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衡阳同伴戒毒康复学校

衡阳同伴戒毒康复学校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育期主要是2007—2012年同伴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标志性服务为“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同年3月,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将社会工作小组方法与同伴教育理念带入了上海市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了“第一期心荷同伴教育小组”,共完成17次小组活动。380名服务对象成了项目的受益者,13名经由区级小组评估选送的同伴进入了“第二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
培育期_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

培育期主要是2007—2012年同伴教育发展的过程,其标志性服务为“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

自静安同伴自助小组之后,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也开始在市级层面开展同伴教育服务活动。2007年起,自强总社开始制订培养同伴辅导员计划,并依托戒毒热线平台,运用同伴辅导、同伴支持小组等方法,尝试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在戒毒康复领域。

2007年7月20日,“第一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成立。小组由10名成员组成,策划与带领者为康复人员。小组共完成了8节活动、14次专题活动。这也是同伴教育服务第一次在“结构式小组”开展的过程中设立了与之平行的各类“专题活动”,弥补了结构式小组单一实施的不足,提出“助人就是助己”的同伴教育理念。2008年9月2日,第一期小组结束,经过由高校老师、自强总社、区级政府官员组成的评估团的评估考核,8名组员获准成为第一批“准同伴辅导员”。2009年2月,“第一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成员参加“万国禁烟会百年纪念活动”,小组成员的表现获得联合国禁毒署及国家禁毒委领导的高度赞扬。

2009年,“叶雄戒毒康复网”成立。同年3月,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将社会工作小组方法与同伴教育理念带入了上海市女强制隔离戒毒所,成立了“第一期心荷同伴教育小组”,共完成17次小组活动。十几名成功康复人士作为同伴示范员进入了小组运行过程中,通过传递信心、交流经验,帮助20名在强戒所内的小组成员提高了戒毒康复的愿望信心。之后,心荷同伴教育小组作为场所-社会联结的纽带,为强戒所内的服务对象输入了希望,带来了改变。

2009年,自强总社以“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为申请项目,积极参与“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并竞标成功,同伴教育服务开始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实施。自此,项目化运作下的同伴教育服务,无论在专业性、规范性、规模性、目标性、持续性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改变与发展。

“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旨在以社会工作者培养的同伴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开展多元化的同伴活动,通过个案辅导、尿检家庭探访、同伴教育培训等方法,进一步拓宽同伴互助平台,组建一支同伴辅导员队伍,协助社会工作者开展提前介入、个案辅导、社区宣传等工作,帮助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远离毒品,回归积极的生活状态。“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在自强总社和相关社工站并行实施,总站开展同伴辅导教育培训班,嘉定、宝山、徐汇、闸北、长宁、杨浦、虹口七个区的工作站开展7个同伴教育辅导子项目运作。380名服务对象成了项目的受益者,13名经由区级小组评估选送的同伴进入了“第二期涅槃重生同伴辅导教育小组”。小组完成了8节活动、8次专题活动。项目聘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专家作为项目督导,全程参与了项目实施过程。

“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1)同伴辅导员队伍的培养。项目希望培养一批在坚持戒断、奉献爱心,能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等方面表现突出,能真正成为戒毒康复人员学习榜样的同伴辅导员。因此,项目制订了严格的入选标准、规范的成长阶梯、严谨的培养过程、系统的培训指导、科学的评估方法,以保证同伴教育辅导员队伍得以培育。

(2)开展多种形式的同伴教育活动。多形式的同伴教育活动包括:第一,“小组活动”——同伴互助,教育培训;第二,“同伴信箱”——鸿雁互动,建立联系;第三,“星火计划”——以一带一,星火燎原;第四,“同伴之音”——康复指导,化解危机;第五,“同伴演讲”——同伴示范,传递信念;第六,“专题活动”——感恩回报,融入社会;第七,“同伴之窗”——展示风采,项目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项目成效非常显著,并远远超出预期的项目目标。项目所培养的同伴中,操守率达93.3%,同伴辅导员操守率达94.4%;所培养的同伴中,64.52%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65.82%的同伴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以同伴的力量,通过面谈、通信、热线、演讲等形式,带动了387名药物滥用人员进行戒毒康复。

2010年6月,在禁毒办和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的领导及指导下,康复同伴通过自发组织、筹资并整合社会资源进行了主题为“相聚浦江,为世博喝彩——我与叶雄有个约定”的大型活动。活动过程中,首次举办了“上海禁毒领域同伴教育论坛”,通过与会领导、专家、社会工作者及同伴的讨论,确定了上海禁毒领域同伴教育“自助—互助—助社会”的服务理念。活动还吸引了来自其他省市的康复人员。

