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产业化是跨世纪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

农业产业化是跨世纪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行产业化经营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强农业自身积累能力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是跨世纪农村工作的战略选择_野兰花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推行之后,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各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率,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以空前提高,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表现出了农村改革政策的巨大生命力。

伴随十几年来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蓝田县农村经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多种经营迅猛发展,林果生产初具规模,畜牧基地逐步形成,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到1996年我县全年粮食总产达20.6万吨,较1995年增长19.1%,粮经比从1980年的95:5,调整到1996年的70:30,结构日趋合理。经济作物西瓜、甜瓜面积达6000亩,总产值达1200万元;大棚菜基地发展到358亩,蔬菜总面积2.1万亩,林果面积17.8万亩,挂果4.5万亩,果品产量4.5万吨,总收入5000多万元;天麻4150亩;木耳5万架;牛存栏14.57万头,羊18.44万只。199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亿元,是1990年的3.1倍;乡镇企业总产值13.429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500多万元,是1989年的4倍多;多种经营收入7.8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8%,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举达到824.9元的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的今天,不论从我县农村经济实力讲,还是从农民实际收入讲,都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兄弟区县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何使我县农村经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市场经济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沉着自如地高速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党政组织、全体干部群众面前极其严肃的政治课题,亟待我们去探讨、研究和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一个划时代的命题

农业本来就是一个产业。小农经济年代,农业的产加销大部分由农民自己完成,产加销之间有的已开始分离。计划经济年代,产加销之间的分离有的变成分割,表现为行业分割、所有制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等。农民很难按一个完整的产业搞农工商的综合经营,只搞种养,利润很低,农民的地位很不利,因此,农业一直是弱质产业,基础地位很脆弱。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经营权,产加销一体化成为可能。市场经济的建立,又为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纵观国内外产业化经营的成就,将会感悟到农业产业化是夯实农业基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趋势。

农业产业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行公司(企业)—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实行产业化经营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强农业自身积累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产业化经营,把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销售业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使产加销三者之间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成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联结方式的新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第二,农业产业化是组织和引导千家万户的农民走向大市场的成功路子。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很有限。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等方式,可以把千家万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组织和带动农民进入大市场,提高农业的商品化、市场化水平。第三,农业产业化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促进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可以在不改变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并为工商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投资进入农业领域提供机会,为农业吸纳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创造条件,从而大大加速农业的现代化。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使农业生产中的粮食这个重中之重得以根本解决,为我县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它使农业生产在真正意义上得以摆脱产品生产,步入商品生产的轨道,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在保证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的同时,粮经作物实现了70︰30的历史性趋近合理的栽培比值,为基地化产业创造了条件;立足本地资源,依托基地生产的县乡加工企业,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生产铺平了道路,提供了经验。县奶粉厂、玉山奶粉厂立足我县奶牛、奶羊发展的优势,不仅使本厂有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而且由于解决了卖奶难的问题,从而刺激奶牛、奶羊的发展。特别是玉山奶粉厂,率先把奶源的培育发展纳入生产管理、效益提高、后劲保持的重要议事上来:从扶贫资金的有序投放到利息贴补,从疾病防治到奶畜保险,从良种引进到饲料供应,从鲜奶收、运、贮、加网络的建立到利润反哺养殖户机制的形成,都为我县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不仅为自己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奶农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堪称我县产业化生产的一条巨“龙”。秦达“公王”系列饮品公司的正式投产及农牧局“蓝田县果蔬冷藏库”的启用,都为我县果品生产销售、打入市场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成熟期贱销、脱茬期断销的自然产销、大风险、低收益问题,同时,这些贮存、加工企业在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贮存增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县饲料厂、三里镇“秦乐饲料公司”的饲料生产加工,不仅解决了我县粗粮生产及面粉加工下脚料的有效利用和增值问题,而且为养殖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延伸了农村经济产业链,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促进了闲散劳力的就地转移和分工,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此外,农民从事粗加工及进入流通领域,也为我县种养业产品打入市场注入了活力,开辟了便捷之道。

我县农业产业化已经起步,并收到一定成效,但总体还处在自发、松散、低效阶段,要把农业产业化推向更高层次,作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三、我县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农业产业化是把农业和农民引向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但对于习惯了计划经济和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广大农民来说,则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也给农业步入市场增加了困难,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表现在:

1、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制中一些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矛盾、新问题越来越多: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户面对大市场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形成规模,亦缺乏产品竞争力,加之信息不灵,生产安排、产品销售独担风险,进而造成产销脱节、廉价销售,甚至贴本销售,给农民生产造成损失。

2、传统农业、产品农业与现代农业、商品农业的矛盾

“三十六行庄稼为王”,传统的农业生产就是粮食生产的旧观念仍相当普遍地束缚着农民群众的思想和手脚,他们中不少人宁肯广种薄收种庄稼,也难以接受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辟出部分土地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宁肯把储粮年复一年的费时晾晒,贮藏折耗,也不愿将其变卖来加大投入增加产出;习惯了种粮食的粗放经营,却不愿增加投入改善条件,适应产业化要求,从事集约化生产、高效益经济作物种植。

3、“龙型”企业与农户生产之间结构松散

目前我县大多数以种、养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还仅仅是一种初浅的买卖关系,他们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亦无规范的契约、合同作担保,更无利润反哺可言。因此,产销没有激励、制约机制,缺乏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影响了产业化的形成。

