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县小流域治理尽显“三重效益”

彭阳县小流域治理尽显“三重效益”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阳县小流域治理尽显“三重效益”□记者 杨霏11月5日,站在彭阳县南山流域的山头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区,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小流域治理成为彭阳县最大的温饱工程、环境工程和基础致富工程,尽显“三重效益”。南山小流域治理项目自实施以来,在山下调剂土地约600亩,将山上100户群众全部安置。
彭阳县小流域治理尽显“三重效益”_聚焦彭阳:2004~2013

彭阳县小流域治理尽显“三重效益”

□记者 杨霏

11月5日,站在彭阳县南山流域的山头上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区,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目前,彭阳县累计治理小流域100条1360.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63.9%,森林覆盖率由3%提高到28.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46元。小流域治理成为彭阳县最大的温饱工程、环境工程和基础致富工程,尽显“三重效益”。

1983年建县以来,彭阳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方针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彭阳摆在农业基础建设的首位,扎实开展“全民搞绿化,全县搞生态”活动。围绕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围绕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力促流域建设和生态移民、产业培育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上保、中培、下开发”的南山流域生态经济开发治理模式。

“没有治理前,一年四季风沙不断,种在地里的粮食不但没收成,果树还结不出好果子来。”彭阳县城阳乡陈沟村村民杨万珍深切地感受到流域治理带来的好处。利用小流域治理的契机,杨万珍在政府引导下投资20万元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生态林业产业项目,种植了100亩经果林、100亩用材林。“种果子比种粮的收入高出3倍,去年收入18万元。”杨万珍告诉记者。

南山小流域治理项目自实施以来,在山下调剂土地约600亩,将山上100户群众全部安置。村民杨树河就是其中一户,他从山上的土坯房搬到了山脚的安居房,发展设施农业。“现在的居住环境和以前比是天壤之别,450平方米的院落,新房装潢得不比城里楼房差,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如今杨树河将分配到的一个日光温室里种上了油桃,老家还种着150亩苗木,18亩果林,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原载2012年11月27日《固原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