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回族的族源是怎样的?

回族的族源是怎样的?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与不同信仰的人通婚吸纳汉族、蒙古族等民族改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在回族的族源中,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回回人是形成回族的主要部分。回族族源的外来成分中,至少包括下列民族的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能认为此时凡进入中土的突厥人都是回族的先民。
族源族称_中国回族

第一节 族源族称

“回族”一词曾出现在清乾隆年间的《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中:“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尔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灰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成有其人。”[1]同时《钦定石峰堡纪略》中也多次提到“回族”。明代陆深的《俨山续集》卷七录有《题西域图》七绝一首:“自从博望通西域,唐代诸豪最盛强。今日玉门关外路,不须请组系名王。”“自注:自刘元海啸起中原,驯致契丹、金、元之盛,防微杜渐,令人三叹息于徙戎一论也。西北诸边,回族尤黠,鸷猛嗜欲,出于其性。此图简远,颇得其情状于丹青之外。盖锦衣沈君所藏。展阅之余,不能无感于近事,因书一绝其后云。”[2]其中提到的西北诸边的“回族”,即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陆深所用的“回族”,或许就是“回族”一词使用的最早实例。而同时期通常是用“回回”一称。当然,当时包括更晚所用的“回族”的内涵,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回族”是有一定差异的。

“回回”一词在我国史书及私家著述中用法很多,也有文化表述的多种意义。“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该书卷五中有一首描写边疆军士的歌词:“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北宋时中国尚未形成回族,诗中所说的“回回”并非回族,而是指当时居住在河西走廊及天山南北的“回鹘”(即唐代的“回纥”)。“回纥”“回鹘”,并非回族之先民,而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南宋时期彭大雅撰、徐霆疏证的《黑鞑事略》以及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等书曾多次提到“回回”和“回回国”。这里所谓的“回回”也不是中国回族的称谓,而是泛指葱岭东西的各民族,既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也指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

元代开始,“回回”一词大量出现,其含义和范围逐渐确定。广义上,它指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诸民族以及西亚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更多情况下则指迁入中国境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其中也包括唐宋时期留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及其后裔。“回回”一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成为伊斯兰教信仰者的统称。

回族的族源相当复杂。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的族源有三种:

一是外来成分。主要是自唐宋以来定居中国的西亚、中亚、南洋穆斯林,以及元朝时期从中亚、西亚征迁来的和由于中西交通敞开自愿来华的大批穆斯林。

二是边疆内附成分。明代主要来自于哈密、吐鲁番、瓦剌等地的西域回回。明代文献中曾提到,明初哈密地区有三种人杂居,“一是回回,一是畏兀儿,一是哈喇灰”。“哈喇”一词在蒙古语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中,均为“黑”或“黑色”之意,“灰”即“回”的译音。“哈喇灰”原为蒙古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他们曾两次迁至肃州(今甘肃酒泉),由于受到当地回族的影响,他们逐渐“不食猪肉,与回回同俗”,后来也就融于回族之中。有人统计明代自西域内附的回回达15万人之多[3],其中哈密、吐鲁番、瓦剌是内迁回回人最主要的原居地或祖籍。

三是吸纳成分。通过与不同信仰的人通婚吸纳汉族、蒙古族等民族改信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回汉具有古老的姻亲关系,历史上回汉通婚的事实要大大多于文献中的记载。至今一些回族地区仍流传着的“回爸爸汉妈妈”的“汉亲说”,就是这种情况的历史痕迹,这说明东来的穆斯林与汉族成员同为构成回族的重要来源,但东来的穆斯林是其中的重要成分。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还融合了蒙古人和维吾尔人的成分。元代,蒙古人从宗王贵族到所属军民,有因接受伊斯兰教而日益融合到回回人中的。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之孙阿难答,自幼为一穆斯林抚养长大,笃信伊斯兰教并潜心研究《古兰经》和攻读阿拉伯文,年长继安西王位之后,在其辖地及所部蒙古军民中广布伊斯兰教,“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以八万计,为数相当可观。

在回族的族源中,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回回人是形成回族的主要部分。回族族源的外来成分中,至少包括下列民族的人: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族属和语言均不同,但在中国历史记述中往往统称为“大食”。回族先民中,他们是最早的人群。史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正式遣使与唐通好,时为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时期。据统计,自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年)的148年间,大食国遣使来华达39次之多。两宋时期,阿拉伯帝国已经衰落,各属国各自为政,但与宋朝的交往相当密切,使臣来华也不在少数。据统计,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到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200年间,大食人来朝贡的有48次,差不多四年一次。实际上,自从中西交通大开以后,阿拉伯人、波斯人由于各种机缘而进入中国,其中商人可能占大多数。辽、西夏、金都有关于他们活动的记录,特别是穆斯林的商人不绝如缕。有的史料还提到,远在8世纪初,许多什叶派教徒及阿里的后裔为逃避倭马亚王朝的压迫和迫害,从呼罗珊向东方移动,一直逃到中国西北地区隐姓埋名,定居下来。11世纪到过远东的阿拉伯旅行家夏乐夫·阿利沙门·泰显·马尔瓦则,记述了这些什叶派穆斯林后裔在北宋王朝进口贸易中做牙客的事实。在蒙古人兴起之前,大食商人也已涉足漠北。如果考虑到这些情况,可以说阿拉伯、波斯商人在当时已散居中国大部分地区——当然,是那些具有商业价值的地方。到了元代,蒙古人的西征带来了其他身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