2010年12月,市禁毒办主任为第一期同伴颁发“同伴辅导员证书”,为第二期同伴颁发“准同伴辅导员证书”。

在2011年“6·26”禁毒宣传日活动中,自强总社部分同伴辅导员受到市委领导的接见,这是对同伴辅导员的充分肯定和对同伴教育服务的支持与认同。

在2011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上海禁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的《意义建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同伴教育辅导服务功效研究》的研究论文获奖,该论文是对同伴教育辅导项目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对禁毒同伴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于总站层面的同伴教育辅导项目实施之后,2011年12月—2012年11月,自强总社嘉定区工作站通过嘉定区民政局招投标平台申请成功了“嘉定区涅槃重生同伴辅导计划”项目,从而使同伴教育模式通过项目形式,在区县层面得以展开。

“涅槃重生同伴教育辅导计划”项目通过实践创新,建构出了“自助—互助—助社会”的同伴教育服务理念。项目厘清了同伴教育在本土社区戒毒康复群体中运作的核心要素;形成了特有的亚文化认同与主流文化引导相结合的小组干预模式;建立了戒毒康复群体中的同伴辅导员晋升体系;提升了戒毒康复人员的整体康复水平;加深了戒毒康复人群对同伴教育的认同及投入;尝试了系统联动支持,形成了多方合力;扩大了禁毒社会工作的社区公信力[4]

除了社区层面的戒毒康复同伴教育服务蓬勃开展之外,自强总社所辖的一些工作站也在不同场域尝试了同伴教育服务实践。2009年10月,自强总社黄浦工作站在市、区禁毒办和自强总社的具体指导与支持下,积极探索同伴互助教育与过渡性就业相结合的同伴教育新模式,在社区戒毒康复劳动就业基地开展了同伴教育辅导、同伴互助小组等服务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同济康复驿站。同济康复驿站的创建,让戒毒康复人员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提升了自我价值实现的信心,增强了融入社会的源动力。

同济康复驿站的成立和运作,源于同伴康复后回报社会的义举和公益行为。“上海YX公司”企业经营者王先生,自己成功戒除毒瘾后,创办了一家生产纸品的企业,公司的规模业务发展做大后,这位曾经也是药物滥用人员的戒毒成功人士并未忘记政府与社会工作者对他的帮助,深感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深知毒品带来的痛苦,也体会了想要重新来过的种种阻力和坎坷。正是这种体会,让曾经得到过别人帮助的他决定致力于帮助有同样经历的康复人员,用他绵薄之力,帮助那些真心要改变、要摆脱毒瘾的同伴们。王先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禁毒社会工作者一起,以他自己成功戒毒的经历,对到他工厂工作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教育与帮助,并共同工作、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感悟戒毒历程的艰辛和喜悦,在这里,戒毒康复人员精神上得到了释放。与此同时,驿站社会工作者不但从工作和生活上关心这些人员,还想方设法,根据戒毒康复人员的康复特点,安排了戒断康复各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使戒毒康复人员从内心感受到回归后政府与社会给予他们的温暖和关爱,这对于曾经涉足毒品的康复人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生理和心理治疗过程。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在同济康复驿站,累计过渡性劳动和安置18人,无一人复吸,并使他们在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社会认知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几年来,同济康复驿站的同伴教育服务实践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对戒毒康复人员多一份关爱、尊重与宽容,多一份理解、接纳与支持,才能重新唤醒服务对象生活中的自信,更多的不幸家庭才能破镜重圆。

同济康复驿站的同伴教育服务产生出“五大效应”:

第一,情感效应。在同济康复驿站,戒毒康复人员不仅获得了就业岗位,学到了一技之长,而且得到了尊重,消除了自卑,树立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产生了自我认同感和相互认同感,也增强了社会归属感,对健康生活充满了自信。他们现在快乐工作每一天,共同遵守这样一条厂训:“工作创造明天”。过去,社会的“标签化”常常使他们在回归社会后,遭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使他们到处碰壁而对生活感到迷茫。现在,他们没有了这些顾虑,更多的是工作的激情,为自己的明天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第二,家庭效应。同济康复驿站的戒毒康复人员全新的生活、工作和精神状态的明显转变,也修复了他们的家庭关系,让早已断绝来往的亲人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戒毒康复人员取得了亲人的包容,得到了家庭的接纳和关爱。如:老冯妻子逢人便说,到这里工作,老冯人也胖了,身体也健康了,并当上了副厂长。同样的,小陈80岁的母亲由衷地说道:“同济康复驿站让我重享做母亲的快乐。”现在,老冯、小陈也是同伴辅导员,并积极发挥着作用。

第三,管理效应。同济康复驿站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导下,进一步营造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氛围,建立了新型的平等关系。用王先生的话说,我们这里实行的是同伴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是康复驿站所追求的目标,关键要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同伴,要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走进康复驿站,墙上的醒目之处张贴着戒毒康复专业管理的章程。随着工作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投资步步提升,同伴间的积极影响也与日俱增。

