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信息能力提升工程

甘肃信息能力提升工程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11月甘肃省教育学会成立。甘肃省教科所何永忠、景民、张铁道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写出《甘肃、宁夏“三西”地区移民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在基础教育中,女童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四是采取特殊措施,解决民族宗教地区和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的困难。甘肃省的基础教育整体上较为落后和薄弱,针对这种状况,甘肃省于1986年5月签订合同,加入“提高小学生能力水平联合革新计划”。
基础教育_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古代—1990年卷)

第四节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全日制小学和全日制中学。基础教育的特点是:一是教育程度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是获得生产和生活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种素质教育。二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基础教育应该使所有未来公民无论性别、种族、民族如何都能受到基本文化知识和基本素质的教育。三是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使全体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四是基础教育目标的非专业性。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因此,它不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

甘肃省基础教育研究工作是从5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发展起来的。1956年甘肃省教育厅成立教学研究室,配备研究人员13人。1958年更名视导室,1961年撤销,1964年又恢复其机构与活动。与此同时,甘肃师大成立了教育研究室,部分专区,自治州、市、县成立了视导组,初步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机构被撤销,人员被拆散,教育科研完全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科学研究才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年恢复了甘肃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1985年5月改设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各地、州、市、县都成立了教学研究室,中心乡设立了教学辅导站,中、小学校设立了学科教研室或教研组。1979年11月甘肃省教育学会成立。甘肃省教育学会是在党的领导下,由全省普通教育、教学和研究者们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继它之后,又相继成立了教育学研究会等16个全省性的教育科学专业(学科)研究会。同时,大部分地、州、市、县也建立了相应的学会组织。

甘肃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各级教育研究工作者,针对甘肃省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基础教育理论的实验和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甘肃省是一个农业省,甘肃省的农村贫困面较大,经济、文化、教育都较落后。农村人口素质不高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要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关键是科技,基础在教育。要研究中国的教育,就必须研究农村教育。中国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甘肃省情所决定的。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村吸收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商品率就要对农村教育进行综合改革。所谓“综合改革”,就是谋求农村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农村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内容、办学模式以及方法上的整体改革。这种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和经济建设对教育的依靠,并使教育在服务中自身改革和发展。这样,经济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经济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针对省情认识到,要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关键在于农村的中小学教育,走“加强领导,八方统筹,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模式。(加强领导:即县(区)政府的领导;实行“八方统筹”,即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对人才需求统筹预测;教育规划统筹制定;培训任务统筹布置;各科教师统筹使用;办学经费统筹安排;教学设施统筹利用;教学质量统筹评估,培训机构统筹管理)《政策与措施》,甘肃省教委调研室,1992年)。“三西”地区建设(即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工程。自1983年春,这一调节人口与大自然矛盾的庞大移民工程中的教育问题被列为“八五”国家重点课题。甘肃省教科所何永忠、景民、张铁道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写出《甘肃、宁夏“三西”地区移民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在甘肃省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投资效益是很重要的,甘肃省教委李含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写《对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认为在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教育投资的浪费分直、间接浪费两种形态,文章还分析了基础教育投资效益差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基础教育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教育研究》1993年第5期)。1989年,受国家教委基础司的委托,甘肃省作为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制定普通高中教学计划项目”的研究课题。经过调查研究,按期向中央教科所提供了近3万字的《关于制定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调查研究报告》和该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甘肃教育年鉴》,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在基础教育中,女童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甘肃省教委李含荣认为,长期以来,女童受教育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也有工作上的问题。第一,封建思想及其传统观念的影响;第二,宗教意识和民族习俗的影响;第三,生产力水平低及经济贫困的限制;第四,教育思想和办学条件的制约。在分析了影响女童教育的因素后,指出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老、少、边、穷地区,关键是女童的入学问题。女童受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就要滞后。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特殊措施。一是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女童受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二是多种形式、规格办学,为女童受教育创造条件。三是实行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女童受教育的热情。四是采取特殊措施,解决民族宗教地区和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的困难(《理论与思考》,甘肃省教委调研室,1992年编)。

