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当前农村家庭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区大力推广,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发展较快,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合作经营,共同抵抗市场风险的意识增强,县乡政府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得到重视。
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当前农村家庭分散经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陇南地区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客观需求,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农民在种养业上又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该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滞后,加大了农民进入市场交易的难度。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县乡政府农牧等有关部门和一些种养大户根据市场导向原则,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创建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区大力推广,促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陇南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据地区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初步统计,目前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2个,其中,种植业75个,畜牧业24个,渔业4个,其他39个,农产品行业协会23个,合作组织拥有会员736人,年经营服务总收入103万元。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地域性强,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徽成盆地和产业较为集中的专业村,体现在养猪养牛、花椒病虫害防治,西瓜蔬菜种植销售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且发展很不平衡,徽县自1984年柳林天麻研究会成立以来,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全县目前共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经济组织、技术协会98个,总会员3289人,占总农户的7.43%,而西和、宕昌等贫困县至今还无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近年发展较快,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合作经营,共同抵抗市场风险的意识增强,县乡政府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得到重视。陇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都是1997年以来兴办的,尤其是自1997年起的连续三年全区“大办畜牧年”活动,使畜牧产业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畜禽养殖实现量的突破,贩运、饲养、防疫等各类畜牧协会应运而生,花椒、蔬菜、蚕桑、中药材等技术传授、贩运销售组织呈星火燎原之势,康县最近正在筹建覆盖全县的核桃协会、茶叶协会和花菇协会3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此带动全县特色产业开发。

三是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有章程,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均以利益关系为纽带,逐步完善内部机制,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之路。但由于刚刚起步,还不规范,多数组织呈松散型联结,少部分组织收取适量的会费,多为有偿服务或以共同利益为主导的无偿的互帮互助。

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服务功能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技术服务型。其特点是以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为主,在会员中开展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如礼县盐官镇王城村的塑料大棚研究会,就是以引进新品种,普及推广日光节能温室生产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为宗旨的。自2000年1月成立以来,会员已发展到210多人(户),生产的蔬菜以质优、价廉、产量高、品种多等受到商贩的青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是综合服务型。其特点是协会在产前、产中、产后对会员进行技术、资金、物资、销售等多方位的服务。如成县支旗乡李武村的核桃营销加工协会,负责对县内核桃的收购和分户加工及市场销售,仅核桃两年加工130多吨,销往兰州、青海、河南等省地,带动了300多户农户致富增收。

三是实体经营型。其特点主要是通过会员的自我积累,发展成为相互关联的经济实体。徽县伏镇生猪养殖协会会长张友明年贩运生猪万头以上,不但带动了周边数乡镇的生猪养殖,还带动和联络300多人的生猪收购户,形成利益相互关联的经济实体和产业链条,他将本地生猪贩运到青海、西宁、陕西等10多个省市,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产业大户,促进了当地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经营。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

一是能人牵头兴办。农村产业发展大户和有经济头脑的能人,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与周围的专业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徽县伏镇前进村是全县最大的养猪专业村,自从养猪大户张友明牵头兴办贩运生猪组织以来,养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年出栏五六千头。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养殖大户为他提供商品猪,能人大户到周边两县九乡镇为他收购生猪,他到处寻找销售市场,联系客商并为外省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大家分别从不同环节赚钱,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协会,现有正式会员168名。徽县永宁镇自1996年大面积发展西瓜以来,西瓜卖难的问题逐渐显现,镇上号召种植大户联合销售,统一对外,成立了以永街村村主任种植大户岳伟奇为会长的西瓜营销协会,现有7名副会长,120多名会员,协会主动到成都、西安等地发布信息、广告宣传,联系外省批发商并从中收取中介费,协会从宏观上把好“市场秩序关”、“种植品种关”和“市场信息关”,主动协调处理瓜农和瓜商的纠纷,引导瓜农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西瓜上市交易时,协会引进外省客商,提供统一服务,并成立市场交易、市场信息、治安秩序、广告宣传、后勤服务5个组,发布“市场管理公告”,争取开办西瓜市场等。在协会的带动下,全镇12村全部以种植西瓜为主,客商预付定金,并保证了优质优价。2003年西瓜供不应求、产销两旺,仅岳伟奇一人就销售150多车西瓜,净赚3万元,全镇西瓜总产量156万公斤,总收入达1006万元。

