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御夏抗金赴戎机

御夏抗金赴戎机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御夏抗金赴戎机大金侵宋,西夏扰边,德顺军民奋起反抗,英雄辈出,有著名将领刘、吴、吴等人。宋夏交锋中,德顺军名将有曲珍、郭成等。西夏军扰掠,曲珍纠集族党,习武练兵,进行抵抗。张浚部署富平会战,郭浩等皆持异议。少时生活于军营,年龄稍长,即随父抵御西夏,辗转于陇右战场,以箭法精熟而著称。金兵大乱,互相残杀,横尸累累,天明退至老婆湾。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亲率大军10万增援。刘差曹成等二人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
御夏抗金赴戎机_文化隆德

御夏抗金赴戎机

大金侵宋,西夏扰边,德顺军民奋起反抗,英雄辈出,有著名将领刘img122、吴、吴等人。宋夏交锋中,德顺军名将有曲珍、郭成等。

img123

曲珍

曲珍(1031~1089年) 北宋将领,字君玉,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西夏军扰掠,曲珍纠集族党,习武练兵,进行抵抗。后被秦凤路都钤辖刘温润看中,跟随作战。以战功升任绥德城监押。后又屡屡建功,先后升任阁门祗侯、内殿崇班。熙宁年间(1068~1077年),随军参加征讨交趾(今五岭以南地区)以战功升任麟延钤辖、副总管,改任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元丰五年(1082年),宋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北,元定河东岸),曲珍担任守城任务。不久夏军攻陷永乐城,曲珍缒城逃出,被贬为皇城使。元祐元年(1086年),重新起用,任环庆路副总管。夏军40万之众“寇泾原”,曲珍率军破之,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因功升忠州(今四川忠县)防御使。

郭成(?~1103年)字信之,宋德顺军人,少年从军,有勇谋。宋元丰四年(1081年),宋兴河东五路军攻夏,随泾原路副都总管刘昌祚出师,战于漫移隘(同心折死沟),率骑兵突敌阵,飞马取敌首级,威振三军,俸加四等。绍兴四年(1134年)守平夏城,夏梁太后与崇宗赵乾顺亲帅10万大军攻夺,郭成固守,屹然不动。夏人屯没烟峡,连营百里,火炮飞石,昼夜攻击。郭成率骑突袭烟峡,俘统军嵬名阿埋,监军妹勒都逋,进筑西安古城,升雄州防御使、汉原路钤辖。崇宁二年(1103年),奉旨筑怀戎堡、绥戎堡,染疾病卒。徽宗降旨:“郭成固守尽忠报国,有功于民,宜载祀曲,其庙曰‘仁勇’。”《宋史》有传,言“名震西鄙”。

郭浩(1087~1145年) 字允道,郭成子。少年随父从军任环庆路第五部将。战灵武城,斩敌骑,升渭州兵马都监。后与西夏战于石尖山,积功进中州刺史,安州团练使。

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攻长安,泾州将弃城不战而逃,郭浩率亲兵200人夺回城池升环庆路兵马钤辖。旋调延路为经略安抚使,一年后调任泾原路知泾州。建炎三年(1129年),张浚宣抚川、陕,调郭浩任秦凤路提点刑狱,代理经略使兼知秦州。张浚部署富平会战,郭浩等皆持异议。会战失败,宋军退守和尚原。张浚令郭浩为凤翔知府侨治宝鸡县。绍兴元年(1131年),金军数万骑3次进攻和尚原。郭浩积极配合吴玠作战,抵御金兵,论功升防御使,又调兴元(陕西汉中)知府。四年,在杀金坪与吴玠打败金步骑兵10余万,升彰武军承宣使。绍兴八年(1138年),高宗与金人签订盟约,南宋向金称臣,金归还陕西、河南地,郭浩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兼延安知府。次年,金人背叛盟约,兀术发倾国之兵分4路大举南侵。金右副元帅完颜杲由山西渡黄河入陕西,宋廷任胡世将为川陕宣抚副使,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吴为右军都统置制,杨政为川陕宣抚副使。六月,吴与金军战于宝鸡、扶风间,郭浩自延派兵攻克醴州(今陕西乾县)。完颜攻郴州(今彬县),郭浩率师阻击于三小(今旬邑),金兵败退凤翔。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人合兵5万,准备攻取熙(今临洮)、秦(今天水),进窥陕南。胡世将召郭浩、杨政留陕西游击。郭浩出师商州(今商县),向陕(今陕县)、华(今华县)、同(今大荔)、虢(今河南灵宝)进击,连下4州,金人首尾不能相顾,策应吴玠攻取了秦州。绍兴十四年(1144年),高宗召见郭浩,进阶检校少保。返陕后,又颁赐金器、绣鞍;官一子,赐田50顷。为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以枢密院都统制帅兵,建造帅府,绍兴十五年(1145年)病逝,赠检校少师,谥恭毅。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立庙金州。

