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供给父母育儿教育方式的分析

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供给父母育儿教育方式的分析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主要对美国儿童博物馆服务儿童父母育儿教育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并对我国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在为父母提供育儿教育实践上提出建议。几乎每一家美国儿童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传达本馆的相关信息。
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供给父母育儿教育方式的分析_基于美国儿童博物馆实践的思考_中美儿童博物馆研究

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是多代同堂,且邻里关系亲近。父母可以接受来自长辈和其他有丰富育儿经验的家长有关育儿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儿童也能受到更多除父母之外的年长者的教导,以及同辈文化的影响。此外,传统中国家庭较注重礼仪、仪式、传统节日等关于修身养性的文化熏陶过程、隐性教育过程。这些构成了生活在传统中国家庭中的儿童除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接受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父母获取育儿知识的主要途径。现代化的推进、城市的兴起等所造就的现代家庭格局,不仅使得上述育儿氛围、育儿知识的显性或隐性供给逐渐消失,而且也在育儿方面受到了来自更多现象的挑战,如: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中双职工比例升高所造成的父母与子女共处时间的减少,新技术所带来的知识爆炸,社会问题的易发性与暴露性增强。同时,父母育儿效果受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例如,非独生父母家庭可能会因为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收支状况、业余活动等原因,造成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低于独生父母家庭教育的质量。[1]为提高父母的育儿质量,在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提高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提升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以促进新一代父母文化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采取多样化、有效性的供给方式为父母提供育儿教育,也应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父母提供育儿教育的机构包括正规学校机构(如高校针对准父母的育儿教育课程、中小学为父母举办的育儿教育讲座)与社会教育机构,其中社会教育机构又包含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如针对父母育儿教育的培训机构)与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儿童馆、儿童公园)。本文主要对美国儿童博物馆服务儿童父母育儿教育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并对我国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在为父母提供育儿教育实践上提出建议。

一、美国儿童博物馆服务父母育儿教育的方式

美国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社区,发展得益于社区,并服务于社区。它是社区内学校、家庭及其他教育性机构发挥教育“合力”的舞台,是儿童、学校教育工作者、幼儿专家、家长、保育员以及其他关心儿童教育人士的共同活动空间。[2]美国儿童博物馆主要通过如下方式服务父母的育儿教育。

1.馆内外标语

“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是张贴在大多数美国儿童博物馆前的标语,它也成为了美国儿童博物馆典型的标语。这句标语通俗易懂地向带儿童前来参观的父母传达杜威“做中学”等教育理念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念,告知父母儿童的学习方式与成人的学习方式不同,以及儿童通过参与、感知、体验、探索等方式学习的有效性。很多儿童博物馆里还张贴着“对儿童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探索、发现、想象、设想”“通过游戏的力量激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等标语,告知父母让儿童通过游戏、自我探索等方式进行学习的重要性。通过馆内外标语的方式向陪伴儿童前来的父母传达育儿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典型的隐性教育方式。它在表达方式上呈现简洁、醒目、通俗等特点,这对于在儿童博物馆停留时间较短、特别是关注馆内设施精力不多的父母而言,能够起到有效的短暂记忆及强烈冲击、印象深刻的效果。

2.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是美国儿童博物馆服务父母育儿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几乎每一家美国儿童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传达本馆的相关信息。大部分儿童博物馆的网站还设有父母育儿教育的资源库,如:克利夫兰儿童博物馆网站在“教育部门”一栏设有“家庭学习”“父母资源”;[3]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网站上有“父母如何巧妙处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异常’行为”的小贴士,浏览者还能下载0~4岁孩子身体发展特点、营养需求、安全注意事项等小贴士;[4]格雷泽儿童博物馆网站提供了儿童参与游戏中父母的“为”与“不可为”方面的资料;[5]波特发现儿童博物馆在网站上为父母育儿提供了一系列参考书。[6]网站资源建设的形式能够更加方便地为在家的父母提供免费、系统、实用的育儿知识。

3.父母讲习所

儿童博物馆通过馆内教育人员或邀请馆外教育人员,为社区内的父母提供育儿方面的讲座或讲习所。例如:奥斯汀儿童博物馆社区延伸项目包括“家庭故事”“家庭学习之夜”等;[7]费城请触摸博物馆的社区延伸区域包括“父母项目”等;[8]伯克利哈比同特儿童博物馆开办父母讲习所,甚至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父母、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无家可归的儿童与刚出监狱的囚犯及其家庭提供专门的讲座或讲习所。[9]儿童博物馆通过讲习所为父母提供育儿知识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现场的教授方式,较生动地为父母提供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育儿知识。同时,父母还能通过与专家的互动方式加深对育儿知识的理解,并保持与专家之间的长久沟通。