甘肃省的基础教育整体上较为落后和薄弱,针对这种状况,甘肃省于1986年5月签订合同,加入“提高小学生能力水平联合革新计划”(简称JIP)。“JIP计划”的宗旨是:鼓励各参与国制定各国教育革新计划、示范(试点)计划,研究并解决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小学教育中共同存在的“学前教育不够;教材教法评估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家长和社会不够重视”四个影响小学质量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同时在本省9个地区的100所小学中进行实验,实验组有136个班,6120个学生参加。经过两年的实验,对酒泉地区47所小学,48个班级1256个学生与同校实验班1919个学生在1988年至1989年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语文和数学双科平均分JIP班为95.1分,普通班为86.4分(《我省实施“JIP”计划的新进展》,《甘肃教育》,1989年第10期)。

由于端正对基础教育的认识,从甘肃省的实际出发真正地把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农村,使得甘肃省的中小学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990年小学的入学率达到94.4%,在校巩固率达到94%,毕业率达到92.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崇高深切、热爱的思想感情,是对于数千年来古代相传共同居住的土地、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共同生活的人民以及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和民族优良传统的热爱。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人们争取祖国独立富强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传统。在中、小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1983年,原甘肃省教育学会理事长焦北辰提出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如人口问题、民族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并建立起正确的人口观、民族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甘肃教育》,1983年第4期)。兰州市西北新村小学特级教师银巧铃在《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甘肃教育》,1988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了“文”和“道”的关系是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是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兰州市教科所《中学生导报》副总编白敬文编著《千秋佳作精选》(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不仅为学习写作者提供了借鉴范文,同时通过这部精选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部书获得了第2届“新星杯”向全国妇女儿童推荐的优秀图书奖。根据国家教委1986年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天水市教委于1987年5月对全市2区5县的中、小学史、地乡土教材的编写工作,到1989年9月共编写出《天水地理》、《天水历史》、《秦安历史》、《清水历史》、《清水地理》5部史、地乡土教材。这些乡土教材,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的前提下,都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功能(《甘肃教育年鉴》1987—1989年,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特别是甘肃省教科所编写的中学乡土教材《甘肃历史》,被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乡土教材二等奖(《甘肃教育年鉴》1987—1989年,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三、中小学教学改革研究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是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李之钦针对普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较多、较旧;学生作业多,考试多;校外活动少,学生负担重的状况。认为要从快改革教学内容,增加新科学知识,贯彻少而精,提高教学质量(《甘肃教育》,1985年第1期)。岳明远长期深入中小学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中小学教学体系必须改革》一文,提出了改革中小学教学体系的着眼点:一要明确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二要抓住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三要建立相应的考试制度;四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五要搞好教学评价。《甘肃教育》编者按认为文中所论述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小学校长、教师关注的问题,值得一读(《甘肃教育》1985年第1期)。关于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几经实践和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而且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他们把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其它形式有机的结合,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概括地说是“一定、二纠、三抓、四结合”,“一定”就是确定课堂教学的教育性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二纠”,就是不断纠正对主渠道的偏狭理解;“三抓”,就是狠抓渗透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四结合”即与其它相关形式有机地结合,形成合力,以求更强的渗透效应(《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教育专辑)。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全盘否定前17年的教育工作,认为使用的教材都是封、资、修的。在“教育要革命”的口号下,大革教材的“命”。用“三机一泵”教材代替物理课教材;用“化肥”代替化学课教材;用“语录”代替语文课教材等。极大地破坏了中小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体系。