刘(1098~1162年) 字信叔,德顺军人。宋“南渡十将”之一。北宋沪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少时生活于军营,年龄稍长,即随父抵御西夏,辗转于陇右战场,以箭法精熟而著称。

徽宗宣和年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官拜阁门祗侯。建炎初年,高宗录用旧臣子弟,以刘锜为陇右都护,经略于西夏的战事,为夏人所畏惧。张浚宣抚陕西,命为泾源经略使兼知渭州。富平之役失利后,退驻德顺军,因部将李彦琦降金,贬知绵州兼延边安抚,绍兴三年(1133年)复职,旋为宣抚司统制,与吴分守陕、蜀。使者以其声名奏闻高宗,召还朝廷授江东路副总管。绍兴六年(1136年),提举宿卫亲军。刘将王彦部下前护副军(即八字军)及解潜部下马军整编为前、后、左、右、中、游奕六军,分十二将统辖,训练成一支精锐战旅。

img124

刘锜

绍兴八年(1138年)前后,刘锜扈从高宗于金陵、合肥、京口等地,主管侍卫马军司。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败盟兴兵。刘料金人必先占东京取顺昌,于是率所部及殿司3000人星夜沿江急进。距顺昌300里,谍报金人已占东京,刘和众将舍舟陆行,先入顺昌,急派骑兵迅速迎取先锋游奕两军及老幼辎重。大军在城中会齐时,金游骑已到陈州。刘见顺昌城中粮草颇备,决计守城。遂令众将:“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又派人凿舟沉船以示决无退意。又将家属安置寺中,门堆柴草,要守护人等“如有不利,即烧我家”,于是士气大振。刘锜派遣侦报探马,搬迁城外居民,分拨四门守将,亲督士卒修葺城墙,用伪齐所造痴车及民房门扇加修“羊马垣”,严阵以待。时金骑兵已渡颖水到达顺昌,刘锜设计捕捉住千户阿里,得知金大将韩常在距城30里处白沙涡扎营,当夜派1000人劫营,首战告捷。金三路都统葛王领兵30000人与龙虎大王会师,兵临城下。刘下令大开城门,金兵疑有埋伏,远远呐喊放箭,箭多落在“羊马垣”上,城上士卒放箭,金兵退却,刘督队出击,金兵淹死颖水者不计其数。顺昌被围4天,金兵越聚越多。主力在距城20里东村扎营。刘派骁将阎充领500壮士夜闯敌营。金兵大乱,互相残杀,横尸累累,天明退至老婆湾。金兀术得知顺昌失利,亲率大军10万增援。刘召集众将议事。有人提议,今已获捷,可乘势船载全军撤回。刘审时度势说:“金兵离我甚近,我军若动,敌兵乘后,前功尽弃。敌兵若占两淮,江浙必然震动。”众将感奋,愿以死战。刘差曹成等二人假装坠马被金兵俘获。兀术探问顺昌帅虚实,曹成回答说刘是太平边帅子,喜声伎,其守东京,为图逸乐。兀术大喜,弃置攻城鹅车炮具,驱兵顺昌,扎营西北,连亘十五里,夜不解甲,鼓震山谷,将士假寐马上。刘按兵不动,夜间肃然,鸡犬不闻。又派人在颖水上游及草中撒毒。当时天气炎热,金兵人马甚渴,多饮水中毒。数天后,敌兵锐气已挫,刘锜决定先击兀术,派耿训下书,约来日会战并“愿献浮桥五座,济而大战”。

