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大陆之行带来的启示

新大陆之行带来的启示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源于梁启超对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观察。梁启超说,这些政策危及了共和的前途,“共和政体不适于今后之竞争”。[91]除却上述原因之外,梁启超说中国人也不具备民主共和的条件。[94]中国人民程度低下,不仅仅是这次旅美后的体会,也是与梁启超一贯的新民启智思想是相符合的。[8]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9页。
新大陆之行带来的启示_梁启超思想的“变”与“常”(1898—1906)

梁启超发现,美国的政治存在着如此多的阴暗面,即使是这样一种制度,中国也是不具备形成的条件的。除却前文中所说的村落思想是美国的建国之源,还有一点就是强制力和中央集权。原本在英国殖民下相对独立的美国各省,由最初涣散的公会组织到1787年制定宪法形成国家,各省“各有其利害,各有其习惯,地方上种种感情不能相容”,华盛顿以强力推行宪法,以中央集权取代各省自治。所以在梁启超看来,美国民主制度的最初建立,是由一些伟大政治家以相当的强制力强制而成,而不是今天美国所提倡的自由和民主。由中央集权到自由民主,是美国政治发展的脉络,同时,他更惊奇地发现,美国的政治走向似乎再次走向了中央集权。梁启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有二:

一是在纽约,梁启超敏锐地观察到美国垄断组织托拉斯的出现及其作用,他意识到占全球资本过半的美国全部资本,正在以独占或垄断的形式归于最少数之托拉斯诸人之手,一方面导致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提倡的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正在向统一主义和专制主义演变,另一方面他预言托拉斯是二十世纪的必然产物,非人力所能阻断,当国内托拉斯进为国际托拉斯后,受害最剧者,必在中国。二十世纪是一个实业的时代,经济上托拉斯的垄断趋势必然会导致美国政府权力的扩大,他断言说:“美国政治进化史,有独一无二之线路焉,即日趋于中央集权是也”。二是源于梁启超对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观察。梁启超和罗斯福在白宫的会面只持续了约两刻钟,并没有深入交谈,而他对罗斯福的各种演说的用心观察持续了整个游美期间,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比如罗斯福一再在演说中强调“门罗主义”,并声称“门罗主义”所向无敌,最让梁启超惊讶的是,原本已经不需要发展的美国海军,现在迅速发展,至1903年海军扩张预算达84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40万元,同时罗斯福还计划在美国设置十万以上的常备陆军。显然,罗斯福不仅一再扩张联邦政府的权力,武断主义成为了他的对内政策,他还将美国传统的西部领土推进计划发展成对外侵略扩张计划。梁启超说,这些政策危及了共和的前途,“共和政体不适于今后之竞争”。

中央集权——民主自由——中央集权,这是梁启超认识到的美国正在发展的政治轨迹。在梁启超看来,既然美国都在由自由民主向中央集权转化,并且也是由少数伟人强制而成,那么中国就更没有理由经历以革命换取共和的阶段,直接可以跳跃至重建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以统一的秩序抵御西方社会垄断资本的侵略。这种想法的出现,他便再次由原来的拥护的民主共和政体退回到君主立宪制上了。

这次北美之行带给梁启超的思考是很多的,学者张灏的一段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其后梁启超的改变:“鉴于梁对民主制度的热情,人们原先期望他的这次美国之行会加强这种热情,但梁为这次旅游而写的大量笔记却显示了一个远非乐观的态度。事实上,人们在他对民主制度的评论中看到了一种明显的遗憾的语调,它预示梁启超在美国归来后对民主制度的严厉抨击。”[90]值得说明的是,梁启超抨击的往往是美国政治中特有的一些特征,并不能代表共和政体的全部,正是因为美国在共和政体中所表现出来的黑暗特性,使得美国所谓的民主在梁启超眼中只是一种博得民众喝彩的制度,它能够成为一个真正解决问题的制度吗?最后他结论说:“吾游美国而深叹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91]

除却上述原因之外,梁启超说中国人也不具备民主共和的条件。旧金山是美国华人的聚居地,“吾以为欲观华人之性质在世界上占何等位置,莫如在旧金山。何以故?内地无外人之比较,不足以见我长短,故在内地不如在外洋。”[92]带着这样的目的,梁启超在旧金山整整停留了一个月,他详尽地考察了旧金山的华人社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旧金山的华人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只能受专制主义不能享自由,无高尚之目的。也就是说旧金山的华人社会明显落后于美国本土社会,只是徒有文明、民主的外表,内部家族、同乡主义思想浓厚、团体观念不发达,秩序凌乱,纠纷斗殴不断,“每当选举时,往往杀人流血者不可胜数”。[93]长期处于共和政体下的旧金山华人尚且如此,那么数千年来一直处于专制制度下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更是与自由、立宪、共和相差甚远,中国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无以异于自杀其国也”。[94]中国人民程度低下,不仅仅是这次旅美后的体会,也是与梁启超一贯的新民启智思想是相符合的。在梁启超看来,并不是每个中国人民都具有国民资格,这种参差不齐的国民素质,不仅不能实现民主共和制,甚至连君主立宪制也无法实现。