突厥人。突厥人进入中土并作为回族的部分族源,主要起因于蒙古人的兴起和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分别于1219~1225年、1235~1242年、1252~1258年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还有蒙古人对中亚、西亚地区的征服。被蒙古人席卷而来的不只有突厥人,还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其他各民族的人。《蒙兀儿史记》载:“蒙兀西征,不暇深辨,举天山南北,葱岭东西,凡奉摩诃末信徒,不分波斯、吐火罗、康居、乌孙、大食、突厥,通谓之回纥,而又不能正言,声讹为回回。”突厥人共同的文化纽带是几乎全体都信仰伊斯兰教。不过,蒙元时代,突厥人还没有彻底伊斯兰化。不能认为此时凡进入中土的突厥人都是回族的先民。同时,既不能认为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就一定加入了回族的行列,比如可能成为今天的东乡族、保安族,也不能认为当时不信奉伊斯兰教的某些突厥人后来也没有加入回族的行列。此类问题相当复杂,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历史学家的研究,至少有以下部族加入了回回先民的行列[4]

哈剌鲁人。哈剌鲁在元代又称合儿鲁、匣剌鲁、罕禄鲁、柯耳鲁,即唐代的葛逻禄,其主称阿尔思兰汗,突厥诸部之一。最初住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其后迁徙至西突厥十姓可汗故地,尽有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玛克)、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诸城。9世纪中叶,回鹘为黠戛斯所破,一部分回鹘人迁到这里,与哈剌鲁人共建了哈喇汗王朝。哈喇汗王朝被西辽征服后,哈剌鲁仍保留自己的政权,受西辽监护。10世纪中叶,哈喇汗王朝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哈剌鲁人实现伊斯兰化。成吉思汗即位六年(1211年)时,哈剌鲁国主阿儿思兰汗降附,后随蒙古军来到中国。元朝有为数不少的哈剌鲁人。

阿儿浑人。阿儿浑又称阿鲁浑、阿鲁温、阿剌温、合鲁温等,居于中亚七河流域至楚河流域,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全部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一部分地区的突厥部族。阿儿浑人居住的地区是哈剌汗或喀喇汗王朝(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的中心区域,而喀喇汗王朝从10世纪中叶起就信奉了伊斯兰教。成吉思汗西征时归附,组成阿儿浑军,从征花剌子模、窝阔台时,阿儿浑军驻荨麻林(今河北张家口西的洗马林,元时属兴和路)、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元时属大同路)等地。

西辽地面的其他突厥人。在元代,畏兀儿人一般信仰佛教,但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就是居住在今新疆的喀什(喀什噶尔)、叶城(叶儿羌)、和田(于阗)等处的畏兀儿人。这几处是喀剌汗王朝的领地,而回鹘(即畏兀儿)是喀剌汗王朝的重要组成者之一。于阗人,如元统元年(1333年)考取进士的慕卨《元统元年进士录》作“回回于阗氏”,他的简历是:“贯大都路宛平县,回回于阗人氏。曾祖迷儿阿里,祖勘马剌丁,父哈八石。”又如于阗人买述丁,他的谱系是:马合麻—撒的迷失—阿合麻(夫人阿鲁温氏)—买述丁。朱德润《存复斋集·资善大夫买公世德之碑铭》称他是于阗人,不花剌氏。阿里麻里人。地在今新疆霍城西北。《元统元年进士录》有乌马儿,“本贯阿里马里,回回人氏”,别失八里人。地在今新疆吉木萨儿。《元统元年进士录》中,有四个人的籍贯是畏兀儿地区的别失八里,其中一人是别罗沙,他的简历是:“贯西域别失八里人氏,字彦诚,曾祖木八剌,祖别鲁沙,父苫思丁,母回回人氏。”这一带的畏兀儿人在元朝多半被称为回回或只称其籍贯。据杨志玖先生的分析,在元代人的心目中,回回和畏兀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一个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是信仰佛教的。因此,即使对出自一个种族的人,也要用不同的称呼表示区别。

其他种族的穆斯林。除了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诸族的穆斯林外,还有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种族也融入回族的行列。主要有:黑回回,来自南亚、东南亚黑皮肤的穆斯林;占城回回,来自占城的穆斯林,其中有多年前定居占城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及其他穆斯林的后裔,也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占城本地人;南亚回回,比如元代来自马八尔国(今印度科罗曼德耳海岸)的穆斯林。

非穆斯林的种族。如12世纪初移居中国开封,史书上称为“朮忽回回”的犹太人,13世纪蒙古人西征以后迁到中国、被称为“啰哩回回”的吉普赛人,他们中的部分人都融入了回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