次日,刘兵果造五座浮桥。金兵渡桥攻城,刘兵蛰伏不动。敌渐困乏,刘派数百人从西门突然出战,又以数千人出南门直扑兀术阵。兀术以3000牙兵督战,铁骑“铁浮图”正面冲突,常胜军“拐子马”两翼包抄。刘兵用刀斧乱砍马足,标枪专刺铁骑“兜牟”。天黑时金兵败退。弃尸毙马,血肉横野,车旗器甲,堆积如山。兀术损兵十之八九,鞭挞韩常以下将佐,退至陈州,收拾重宝珍器撤还。不久,秦桧请命刘撤兵还太平州,宋室遂失去了收复失地的良机。

第二年,兀术复签两河兵,攻陷庐州、和州,高宗下诏会兵淮西。刘先期自太平渡江,占据东关险要,阻击金兵。兀术移兵柘皋镇,刘对阵石梁河。这时宋诸路军皆至,刘率兵攻右阵。金人又用“拐子马”从西侧夹击。宋兵执长斧奋砍。金兵败退,刘等引兵追至东山。金兵一见,惊呼:“此顺昌旗帜也!”望风败逃。柘皋大捷后,刘遭朝廷议和派妒恨被贬,先后在荆南府、潭州任地方官。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调兵60万南下,列举南宋诸将姓名,问敢于相抗者。提到刘姓名,无人敢应一声,金主完颜亮亲引大军与刘对垒。当时刘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兵驻清河口。金兵用毡裹船只运粮,刘派善游者潜水凿沉粮船。金议留精兵和刘相抗,以重兵入淮西。属刘节制的大将王权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刘退兵扬州。金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刘派部激战于皂角林,斩高景山,俘数百人。此时刘锜已63岁,身染重疾。只得留其侄刘汜以1500人塞瓜州渡,李横以8000人固守,自己回镇江养病。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师江淮,至镇江,见刘沉疴不起,便以李横代刘。金兵直逼瓜州,刘汜兵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全军覆没。李横、刘汜仅以身免,刘愤懑至极。之后,被召还都,居别试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刘呕血而死。被赠于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

吴(1093~1139年) 字晋卿,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后迁居水洛(今甘肃庄浪),擅长骑马射箭,北宋末年从军,靖康初,西夏进犯德顺军,率百人斩获甚多,升泾原第二副将,迁泾原路副总管。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进犯陕西,直趋泾原。吴玠受陕西制置使曲端之命率军迎击,在青溪岭击退金兵,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迁忠州刺史。宣抚处置使张浚督巡川陕,听到吴氏兄弟有谋略,命为统制。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秋,金兵大举进攻,张浚合五路战于富平。兀术亲统金兵兜土担柴,填泽铺路,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吴接战左翼兀术,而战于右翼的赵哲却擅离所部,弃众先逃,致宋军全军溃败。富平之战后,吴玠为都统制,与吴守大散关以东和尚原。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人鲁折合自阶成出大散关,派精锐骑兵先期进至北山,吴分军两队,一队战至日中,另一队接替投入战斗,金军伤亡甚众,败走数十里。兀术闻报震怒,亲领10万大军,跨渭水造浮桥,结连珠营,垒台为城,进攻和尚原,吴命部将劲弓强矢轮番迭射,又遣其他将领,从小道绕敌后,断敌粮道。派其弟骑兵3000人夜袭,连破10余营。兀术中箭而逃,退至燕山。

img125

吴玠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吴玠兼宣抚处置使司副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军马,命其弟吴固守和尚原,自率主力驻军河池。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春,金州失守,知兴元府刘子羽闻金州失陷,急召吴入援。吴玠率军自河池出发,日夜驰300里,大战于饶凤岭。宋军弓势猛发,大石进压,接连6昼夜,尸体堆积如山。金人绕到关后,从后面夜袭,两面夹攻,吴退保西县,刘子羽亦退屯三泉。金军因饷运不济,引军北还。吴玠因功加封检校少保,权阶、成、凤州制置使。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金兀术与大将撒离喝等督师10万长驱南下,攻仙人关。吴命吴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以东杀金坪,置寨扎营,分守要隘,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人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猛力攻关。宋军据险死守,以驻队矢迭射,死者层积。翌日,吴氏兄弟乘金军疲惫,直捣敌营,金兵死者无数,连夜逃遁。朝廷诏授吴为川陕宣抚副使。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升为四川宣抚使,陕西阶、成等州皆听节制。不久病卒于仙人关,谥号“武安”,开府仪同三司,宋孝宗继位,追封涪王。