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原西北师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刘永旺和马国璞编写了《物理十八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王震亚编写了《中国历史复习大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年)、张昌言、刘鸿勋、行永康等编写的《中学化学重点、难点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年)、张新鼎等编写的《中学难点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等,在当时对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在教材建设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兰州市教科所田锡祜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高度概括和归纳,采用诗歌和顺口溜的形式编著的《地理歌》(甘肃教育出版社,1983年)。这本书读起来上口,便于记忆,可以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及地理爱好者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也是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例如在《甘肃土产多又好》一段中写道:甘肃地方真不错/农副产品种类多/岷县宕昌出当归/文县党参没话说/甘南礼县产大黄/平凉天水杏仁多/油料胡麻产河西/民勤甘草数第一/甘谷秦安辣椒干/武山就把草帽编/黑白木耳阳坝产/灵台生长有冬花/皋兰瓜子名声大/庆阳黄花也不差/古浪发菜细又长/天祝羌活叫呱呱/等。该书1983年第一版,1991年再版,发行量达到近3万册,并且被评为兰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爱家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内容乡土化方面作了可喜的努力,由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克明所长、田锡祜、蒋龙天编著的《甘肃省地理图册》(四川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1992年),是甘肃省第一本学生用乡土地图册,具有鲜明性、直观性和可读性。形象、直观的向广大中小学生全面的、详细的介绍了甘肃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教学方法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对于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师大附小王航灵认为教学中字、词、段、篇诸多项目均为单项训练,不能把字、词、句、段、篇统一在一个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内,不能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的领会字、词、段、篇知识如何去运用,学生掌握的是一堆互不联系的“零件”,而不是怎样去装配出一个完整有用的东西。他在《阅读教学必须加强综合训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训练,某些单项训练也可以改变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作法。该校另一位小学高级教师赵月霞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论文,荣获1988年兰州市教学改革三向杯论文奖(兰州市教育局、甘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颁发)。兰州市城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谢瑞在《小学毕业年级作文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一书认为,努力认真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要让学生‘要写——爱写——会写——乐写’作文,必须真正做到“用我笔写我事,用我笔表我心,用我笔抒我情。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系统研究并取得成绩的西北师大中文系吴春日卓,针对以往中学教法教材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持编写了《中学语文教学法》(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教材,系统地从理论上阐述了语文教学法的重要性,而且还设计了一个培养能力训练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研究教材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讲课的能力、批改作业的能力、考查和考试的能力等12个部分。能力的训练与理论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该书出版后,得到同行专家和使用该书师生的好评,并于1994年获得了甘肃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低年级,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是把小学生引入数学之门的导向。兰州市城关区新桥小学刘燕在《在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尝试》(《甘肃教育》1983年第7期)一文中提出:通过直观教学形成数的概念;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理解数的概念;借助集合对应图形帮助学生掌握“同样多”,“比多”和“比少”的概念;借助直观教具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建立加、减、乘、除的概念。这对小学数学中数和形的关系的认识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于发展学生的的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夏师范杨怀珠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数与形的关系》(《甘肃教育》199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由于小学生年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处理数和形关系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利用具体的形,认识和理解抽象的数;借助直观图形理解数的意义;用形做拐棍,使数量关系具体化、形象化;把数转化为形,用形反映数,沟通数、形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利用数揭示形的大小及特征,加深学生对形的理解。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如何批改,酒泉县文教局教研室孔令福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原则的初探》(《甘肃教育》1984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必要性的全批全改原则;针对性的当面批改原则;恰当性的自我批改原则;总结性的集体批改原则。

