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达斡尔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达斡尔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 达斡尔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古往今来,作为地处祖国北疆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卓越表现。达斡尔族人奋起反抗,黑龙江地区首次对俄国侵略者的战斗就此打响。经过达斡尔族人几天几夜的激战,这伙侵略者惨遭失败,仓皇逃离莫尔得基吉奇城地区。
达斡尔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_中国达斡尔族

第七章 达斡尔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古往今来,作为地处祖国北疆的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卓越表现。学界通过史料公认,具有文德武功的达斡尔族,不仅是祖国北疆最早的披荆斩棘的开发者,而且是坚定的维护祖国统一英勇奋战的保卫者。

达斡尔族,这个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民族之一,也是最具有反抗精神、忠勇顽强、英武善战的民族。早在17世纪,世世代代居住在精奇里江畔的达斡尔族人,就第一个举起了反击沙俄入侵者的大旗,为保卫先祖的土地,达斡尔族人的鲜血染红了浩浩江水。1979年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傲蕾·一兰》,就真实再现了当年达斡尔族人气吞山河的壮举,铁血铿锵的抗争。

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达斡尔族八旗兵先后参加了1685~1686年的雅克萨战役;1840~1842和1856~1860年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1871年新疆伊犁地区抗击沙俄入侵的战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与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等一系列战役,都建立了赫赫战功。

至19世纪,世居黑龙江的达斡尔族人因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被清朝政府征调数千人西迁到新疆驻守边防。时至今日,世居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人仍然要过“西迁节”,以纪念在那苍茫岁月里,忠勇的先人们万里迢迢穿越大漠戈壁,为戍边而进行的悲壮迁徙。

达斡尔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又具有“性多慧而勇毅,诚实无华”“从来以骑射显著”“……多以才勇自效”的性格特点。自清一代,达斡尔族的英雄儿女,为抗御沙俄入侵、维护祖国统一而驰骋疆场,血流成河;进入20世纪,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达斡尔族人又大义凛然站在斗争的最前沿,坚持抗战到底;在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关头,达斡尔族同样做出了英明的抉择,英勇地参加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达斡尔族英勇反抗沙俄侵略,浴血保卫祖国北疆

17世纪中叶,对于达斡尔族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多次遭受清军大规模劫掠的达斡尔族各部落,尚未尝到归附清朝的益处,就开始面临沙皇俄国的侵略与劫掠。达斡尔族人民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毅然决然的忘却清军造成的还在流血的创伤,放弃本民族的小利益,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利益出发,积极配合清军,同沙俄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斗争,为保卫祖国北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前所未有的牺牲。

请看达斡尔族抗沙俄战争无名英雄纪念碑碑文:

达斡尔自古以来英雄之民族,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之民族,17世纪之前,是黑龙江北中华北陲之民族。1643年始,沙俄派兵侵略,达斡尔人民为祖国之尊严,弘毅忠壮,气振风云,寸土不让。自发抗战,人自为战,屯城为战,不惜全家浴血,不惜全城砦人灭城毁,抗战到底。英雄桂古达尔城砦1500人,以弓箭顽抗沙俄哈巴罗夫,身披盔甲兵之炮火、火枪轰杀至城毁人亡。此乃以生命与鲜血谱而写成的壮烈的史诗战歌,古今中外罕见矣!

达斡尔人的精奇里江莫尔德基迪奇城砦抗沙俄波雅尔科夫首捷、希尔基涅伊城砦多次击退沙俄兵、雅克萨保卫战、桂古达尔血战、几百骑手阻击战,皆为著名自发保卫战;之后又参加乌扎拉、库玛尔、松花江口反侵略之战。1685年至1686年又有几百人参加了收复达斡尔城砦雅克萨战役,为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签订奠定了基础。为防沙俄入侵,清朝政府后又频调达斡尔兵赴额苏里、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呼兰、墨尔根、爱辉等地屯田驻防,尤于清乾隆年间赴万里伊犁屯田永驻;又在爱辉抗俄保卫战中参战。至1900年不平等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之后,沙俄兵在海兰泡、六十四屯又造惨案矣。叹往昔,达斡尔在257年的抗沙俄战争之中,牺牲近半人口矣。英雄烈绩,不朽之荣,光照山河,懋扬嘉绩,明当后世!以励弘扬先辈爱国之光荣传统,志励振兴民族,振兴祖国弘猷而奋斗!