img126

吴璘

吴(1102-1167年)字唐卿,吴弟,少好骑射。喜读兵书,随兄守和尚原箭关,力挫敌锋,受命统制和尚原军马。同年秋,金帅兀术亲督10万大军,进攻和尚原,吴与兄率军死守,引精兵3000设伏于原北之神坌,连破敌寨10余座,兀术中矢北逃。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擢升为荣州防御使,知秦州,节制阶、文兵马。饶凤关战后,受兄命弃和尚原退至仙人关以东杀金坪。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兀术与撒离喝率步骑10万至仙人关下。吴急领兵1万增援,奋战7昼夜,金兵大败,从此多年不敢窥蜀。吴授定国军承宣使,熙秦延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为行营左护军统制,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初,升为都统制。其兄病故于仙人关,由他代为领兵,加授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这年秋天,宋金议和,金归还河南陕西地,吴与杨政两军分屯陕蜀交界,郭浩军进屯延安。吴派少数军兵赴秦州,留主力驻守阶州、成县一线要地。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金以全部兵力分路大举南侵。西路军由蒲州渡过黄河,占领长安,直趋凤翔,远近震惊,上下惶恐。吴主力屯驻河池,陕右之军皆隔于敌后。吴率军迎敌,力挫金兵,他下书约金军会战,先以弱军坚守阵地,抵御金军冲击,当敌势衰之时遣骁骑反击。金军望风披靡,吴又驱兵追击,破敌于扶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胡盏、习不祝战于陇州之刘家湾,吴以叠阵法大败金人,降者万人,进而收复秦州及陇右诸郡。次年,吴朝觐,拜检校少师,擢阶、成等四州经略使。不久,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吴为西路安抚使,坐镇兴川(今陕西略阳),节制西部阶、成等7州军马。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率10万大军,渡淮南侵。派遣大将合喜为西路元帅,引军出陕西宝鸡南之大散关,进袭凤州黄牛堡,时任四川宣抚的吴,不顾重病,亲至仙人关督军,并调内地诸军兵马分道北进御敌。翌年春,吴率师反攻,先以主力进击大散关,复派部将姚仲攻取巩州(今甘肃陇西县),惠逢攻取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北),宋金两军在大散关相持60余日,关终不能破。于是转攻德顺军,初战不利,后吴亲临督战,金军败逃。吴入城,市不改律,父老拥马迎接。四月,金兵围攻原州(今甘肃镇原),吴挥师凤翔,命姚仲率军往援,因金军先至,姚仲战败。吴度金军必进兵德顺,遂率军急驰至城,夹河筑垒固守。不久,金军十余万果至,血战连日,伤亡甚众,宋军阵地如故。十二月,宋孝宗诏吴班师。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正月,吴弃德顺军,遭金军掩杀,伤亡甚众。拜少傅。乾道元年(1165年),诏拜太傅,领宣抚使。镇守兴元。

吴退回汉中,秉承故兄之志,增修褒城古堰,兴修水利,溉田数千顷,积极发展和恢复农业生产,为民称道。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卒,赠太师,追封信王,谧“武顺”。

吴忠勇刚直,一生戎马倥偬,著有兵法两篇云:“金兵有四长,我有四短,以我之短制彼之长。以分队制其骑兵,以轮番迎战制其坚忍、制其重甲,以劲弓强弩制其弓矢,以远制近,以强制弱,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吴挺(1137~1193年) 字仲烈,吴子,以门荫补官,宋高宗召见,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侯。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背盟南侵,宣抚使吴统领三路兵马抗金,挺效力军前,破敌于治平寨,复与金兵援军转战竞日。绕出敌后,督兵死战,金军败走。升为荣州刺史,不久拜熙河经略安抚使。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吴挺奉命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两路军进攻德顺(今隆德),金左都监以平凉全部兵力来援合喜,又遣精兵数万自陕西凤翔来会。姚仲驻军六盘,挺率军直奔瓦亭,活捉千户耶律九斤、李宙等137人。金兵力奔赴德顺,吴自秦州督师,据险要构筑壁垒,并治夹河战地。金大军到来,吴挺率数百骑诱敌至所治战地,宋军蔽冈阜而出,金军不能支,乘夜逃去。

