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个墩的传说

五个墩的传说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个墩的传说行进在荒漠戈壁滩上的人,最希望看见的就是绿地、树木、村庄。五墩乡张家村八十五岁的张大爷讲述了以下的这段传说。那五个墩从西向东数,头一个叫张目墩,第二个叫议聚墩,第三个叫潮湃墩,第四个叫归鼎墩,第五个叫唐祚墩。第五个墩上塑的是土地神,头上顶着一个“唐”字。张大爷讲的五个墩的传说和我们在莫高窟一五六窟看到的“唐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情景基本吻合。
五个墩的传说_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个墩的传说

行进在荒漠戈壁滩上的人,最希望看见的就是绿地、树木、村庄。当你离开安西县城西去敦煌,经过漫长的三危戈壁进入敦煌市东陲的头一个村庄——五墩乡辖区,在公路以北,村舍以南由东向西的一条直线上矗立着距离相等的五座墩台。这五座墩台既不是传递信息的烽火台,又不是计算路程的里补墩。那它究竟是为啥事劳民伤财夯筑的呢?五墩乡张家村八十五岁的张大爷讲述了以下的这段传说。

那五个墩从西向东数,头一个叫张目墩,第二个叫议聚墩,第三个叫潮湃墩,第四个叫归鼎墩,第五个叫唐祚墩。

早年间,五个墩上都有塑像和大字。第一个墩上塑着一个顶盔贯甲的将军,他抬头仰望苍天,手里托着一个轱辘大的“张”字。第二个墩上塑着一文一武一个胡人,三个人好像在说话,三个人各举起一只手共同托着一个和“张”字同样大的“议”字。第三个墩上塑的是一个武士站在浪尖上,面向三危山张着嘴,一手托起一个同样大小的“潮”字。第四个墩上塑着一口大钟,钟上写着一个“归”字。第五个墩上塑的是土地神,头上顶着一个“唐”字。年多日久岁月流逝,经过风吹雨打,墩上的塑像和字都掉完了,只剩现在这五个墩台。从张大爷的讲述中,我领悟到这五个墩上树的分明是“张议潮归唐”五个字。且慢,我得听他继续讲完传说的来龙去脉。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沙州被吐蕃统治着。吐蕃人对汉族人非常刻薄,他们本民族放牧牲畜,汉族人给他们种田,每年打下的粮食多数交给他们,汉族人留下少部分根本不够度用。还规定了许多制服压迫汉族人的条款:吐蕃人可以随便打死、买卖汉人;汉族人结婚后的头三天,新娘必须先和吐蕃人睡觉。他们把这野兽行为叫做“压炕”。他们出外骑马叫汉人爬倒当踩脚石……汉族人在吐蕃人眼里连猪狗都不如。有一年,吐蕃为争夺南大坂草场(就是现在的南湖乡),发生了一场内乱。当时沙州治所里有个充当小头目的青年,趁吐蕃人自己打自己的时机,召集起汉族和其他受压迫的民族,商议起义反抗。这些人受尽了吐蕃人的欺辱,好像干柴上浇油,一点就着。起义的人越聚越多,他们拿起铁锨镢头、刀斧棍棒当武器,赶跑了沙州守将普赞才让,占领了邻近的瓜、鄯诸州,树起了唐朝的旗号。那个领导了各族受压迫人民起义的青年,带领归义的众人,在当时从西域各国通往唐朝京都长安的大路边(那时的阳关古道在五个墩之北),筑起五个墩台,并树起“张议潮归唐”五个字,让东去长安的人都知道他们归服唐朝的决心。又从千佛洞请来高手画师和雕塑师,在墩上塑了前面说过的那些内容。同时,那青年又给唐朝皇帝献了河西诸州、县的图籍。唐朝在沙州设置了归义军,任命他为归义军节度使。此后不知过了多少年的哪朝哪代,又有人在千佛洞专门为归义军节度使开凿了洞窟,画了他的英雄轶事。

张大爷讲的五个墩的传说和我们在莫高窟一五六窟看到的“唐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的情景基本吻合。

注:①三危戈壁:安西至敦煌途径百余里的三危山之北,有一片无垠的戈壁,笔者称它为“三危戈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