第四,经济效应。戒毒康复人员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减轻了政府和家庭的负担。他们刚进驿站时,大都两手空空,更没有一件像样的行李。现在,他们经过自己的劳动有了收入,不仅安排好了自己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不再依靠政府的低保补贴,且能缴纳社会保险金,已正式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五,社会效应。同济康复驿站的康复人员在回归社会后,从生理戒毒到心理康复,直至恢复其正常的社会化功能的转变过程,有效地改变了社会上对药物滥用人员群体的传统看法。正是这些成功的个案,向全社会再次表明,“毒难戒,但毒能戒”。这种积极的社会效应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事实正是这样,康复驿站的同伴们在用他们自己身边的成功戒断事例,向人们宣传禁毒拒毒的意义。王先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禁毒志愿者,用他的话说,“我们就是要像滚雪球那样,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禁毒斗争,来帮助更多与我们有同样过往经历的人。”

“同济康复驿站”的故事和同伴辅导员王先生回归社会后自谋创业并回报社会的事迹,媒体纷纷以专题报道。2010年7月,康复人员小陶的家属从美国专门寄给市委政法委书记一封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了上海市禁毒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称同济康复驿站是康复人员心灵的港湾。2012年1月,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和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建立了“自强同伴辅导活动基地”。

同伴辅导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戒毒康复模式的实施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了自我认同,提升了自信,获得了价值感。近四年来,驿站一直坚持同伴小组学习,他们的“学习园地——驿站的故事”栏里有每个同伴发自肺腑的学习感言;批评与自我批评、检点同伴间行为举止,是同伴小组持之以恒的活动形式;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发掘了自身的闪光点,大家互相勉励,真诚关心,不断告诫自己:只要坚持操守,就一定成功。

二是找准了自身定位,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社会责任感。在共同的工作、劳动、生活中,同伴们逐步找准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周围的人和事,对社会的看法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也增强了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工作创造明天、宣传面向社会”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口号,同伴们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更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经过驿站社会工作者督导的帮助启发,现今每位同伴知道了自己现在将走哪一步,工作的目的性大大提高了,真正看清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一种从未有过的社会责任感在他们身上悄然而生。

三是明确了戒断动机,提升了生命的意义。同伴教育辅导的开展,让同伴们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更坚定了他们坚持操守的信心。同伴辅导员王先生以自己吸毒—强戒—再复吸—再强戒,直至成功戒断并创业的坎坷经历,给周围的同伴树立了榜样。同济康复驿站的同伴们都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并经常相互帮助。同伴教育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同伴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明确了戒断动机,提升了生命的意义。

四是增强了戒毒康复信心,提高了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在同济康复驿站,同伴们朝夕相处,大家在共同的工作生活学习中,相互督促、相互支持,对这个集体有了一种共同的责任,戒毒的决心和毅力也来自团队的整体力量。同伴们一致认为,如今,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公司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根本没有复吸的邪念。如果复吸,既对不起同伴,也对不起家庭,更对不起社会。正是由于充实的工作生活与同伴间的相互勉励,大家对毒品的诱惑更有抵御能力,对戒断康复也更有信心了。

五是创造了有利于巩固戒断的家庭环境、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良好的就业环境是从根本上提升和巩固戒毒成效的有力举措之一。

六是探索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理念融合下的同伴教育辅导模式。如何引入个案与小组工作密切结合的新方法,使同伴教育融入新的生命力,并探索社会工作者介入的程度与形式,进一步化解同伴教育的风险,进一步探索驿站与市场、与社会外部环境的融合方法与制度,真正使生理康复、心理康复和社会康复同步协调?关注这些问题,对提升戒断成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七是为鼓励戒毒康复人员自谋职业提供了创业援助工作。通过实践,工作者和广大同伴们认为,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市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戒毒康复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他们办证办照、场地租赁、缴纳社保费、税收减免、开业贷款、流动资金小额贷款等诸多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促使他们能有更多宽泛的条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实行过渡性劳动、就业(创业)基地的企业要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唯有政策落实到位,企业发展才有保障。在政策层面,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让戒毒康复人员真正享受同等的劳动权利。在鼓励戒毒康复人员就业谋生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择业指导,并多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安排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同济康复驿站的运作模式,很好地回答了“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该如何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戒毒康复环境”“如何提高戒断巩固率”“如何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就业基地建设与同伴教育服务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深化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培育期同伴教育服务专业化发展的特征分析。

培育期的同伴教育服务,在其专业化发展方面,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专业方法上,小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核心专业方法,同时创造了小组工作方法与主题活动并行开展的同伴教育服务方法。

第二,服务目标方面,从原来的自助互助,提升到助社会,通过自助—互助—助社会,实现生命意义建构,是同伴教育服务日益明确的理念和服务目标。

第三,服务内容方面,更具逻辑性和目标性,形成了通过开展就业辅导服务和各类公益助人活动,体现个人的社会贡献,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通过开展各类体验活动,感受真、善、美,感受爱,体验价值;通过修正认知和态度,实现最深和最高意义的态度价值的系列同伴教育服务内容。

第四,理论提炼方面,已经形成了以意义建构为导向,以社会学习理论为逻辑,以同伴教育小组为核心形式的上海同伴教育服务模式。

第五,服务领域方面,已经从社区戒毒康复领域的同伴教育服务拓展至强戒所、就业基地。同伴教育服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挥出显著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