动中的信息传递有无中介对于沟通信息的保真度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中,由于免除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传媒的中间作用,加之沟通双方的言行举止等言语沟通符号和非言语沟通符号及其所负载的各种信息均可能直接为对方所认知和接收,这样就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确保了人际沟通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性。而间接人际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往往是通过借助于一定的媒体来完成的,而且媒体及其所产生的噪音在信息的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常常会导致沟通信息的失真,当沟通主体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借以传递信息的媒体是人,即第三方时,沟通信息的失真现象尤其容易产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许多“流言蜚语”、“传闻”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表现。

4.传递信息所使用的符号差异

直接的人际沟通与间接的人际沟通在沟通符号的使用上通常也有所不同。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中,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不仅有言语沟通符号,而且更有非言语沟通符号,这两大符号系统在直接的人际沟通活动中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沟通符号来加以传递的。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则不然,由于这种人际沟通形式要借助于一定的传媒,所以它在传递信息时主要使用的是言语沟通符号,如通过书信等媒介进行人际沟通时,所使用的是书面(文字)型言语沟通符号,通过第三者这种人物媒体转达信息时,所使用的便是有声(口头)型言语沟通符号。

5.信息保存上的差异

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活动中,人们所发出的信息往往是瞬间起作用的,稍纵即逝,即使这些信息在沟通对方的记忆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人类认知能力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会被遗忘,即便是不被遗忘,它们也很难完整无缺地重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人们在间接的人际沟通中所传递的信息则不然,它们常常可以依靠其传递的媒介——信函、书籍、杂志等完整无缺地长期保存下来,即使在近似于直接人际沟通的电话交谈中所传递的信息也可以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通过录音电话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媒介被长期完整地保存下来。

6.速度控制上的差异

我们在面对面的直接人际沟通活动中,无论是信息的发送,还是信息的传输,甚至信息的反馈,一般来说,其速度是可以由沟通主体加以控制的。例如,我们与人交谈时,我们既可以把话说得慢一点儿,也可以把话说得快一点儿;既可以迅速地向对方提出问题,也可以慢慢地耐心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而间接的人际沟通则不然,由于间接的人际沟通所欲传递的信息要通过中介作用方可抵达信宿,而且作为信源的发信方对于媒体的活动难以控制。例如,托人带信这种以第三者为媒体的间接人际沟通,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可能会因媒介本身的某种原因而不易控制;通过邮寄书信的方式而进行的间接人际沟通活动亦是如此。欲传递的信息可能会因为信件邮递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了故障而未能如期抵达信宿,即使它以最新的邮递方式——特快专递将信件传送到信宿所在地,信件也还是可能会因信宿所在地的某种原因而不能及时到达收信人的手中,如收信人所在单位收发人员的疏忽或收信人碰巧不在家等。因此,间接的人际沟通活动中的信息传递速度远比直接的人际沟通活动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加难以控制。

7.回旋余地上的差异

间接的人际沟通是一种借助于一定的媒体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沟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要么是通过第三者要么是通过书信等技术媒介来实现的,沟通双方在人际沟通过程中不是面对面,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那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沟通的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间接的人际沟通可以避免沟通双方当面交谈时的诸多不便,使沟通主体之间的一些不宜当面直接交涉或难以启齿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使沟通双方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进而避免可能出现的妨碍信息有效传递与交流的尴尬局面。而直接人际沟通的主体在回旋余地上远不如间接人际沟通的主体,因为在直接的人际沟通活动中,沟通双方面对面,其言谈举止、神色姿态以及人际沟通的场景和气氛均能向对方传递一定的信息。当沟通主体遇到不便于当面交谈的情况时,他们的回旋余地较之间接人际沟通的主体要少得多,直接的人际沟通也较之间接的人际沟通更容易出现尴尬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