七月,金人合兵10万人,进袭德顺,吴统军急驰往救。挺受命,治理东山堡战地,金人伤亡甚众。拜武昌军承宣使,寻加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中军统制。后因朝廷议和,吴挺父子退守汉中。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升都统制,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拜侍卫司步军指挥使,节制兴州军马。父死后起复金州都统,金、房、开、达安抚使,改利州东路总管。

服除后诏为左卫上将军。朝议组建神武中军5000人以属御前,命吴挺为都统制,他力辞之,拜主管侍卫步军司事。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授任兴州都统,定江军节度使。宋原来在宕昌置榷市,所得良马甚多,所以西路骑兵称雄天下,嗣后日衰。吴挺至,首陈厉害,诏许岁市700匹。当初,武兴所部诸郡,漫不相属。吴挺奏以10军为名,自北边至武兴列10军称踏白、摧锋、选锋、策选锋、游奕、武兴,以西至绵(即今四川绵阳),列左、右、后三军,而以前军、中军驻武兴。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入朝觐见,除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密修皂郊堡,增二堡,整饬兵器。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冬,特加检校少保。当时成州、西和饥荒,他全力赈济,救活千万饥民。宋光宗即位,“御笔奖劳”。西和、阶、成、凤、文、龙6州器械求修,挺裁减冗费,招工整修,以为临战之用。他领兵虽严而能分其缓急,士卒所以不困。郡东北2谷有水,他督众修堤,以防水患,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大雨成灾,暴水入城,他一边抢险救灾,一边增筑长堤,百姓幸免于难。绍熙四年(1193年)春,因病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56岁,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姚仲生卒年不详,字良辅,宋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北宋末年从军,随吴弟兄转战于秦陇。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二月,金人犯仙人关,吴以万人与其激战于关前,金兵破第二隘,又拼力攻营西北,姚仲当时为统领官,率兵登楼死战。楼已倾斜,姚仲用帛为绳,曳使复正;金人用火焚楼柱,姚仲取水浇灭,敌人始终不能得逞。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攻凤翔府石壁寨,姚仲奉吴命前往抵御。姚仲奋身督战,又败金人。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九月,吴与金统军胡盏、习不祝在刘家湾作战,金人屯刘家圈,占据险要,姚仲与王彦同率所部,悄然渡河向岭上进发。适逢大雾,金人毫未觉察,宋军突然万矢齐发,金人大惊,仓促迎战,俘获人马数千,降者万余。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又背盟攻宋,金都统制徒单合喜由凤翔攻大散关。此时姚仲为保宁军节度使、兴元诸军都统制,戍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仍受四川宣抚使吴节制。十月。姚仲遣忠义统领王俊率兵至周至县东洛谷口大破金兵。金以重兵据大散关,相持不下,吴因病暂还兴川,留姚仲在仙人关节制军事。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姚仲奉命率6400人攻巩州,三日三夜,未能攻克,退至甘谷城(今通渭县南),留米刚驻守,自引军围攻德顺军,遣副将赵铨、王宁攻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市),遣忠义统领段彦破平守关,收复了原州(今甘肃镇原),姚仲攻德顺军逾四旬未能攻下,吴遂遣李师颜代,德顺军收复后,奉命相机图复泾、渭等州,五月,姚仲率军至原州北岭与金人决战。姚仲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张弓搭箭依次前进,辎重队行在最后。天亮以后,与金将完颜璋、习尼烈所将之万余金兵相遇,姚仲以卢仕敏兵为前阵,所统军6400人为4阵,姚仲兵为后拒,根据地势排列,与金人屡战。自辰至未时,阵开合数10次,辎重队失去指挥,随阵乱行,阻碍各阵之间的相互呼应,五阵溃散,人、马死亡枕塞道路,幸好姚仲在后督促众人死战,率残部退至开边寨。宋军损失惨重,将领阵亡30余人。六月,吴至大虫岭,召姚仲至军前,令夔州安抚使李师颜代替。姚仲下狱,不久又送文州拘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