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

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广袤而干旱的固原地区,其传统产业是旱作农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族群众以农业为自己的传统产业,并兼营牧业,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乡风民俗。
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_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第一节 固原回族农牧业生产习俗

广袤而干旱的固原地区,其传统产业是旱作农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回族群众以农业为自己的传统产业,并兼营牧业,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些乡风民俗。

一、农业生产习俗

固原的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的影响,经回族群众千百年的摸索与传承,已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风俗习惯。

img92

▲勤劳的回族农家妇女

(一)农作物种类 在固原,回族群众的农业种植主要为小麦、糜子、玉米、荞麦、扁豆、土豆和胡麻等农作物,其中秋季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要大于夏季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究其原因,这与当地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宁夏南部山区春季气温较低,播种较早的夏季作物常常受到霜冻的威胁。另外,这里夏季多冰雹(当地俗称“冷子”),对夏季作物常常造成较大危害。此外,到了夏季中期后,固原各地多为雨季,洪水常常冲毁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固原回族农业种植主要是秋季作物,这一特点在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海原、西吉与原州区北部等区域尤为明显。

由于山大沟深,秋季农作物大多种在平缓的山坡地,而一些山脚下洪水冲击所形成的小块平地常常种着大麦、小麦等早熟夏季作物。这是由于山脚下的作物在夏末秋初雨季来临时,常常会遇到山洪的威胁。在固原回族“花儿”中也反映着当地的这一种植经验:

种地不种河湾里地,

种成了水冲着走了。

(二)种植技术由于固原区域内农业种植种类多,种子的多样性给农业生产引来了多样化的栽培方法,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耕作习俗。例如为保持地力,固原回族群众往往在耕种一年后让地“歇”一年,或把去年种麦子的地换成今年种扁豆,明年再种麦子或糜子。同时,因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土壤、光照等要求,回族群众也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农谚“高粱种在平川里,洋芋种在山洼里”,就是对农作物种植地域经验的总结;而“水地里萝卜沙地里瓜,荒地里洋芋碗大”,则是对农作物不同土壤要求的科学总结与高度概括,反映出回族群众的智慧。

img93

▲回族农民正在耱地

(三)耕作程序犁地是固原回族的第一道农业生产程序。犁地基本为传统的“二牛一人”,以机械来耕地的不多,这是因为这里山高沟深,虽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却难以派上用场。耱地则为第二道农业生产程序。如果说用犁铧翻地是为了疏松土壤,使之饱吸阳光与水分,而耱地则是为来年种子的发育成长储存足够的水、肥等养分,所以耱地时十分讲究,要耱得细、耱得平、耱得小。耕作程序的第三步是种植,其方式主要有两种:耧播与撒播。对不同的作物,当地回族群众有着不同的耕种方法。如固原回族“花儿”中所唱:

img94

▲锄草归来的回族妇女

种洋芋要把土带上,

小黄谷要单耧儿摆上。

当庄稼出苗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田间管理——锄草。在回族农家,锄草主要由女性劳动力来承担。在初夏的固原农村,身着鲜艳服装、头戴盖头或彩色头巾的妇女们在田里锄草的身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一首固原“花儿”中所描述的那样:

四四方方一块地,

你站在青苗地里;

锄草的尕妹你头抬起,

阿哥看了走哩。

耕作的第五道程序是农作物成熟后的田间收割。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当地回族群众庄稼收割的方式主要靠镰刀割或手拔,只在少数平坦田地中使用收割机等现代化设施。用手拔麦子和胡麻等农作物,是固原农村的一个特点。这是因为土层较薄,土质稀松,农作物也不太稠密。因此用手拔取成熟的庄稼,反而比用镰刀割更方便一些。但是,农民们要为之付出辛劳。这正如当地“花儿”所诉说的:

拔了麦子拔胡麻,

手痛者咋得下呢;

有心给尕妹接两把,

又怕旁人者笑哩。

img95

▲回族妇女在收割

耕作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打场,即“脱粒归仓”。这项工作过去多集中于冬季农闲时节进行。届时,回族群众利用晴好的天气,先将麦子等作物摊开、晒上半天或一天,然后吆喝拉着沉重石碾的牛或驴围着圈来碾场。等到颗粒脱落后,人们就将浮在上面的麦草(或糜草等)用铁叉(或木叉)挑起,然后将混合着麦衣的颗粒拢成堆,利用风力进行麦衣与颗粒的分离——扬场。这时,精壮的回族男青年拿着特制的大木锨,一锨一锨地将麦衣与颗粒扬起,麦衣随风远去,而颗粒则落在原地。在麦衣与颗粒完全脱离后,人们便怀着喜悦的心情肩扛车拉,把粮食和麦草、麦衣运回家。现在,回族农家大多用上了脱粒机,代替了传统的打场,时间也不再集中于冬季,而是在农作物拉回家晒干后就及时脱粒,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火灾,也减少了农业损失。

固原回族地区的主要农业工具为木与金属的复合制品。而且,农业生产中,马、牛、骡等牲畜的使用还比较普遍,反映出宁夏南部山区耕作条件的艰苦,该区域目前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img96

▲勤劳的回族姑娘

(四)蔬菜瓜果栽培 固原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常年缺水,蔬菜瓜果的种植十分不易,品种也比较单调。但是,在山区许多回族农家,勤劳智慧的人们总是利用房前屋后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开辟成菜园,精心栽培桃、杏、葡萄、苹果、核桃等果树,以及种植菠菜、白菜、萝卜、芹菜、韭菜等,一方面改善了生活,另一方面也美化和点缀了庭院。固原有首回族“花儿”这样唱道:

前院里栽的是白沙柳,

后院里种着个葡萄;

哥哥实心难开口,

尕妹要用话逗哩。

在自家所种植的蔬菜自给有余的情况下,灵活而善于经商的回族人便会送给亲戚朋友或拿到集市上出售。近年来,海原等地还进行了大面积种植硒甜瓜的有益尝试,为回族群众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当地人们奔小康开拓了一条致富之路。

(五)特色种植 因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固原区域内特别适合土豆、胡麻、豆类和荞麦、向日葵、茴香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每当夏末秋初,金黄色的向日葵、黄澄澄的扁豆、绿油油的荞麦和黑油油的胡麻,会为当地的回族群众带来收获的喜悦。在固原地区,西吉县以土豆、荞麦种植而出名;海原县以西瓜、小茴香种植而出名;原州区三营、黑城两镇以向日葵种植而出名。这些特色种植,在回族“花儿”中也有真切的反映:

固原黑城的好葵花,

开花者结下的马牙;

你漫个花儿我搭话,

不成了顺大路走吧。

近年来,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地政府也积极组织回族群众种植荞麦、豆类、胡麻、茴香等特色作物,注意发挥区域农业传统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固原地区的优质荞麦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每年有相当一部分荞麦出口日本等国。固原六盘山地区,气候凉爽,非常适宜荞麦的种植。荞麦又属于晚秋作物,在夏季作物受灾的情况下还可以弥补一些损失。荞麦开花时,呈粉红色,香气扑鼻,招蜂引蝶,把山区田野点缀的格外秀丽。用荞麦面可以做成面条、荞麦搅团、荞麦揉揉、荞麦凉粉等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特色食品。荞麦面食品还非常易熟,省时省事,用固原当地的俗话说,“夹在胳肢窝里也能暖熟”,深受回族群众的喜爱。而且,荞麦面含糖量极低,其制品是糖尿病等病人的理想食品。荞麦同时也是中草药材,有宽肠降气、清热解毒等功能。对痢疾、水肿、头疼和烧烫伤等也有一定疗效。用荞麦皮制作的枕头被称为“明目枕”,对眼睛有保健作用。豆类种植也是固原地区的特色之一。豆类食品素有植物蛋白的美誉,固原各地近年来扩大了豆类种植面积,并建立了一些相应的食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img97

▲储藏农产品的窖

二、牧业生产习俗

牧业也是固原回族传统的支柱产业。在历史上,固原的畜牧业十分兴旺发达。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回族先民曾经是游牧民族,为此,回族群众和牧业生产有着不解之缘,许多人都从事牛羊肉销售和皮毛加工业。在回族欢度宰牲节时,也必然要宰牛、羊等。因此,养殖业也就成了回族群众的自然选择。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固原地区的养殖业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回族群众也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

img98

▲牧羊归来

(一)养殖种类 固原回族农家主要养殖羊、牛、鸡、兔、马、驴、骡子等,在传统民间俗语中素有“养牛耕田,养鸡换盐”之说。这说明,固原回族传统的养殖习俗一是为了利用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二是为了改善日常生活。养殖业不仅能够带动皮革和毛绒加工业,而且还能带来积肥等多种益处。因此,固原回族农家十分重视牛羊等家畜的养殖。近年来,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引导下,许多擅长养殖的回族农家都大规模地发展养牛、养羊产业。一些农家成了经营养牛或养羊的专业户,向市场提供肉食品和乳制品。养羊专业户一般拥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羊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本地绵羊以及从外地引进的小尾寒羊,都是当地农户们所青睐的品种。羊毛、羊肉、羊皮甚至羊头都给他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目前,固原农村回族群众为了贯彻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改变了以往在山坡草地放牧牛羊的饲养方式,而是采用圈养培育牛羊。圈养需要大量的草料,回族群众便大规模种植紫花苜蓿,作为牛、羊的优良草料。在那些专门饲养牛、羊的农家,大多有专门的饲草种植基地,有的还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加工配制营养科学的饲草饲料。常见的有氨化饲料、混合饲料等,使种植和养殖并举,形成了种、养、销一体化的生产链。

img99

▲清扫牛舍

在历史上,固原回族除大量养殖牛、羊、马之外,还饲养过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这主要是因为固原回族的先民大多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这些民族的生活与沙漠、骆驼以及游牧密切相关。自然,无论养骆驼还是养牛养羊养马,都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并需要丰富的养殖技术。对此,回族民间口头文学中也有真切描述:

前半夜喂牛添草料,

后半夜鸡叫着亮了;

手拿上耕具把牛套,

南面的山上给上了。

(二)家禽养殖 固原回族地区历来有着饲养家禽的传统习俗。回族农家妇女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几乎家家都饲养鸡、鸭、鸽子等家禽。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回族农家的家禽饲养量都较大,品种也较多,成为山区农民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大多为小规模的分散式家庭养殖,大规模与集约式的养殖还不多,制约着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在此要提及的是,固原回族农家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十分讲究卫生,许多人家都实行禽、粪分离,也绝对不吃自死、病死的家禽。对于那些不明原因的自死和病死的家禽一般都做深埋或焚烧处理。这些良好的卫生习俗,对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除了饲养鸡、鸭等家禽外,固原回族农家也喜欢养猫、狗等小动物。过去饲养猫、狗主要是为了看家护院、捕捉老鼠,而现在则有了增加生活情趣的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