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作家诗人谈民族文学创作现状

作家诗人谈民族文学创作现状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京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作为京族文学史上的新兴文体,报告文学和散文创作亦有显著成绩。21世纪前十年,京族的民族文学创作,无论是整体数量还是作品质量均呈现出上升势头,这从京族作家何思源等的创作中可见一斑。
民族文学创作_中国京族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

历史上由于京族群众当中掌握书写能力的人不多,京族文学大多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口耳相传,这造就了京族发达的口传文学。口头讲述几乎可以说是京族保存其文学及历史的最主要方式,它为普通人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体验提供了空间,呈现了那些曾一直沉默着的人们被遮蔽了的历史碎片。通过这些口传文学,我们得以走近未必生动然而却真正深刻的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理解普通民众,整理他们的生活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口传文学仍是京族民间文学创作的主流。20世纪50-80年代,京族民间涌现出不少颇具才华的民间歌手,他们都能缘事而发,即兴编唱,有的还能用喃字或汉字把这些歌曲记录下来,歌唱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反映五光十色的世态人情,展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京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得到了系统、全面的搜集、翻译、整理和出版,如《京族民间故事选》《京族民歌选》,还有其他许多作品也被收进各种民间文学选本中。

京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由于教育的发展,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产生的文学形式才得以通过个人的写作表达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等体裁兼备的作家文学文体格局。当代京族作家作者群体,其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抒发大海的情怀,讲述人与海的恩恩怨怨,歌颂依靠大海生产又与海潮抗争的京族创业者。如民间歌手、诗人苏维光的长诗《石花》和一系列短诗等。

京族小说的创作以李英敏为代表。京族作家文学创作所涉及的题材和内容,远远超出了京族三岛地区的社会生活,超出了本民族的狭小范围,而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京、汉、壮、苗、黎等民族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生活。京族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李英敏的《椰风蕉雨》《金色的道路》《夏朗》《红树林传奇》《走出大森林》《赵司马仔》和张永东的《归家》《梦的变故》等。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以海南各族人民的武装——琼崖纵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背景,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京、汉、壮、苗、瑶、黎等族人民为了求得自由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壮丽画卷。

京族的诗歌创作,植根于京族民间文化的沃土,深深打上了民族民间艺术的烙印。许多诗作,或取材于民间素材,或直接采用民歌的表现手法,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渗透着南方海滨文化的韵味。京族诗人苏维光的《维光苦情歌》《掷木叶》《石花》,潘恒济、莫振芳合作的《斩龙传》,张永东的《夏雨》等诗作,都在京族诗歌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京族作家在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散文等方面的创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李英敏的成名作电影《南岛风云》真实地再现了1937-1945年间海南岛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历史,着力刻画了符若华贤惠、温柔、善良而又机智、勇敢的性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与别人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椰林曲》《槟榔心》《十天》等,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作为京族文学史上的新兴文体,报告文学和散文创作亦有显著成绩。李英敏的《丰碑》《椰岛英风》《五指山下飘红云》《五月的鲜花》《奋战二十三年的海南岛》《越过海上封锁线》,以及潘恒济的《海上的“花市”》《青春的竹林》等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以朴素的文笔描绘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质朴、善良的京族人民的文化心态。

而潘恒济、莫振芳、张永东等则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当代京族作家代表,他们的个人创作丰富了京族当代文学的内涵。

21世纪前十年,京族的民族文学创作,无论是整体数量还是作品质量均呈现出上升势头,这从京族作家何思源等的创作中可见一斑。[6]然而,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的基数必定是非常小的。这就决定了新世纪的京族文学创作多由文学爱好者支撑,缺乏高质量的作品。京族文学人才不多,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大有人才断层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