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中学数学教育不断地改革。西北民族学院数理系王惠珠在《对中学数学教改的建议》(《甘肃教育》1985年第10期)一文中,对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中学数学现代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有明确的认识;中学数学的结构要面向未来;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战略意义,应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具体的措施。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冯国泰在《解析几何教学》(《甘肃教育》1984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选用最恰当的坐标系和最恰当的方程来解决问题。西北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管尖明在《归纳猜想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1987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要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字的归纳猜想能力。归纳猜想能力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其模式是:实验——归纳——扩广——猜想——论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严重分化,差生面大。针对这种情况酒泉地区教研室段生英认为造成差生的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外,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形成数学方面差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在《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甘肃教育》1993年第7、8期)一文中提出了许多的有益的建议:切实依据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节补救。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是长期困扰着化学教学的问题。原兰州一中校长、特级教师刘鸿勋提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作法》(《甘肃教育》1981年第1期)的论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对比,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能力;通过分析,综合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基本推理方法,培养学生按思维规律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归纳、演绎,将所学知识纳入科学知识体,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想象能力。对于初学化学的中学生,化学用语是一门陌生的语言。为了尽快完成化学用语教学任务,他在《化学用语教学点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专辑1993年)一文中指出,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法要符合认识规律;(2)总结规律,使之易于记忆;(3)严谨,使之掌握本质规律;(4)生动活泼,使之牢固记忆。通过这些形成的练习,加上平时的严格要求,效果良好。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兰州市高中物理(必修课)目标管理教学三年跟踪实验”课题组自1991年秋季组织这一课题的研究。该课题从指导思想上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紧跟高考指挥棒转,而转向为全体学生学习,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课题组采取了举办修订大纲学习班、选定实验学校、编写章节知识点教学目标、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等措施。经过两年的跟踪实验,对14所试点学校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这不但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增强了教师遵循新的大纲的自信心和自觉性(《甘肃教育》,1993年第7、8期)。

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等。而在诸多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种能力的核心。由西北师大附中张兰英和西北师大杨晓辉撰写的《生物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经验荟萃》甘肃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年)论文中,提出了培养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类法、演绎法、系统化法。该篇论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研究会第四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兰州27中马亚强撰写的《在遗传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经验荟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文,获得甘肃省生物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由西北师大生物系杨晓辉和西北师大附中张兰英合著的《诊断性测验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通报》1992年第4期)一文,针对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学习某个基本概念时,往往头脑中已经存在着某些对将要学习的生物概念有不正确的想法和认识,造成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妨碍学生接受正确概念。这对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都是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采用“诊断性观测”可以迅速的诊断出学生的错误概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每一节中使用,而且在生物课的整个过程中都能使用。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进行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讲授好这门课,徽县一中王振宦在《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和具体教学方法》(《甘肃教育》1993年第7期)一文中,认为基本教学方法有两个,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二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谈话式、调查访问式、讨论试。此文被评为优秀教学论文。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从“灌”、“填”式的教学状况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武山中学周辛生老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四环式教法:(1)四环式教学把课堂教学结构划分为“示题——导学——议题——总结”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解题。(2)四环式教法的实施:(a)抓好教学内容的概括提炼;(b)科学组织导学活动;(c)让学生在议题中积极思维;(3)四环式教法的要求:(a)确立学生是主人的教学思想;(b)处理好两条教学线;(c)精心设计好教学方案。(4)合理划分时间(《甘肃教育》1991年第1期)。

陇西一中乔守信针对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依靠参考资料多,系统钻研课本、大纲少;教师讲得多,安排学生看书思考少;单纯讲授理论多,注意联系实际少的“三多”、“三少”现象,撰写了《克服“三多”、“三少”现象,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甘肃教育》1995年第7期)一文。学习和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是打破“粉笔加教鞭”的教学方法的突破口。由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庞淑成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从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电化教学方法做了认真总结。《两节幻灯教学复习公开课纪实》真实描述了如何使用电化教学的手段(《甘肃教育》,1984年第1期)。

