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的变革与应用

哲学的变革与应用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回答当前现实生活和经济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带根本性的哲学问题。这是哲学应用的主要方面。
哲学的变革与应用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也为哲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需要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加以研究和解决。因之,我们应当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古今中外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大胆地进行创作和变革,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

从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如果说,古希腊哲学是以探索世界本原为最终目的的“存在论”哲学,它是以“存在”范畴为主导的一种本体论哲学。康德等人的近代哲学,是以觅寻人的认识的先验构成为其理论极限的“认识论”哲学,它是以“主体”范畴为主导的一种认识论哲学。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哲学则是以变革世界为最高目标的实践论”哲学,它是以“主客体相互统一”范畴为主导的一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对“实践论”哲学的基本范畴和整体内容的构思框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在马克思看来,他的“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其最高目标“在于改变世界”,因此马克思把“实践”范畴,作为他的“实践论”哲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它不但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基础,是检验“客观的真理性”和人们“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即主客体在对象化活动中相互统一的物质性中介环节。由此,马克思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在于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又对“主体”和“客体”范畴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极为明确的阐述。他既反对那种只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忽视或抹杀“客体”的限制作用的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反对像费尔巴哈那样,只重视从客体或直观方面去理解事物,反而忽视或取消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统一,使主体和客体能够得到双向同步建构,从而实现人类自身在对象化活动中进一步确认自己,增强自觉,更好发挥自主能动作用的目的。

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践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又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为了说明人类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马、恩二人又把“需要”范畴和“交往”范畴作为实践哲学的主要方面加以全面的论证和阐释。在马、恩看来,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即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就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不但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任何历史观和哲学理论所应认真注意的第一件重要事情。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满足人类这一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看成是人类主体实践内容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把“需要”范畴看成是实践哲学的重要范畴。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生产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就必然要进行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生产活动之所以能够进行的重要前提。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既有物质的方面,也有精神的方面,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人类的交往活动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这样,“交往”范畴也就把人类主体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即人类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结成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而从事各种物质的和精神的对象化的创造活动,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理论学说,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理想境界和美好世界的追求,它把人们的求知欲望、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指导人们去创造新的生活,建设新的世界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马、恩提出实践哲学的历史时代,同一百多年以后我们所处的现实时代相比,确有许多完全不同的地方。但马、恩关于人类主体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不断创造新的生活,不断变革现实世界的基本理论思想,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在吸取新的时代精神,总结新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创新,使其更加丰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表达作用。

应当看到哲学的认识、表达作用,同哲学的导引、效应作用,是哲学基本功能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哲学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而言,前者是指哲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后者则是指哲学对客观世界的作用;哲学反映客观世界的程度愈深刻,哲学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效果也就会愈显著,反之则亦然。但哲学的认识、表达作用毕竟不同于哲学的导引、效应作用,前者是哲学的构成问题,后者则是哲学的应用问题。适应一定历史时代的需要变革和创新哲学固然有着很大的难度,但将理论形态的哲学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也并不那么容易,同样也是一个创造和革新的过程。

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哲学的应用问题,即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的导引、效应作用,就是关系到哲学本身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适应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哲学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回答当前现实生活和经济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带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使哲学走出课堂,变为广大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真正形成一种广泛应用哲学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是哲学应用的主要方面。在具体应用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观点来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某个现实问题,固然也是哲学的应用,但这容易出现那种语录式对号入座的简单化毛病。因此,哲学的应用应当着重于其基本精神和基本理论的总体运用,以之全面准确而又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其他实际问题。应当说这是哲学应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哲学作为一种总体把握的思维方法,具有抽象性和形式化的特点,也有跨度大和涵盖面宽的长处,因此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现实问题上,诸如国家或地区性的长远发展规则,经济与社会进步的综合研究,等等。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则可参与此类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同其他学科和有关经济部门,共同组织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比如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道德素质下降问题,青少年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厂矿企业管理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都可发挥哲学学科的长处,进行跨学科或多学科性的综合研究。这也是哲学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应用哲学,加强应用哲学的研究,则是解决哲学应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有识之士,冲破各种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禁锢,以新的文化视野和哲学思维,观察和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出现的新的事物和思想,并即时予以总结概括,形成各种形态的应用哲学,从而促进了哲学的普及和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当前应用哲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确是盛况空前,既有技术哲学、管理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医学哲学、军事哲学等部门应用哲学;又有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法学哲学、经济哲学、艺术哲学等学科应用哲学;还有人生哲学、价值哲学、领导哲学、信息哲学等专题应用哲学。真可谓百花齐放,千姿百态,把个哲学的“思辨王国”,点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光彩照人。

应用哲学的勃然兴起,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哲学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以发挥导引、效应作用的积极表现,也是哲学进行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标志。尽管有的应用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解释发挥方面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其具体运用也不是无懈可击。但总的来看,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哲学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理论形态哲学思维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当前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的时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形势,对哲学理论的变革,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应当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把握机遇,进而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