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物馆的数字藏品最新政策

博物馆的数字藏品最新政策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虚拟博物馆整合了欧盟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的数字藏品资源,面向全球公众开放。国内的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数字资源聚合在一起,通过百度百科这座知识桥梁,快捷地把这些珍贵的信息推送到大众面前。截至2015年2月27日,已上线的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共有177余家,主要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云冈石窟等。
博物馆_数字博物馆研究

博物馆对数字资源的利用主要服务于以下方面:构建或辅助展览、开展教育项目和加强对外联系。

1.构建或辅助展览

构建或辅助展览主要将博物馆的数字资源用于实体博物馆或数字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和实施,涉及实体馆内的多媒体展项、数字互动装置等;数字博物馆虚拟展览、藏品展示等;移动媒体上的展览应用等。美国博物馆积极开拓各种利用可能,充分发掘数字藏品资源的价值,除将资源信息用于构建展项外,还积极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根据2011年美国博物馆联合会“移动技术”的调查报告可知,在42%已提供移动服务的博物馆中,有95%的项目是以信息推送、应用程序、二维码、增强现实应用、数字导览等为主的展览服务性项目。目前推送的馆藏内容形式包括音视频、图片、三维模型等。比如,史密森学院开发的Sm ithsonian Mobile应用程序,就支持浏览器下的19家博物馆及其馆藏3600万件艺术作品的展示,并允许用户同时上传照片和评论到社交网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的App应用程序则充分体现了以下功能:(1)海量艺术品可供随时看、随心看,用户可即时查询MoMA 32000件现当代艺术品收藏;(2)用户可随时查询艺术术语词典与艺术家档案;(3)随时推送展览、电影、活动日程表以及包括为儿童、年少年及视障人士特别准备的多种导览服务等;(4)提供五种导览服务:Special Exhibitions,Modern Voices,Modern Kids,MoMATeen Audio,以及Visual Descriptions。史密森学院还先后推出以美国各小镇和乡村的故事为主题的APP,包含史密森学院所收藏的天文、地理、人文资料的Sm ithsonian Channel APP,Infinity of Nations展览等。美国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发布的“史密森艺术家对话2”APP设计了“策展人专题导赏”视频项目,用户可以在英语、葡萄牙语双语环境下观看艺术家如何描述自己的作品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欧洲虚拟博物馆整合了欧盟各大博物馆、艺术馆的数字藏品资源,面向全球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手机WAP直接浏览和访问200多件来自欧洲的数字化文物作品,涉及来自欧洲大陆上千家图书馆、美术馆、报刊陈列馆和档案馆的藏品,包括图书、绘画、影像和其他资料文件。法国卢浮宫以网站为依托,借助Blue Martini软件使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职业需要定制个性化参观界面,并选择藏品图像和讲解信息等。英国泰特美术馆推出“泰特辩论会Tata Debates”,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不仅可以浏览各类艺术品资源,还可分享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观点。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推出的Stedelijk AR应用程序,支持通过智能手机定位,在无线网络环境下传输数字图像、音频、文字以及3D影像。国内的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把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数字资源聚合在一起,通过百度百科这座知识桥梁,快捷地把这些珍贵的信息推送到大众面前。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通过将模块嵌入词条页,把各个博物馆提供的藏品信息关系化、网络化、整体化,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藏品展示库。[1]这种形式不仅让用户可以便捷地搜索到自己想获取的信息,而且能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目标博物馆的特色。截至2015年2月27日,已上线的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共有177余家,主要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云冈石窟等。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用户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相关内容。

为促进文化信息的公开透明、配合提升展览与服务,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立了资料开放的服务平台“Open Data”,为公众提供博物馆资料的下载使用。这些资料不仅包含了文物的描述性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图像、视频等。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技术,将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结合,构建了“乐活故宫”展示系统。在《唐人宫乐图》数字化的基础上,恢复古画原本的色泽,让唐朝宫女去呈现现代生活系统;借鉴古代皮影戏的手法,通过将人物肢体分开设计的方式,让人物在电脑中复活。当参观者踏上设置好的台北、纽约、巴黎三个感应板时,屏幕上就会呈现出唐朝宫女在当地的生活。景象系统不仅有一般的平面展示,还有3D立体展示。展示系统的一套放置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套则巡回世界各地展览。北京故宫博物院利用一批数字精品资料,开发了《胤禛美人图》(如图7‐1所示)、《紫禁城祥瑞》等APP,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胤禛美人图》获2013年“DFA Award”亚洲最具影响力优秀设计奖。该应用以清代宫廷仕女画《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胤禛美人图》的学术名称)数字资源为基础,以书画、陶瓷、工艺美术、宫廷生活等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作为学术支撑,从美人妆容发饰、室内家具装潢、摆放器物陈设、图案隐含寓意等方面,引领用户欣赏宫廷绘画雍容华贵的审美情趣和仕女画工整妍丽的艺术特色,让用户亲历古色古香的生活场景,探索画轴背后隐藏的故事。