特立碑纪念慰祭英烈忠魂。

乐志德撰文于1996年8月15日

人们今天所看到的雅克萨城,是根据历史记载建设的微缩景观。雅克萨——明、清初世居黑龙江流域之达斡尔族著名城砦(木城),位于黑龙江中游左岸,与额木尔河口隔江相望。为西伯利亚进入黑龙江流域水陆咽喉之地。旧址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乡黑龙江对岸,即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巴金。

img105

达斡尔族抗沙俄英雄纪念碑

自古以来,达斡尔族人民在此美丽丰饶之地过着猎渔牧耕的自然生活。自1643年,沙俄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达斡尔等各族人民与入侵者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惨烈的长期斗争。清政府抗击沙俄战争就是在此打响的。

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势力大肆向东扩张,他们寻找财富,掠夺土地,用剑与火将双头鹰的旗帜插在别人的领土上。

17世纪初,沙俄从鄂温克族人那里得知了达斡尔族人的族名,并了解到达斡尔族人聚居地区,农业非常发达,物资极为丰富,于是,劫掠达斡尔族地区成为沙俄扩张者的梦想。

1643年冬,沙俄雅库茨克的统领戈洛文派出以波亚尔科夫为首的哥萨克军队远征黑龙江流域。这支侵略军带着“为大君主征收实物税,寻找新的贡税的人及银、铜、铅矿和粮食”的命令,向黑龙江地区窜犯。这支侵略的队伍共有133人,带着火枪、大炮等先进武器翻过外兴安岭,入侵精奇里江支流勃良塔河,又经精奇里江,在江右侧支流乌木列坎处设立入侵黑龙江的最早落脚点,并利用达斡尔族人的热情与质朴,勒索毛皮和粮食。

随后,这伙强盗又奔窜到西林木迪河口的莫尔得基吉奇城堡,他们扣押酋长为人质,逼迫城堡里的人交纳粮食、牲畜,并妄图占据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堡。达斡尔族人奋起反抗,黑龙江地区首次对俄国侵略者的战斗就此打响。经过达斡尔族人几天几夜的激战,这伙侵略者惨遭失败,仓皇逃离莫尔得基吉奇城地区。此后三年里,波亚尔科夫匪帮所到之处都遭到达斡尔族人民的抗击,使其惶惶不可终日,到1644年仅剩下60人,不得不于1645年年底退回雅库茨克。

img106

达斡尔族英勇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古城(微缩景观)

1649年,哈巴罗夫受命于雅库茨克总督,于1650年1月侵入黑龙江上游地区。他们进攻拉夫凯落的达斡尔族城堡,遭到反抗。不久,他们又进攻斯捷城堡,达斡尔族守城者因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城堡。斯捷城堡遂成为哈巴罗夫侵略黑龙江地区的据点。

1651年6月,哈巴罗夫从雅克萨带领200名哥萨克顺黑龙江而下,沿途大肆劫掠。达斡尔族人在桂谷达尔城酋长的指挥下,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敌人向城里开炮、开枪,达斡尔族人还以抵抗。经过一夜的激战,城堡一处被沙俄军火炮轰毁,强盗们破墙而入。达斡尔族人与敌人进行了逐屋逐巷的血战,直至最后有214人战死,427名妇女、儿童、老人被匪徒屠杀,城堡最终失陷。