4、产业化生产所需的技术服务滞后

产业化生产所需的技术服务滞后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资金紧缺。导致已有的农技、农机、畜牧、果林等站、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农业一线的技术服务,科技人员疲于生计而难以经常深入下去,从而导致服务机能下降,同时也暴露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体制的不适、弊端和深层矛盾。其次,农民农技培训不到位。林果面积发展到目前程度,各级组织已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农民对果林的管理却有相当大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否则在林果区域培植所作出的努力很大部分将付诸东流,新植林果的“独独扫帚”将被庄稼彻底湮没;秸秆养牛的氨化池,其青贮技术传授工作带要加大力度,否则“臭化池”现象还会蔓延。再次,已尝到经济作物甜头的农民他们还没有力量进行高层次深造,更没有资金请技术专家定期指导,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化的形成。

5、高起点、高层次的专业化生产缺乏启动资金

大棚菜生产的丰厚效益已使部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前卫镇东巩村五组村民卫增智一次性投资80万元,建起占地50亩的大棚菜温室32个,收到巨大效益,但多少农民则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使设想搁浅,只能望“棚”兴叹了。

6、产业化意识尚未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实现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我县农业要在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广泛宣传,以求上下达成共识。通过对新形势下发展产业化生产进行研究探讨和规划,对已建成“龙型”企业成功经验的深入总结和全面推广,以加快我县产业化步伐,促进产品早日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以求获得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建议和设想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继分税制实施之后,县域地方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它是实现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与加速农业“两个转变”的有效结合点。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是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有利于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新路子。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实现振兴蓝田农村经济的跨世纪战略目标的路子在哪里,我们认为:

1、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为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

我县第一轮土地承包十五年期限相继已到,不少乡镇只做了类似第一轮期间的那种形式的小调整,有的乡调整后的土地竟然没有小调整规定的5年期限。有的乡镇在调整中,不仅突破了县上规定的15%的机动地限额,有的高达20%,个别竟达35%以上;在机动地的发包方式上,有的均分到户,有的凭干部好恶分包,有的竟用招标方式扩大承包金;机动地发包时间有的一年一变,有的又无期限,不受任何合同约束。这种做法不仅远远超过中央“机动地控制在5%以内”的规定,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对土地、特别是机动地投入,甚至导致对机动地的掠夺式经营,同时还使农民对土地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政策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农民进行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的政策教育,同时,要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对土地延长承包期工作进行必要地、深入细致地调查、安排和实施。一旦30年承包期政策在我县落实,5%机动地限额得以兑现,农民对土地承包稳定感将会空前增强,责任田面积的确定,将使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的面积有了保证,这样必将激发他们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使其对责任田深翻、平整、间歇、兴修水利、实现长远安排、大额投资成为现实,这无疑有利于产业化的推行。

在承包地延长期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以企解决小块田、绺绺田对产业化生产带来的不便。把土地流转制度作为承包期30年不变政策的特殊表现和补充方式,以利于集中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方式的顺利实施。

2、面对市场选产业

怎样引导农民瞄准城市要求,追随城市市场,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自己产品的特色优势迎接市场挑战,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话题,是适应产业化生产的关键一步。为此,我们不仅要把目光投放在西安这个西北第一大城市,而且要投放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选择、扶持能发挥我县优势,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实施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形成区域化规模优势。我县近临西安,我们不仅要围绕西安这个市场做文章。而且要依托西安横下心来做大文章,要充分发挥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生产等优势搞好种养业:西川要发挥蔬菜种植历史久远、地势平坦、水位浅、地温较高、沿312国道的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菜,沿国道发展酥梨、甜瓜;白鹿原要发挥土地面积大、经济基础好、群众文化高、水土无污染的优势,发展集中连片的大棚菜和苹果;岭区利用地广、温差大、荒坡大、草原丰的优势发展林果、肉牛及奶羊;山区充分利用草场大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发展养羊、栽植板栗、核桃、天麻和木耳等山特产业。通过几年努力,形成我县不同区域农业的不同当家产业,形成各自鲜明的经济特色。

3、立足资源建基地

如果说根据各地条件,面对市场选产业是基础的话,那么,围绕产业、立足资源建基地便是关键环节。在推进主导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中,要努力搞好农产品的集中基地建设,通过搞专业乡、专业村,及若干乡村连片的产业带使面对市场择优的产业产品在一个地区有较大的批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从而解决分户生产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有规模才有市场,大规模才有效益”。我们要在2000年前,实现西川、白鹿原每村民小组50亩以上大棚菜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建成20万亩沿国道酥梨,原岭苹果基地,全县实现20万头肉牛基地、20万只养羊基地、20万头商品生猪基地、200万只养鸡基地及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为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4、依托基地抓“龙头”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围绕主导产业最大限度地集中各种生产要素,然后按照利益原则,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形成一业为主,多业齐兴的产业群。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选择能够牵动和促进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关键部位,组建好占领市场能力强,对农户吸引力大的龙头实体组织,带动主导产业型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只有建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才有保障。龙头企业的运作水平和牵动力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龙头强才能带动龙身、舞起龙尾。玉山奶粉厂对奶源基地的培育,给龙头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加以总结、推广,促使所有产业化之“龙”都舞起来。

5、多方筹资促发展

产业化生产是新时期农业更深层的改革和探索,其基地的建设、龙企的创立、设施的配置、市场的拓展、信息的获取,不仅有赖于行政的力量,更需经济实力的支持。因此,首先我们要充分用好上级给我们的各项农业开发配套资金,同时要有胆略地将扶贫资金、开发资金用于基地的建设和龙企的起步;其次要吸引西安工商企业等外来资金向农业产业投资;再次要鼓励已致富的农民将富余资金用于产业化生产建设上来,要积极引导农民将资金从生活及储蓄取利转向再生产上来,以解决产业化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

6、强化服务作保障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把生产、加工、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要把农业产业化逐步纳入市场经济管理,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用符合市场经济特点的管理方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组织,搞好社会化服务;再次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真正使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各组织、各方面的关系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管理的轨道。为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条件。

1997年10月

原载蓝田《调查研究》1997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