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斩首行动”拉开伊拉克战争的序幕。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轰炸,继而出动10多万地面部队攻占了伊拉克。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运用。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而采取的一次单边行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武器装备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有美国官员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伊拉克战争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斩首行动”拉开伊拉克战争的序幕。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轰炸,继而出动10多万地面部队攻占了伊拉克。曾经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又经受了一场新的战争灾难。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短短12年,美军通过一场场一边倒的战争,向世界炫耀其军事实力和军事战略。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运用。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而采取的一次单边行动。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恐怖主义,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战争开始之前,虽然也曾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国对伊动武,但实际上却已在策划单独行动的计划。尽管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和平,联合国也在积极调解,甚至伊拉克也在不断妥协,但都没能阻止美国的动武。就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从未停止。自从美国制定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在美国眼里,伊拉克早已被列为“邪恶的轴心”之首。在中东这个历来被美国视为对其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美国希望对伊拉克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不仅可以制服伊拉克,威慑其他与美国敌对的国家,还可以通过在伊拉克建立新政权,在中东地区作出对美有利的长期战略安排,以服务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此次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同以往战争有所不同,其目标是:更换伊拉克政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割断伊拉克所谓的对恐怖活动的支持;打掉伊拉克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以威慑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控制伊拉克石油,增大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武器装备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近年来,美军在对外干预中几乎都是运用高科技兵器,对对方实施高强度的火力打击,摧毁对方的战争意志,迫使对方投降并接受美国的条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多种先进的炸弹,对南斯拉夫实施了连续78天的轰炸,不仅摧毁南斯拉夫的防空系统、军事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等军事目标,还摧毁了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电力系统和医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迫使南斯拉夫最后屈服。伊拉克战争同科索沃战争有所不同,由于此次军事行动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美国战后要控制伊拉克,因此,战争一开始,就实施了“斩首行动”。在大规模空袭中,美军发射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目标锁定在萨达姆及其要员的官邸和住处以及军事设施,而不是民用基础设施。在地面作战中,美军大批地面部队尽量避免和伊拉克军队在每一个城市的战斗,美军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纳希里耶、纳杰夫、卡尔巴拉等城市的战斗中,都未把占领城市作为重点,而是实施城市监控,确保直通巴格达交通线的畅通,进而使美军主力部队很快进入首都巴格达,使萨达姆政权进行抵抗的能力陷于瘫痪。美军正是通过这种战略行动,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伊全境,达到战略目标。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前期以及战争中,极其重视心理战的运用。美军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方式从心理上瓦解伊拉克军队,鼓动伊拉克民众起来反对萨达姆政权。美国空军不断用飞机向伊拉克境内投放传单,并通过无线电广播,宣称美军的行动是针对萨达姆政权,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教唆伊拉克军队如何投降。美军在战争的开始还散布假情报,声称伊军第51师已经向美军投降,以动摇军心。

美国在伊拉克得手之后,信奉“实力是外交唯一货币”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弹冠相庆。在他们看来,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在中东重新洗牌乃至实现其全球外交战略带来“双重机遇”:不但拔掉了萨达姆政权,而且衍生所谓“警示作用”。伊拉克将继以色列和土耳其之后,成为美国在中东的第三个战略支撑点,并在美国的中东乃至全球安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美国官员称,伊拉克是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基地的最佳位置。

然而,也许连美国人都未曾料到,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却是战后更为可怕的混乱。持续不断的自杀性袭击,防不胜防的路边炸弹,屡屡发生的绑架西方人质事件,以及武装分子时而成规模的反抗,已使美军有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之悲。身处混乱政局的伊拉克人苦不堪言。军事上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政治上的成功,伊拉克不仅远未成为美国期望的“中东民主的样板”,而且如今连生存权都受到威胁。在美国军人的眼里,伊拉克已成了比战争期间更为恐怖的“魔域”。到2005年初,驻伊美军的死亡人数已超过1500,远远超过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死亡人数。

更具讽刺性的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借口,是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拉登的恐怖主义活动,给美国利益造成威胁。可是,美军进入伊拉克以来,无论是掘地三尺的搜寻还是严刑的审讯(还出了不少虐俘的丑闻),都未曾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踪影。相反却在美国国内闹出“情报门”事件。美国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官戴维·凯,2004年1月27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不得不承认,萨达姆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以前并没有拥有或者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于萨达姆对拉登的支持,至今也未找到任何可以证实的证据。

而今的世界舆论是:“伊拉克战争了犹未了!”谁能预料,这一场战后的“战争”何时能算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