保卫桂谷达尔城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达斡尔族人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已令侵略者闻之胆寒。

哈巴罗夫匪徒劫掠了桂谷达尔城以后,又袭击了精奇里江口东侧的托古勒津城堡,残杀了众多抵抗的达斡尔族人,并将城堡付之一炬。

阿尔巴扎是达斡尔族城堡雅克萨城首领,他义无反顾的率众抗击沙俄侵略。1650年11月21日,当哈巴罗夫率领的俄国侵略军从拉夫凯城顺黑龙江而下进攻雅克萨城时,阿尔巴扎率众进行了英勇抵抗。据俄罗斯历史档案记载,阿尔巴扎指挥族众使用兽骨和鹿角制造的弓箭等原始武器,纷纷“向城外出击,同哥萨克们从下午战斗到傍晚”,“不放哥萨克进入自己的领土”。

雅克萨城沦陷后,阿尔巴扎仍率众多次袭击沙俄侵略者。俄国人称雅克萨城为“阿尔巴津”,其名即源于该城达斡尔族部族首领阿尔巴扎之名。

贵古达尔是清初黑龙江中游北岸达斡尔族部落首领,同样是抗击沙俄哥萨克东侵的民族英雄。1651年夏,以哈巴罗夫为首的哥萨克武装侵入达斡尔族居住区后,贵古达尔组织本城堡及附近另两个城堡连成整体,加固防御工事。当哈巴罗夫的船队进犯至城堡时,贵古达尔与奥勒盖穆斯、罗托加两位酋长率部列阵江岸,不许侵略军上岸。哈巴罗夫命令开炮轰击,打死二十多人。达斡尔族人后撤入城堡防守。哈巴罗夫要求达斡尔族村民投降并向沙皇纳税,遭到贵古达尔严词拒绝,他昂然答道:“等我们把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扔掉以后,再给你们纳税吧!”侵略军开始用大炮和火枪猛攻,贵古达尔指挥达斡尔族人以弓箭为武器,依托防御工事英勇抵抗,激战一昼夜,终因抵挡不住火枪火炮的猛攻,三个城堡逐个陷落。

当侵略者闯入城堡后,年逾七旬的贵古达尔率部众用马刀和长矛拼杀,甚至“赤手空拳打”,直至牺牲。此役除十余人冲出战火外,城堡中的达斡尔族成年男子661人全部战死,另有数百名老幼妇孺被俘。贵古达尔指挥的抗击战,充分显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热爱故土、热爱自由,敢于同强大的敌人英勇拼杀的斗争精神。

达斡尔族不断反抗沙俄入侵的战斗,终于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清政府为了边疆安定,于1652年,由宁古塔章京海色率队600人征讨侵略军队。4月,500名达斡尔族人会同500余名满族人支持海色的清军,在乌扎拉村沉重的打击了哈巴罗夫匪徒,取得乌扎拉村大捷。1654年,达斡尔族人民又在京师轻车都尉明安达礼、宁古塔章京沙尔呼达等人的指挥下,参加了库马尔河口、松花江河口等地的反对沙俄侵略者的战斗。1660年,达斡尔族人民又参加了宁古塔总管巴海等人指挥的古法坛村战斗,消灭了斯捷潘诺夫匪帮。

达斡尔族人民经过这一系列英勇的反抗和战斗,狠狠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令其在十几年内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17世纪80年代,清朝在已彻底巩固了在中国各地的统治后,巩固龙兴之地的防务就提上了其重要日程。1683年,康熙皇帝下令对沙俄侵略者采取打击行动。1684年,原籍雅克萨的达斡尔族副总管倍勒尔,率数名官兵,便装前往沙俄盘踞的雅克萨城区侦察,了解沙俄的各种情况。1685年6月都统彭春率大队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在水陆两路猛烈进攻下,俄军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清军收复了雅克萨城。但在清军撤离后,俄军头目托布尔津背信弃义再次侵占了雅克萨城。

