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中以米林县南伊乡为例,展现珞巴族半个世纪以来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始,每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就产生一名珞巴族代表。
现代社会的融合_中国珞巴族

第四节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对于米林县珞巴族博嘎尔部落人来说,1959年到现在的50年,是从史诗传说中开天辟地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最为显著的50年。在这50年中,博嘎尔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本节中以米林县南伊乡为例,展现珞巴族半个世纪以来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一、民主政治权利的充分享受

1965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珞巴族被确立为单一民族,从此,珞巴族的社会政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民族民主政治的转变上。从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始,每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就产生一名珞巴族代表。

一直以来,南伊珞巴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珞巴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情况倍受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民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地委、行署的关心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1988年建乡至今,南伊珞巴民族乡农牧业健康发展,特色种养业结构日趋合理,各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基层政权建设日益健全完善。珞巴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子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大好政策,珞巴民族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发展与传承。据统计仅用于建设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生产发展等方面的国家投资、民委及援藏资金已达2千多万元。珞巴族群众这一较小民族沐浴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中,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成果最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享有者。如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民族平等,首先是体现在政治上的平等,1965年,珞巴族被国务院认定为单一民族,同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米林县珞巴族博嘎尔人首次以中华民族之林中的一个成员身份,骄傲的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大会。从1975年,大波(生卒年不详)作为珞巴族代表参加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先后有达杰(1935年出生,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常胜(?~200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达崩(1960年生,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晓红(1975年生,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政治上的平等使米林县珞巴族博嘎尔人生产生活热情空前的高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地委行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珞巴族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珞巴族人所说的: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用了50年,走完了其他民族用了几千年才走完的历史路程。

二、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

南伊珞巴民族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多年来一直努力推行兴边富民行动,近年来该乡在保证粮食作物稳产增收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强了对特色农业的引导和扶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发展温室大棚种植草莓、西瓜、辣椒等蔬菜瓜果,利用退耕还林的耕地种植核桃、油桃、杏子、李子等经济林木。同时进行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套种,通过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既有效利用保护了原有耕地且提高了作物的商品价值,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认真贯彻实施党的扶农支农政策,及时将粮食直补、农业综合补贴等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及时足额的兑现给农户,以实现助农增收。资金的及时兑现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了农作物的稳产增收。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援藏领导及农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才召村投资220多万元从米林农场购买了308亩耕地,新修水渠近3千米。解决资金19万元为才召、南伊村购买了联合收割机,解决了才召村耕地缺乏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

(一)牧业及特色养殖业发展情况

据调查,目前,南伊珞巴民族乡牲畜总数1801(头、只、匹),其中大牲畜852(头、只、匹)。肉类总产量32.56吨,酥油产量9.51吨。家禽2150只,蛋类产量5258斤。2010年牲畜出栏率为26%,出售家禽969只。南伊乡属半农半牧乡,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加强牧业的发展是农牧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积极鼓励群众发展畜禽养殖,加强宣传和引导改变惜杀惜售等陈旧观念,提高他们的商品意识,提高牲畜出栏率。从政策上引导,资金上予以扶持农户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共发展8户藏鸡养殖户、珞巴鸡养殖户1户、野鸡试驯养繁育养殖户2户。目前户均存栏150余只。在现有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扶持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发展具备条件的养殖户数量。投入资金22万元,在琼林和才召村发展了13户犏奶牛养殖户,在南伊村由群众个人投资20万政府扶持3万元发展了一户综合养殖场,在琼林村投资2万元发展野山猪养殖户一户。目前饲养发展状况良好。据统计2008年农牧民仅出售畜禽及其副产品收入就达60.57万元。为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W号病等各类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成立了乡畜禽疫病防治领导小组,按时对畜禽进行疫苗的注射,有效的抑制了疫情的发生。在认真抓好农牧业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大对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据统计,2008年共计组织农牧民参加科学实用等技术培训达十余次共计培训人次达415人,还专门邀请了自治区农科院5名专家到乡村进行实地培训。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南伊乡境内独特的旅游资源已被列为县重点民族生态旅游风景区。结合优势大力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对农牧民的宣传、组织和引导,积极多方争取筹措资金用于南伊沟景点建设、扶持家庭旅社、组建农牧民文艺表演队及旅游接待站的建设。2008年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由内蒙古双顶公司对整个南伊沟风景区进行开发,计划项目总投资1亿元。现已投资2千余万元修建了景区旅游观光硬化路面。目前项目的总规划及详细规划已在评审。厦门援藏工作队投入资金70万元在扎贡沟旅游风景区修建了必要的景区硬件设施。县旅游局和乡政府给5户具备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每户补助了3700元,用于购置必要的设施,并进行了旅游接待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抽选了16名农牧民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文艺表演队。南伊才召、琼林珞巴民俗旅游村的包装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当中。如果将珞巴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良性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生产力,用经济效益来推动文化传承,最终就能让珞巴族文化在有效保护、绿色利用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三)安居工程建设情况

安居工程建设在自治区民委、地委、行署和县委政府,以及援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房改造总体进展顺利,在建设过程中南伊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建房的要求加强群众的引导,尊重民风民俗,合理规划和布局,本着宜改则改,宜迁则迁,人畜分开,减少控制木材的用量节约资源等原则进行。目前南伊乡101户农户已完成96户的农房改造,完成全乡农房改造任务的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