总而言之,梁启超在他的文章中坦率地记录了这次美国之行的见闻和感受,这次旅行给他的启发也是多方面的,“他作为一个知识更渊博,智慧更丰富的人回到日本,他同最初束缚其思维的中国世界,逐渐地拉开了距离”,[95]这些“距离”渐渐渗透在他对民主、共和、革命这些概念的认识上,使他原本对这些思想的坚持发生了严重怀疑、动摇和转移,当他以后从激进的排满革命、民主共和政体思想向开明的君主立宪制思想转变过程中,不能不说与这次旅美的见闻有极大关系。

【注释】

[1]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料丛编:戊戌变法》第四册,第115页。

[2]梁启超:《三十自述》,《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6—17页。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4]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第四册,第124页。

[5]梁启超:《南海七十寿言》,《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四(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8页。

[6]同上,第28页。

[7]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2页。

[8]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9页。

[9]同上,第67页。

[10]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7页。

[11]同上,第9页。

[12]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下),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76页。

[13]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5页。

[14]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康有为全集》第一集,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8页。

[15]梁启超:《瓜分危言》,《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9—40页。

[16]梁启超:《初归国家演说词》,《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页。

[17]康有为:《礼运注叙》,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

[18]康有为:《答南北美洲华商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5月)》,《康有为全集》第六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2页。

[19]同上,第313—314页。

[20]康有为:《答南北美洲华商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5月)》,《康有为全集》第六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14页。

[21][日]宫崎滔天著,林启彦译:《三十三年之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2]康有为:《答南北美洲华商论中国只可行(君主)立宪不可行革命书》,《康有为全集》第六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2—323页。

[23]康有为:《与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1902年5月)》,《康有为全集》第六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3页。

[24]康有为:《致欧榘甲等书(1902年6月3日)》,《康有为全集》第六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52页。

[25]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料丛刊:辛亥革命》(一),第59页。

[26]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5—66页。

[27]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4页。

[28]同上,第274页。

[29]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00—301页。

[30]同上,第304页。

[31]黄遵宪:《光绪二十八年黄公度致饮冰主人书》,《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28页。

[32]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93页。

[33]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51页。

[34]钱仲联:《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康序第1—2页。

[35]黄遵宪:《黄遵宪文集》,京都:日本中文出版社,1991年,第203页。

[36]梁启超:《诗话》,《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上),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页。

[37]同上,第3页。

[38]同上,第20页。

[39]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51页。

[40]黄遵宪:《光绪三十年七月四日黄公度与饮冰室主人书》,《黄遵宪文集》,京都:日本中文出版社,1991年,第515页。

[41]黄遵宪:《黄遵宪文集》,京都:日本中文出版社,1991年,第497页。

[42]同上,第515页。

[43]同上,第515页。

[44]黄遵宪:《致梁启超函(光绪二十八年四月)》,《黄遵宪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426页。

[45]严复:《严复集》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566—1570页。

[46]黄遵宪:《水苍雁红馆主人来简》,《新民丛报》第二十号,第51页。

[47]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48页。

[48]同上,第352页。

[49]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3页。

[50]梁启超:《记东侠》,《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0页。

[51]同上,第31页。

[52]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2—163页。

[53][日]吉田松阴著,梁启超摘抄:《松阴文抄》,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第1页。

[54]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4—55页。

[5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71页。

[56]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0页。

[57]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页。

[58]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3页。

[59]同上,第58页。

[60]梁启超:《饮冰室自由书·成败见》,《清议报》,1899年8月26日。

[61]梁启超:《自由书》,《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92页。

[62][日]井波凌一:《启蒙的方向——关于对梁启超的评价》,见狭间直树主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17页。

[6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2页。

[64]林权助:1898年8月,日本驻清朝公使矢野龙溪请假归国,林权助任代理公使,受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指令,帮助梁启超乔装为猎户由天津逃往日本,后被任命为正式公使)

[65]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4页。

[66]伊藤博文关系文书研究会编:《伊藤博文文书》(八),东京:塥书房,1978年,第414页。

[67]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56—157页。

[68]吴其昌:《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思想与时代》,1942年8月第13期。转引自夏晓虹:《追忆梁启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9年,第123页。

[69]彭泽周:《关于康、梁亡命日本的检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十二编,第542页。

[70]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60页。

[71]《440021,明治三十一年十月三十日政务局收到》,转引自袁咏红:《梁启超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66页。

[72]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节录》,《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86页。

[73]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6页。

[74][日]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80页。

[75]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15—116页。

[76][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文明论之概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83页。

[77][日]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文明论之概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73页。

[78]梁启超:《加藤博士天则百话》,《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92页。

[79]梁启超:《论强权》,《清议报》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一日,第4页。

[80]梁启超:《论强权》,《清议报》光绪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一日,第5页。

[81]梁启超:《蔡松坡遗事》,《蔡公松坡十年周忌纪念特刊》,民国十五年《晨报》,转引自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

[82]梁启超:《护国之役回顾谈》,《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6页。

[83]梁启超:《敬告留学生诸君》,《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1页。

[84]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10页。

[85]引文内容根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新大陆游记节录》校注,以下同。详见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49页。

[86]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70页。

[87]同上,第176页。

[88]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82页。

[89]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10页。

[90][美]张灏著,崔志海,葛夫平译:《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9页。

[91]梁启超:《新大陆游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82页。

[92]同上,第154页。

[93]同上,第156页。

[94]同上,第157页。

[95][美]约瑟夫·阿·勒文森著,刘伟等译:《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9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