图7‐1 胤禛美人图

2.开展教育项目

开展教育项目主要是将数字资源服务于博物馆教育,如为特定的教学而开发的网络课程、电子书,为专题学习制作的视频讲座、纪录片、网络节目等。史密森教育中心汇聚了史密森麾下19所博物馆、艺术馆等机构的教育专业人士以展览为基础设计的课程。这些教学资源按照内容分为“艺术和设计”“科学和技术”“历史和文化”“语言艺术”4个板块,分别针对幼儿园到12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登录史密森博物学院网站的教育板块,通过输入“主题”和“年级”对这些内容翔实、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课程进行选择和下载。教育中心不仅仅局限于单方面的资源输出,同时也关注教师的参与度,为此,教育中心开发了“在线论坛”“在线研讨会”“史密森教师沙龙”“教师咨询委员会”等教师网上互动平台,供教师与博物馆教育专家深入探讨。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深层次理解和挖掘博物馆资源,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各种教育项目的反馈信息和建议为博物馆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和启发。此外,史密森各个博物馆均以自己机构的展览为题材,设计出了形式多样的趣味网络游戏,在传播文化知识、培养艺术感知力的同时,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和想象力。如史密森与麻省理工学院教育中心联合开发了“消失”科学探秘游戏,娱乐性与教育性兼备,深得热爱科学和艺术的中学生喜爱。而大英博物馆配合馆内活动的宣传,设计了可以在网上参与学习的教育项目,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地了解博物馆的项目,并参与其中。同时配合教育活动,利用数字资源,博物馆还开发了网络游戏和视频动画等。2009年,三星公司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建立了“三星数码探索中心”,旨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一个一流的数字化教育中心,以便让他们了解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并参与互动活动。探索中心有11个学校项目全年开放,有多个家庭项目每年开放50个周末,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在探索中心,孩子们利用最新的三星数字设备可以学习从钟表到服饰、从佛教雕塑到埃及绘画的不同内容,探索中心运营的四年期间吸引了超过4万名的3岁到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则在其网站上设置教学百宝箱项目,其中包含教学资源、故宫文物融入教科书策略建议等内容。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内容均以年级和学科做了详细的划分,故宫文物融入教科书策略还建议将文物与教科书的具体单元进行对应。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馆”还设置图书文献馆和Open Data的资料库。为了配合一般大众的学习,台北“故宫博物院”利用信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建了网上的“故宫e学园”,以图像、动画、视频加旁白、背景音乐等营造不同的学习情境,使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展开自主学习,选择青铜、陶瓷、绘画和文物修复等不同专题。而教育工作者可以轻松获取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教学资源,用于编制教材。在湖南省博物馆的网站上设有学习版块,包含了趣味学习、网络课堂、走进轪侯家和湘史脉络等栏目,为用户自学和学校教学服务。这些栏目利用了馆藏数字资源信息,借助动画、视频、游戏、虚拟现实场景再现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传递。如趣味学习中的图文故事,是以历史传说故事为背景,以文字配合平面手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出与故事相关的藏品,通过藏品图像和文字描述信息让观众对藏品建立初步的认识。而网络课堂以学生为对象,内容分为专题讲座和专题课程,以网络课件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专题知识。大量的藏品数字图像被用于讲解展示对象,使得讲座或课程内容非常生动形象。

3.加强对外联系

加强对外联系主要是利用藏品数字资源的各类形式,借助网站、Facebook、Tw itter、Flicker、YouTube和Delicious等社交媒体与公众实现及时、便捷的沟通,拉近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如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推出的A rtBabble平台,结合了云技术、Tw itter等多种社交网站,用户不仅可以浏览馆藏,还可以分享、评论,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互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利用藏品数字资源在其官网上推出了“联系”栏目,馆员们以“启迪”为宗旨,以自己的兴趣、爱好、理念等为出发点围绕博物馆藏品制作了不同的视频片段供观众观看和了解。博物馆还将这些片段发布到Facebook和Tw itter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热情的回应与关注,引起的社会反响强烈。英国东北部地区博物馆联盟联合推出的“我爱博物馆”发展计划,有来自英国东北部地区的81家博物馆共同参与,他们共享数字资源,其目标不仅是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而且是要吸引观众走进更多的博物馆。通过“我爱博物馆”网站这一平台,观众可以将自己喜爱和需要的主题在网站上提交,如“我爱思考”“我爱动物”,甚至是“我爱呼吸新鲜空气”这样的主题,网站会自动搜索出和观众需求相符的相关博物馆信息及网站链接。这种博物馆资源的检索方式能调动和激发观众的主动参观兴趣。大英博物馆的便携式古物计划则鼓励将私人藏品或者新发现的古物通过手机拍摄上传、分享,甚至与专家共同探讨其价值。同时,大英博物馆实施“Conservation Focus”的做法,在文保专家修复某个建筑或者文物的同时,观众可以一旁观看,并向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博物馆的Blog、Facebook、Tw itter、YouTube等网站会随时更新考古进展情况。

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设置有故宫电子报,将近期中的展览、活动和研究等信息进行推送。同时设置电子贺卡功能,围绕人们的生活主题,可以让参观者利用藏品资源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电子贺卡并向朋友发送。多媒体下载专区向公众提供了以藏品数字资源为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桌面、屏幕保护、视频和音频等资源,方便公众获取。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立有Facebook粉丝团、故宫常设展APP、带着故宫走APP等,增强与观众的交流,扩大故宫的影响,促进故宫各项活动的开展。上海博物馆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下载栏目,将以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为基础制作的各类桌面、屏保和电子贺卡向公众免费开放,内容涉及博物馆的瓷器、玉器、丝织物和书画类作品等。中国国家博物馆则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民微博上设有独立空间,将展览信息、藏品介绍、教育活动等内容发送到空间上,利用了大量展览图片、藏品图像和研究文本开展介绍。通过这些微博平台,国家博物馆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其粉丝总量已超过300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