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撑起半壁江山

撑起半壁江山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工人数1.05亿人,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的总数。这就是说,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工业增加值占据“半壁江山”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是举足轻重。可见,乡镇企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棋盘上的单“卒”小“车”,而关系着全局的地位。乡镇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所萌芽,不过当时仅是附属农业的“副业”。
撑起半壁江山_世纪末中国“探戈”:问题与对策

当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8%时,“老大”(国有企业)还没有表态,“老乡”(乡镇企业)就发了言:乡镇企业将保持18%的发展速度,以保证国民经济增长8%的落实。

这不是“老乡”们夸海口。现在的经济格局里,乡镇企业打个呵欠,国民经济则有可能打个喷嚏

截至1996年底,全国非农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39.63万个,其中乡镇办31万个,村办511万个,联户和户办57万多个。职工人数1.05亿人,超过了国有企业职工的总数。也许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小打小闹的玩意,如开饭店、跑运输之类。实际上,乡镇企业中工业企业达112.7万个,占总数的81%。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就有1795家。1997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4%,利润总额440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420亿元,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的42%。现在,乡镇企业光集体资产就达1.1万亿元。这就是说,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工业增加值占据“半壁江山”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是举足轻重。“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国有企业扭亏状况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乡镇企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据计算,乡镇企业速度每增减3个百分点,会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每增减2个百分点,会影响全国工业增加值1个百分点。可见,乡镇企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棋盘上的单“卒”小“车”,而关系着全局的地位。

不过,有谁知道,今天如此辉煌的乡镇企业,却是在许多人歧视、排挤甚至打击的夹缝里发展起来的呢?

乡镇企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所萌芽,不过当时仅是附属农业的“副业”。1958年的“共产风”使社队企业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小高炉很红火了一阵;但是,好景不长,此后实行了几个年头的整顿、收缩与限制政策,“一夜西风凋碧树”,乡镇企业还没发展起来就萎缩了。文革期间,又把“漏网”的作为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但即使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社队企业依然是“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到1978年,社队企业产值达到439亿元。

不过,最让广大乡镇企业职工难以忘怀的并不是这改革开放前20多年的生死浮沉。对他们而言,最令他们百感交集的却是历史转折之后近20年来的酸甜苦辣、阴晴流转。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逐步提高社队企业的收入占公社三级经济收入的比重。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为中国农村工业主要形态的社队企业开始活跃。

但是,乡镇企业姓“农”的本质,注定了它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夹缝中发展。早在1980年,一些人就对要不要发展社队企业提出了质疑。特别是1981年,许多人提出社队企业与国家大工业的矛盾,主要是“三争”(争原材料、争能源、争市场)、“两挤”(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而到1982年,则干脆有点“打棍子”、“扣帽子”的味道了:围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称社队企业为不正之风的风源。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不过当时就蓥点将乡镇企业扼死在摇篮里。

但是,就像农民最不怕风吹雨打一样,乡镇企业的生命力也极强。在一无计划二无市场三缺办企业基本要素(资金、劳动力、技术、原材料)的情况下,在部门、所有制排除、限制的夹缝中,在政策起伏有变的情况下,乡镇企业仍在坚强地发展,并逐渐壮大。到198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17亿元,是5年前的两倍多。

经过反反复复的争论,经过方方面面的调查与研究,中央确认,乡镇企业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挤国营、争市场的“洪水猛兽”,相反是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此,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以4号文件肯定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并决定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持与扶助乡镇企业发展的税收、信贷和鼓励城乡间经济交往、人才流动与技术转让等方面的政策。一时间,乡镇企业几乎没有助跑便立即形成沉舟侧畔千帆竞发之势,并一改旧观,开始了与国有企业“相雄不相让”的阶段。

以后的10年,仍然有许多的反复。这不怪一些人的短视。在计划经济体制里,只有纯而灭纯的国营企业才是正宗的社会主义,谁会看得惯这乡镇企业呢?当时的许多原材料是国家计划,乡镇企业没有份;银行贷款要专项指标,乡镇企业也不敢奢望。而在此之外,乡镇企业还要承受许多的歧视与指责。一有风吹草动,便拿乡镇企业开刀。1985年控制乡镇企业信贷规模,1989年至1991年的治理整顿……当时一位乡镇企业负责人说:目前对乡镇企业的舆论压力,大于实际困难。确实,乡镇企业几乎一直是在社会偏见与非议中生存与发展的。靠着农民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乡镇企业在夹缝中发展壮大起来。1988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496亿元,1991年达到1.1万亿元,1992年1.76万亿元。

不管你承不承认,服不服气,乡镇企业终于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强大力量。现在,谁也不敢想像,假如没有乡镇企业,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1993年,中国碣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乡镇企业终于挺直腰杆、甩开膀子,阔步前进了。到1997年,乡镇企业的发展正式法制化了。这年1月1日《乡镇企业法》公布实施,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3月11日,中央下发发展乡镇企业的8号文件。这“一法一会一文件”成为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三件大事”,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束了难得的机遇。而1998年的九届全国人大再次明确了“积极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乡镇企业发展再上台阶。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销售收入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利润总额5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上缴国家税金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万人。

但是,由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已远非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可比,那时是卖方市场,萝卜快了可以不洗泥,如今市场已发生重大变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已有95%的产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态,乡镇企业不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市场,则也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落伍。现在便有这种苗头。90年代初期,乡镇企业一直是以30%以上的速度发展着,1996年增加值便只有2106,1997年又下降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亏损面15%左右,比1996年的8%增加了近一倍,亏损额达600亿元,比1996年的450亿元增加了25%。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中国经济20年的改革春风化作春雨,催发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风多雨急的岁月虽已成为昔日的记忆,但明天的路也并非一平如展。乡镇企业,你能闯过去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