1656年7月中旬,清政府再次派出由萨布索指挥的3000士兵,进攻雅克萨。有500达斡尔族人参加了这次攻打雅克萨的战斗,他们为保卫祖国,解放家乡奋力拼杀,立下赫赫战功。经过五个月的围困,终使雅克萨沙俄守军仅剩下百人,无力再战。

1687年,清军根据中俄北京停战谈判协议,单方面撤军,才使这百人得以保全性命。这次战斗沉重的打击了沙俄的实力,令其不得不坐在谈判桌前。1689年9月,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从而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的双方国界。

达斡尔族人民和达斡尔族地区浴血奋战反抗沙俄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此后近200年间,中俄双方基本保持了这个边界。

从17世纪初到17世纪末,近八十年间,祖国北疆达斡尔族地区连年受到侵略战火的浩劫,昔日富庶的土地一片荒芜,城屯残破,达斡尔民族的发展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达斡尔族人民及达斡尔族地区反对沙俄侵略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了沙俄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重新发动侵略攻势,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中国的大片土地之后……

今天,巍然矗立在北国黑龙江畔的抗沙俄英雄纪念碑,默默诉说着达斡尔族这个英雄民族,英勇反抗侵略、保卫祖国边疆的不朽功绩。

二、达斡尔族为抵御外患,维护祖国统一英勇奋战

学界有评:达斡尔族,英勇奋战;八旗劲旅,平叛中坚;巡察边境,驻守卡伦;功惠中华,光耀丹青!

八旗制度,是满族统一其各部,夺取全国政权和维持清王朝268年的根本制度,是集军事和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组织。在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中,满族统治者扩大八旗组织范围,除满洲八旗外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自清初起,达斡尔族被编入八旗行列,每个成年男丁均负有披甲为兵的义务,他们应征参战,驻守哨卡,巡查边境。当时达斡尔族人口不过3万人,但他们的子弟作为清代八旗劲旅,为抵御外患,为保卫祖国的统一,也为维护自己的故土家园,抛洒了无数的血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自清一代,达斡尔族八旗劲旅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从黑龙江畔到喜马拉雅山下,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之滨,先后转战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浙江、江苏、安徽、台湾、湖北、河南、河北、山东等20多个省区以及外蒙古地区(当时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

参加鸦片战争抗击英法联军,是清代达斡尔族人曾参加的维护国家尊严的惨烈战争之一。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和咸丰六年(1856年),分别爆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驻防浙江的500名达斡尔族马队官兵,在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裕谦的指挥下与各族官兵共同参加了在定海、镇海等地抗击英国军队的战斗。从扬威将军奕经戍守镇海的达斡尔族头等侍卫明庆,因击沉英舰一艘,即被擢升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反抗侵略血战八国联军,是清末达斡尔族人参加过的维护国家尊严的又一悲壮战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法、德、日、意、奥、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借口,调集17万大军,分兵五路入侵东北全境。守卫在精奇里江口以东地区的达斡尔族官兵,在瑷珲副都统凤翔指挥下将俄国骑兵打出江东64屯。俄军重兵反扑,清军寡不敌众,退守瑷珲城,黑龙江北岸的64屯民众惨遭屠杀,投江溺亡者不计其数。

未久,瑷珲、墨尔根、海拉尔等城相继沦陷。当瑷珲城失守时,达斡尔等族官兵阵亡者105名,受伤者68名。参加抗击入侵俄军战斗的布特哈地区的达斡尔等族官兵伤亡情况尤为严重。《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九记载:“各处阵亡官兵,布特哈即补佐领莫林阿等五十四员,兵丁九百七十五名。……其临阵受伤官兵,骁骑校忠山等四百七十三员”。