对英语课文进行整体教学是一种趋势。英语新大纲规定“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为了适应课文整体教学,首先对单词进行集中教学是必要的。靖远矿务局一中常有为在《关于英语单词的集中教学》(《甘肃教育》1993年第1期)中认为,在教学中不让学生打开书看汉语解释,先让学生听其音,观其形,把英语单词用归类法、单词游戏法、英语释义法、比较法、实物演示法、创造语境法等使学生在一节课内将三四十个单词初步记下来。对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西北师大附中文亚光在《中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义在于:(1)阅读能力是扩大知识面、增强求知欲的基础;(2)阅读能力是听、说、写的基础;(3)阅读能力是进行英语自学的基础。具体实施的方法:(1)调整课堂内容,向课堂教学渗透;(2)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3)通过写作加强阅读过程中单词的记忆(《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第4期)。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把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成就充实进去,使教学具有现实感和吸引力,应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抓,兰州市彭家坪一校李志堂认为这些环节包括:教材分析;了解学生;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外兴趣活动;创新、改革考试方法。在历史教学方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兰州第三毛纺织厂子弟中学乔日颖提出了“两点三步式”历史教学法,两点即点明重点、难点和点题;三步即自学讨论,精讲解疑,练习巩固(《甘肃教育》1992年第1期)。

(四)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适应甘肃省广大农村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着重研究了农村复式教学课堂结构改革,提出复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新观点,撰写了有关复式教学课堂结构改革的系列论文,如《用整体观点设计复式教学课堂结构》等文章,分别发表于《复式教学》杂志1992年第4期及《甘肃教育》杂志1993年第1期,并与全国有关复式教学专家合作,编辑了《农村复式教学整体改革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1992年“全国复式教学研讨会”由兰州市七里河区大沟小学马晓花做的复式教学课堂结构改革课,在1991年全国复式教学电视录像课评比中获优秀奖。

在认真总结教学理论研究的同时,许多教师把中国特别是甘肃的教育理论介绍到国外。西北师大生物系杨晓辉发表的《中国生物教学》(英国伦敦生物研究所出版,1991年第25卷),全面介绍了我国、我省的中学生物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与西方国家就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行进行了比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的生物教学。西北师大外语系陈冠英通过对中国外语教学历史的研究,发现语言教学的交际理论并非始于欧洲,早在30年代中国学人林语堂就提出了意念及意念的表达,从而把语音的结构研究深入到交际的高度。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入研究交际理论和弘扬民族文化都有相当的意义。

四、中小学师资培训

教师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力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主要是由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担任,对于在职中小学师资的水平提高主要是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担任的。由西北师大教育系焦瑶光主编的《教育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是根据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而编写的理论性与应用并重的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着重探讨研究我国中学教育,特别重视联系老、少、边、穷地区中学教育实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西北师大教育系王光荣为甘肃省中等师范学校编写的《心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以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以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为主线,适当渗透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组织体系与内部框架。同过去的大纲和教材相比,在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设置上都有较大的变化。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兰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李孝英针对教育实习中的问题,撰写了《教育实习300问》(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李定仁教授在该书序中写道:一是针对性强,理论联系实际;二是通俗易懂,容易操作;三是脉络清楚,逐步展开。如何建立一支合格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甘肃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民办教师比例大,待遇不落实,思想不稳定,而且许多教师未经过专门训练,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初等教育的普及和现有学校的巩固。教育厅顾问邓品珊在1984年就有关民办教师的问题,经过研究,提出民办教师的猛增是“左”倾思想的产物。凡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时期,民办教师的比例总是保持在百分之十或二十几,不超过30%;凡是教育盲目发展的时期,民办教师都在40%以上,甚至达到70%~80%。由于民办教师比例过大的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情况愈来愈严重,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遍下降。如何改变甘肃省民办教师比例过大的办法,解决的办法有三条:一是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转正指标;二是师范院校招收一部分民办中小学教师,对学习成绩优良的转为公办;三是用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缺额,吸收一部分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等(《甘肃教育》1984年第2期)。

五、普通教育管理理论研究

邓品珊、康尔圭等编著的《现代普通教育管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一书,在认真总结我国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式,以宏观角度阐述我国教育管理的有关问题,是一本比较详细地探讨普通教育管理学知识的教科书,也是研究现代普通教育管理学的可喜成果。由景时春、陶元志、沈配功主编的《普通教育督导概论》(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针对长期以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督导机构不健全,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检查、监督、评估和指导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促进普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