4.活动项目与展项

尽管儿童博物馆的活动项目与展项是专为儿童的发展所设计并创造的,但儿童博物馆多数活动项目与展项提倡父母等陪伴而来的成人的积极参与。例如:特拉基儿童博物馆开展的家庭露营,让儿童与父母一起在野外探索水流域、动物、荒野;周末通宵探险活动倡导父母与儿童一起参与科学探索活动、艺术活动、蓝草音乐活动以及夜色下做家常便饭。[10]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健康之家”,让父母与儿童共同搭配“营养餐”。[11]汉娜·林达尔儿童博物馆让父母与儿童一起触摸化石、岩石、晶洞玉石、乳齿象的骨头、美国原住民艺术品、18世纪中期的工具与衣物、古乐器、仿古家具、消防设备等。[12]儿童博物馆促进父母参与儿童的活动项目与展项,是为了密切亲子之间的关系,更是以隐性的方式向父母传达育儿知识。以父母参与儿童的游戏为例,父母参与游戏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面对挑战的良好心态等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儿童,对儿童是一种高效的隐性教育。儿童博物馆积极促进“父母参与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对父母进行的儿童游戏观教育;与此同时,儿童博物馆通过营造氛围或志愿者引导,让父母成为出色的“游戏伴侣”也是一种教育。以父母参与儿童的“健康之家”为例,父母不仅能够向儿童传达健康饮食观念,而且还会从“健康之家”获得关于健康饮食的其他知识,这是一种隐性的健康饮食教育。以父母参与儿童触摸展品为例,父母通过自己触摸展品、观看儿童触摸展品及与馆内志愿者的互动,了解到“感知”“触摸”等方式对低龄儿童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种隐性的感知觉教育。

5.父母之间的交流

美国儿童博物馆是儿童的场所,同时也是父母彼此交流育儿经验的场所。在2010年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针对会员与参观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3]有父母说:“儿童之家给予我的孩子与他人玩耍的机会,但很多时候,我感觉是为我自己准备的,让我出去与其他父母交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位全职母亲,来到儿童之家可以与其他的父母交流。我感到来儿童之家与不同父母进行交流非常重要。父母之间在儿童博物馆进行的有关教育知识的交流,实际上也是一种同辈教育。这种来自实践的教育经验更容易在父母间产生共鸣,从而被采纳而付诸践行。

6.开辟馆内图书馆等其他方式

垫脚石(Stepping Stones)儿童博物馆开设图书馆,为父母与教育工作者提供书籍、期刊等资源,以促进儿童的早期读写能力、通过游戏进行学习的能力、学习21世纪所需技能的能力等的发展。[14]伯克利哈比同特儿童博物馆不仅为家长提供玩具租赁,还提供婴幼儿保育书等。[15]此外,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等儿童博物馆还通过出书的形式,向父母普及育儿知识。

二、美国儿童博物馆给我国育儿教育的启示

美国儿童博物馆采取多种方式为儿童父母提供育儿教育的实践,给我国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在父母育儿教育的供给方面带来如下思考:

1.在父母育儿教育供给形式上应重视隐性教育

目前,我国在父母育儿教育供给形式上,较多以显性教育的方式呈现,且也普遍认为显性教育的方式(如讲课、讲座、培训)才是“教育”,其他方式不是。狭义上的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采取一定的媒介(如教材、ppt)、有专人在一定场合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展的教学,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显性教育。然而,从广义上来看,教育理应包含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更注重通过内隐的目的,采取间接的方式影响受教育者。隐性教育通常以图片、标语、名言警句、自然环境等方式呈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长处。为此,在父母育儿教育供给形式上,在注重显性教育的同时,也应注重隐性教育,如可以在公园、儿童馆、儿童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通过形象的图片、“涂鸦”或简短生动的文字普及父母育儿知识;在儿童馆、儿童公园、博物馆等机构,为亲子体验活动创造条件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2.应重视通过网站建设为父母提供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

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儿童馆等机构应在重视网站建设的同时,积极为父母提供丰富、科学、实用的育儿知识。

3.应重视父母教育群体资源的利用

父母教育群体包括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营养师、医生、德高望重的老人等。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邀请父母教育群体举办讲座、讲习所等,一方面是对父母教育群体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父母教育群体社会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同时还能在扩大非营利性社会教育机构功能的基础上降低运营成本。

4.应进一步为父母育儿教育的供给创造便利条件

图书馆应注重育儿教育书库的建设,并为前来借阅书刊的父母提供便利服务,如提供书籍内容的咨询、延长借阅的天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应多次邀请育儿教育专家通过讲授、互动等多种方式,举办父母育儿方面的讲座及免费或低收费的讲习所。

【注释】

[1]李洪曾.80后非独生父母家庭教育令人担忧——出生年代与独生状况对非独生父母家庭教育影响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2(4):5—8.

[2]张海水.试析美国儿童博物馆存在于社区的教育意蕴[J].基础教育论坛,2014(2).

[3]http://www.clevelandchildrensmuseum.org.

[4]http://www.bostonkids.org.

[5]http://glazermuseum.org/plan-my-visit/rules-for-play.

[6]http://www.portdiscovery.org/educators/parents.

[7]http://www.austinkids.org/Community-Outreach.aspx.

[8]http://www.pleasetouchmuseum.org/community_outreach.

[9]http://www.habitot.org/museum/community_family_outreach.htm l.

[10]http://www.kidzonemuseum.org/education_familycamp.html.

[11]http://www.childrensmuseum.org.

[12]http://www.hlcm.org.

[13]⑥http://www.childrensmuseums.org/programs/publications.html.

[14]http://www.steppingstonesmuseum.org/Education/FamilyandTeacherResourceCenter/tabid/275/Default.aspx.

[15]http://www.habitot.org/museum/community_family_outreach.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