讨伐缅军战役也是清代达斡尔族人参加过的抗击外国入侵、保卫祖国边疆的重要战事之一。

18世纪中叶,廓尔喀族首领统治了尼泊尔,建立起新的王朝。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缅甸军队开始侵犯云南边境。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云南官军与缅甸入侵军先后战于新街、底麻江、木邦等地,接连败于缅军。由于作战不利,清廷先后将两任云贵总督“赐死”。

《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癸酉记载:“谕军机大臣等,前降旨命于索伦、达呼尔兵内,拣派二千名,以备征缅调遣”。翌年春正月辛卯记载:“谕军机大臣等,著传谕黑龙江将军傅玉,于索伦、达呼尔兵内,再派年力精壮者一千名。”这两次奉调前往云南征伐缅军的3000名达斡尔、索伦骑兵,均是由齐齐哈尔、布特哈、墨尔根、瑷珲、呼兰、呼伦贝尔等地八旗选派的。

此外,伊犁将军明瑞奉命前往云南征剿缅军时,还从伊犁索伦营抽调了一队达斡尔、索伦骑兵参战。编入清军的达斡尔骑兵,与各族战士们一起,在阿桂、伊勒图、乌三泰等将领督师下,参加了攻剿缅军、收复云南失地的多次战斗。

大量史料证明,在清代,达斡尔族不仅是抗御外来侵略者的骨干力量,也是平定国内各种叛乱的中坚。在达斡尔族八旗官兵被调参的平息叛乱的历次战争中,无论在规模上,或者在次数和持续的时间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康熙年间起,经过乾隆,直到嘉庆末年的一个多世纪内,达斡尔族八旗兵几乎参加了所有平息国内叛乱、维护统一的军事行动。

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分布在新疆的蒙古准噶尔部在上层贵族噶尔丹等的策划下举行叛乱,侵犯喀尔喀蒙古、青海和西藏等地,危及中国西北的疆域。为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康熙皇帝曾三次亲征该部。后终于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息叛乱,叛军首领阿睦尔撤退入俄境后病死。在此过程中,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官兵上千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雍正七年(1729年)和乾隆二十年(1755年),先后多次被征调出征参战。

对此,《黑龙江志稿·武备志》中有一段详细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四月丁亥,命副都统白济等,统领黑龙江索伦打虎儿(达斡尔)兵,移驻推河,备剿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时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来扰哈密,上谕议政大臣等,著派黑龙江兵五百名,并索伦打牲部打虎儿(达斡尔)兵五百名,三处喀喇沁兵一千名,每人各带长枪鸟枪,其黑龙江打牲部索伦打虎儿(达斡尔)著从口外往外归化城去,喀喇沁兵著乘自有马匹,从本处启程……索伦打虎儿(达斡尔)兵著总管布珠并哈特虎之子依里布带往。”

在雍正、乾隆年间。继续有众多的达斡尔族健儿被派赴新疆,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的叛乱。“从历史上考察,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为了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曾征召达斡尔族中十五岁以上的少年,青年男子几千名,参加了这场大规模的远征。”

不过,这时西征新疆的达斡尔族官兵还都未带来家眷。直到1762年,清政府为了安定骁勇善战的达斡尔族安心久驻新疆,于1763年准许了他们携带家眷定居新疆的请求。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763~1765年),两年间共有500户、2000多名达斡尔族人西迁新疆伊犁地方。作为建设和捍卫东北边疆的达斡尔族,也同样为建设和捍卫西北疆域贡献着力量,直至数百年后的今天。

乾隆十二年(1747年)和三十一年(1766年),四川省大小金川封建土司两次叛乱,清廷屡次派兵征讨,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息了叛乱。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官兵1000人于乾隆十三(1748年)和三十八年(1773年)两次远征大小金川。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封建主勾结西藏大农奴主,侵入西藏,曾达后藏地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派遣万余人的大军入藏,抗击廓尔喀侵略军,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驱逐了英国人支持的廓尔喀军。当时达斡尔族八旗官兵被编入派遣军的行列,从黑龙江地区远赴西藏高原,参加抗击廓尔喀入侵的战役。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封建上层人物张格尔叛乱,被清兵打败,退入俄境。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侵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四城,再次煽动叛乱,翌年被清军俘获。达斡尔族八旗兵奉命参加了平息张格尔叛乱的军事行动。

