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产特色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对于世界遗产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至2005年,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被遴选入《世界遗产名录》之际,选择了其中34个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遗址作为遗产的基本构成内容。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实物主要包括测量时遗留的标志性结果,如岩石钻孔、铁十字架、石堆界标以及纪念碑等相关建筑物。2005年,完备的准备工作得到完美的结局,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一举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_世界遗产保护启示录

遗产信息

中文名称: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

英文名称:Struve Geodetic Arc

遗产地址: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

遗产类型: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05年

评定标准:文化遗产标准C(Ⅱ)(Ⅲ)(Ⅵ)

遗产评价: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是一个三角测量链,北起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南至黑海,弧线穿越10个国家,长2820公里。弧线是天文学家弗里德理西·格奥尔格·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GeorgWilhelm Struve)于1816至1855年期间进行测量的测量点,代表着人类首次对子午线长短的精确测量。这一测量帮助人类掌握了地球的确切大小和形状,是地球科学和地形绘图学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这个弧线不仅是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一个特例,也是多国君主为科学事业联袂协作的一个特例。原始弧线包含258个主要三角形和265个测量站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弧有34个原始测量站点,带有各种不同标记,如岩石钻孔、铁十字、堆石标或方尖石碑。

遗产特色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对于世界遗产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由10个国家共同享有,是世界遗产史上空前绝后的突破。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以19世纪俄国天文学家F.G.W.斯特鲁维的名字命名。斯特鲁维是俄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天文学的发展与突破。在他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天文学运动是在1816年至1855年间主持了一次重要的地球子午线测量活动,涉及国家众多,是现代科学史记录中第一次精确测量子午线的距离。这次子午线的测量不仅谱写了天文学史上突破性的篇章,也是造福后世的伟大举措,它对其后建立标准的初始子午线及标准的地图绘制,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它不仅是历史上多国科学家通力合作的典范,也是多国君主及政府为科学事务相互协作的范例。

俄国天文学家斯特鲁维

爱沙尼亚塔尔图天文台

这项世界遗产所包含的子午线测量地点群,范围从挪威北部的港口城市哈墨菲斯特至黑海,穿越10个国家,连线总长共2820公里。在19世纪初,斯特鲁维主持测量时,测量地点分布于各国各地,一共有258个测量小组,265个测量站点。至2005年,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被遴选入《世界遗产名录》之际,选择了其中34个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遗址作为遗产的基本构成内容。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实物主要包括测量时遗留的标志性结果,如岩石钻孔、铁十字架、石堆界标以及纪念碑等相关建筑物。

斯特鲁维测量点分布图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作为世界遗产的突出价值在于:首先,它属于“现代遗产”,它见证了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测量子午线活动方面的发展步伐,是人类在天文学领域的突破性发展。现代遗产在世界遗产中被定义为19世纪以后产生的人类的杰出创造,以巴西利亚、特拉维夫白城、德国包豪斯建筑为典型代表。但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作为集合性的项目,在范围和跨度上,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项现代遗产,又为现代遗产增添了全新的风貌。其次,它是见证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项“科技遗产”。以往的科技遗产以“点”为主,如沃达蒸汽机厂、威堡广播电台;以“线”为特点的也仅限于一国之内,如印度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但是,此次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作为集合性项目,体现了科技遗产的“点”“线”结合,它的弧度跨越了近3000千米,10个国家,可谓是极大的突破。

斯特鲁维地质测量地点

遗产保护

2005年,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以跨国遗产的身份申报成功,成为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10个国家共同拥有的1项世界遗产。这是世界遗产历史上首次有3个以上的国家共同申报1个项目并且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遗项目。相比较以往的20余年间共生产过14项物质类的跨国遗产,均为两国共有,10国共享,的确是突飞猛进的收获。此次申遗的成功也传达出世界遗产事务在全球开展0余年来不懈合作与共享的基本精神力量。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的申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其背后是申遗者的执着、坚持和坚信。

1993年世界科学大会上,专家Aarne提议,将斯特鲁维测量线上的各个连接点遗址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1994年,国际测绘联盟大会上,专家Seppo提交了一份提案,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响应。

其后的5年间,各国专家书面协调和交流相关事宜,各国测绘组织及政府主管部门亦给予支持。最后几年的汇总、比较、选择及整理系统完备文件的工作,交由芬兰测绘局局长Jamm0Ratia领导的一个班子来完成。

2004年1月28日,由芬兰文化部部长TanjaKarpela代表10个国家的政府,致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时提交了一套完整的文件卷宗,这个最精确子午线的测量地点群正式申报世界遗产。

2005年,完备的准备工作得到完美的结局,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一举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斯特鲁维测量点分布图

保护模式

1.集合最广泛的人力、物力

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包含的子午线测量地点群,范围从挪威北部的港口城市哈墨菲斯特至黑海。这些测量点位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位置,对于遗产地的保护工作而言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法律条规都是遗产保护的阻碍,但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却在10个国家达到共识,集合最广泛的人力、物力,有意识地去保护。各国测绘组织及政府主管部门亦给予大力支持。

2.专业应对申遗事项

为申遗做好充足的前序准备工作,运筹帷幄、有备无患是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成功申遗的重要保障。这项遗产之所以能申报成功,各个测量点政府、专家12年之久的精心准备是不容忽视的。从1995年到2005年,为使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成功申遗,相关政府和组织精心准备申遗事项,达到专业水准。从提议申报到确定提案再到书面协调和交流申遗的相关事宜,从进行申遗的汇总、比较、选择及整理系统完备文件到提交完整的文件卷宗,10个国家的政府、相关组织和专家通力合作,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努力,体现了世界遗产事业国际合作与共享的坚定信念。

经验借鉴

1.加强沟通交流及宣传普及

采取组建世界遗产地保护协会等多种合作形式,增强各遗产地相互间的联系;进行管理经验的相互交流,互派管理人,实现遗产地信息共享,共同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同时,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开展世界遗产资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更多的人主动承担起保护遗产的责任与义务,加入参与者的行列。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尤其是学术界、舆论界与企业界的力量,开展对遗产资源的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制止过度开发利用行为,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保护人才队伍,以适应日益复杂和艰巨的保护和管理重任,拓宽各遗产地管理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管理档次。

2.树立开放、包容、共享的遗产理念

世界遗产事务是坚持文化尊重、促进和平对话、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张人类的主体价值观。跨国扩展世界遗产项目,无疑是世界遗产丰富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是其美好篇章中曼妙的一笔。跨国扩展的成功因素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善意、宽容的态度,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既然世界遗产的法律主体是全人类,那就表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没有必要拘泥于一国一地,国界在其面前应当淡化。斯特鲁维地理探测弧线这个10国共享的跨国遗产的启示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坚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与共享是世界遗产未来的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