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速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速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年8月,国务院在浙江召开的粮改工作会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2001年8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海南、江苏、北京、天津八大粮食主销区(直辖市)为“放开销区”。放开销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速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_中国市县区发展研究

中国加入WTO,对各行各业都是一次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考验,粮食行业同样也不例外,虽然我们是产粮大国,早已解决了温饱,并且出现了粮食“相对过剩”,但是我们的品种单一,品质低下,劳动耗费又多,是难以步入国际市场的。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外的质优价廉花色齐全的粮食会潮水般地涌进来,我国粮食市场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我们只有利用自己原有的优势,逐步改掉某些束缚和不相适应的机制、因素,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和长处,才不会被挤下历史的舞台,粮食流通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流通制度的更安全、更有效。

去年8月,国务院在浙江召开的粮改工作会议,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这十六字方针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放开销区是突破,保护产区是保障,省长负责是关键,加强调控是条件。国务院提出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既是在新形势下对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同时又是一次具有实质性突破的重大改革。2001年8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海南、江苏、北京、天津八大粮食主销区(直辖市)为“放开销区”。销区放开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粮食收购、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同时,主销区也要按照省长负责制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粮食供应和粮食市场的稳定,要强调的有三点:一是必须确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决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如建房,或其他形式的挤占,提倡退湖还田;二是主销区要积极主动地与生产区建立一种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要从粮食供求状况的实际出发,深入地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产销衔接购销机制;三是要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制度,按照国家关于“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有关要求,充实省级储备。

放开销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

批发市场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市场,可以使市场交易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并有效地解决粮食流通中的腐败问题,是规范流通秩序,保护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

(一)正确认识粮食批发市场在粮食流通中的特有地位

1.粮食批发市场是政府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载体。储备粮作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战略物资,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进行吞吐调节,不仅可以使储备粮“批陈储新”,保证其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更重要的是能在非常情况下,保证军需民食的粮价的平稳,有效地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在粮食欠收或粮价上涨时,政府可委托粮食批发市场抛售储备粮,平抑粮价,在丰收或粮价下跌时,可通过粮食批发市场收购粮食,防止粮价下跌。

2.粮食批发市场在粮食余缺调剂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我国地大物博,各省气候、环境、种植条件不相同,生产的粮食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粮食余缺调剂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粮食经济逐步市场化,原来计划性粮食调拨己被市场机制调节的方式所取代。在此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销平衡,靠个体经济或单一的粮食购销企业,难以完成这一种使命,这就必须发挥批发市场连接产和销、调剂余缺的纽带功能和桥梁作用,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和完善的购销体系,组织粮食经营企业,加工企业通过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形式开展场际交易和举办各类粮食购销活动,搞好余缺调剂,实现粮食总量及结构的综合平衡。

3.政策性粮油的流通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运作,可降低成本、减少财政支出。根据国务院的粮改精神,对库存储备粮中的陈化劣变粮也要下决心尽快处理,但为了使销售价格公开合理,最大限度减少削价损失,减轻财政和企业负担,原则上必须采取在县以粮食批发市场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操作公开,导向明显,不仅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避免以往层层下指标,暗厢操作,层层加价甚至囤积的现象,而且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大大节省了财政支出。

4.粮食批发市场,将起到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流通枢纽作用。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突出矛盾表现为供过于求,即出现了相对过剩,但不是本质矛盾,本质的矛盾是品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东北地区的小麦,南方品质较差的早籼初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国家要拿出一定的外汇,平均每年从国外进口优质小麦100多亿公斤。另外,泰国的优质米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市场,为解决这些矛盾,批发市场一方面可根据市场对粮食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现状,利用价格,信息引导农业生产者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利用自身广泛的信息和购销网络为质优、价廉的粮食品种打开市场销路,拓宽流通渠道,达到运用市场机制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的目的。

5.培育和发展粮食批发市场有利于与国际粮食市场接轨。我国己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包括粮食在内的主要农产品必须接受乌托圭回合农业协议的约束,开放国内粮食市场。这样,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将直接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但由于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及尚未理顺的粮食流通渠道将抑制信息的迅速传递,这就需要粮食批发市场发挥媒介功能,开展国际间场际交易和信息交流,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粮食进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粮食生产,经营者开展出口贸易提供服务。

(二)我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低,广大农民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即使中央通过粮食价格发出生产结构调整信号,但生产者农民仍然感到比较茫然。有的虽然清楚今后只有种好粮才能赚到好价钱,但究竟如何着手,心中没底;国家对粮食批发市场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县以上的粮食批发市场基本上是国有粮食部门的粮油公司和各级粮库,真正有形的粮食批发市场很少。

国家开办粮食批发市场虽然已有11年的历史,但是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都不很理想,因为主要国有粮食企业很少进批发市场交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之间已经存在着某种买卖关系,不想以新换旧,交道多了,人就熟悉了,关系也就融洽了,于是似乎熟人好办事一些。二是习惯了一对一秘密协商,但随着社会上腐败风气的蔓延,很多时候都成了暗厢操作,粮食交易数量很大。一亿斤粮食,每斤上下浮动一分钱,就是一百万,数目不小吧,这一分钱之差,不是进了小金库,就是进了私人腰包,唯一吃亏的当然是国家。三是批发市场对进场交易者缺乏优惠待遇,未能吸引国有粮食企业进场交易,因此,要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功能,必须充分利用批发市场,使批发市场成为产销衔接的主要场所。要做到这一点,使粮食购销企业自愿进入批发市场,为此,国家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l、给予信贷支持。在放开粮食市场的情况下,农发行封闭式贷款难以运行。农发行不敢向企业贷款,特别是不敢向跨省区采购的粮食企业贷款,这对企业和银行都不利,农发行可以给通过批发市场进行粮食交易的企业提供贷款,批发市场有可靠的履约保证机制,可以保证信贷资金及时回笼到银行。同时,利用信贷资金吸引粮食企业进入批发市场。

2、国家储备粮的轮换和吞吐调节应该通过批发市场进行,这样可以将操作过程公开化,便于监督和管理,减少流通成本和监管费用,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以分品种推出标准仓单在批发市场上销售。由于国家储备仓库分布较广,在品质相同时,可以就近提货,节省大量流沙费用。

3、为鼓励粮食企业进入交易市场,国家对通过批发市场成交的粮食可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4、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粮食企业部能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在批发市场上进行分开、公正、公平的交易,并且予以一定的优惠待遇,这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做到政府依法管理,市场依从交易,企业依法经营,这样的粮食市场才能做到交易有序。

(三)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的思路

1.强化市场功能,健全市场体系。以健全的省级批发市场为龙头,市州级粮食批发市场为骨干,县级粮食批发市场为基础的各省三级市场体系,这是落实粮改精神,规范和搞活粮食流通的关键。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中心市场作为体系核心,担负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

2.统一交易规则,规范流通秩序。具体是统一交易规则,收费项目、合同格式、结算方式、信息发布,并实现体系内计算机互联,发挥信息优势,建立信息网络,为广大粮食企业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3.完善配套政策,扶持市场发展。彻底放开粮食零售市场,严格规范粮食批发业务,将国省储备等政策性抛售粮、陈化劣变粮的拍卖处理以及储备粮的吸纳,通过省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统一组织、协调、利用好全省三级市场体系,进行吞吐调节。

随着粮食企业购销市场化的步伐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立的任务十分紧迫,市场管理的难度加大,各方面必须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切实加大对粮食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国家对粮食生产和流通进行有效的调控。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 陈绍敏 郭小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