连年不断的应征参战,给英勇奋战的达斡尔族八旗官兵提供了许多晋级升迁的有利机会。按惯例,每结束一个战役,清政府都给参战的有功人员升官晋爵。在清代近270年间,人口不过三万人的达斡尔族中,产生了镇守吉林、盛京、绥远、乌里雅苏台、伊犁、荆州、江宁等政治中心省区和军事重镇的近10名将军;产生了陕甘总都,内务府大臣,督办湖北、甘肃、河北等省军务的钦差大臣和驻藏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等军政要员;产生了近20名都统、50余名副都统和城守尉、统领等高级军政官员,在黑、吉、辽、冀、陕、甘、宁、新、川、苏等10余省及内、外蒙古地区任职;还有近百名达斡尔族人因军功卓著而获得云骑尉、骑都尉、车都尉等荣誉职衔。

众多史籍都清晰地记载着自清一代达斡尔民族的精英及事迹。如:《黑龙江志稿·人物志》中,明确写明的达斡尔族杰出人物就有94名。若按官职区分,其中有将军9名,都统11名,副都统43名,总管5名,一等侍卫8名,其他人分别为统领、协领、佐领、护军、参军等官职。

达斡尔族自清一代的人物名录载于《黑水先民传》中的有:将军3人,都统6人,副都统40人,领队、办事、参赞大臣4人,一等、二等侍卫4人,以及其他多种职事与荣誉官衔多人。

瑷珲是达斡尔族人的故乡。清代的《瑷珲县志》,也集中地记载着清道光朝以来的达斡尔人卫国守边的非凡业绩。在《瑷珲县志·人物志》中自道光朝以来,协领、都统、副都统等官员人物表中记载了8名官宦,全是达斡尔族;本处八旗及授外城佐领表中,共有18名,除特英额1人是索伦人外,其他17人全部明确注明为达斡尔族;八旗防御骑标等武官职表中,有12名,其中11人是达斡尔族;其他文武官员的绝大多数亦都是达斡尔族人。

郭克兴所著的《黑龙江乡土录·近代人物》中,对达斡尔族在清代的历史功绩评论说:“有清一代,定中原,拓边隅,每次用兵,达呼尔罔有不从。文德武功,彪炳寰宇,亦不可不撷英着记,以告国人。”遂按着事迹,分列为忠义、武功、攻略、卓识、文字、列女等六类列记出来,包括忠义类16名,武功类56名,攻略类3名,卓识类5名,文字类5名,列女类4名,共89人。其中的忠义、武功、政略、卓识所列之人与上述《黑龙江志稿·人物志》所列相似,故不复述。

达斡尔民族中卓有贡献的杰出人物,不仅数量多,其功绩与作为尤为突出感人,永远值得后人怀念与追思。略举几位,以资佐证:

孟格德,达斡尔族,世居于精奇里江,系雅克萨苏都尔氏。孟格德博学多才,是闻名于世的达斡尔族外交家。康熙初年进京,为二等侍卫,又留任理藩院作书,后被派到齐齐哈尔副都统府任总管,继而又为驻防脑温江达斡尔首领。1669年至1670年,他曾代表清政府与沙俄进行谈判索叛及边界问题,两次前往尼布楚,与尼布楚城统帅阿尔申斯基接触,并邀俄方派员到北京谈判。康熙九年(1670年)夏,俄国派来洛瓦诺夫率使团来北京谈判边疆争端,在他们返回时,孟格德率官兵护送他们至尼布楚,并将康熙皇帝至沙皇的国书交给阿尔申斯基,并就其内容译成了俄文,作了详尽说明,重申了清廷和平解决边界的愿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代表清政府再次到尼布楚与俄国交涉,警告侵略者停止武装入侵达斡尔族地方,对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黑龙江志稿·人物志》中记载的94名达斡尔族杰出人物,分别参加过平定叛乱、收复台湾和中日甲午之战的斗争,亦有多人参加过对缅甸的远征。略举其中几位的感人事迹,以资后人的怀念与追思。

