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

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拉伯医哲——伊本·西那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东北隅,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学者荟萃,它就是萨曼王朝的首都布哈拉。这个青年名叫伊本·西那,后来成为阿拉伯世界大名鼎鼎的医学家和哲学家。至21岁时,伊本·西那已完成了大量著作。伊本·西那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最突出的贡献在哲学和医学领域。长期以来,伊本·西那一直被誉为“阿拉伯最伟大的医哲”、“科学家的长老”。
阿拉伯医哲_伊本·西那_阿拉伯人的历史文化

阿拉伯医哲——伊本·西那

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东北隅,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规模宏大,布局严整,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学者荟萃,它就是萨曼王朝的首都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当时的布哈拉,是整个中亚细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心。

公元997年的一个夜晚,萨曼国王努哈·伊本·曼苏尔的顽疾又发作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医生被急急召来为国王治病,经过这个年仅17岁的青年医生的医治,国王的病症竟神奇地痊愈了。这个青年名叫伊本·西那,后来成为阿拉伯世界大名鼎鼎的医学家和哲学家。

伊本·西那原名艾布·阿里·侯赛因,在西方以拉丁名阿维森纳著称,公元980年8月16日出生于阿富汗北方一个塔吉克族家庭,父亲是位财税官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教派。在伊本·西那小时候,全家迁居布哈拉。伊本·西那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0岁时就能背诵全部《古兰经》和大量圣训,16岁时,已学通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主要知识。17岁那年,因为治好了国王努哈·伊本·曼苏尔的顽疾,被特许利用皇家图书馆的藏书,从事研究和写作,自此学问日进,医术日精,声名大振。当时皇家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徜徉于书海之中,伊本·西那如饥似渴地苦读,在前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并开始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写成论文。至21岁时,伊本·西那已完成了大量著作。

伊本·西那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最突出的贡献在哲学和医学领域。他一生著述多达100多部,涉及哲学、心理学、医学、语言学、光学、几何学和教义学等许多学科领域。他的医学巨著《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可谓集当时阿拉伯医学成就之大成,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眼科、正骨、针灸、药剂等各医学分科。全书共分5卷,每卷又分若干章节,共百余万字。第一、二卷论述医学原理,第三、四卷介绍治疗方法,第五卷讨论药物。《医典》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部巨著,在许多方面都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面部麻痹和胸腔神经分支;确认了结核病的传染性,鉴别出了肺炎和胸膜炎、急慢性脑膜炎、脑外伤和脑内部疾病造成的麻痹症;发现了流水和土壤为传染病之源,等等,这些都是医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卫生常识与疾病预防方法、医治方法以及外科常见病的诊断法,收录各类药方760种之多,对各种药物的性质、功效、用途作了详细的叙述。

《医典》在12世纪初就被译成拉丁文及其他欧洲文字,以其卓越的成就取代了格林、盖伦、拉齐等人的著作,成为12世纪后很长时期内欧洲各大学的主要医学教科书,在12世纪到17世纪近600年的时间里,一直被东西方的医学界奉为医学科的权威指南,甚至有“医学圣经”之誉,作者也被誉为“医中之王”。仅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医典》的拉丁文译本就再版了15次。至今,在欧洲各大图书馆内珍藏的《医典》版本有30余种。中国元代以来流行的《回回药方》(现藏北京图书馆善本书库),实际上也是被元代医学界称之为《忒毕医经十三部》的《医典》的中文节译本。

《治疗论》是伊本·西那的哲学名著,它是一部哲学百科全书,是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哲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后,对欧洲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欧洲人对伊本·西那的崇拜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长期以来,伊本·西那一直被誉为“阿拉伯最伟大的医哲”、“科学家的长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他与屈原、莎士比亚和达·芬奇并列为“世界文化四大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