二是政府牵头协办。为了进一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两当县显龙乡政府牵头,于2001年成立乡西瓜协会,有会员15人,由政府乡长担任会长,副会长由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活动经费靠乡政府补助。每到西瓜销售季节,协会组织各村瓜农积极寻找销路,组织公安、工商、税务规范整顿市场,打击欺行霸市行为,为外地商贩和当地群众提供服务。几年来,该协会组织销售西瓜950多万公斤,成交额达330多万元。

徽县永宁镇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机遇,1999年,镇政府出面成立苗木繁育协会,拥有38户会员,其中26户建有繁育基地,会长由镇上分管林业的副镇长担任,种植大户范布军担任协会秘书长。协会主要指导生产,联系销售、多方沟通,积极争取县林业局的支持。今年全镇已繁育银杏、优质杨树、刺槐等400亩,各种苗木收入40多万元。

三是农业部门牵头兴办。农业部门具有技术、信息、服务等优势,为此一些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参与农民举办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农牧局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到生产、销售、服务之中,为农户提高良种引进、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解决了农民种植、养殖的技术、销售等难题。成县、徽县畜牧兽医学会,种子协会均属此例。徽县伏镇繁育协会由畜牧兽医站站长担任,依托兽医站繁育仔猪、小鸡,引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协会也是依靠兽医站,技术服务+政府职能,解决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和圈舍场地问题等;防疫检疫协会依托兽医站和镇上的活畜交易市场,进行市场检疫和路查路检,实行上门防疫,有偿服务。

四是龙头企业牵头兴办。康县在茶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基地建设和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性,在周边省地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决定由龙头企业牵头,依托县茶叶科技开发公司暨龙神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组建紧密型的茶叶产业协会,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之路。协会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吸纳茶厂法人、科技人员和茶农代表三方面组成,以服务为宗旨,全面协调和规范会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和促进会员之间,会员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企业公平竞争和会员的正当权益;组织县内茶叶产业开发者按无公害生产标准,实行订单生产,正在组建之中的该协会,使加工企业、科技人员和茶农成为利益共同体,力争形成拳头产业共同对抗市场风险,以质量和价格占领国内茶叶大市场。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头连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头连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成为农产品走上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它增强了农民之间的凝聚力,物资相互调剂、困难相互帮助、劳力相互利用、技术相互协作、优势相互补充,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化生产的分工细化,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陇南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陇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加速农民产业化进程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全局看,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运行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多属松散型,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二是服务层次低。目前全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专业协会,大多以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等初级合作内容为主,而在加工、销售等方面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合作内容,由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或受市场风险的影响,开展得比较少。三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相关的科技单位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建立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发展后劲不足,加之会员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我服务还显力不从心,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四是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县乡政府普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支持不够,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又没有投入扶持资金,加之农户的认识不足,交纳会费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序发展。

四、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陇南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应当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扶持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1.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紧迫性。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当做增加农民收入、应对“入世”挑战的战略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尽快研究制定发展规划,通过切实有效的引导扶持,使全区农业的主要产品和主导产业形成区域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网络。

2.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和原则。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根据本地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规模化种养基地和专业生产经营农户为重点,坚持“入退社自由、民主管理、股本报酬适度、盈利返还”的原则,确保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3.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多主体创办。一是引导农民合伙举办。发挥社会能人的作用,鼓励有一定销售渠道、有一定技术、一定资金实力和一定开拓能力的能人大户牵头,联合农民创办。二是依托企业兴办。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三是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特别要发挥村级集体组织的“双带”作用和区域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传统,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依托基层供销社创办购销服务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五是动员和鼓励涉农经济部门或单位创办科技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六是通过土地的出让入股,劳力技能的折价入股和资本的投入,或招商引资兴办股份制绿色企业或股份制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层次。

4.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扶持。一要在启动资金上给予扶持。县乡政府每年可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发展资金和农产品收购环节流动资金的不足。二是实行税收优惠。对已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及增值税,或适当降低税费。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大力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的农产品应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

5.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是一个农村生产经营的机制创新问题,又是一个农业生产经营中组织创新问题,需要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倾心帮助,精心扶持,耐心指导,要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的前提下,先发展,后规范;边探索,边引导;鼓励他们不限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地域进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层次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围绕特色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大力鼓励扶持,提供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宣传部门要注意挖掘推介好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业、林业、水利、农牧等涉农部门,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时传递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进行新技术普及培训和相关服务。乡级政府和工商、民政等部门帮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增强。

(与刘亦工、何季合作,原载于《调查与思考》2003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