阿满泰,达斡尔族瓜尔佳氏,“乾隆二十四年以披甲从征回疆……三十八年,以兰翎侍卫从攻金川……四十六年,以副护军参领从平兰州叛回,五十六年,授领队大臣从征廓尔喀。”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七月三日战死。历时三十几年,参加过平定四处大叛乱,这不仅为清朝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亦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做出了贡献。因他功勋卓著,所以在他死后仍享有哀荣,被“嘉封为忠勇赐祭葬,入祀昭忠祠,赠骑都尉世职。”

阿那保,达斡尔族郭博勒氏,隶布特哈正黄旗,“乾隆四十年以马甲驻京……五十六年,从征廓尔喀……历官正黄旗蒙古都统,正蓝旗汉军都统……子六人,长巴凌阿佐领,次都尔通阿镶红旗蒙古都统,三都兴阿盛京将军,四西凌阿察哈尔都统,五穆金啊,六穆克登阿,三等侍卫。”父子七人,皆任重要武职,又多任职在边疆,实为古今少有。

佛木丕丕尔,达斡尔族郭博勒氏,隶布特哈旗,“乾隆三十六年,以亲军校从定缅甸……四十年……中炮死,赠恩骑尉;子诗孟同在行间,殁于小川,并赠云骑尉;孙百庆,后亦战死,加赠恩骑尉。”祖孙三代,均为国捐躯,此种强烈的爱国之情与壮举,理应流芳后世。

《呼伦贝尔志略》中,载有众多的达斡尔族杰出人物,其中明昌、贵福两人的业绩尤为突出。明昌,达斡尔族郭博勒氏,呼伦贝尔索伦镶黄旗籍,“乾隆五十年由领催从军出征廓尔喀,在布尔都克拉等处,奋勇杀贼,著有战功,赏戴兰翎,嘉庆三年升骁骑校。八年升佐领,十二年木兰随围,赏换花翎,二十年拣放副管,道光元年升任总管,交军机处记名,七年出师喀什喀尔,在杨嘎尔巴特地方临阵出力,加副都统衔,八年拣放呼兰河城守尉,九年简任西安左翼副都统,前后随围二次,出征四次,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历廓尔喀、河南、陕西、喀什喀尔、扎麻华县等处接仗四十九次,俘虏斩馘无算,道光十三年殁于西安住所,赐恤如例,生平战绩宣副史馆。”这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边疆而历事三朝,经战半百的老英雄。

还有清末民初保境安民、深明大义的忠义之士——贵福。

“贵福,字绅五,呼伦贝尔达呼尔蒙籍,蒙旗反正时之副都统也,初为索伦右翼总管,民国4年封镇国公,8年胜副都统既殁,公继其任。鉴于时局变迁,以端内御外,非国权统一不可,倡议取消自治,请以特别区域改归中央政权,各部翕然应之,保境安民,深明大义。复治后加贝衔,与汉官两情融洽。附循旗属尤能推诚相与,以故部民爱戴甚深。”大情大义的贵福,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国界。此后,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成为清帝国东北边防第一线。达斡尔等民族南迁黑龙江南岸和嫩江流域后,外兴安岭与黑龙江之间的广大地区,便成为荒无人烟的地带,时而有俄国“探险队”与流民流窜到此。清朝为了确保这一边境地区的安宁,自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并得到严格实行的巡逻边境制度。与这一边地相隔数百里乃至千里之遥的齐齐哈尔、布特哈、墨尔根、瑗珲、呼伦贝尔等八旗重镇中的达斡尔、索伦官兵,是实行巡察边境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敖拉·昌兴是达斡尔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以叙事诗的形式记述了他当年巡察中俄边境的经历。对沿途艰险,他在诗中这样写道:“风波最险此迭嶂,烈火烹油翔热浪。听天由命过鬼门,失足毫厘变蛤蚌。”

在同一诗歌中,敖拉·昌兴还见景生情,抒发他热爱祖辈们曾经世代生息之故乡遗迹的情怀。最后诗词以“巡边不意逢仙境,群峰济济如玉屏;轻烟缭绕万象新,扑鼻幽香何处生!”作结尾,表达了他热爱祖国辽阔疆域的深厚感情。敖拉·昌兴的《巡边记》堪称清代达斡尔族官兵巡查保卫东北边境的真实记录。

达斡尔族为抵御外患,维护祖国统一英勇奋战,不仅维护了达斡尔族本民族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达斡尔族在斗争中不断涌现出的英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参与平定国内各种分裂割据和滋扰叛乱,既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也极大的促进了祖国的凝聚与统一,推动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这些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精神驱动下产生的忠勇善战之举,理应充分肯定。

自清代以来,达斡尔民族一直是保卫祖国边疆,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中的忠诚卫士。他们的光荣业绩与不朽精神永存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永远的惠益着包括达斡尔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请看达斡尔族无名英雄纪念碑碑文: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窍”,忆昔,达斡尔英烈千古风云,为中华,为维护祖国尊严,为保卫祖国热土,忠昭昭有皓皓日显。

img107

达斡尔族无名英雄纪念碑

1643年波雅尔科夫率130名沙俄兵带炮和火枪,进攻精奇里江畔达斡尔城砦莫尔德基迪奇砦。达瓦里亚率全砦人,以弓箭对枪炮,大败沙俄兵,取得自发抗击沙俄入侵战争首捷。

1650年希尔基涅伊城砦人打退沙俄哈巴罗夫侵略兵11次进攻后才撤出城。并组织几百名骑士不断袭击哈巴罗夫兵,使其惶惶无宁日。希尔基涅伊的妻子被俘后因反抗哈巴罗夫强暴而壮烈牺牲。希尔基涅伊组织达斡尔人,在雅克萨城被毁后,伏击俄兵,并坚持抗战几十年。

1650年阿尔巴扎率领全城砦人用弓箭顽强反抗了入侵达斡尔雅克萨城的哈巴罗夫侵略兵,使他们受到重创。

6月16、17日,沙俄兵在桂古达尔,奥尔格姆扎、洛托季三城砦,遭到达斡尔头人桂古达尔的痛斥和达斡尔人的拼死抵抗。达斡尔人,为了祖国尊严,以弓箭自发抗战沙俄侵略军,并以严词痛斥沙俄之劝降。这座1500多人的城砦,从头一天下午血战到第二天中午,战至城毁人亡。达斡尔族人民保卫桂古达尔城砦的战斗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反抗侵略,不怕牺牲,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烈迹,古今中外罕见矣。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成的史诗战歌,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纪念。

沙俄侵略军的屠刀并没有吓倒达斡尔族人民,他们不屈不挠地继续坚持抗沙俄斗争。

清廷在南平"三藩之乱"而腾不出兵力时,达斡尔人不惜牺牲全家、全城、全民族,为维护祖国尊严自发抗战,寸土必争。1685年,朝廷调兵收复达斡尔城雅克萨时,达斡尔人又有500人参战。除此,参加过乌扎拉、库玛尔、松花江口之反侵略战斗。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后,清朝政府又频频征调达斡尔人到额苏里、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墨日根、爱辉驻防。1763年又携家带眷到万里新疆屯田永驻。参战爱辉保卫战,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至1900年可恨沙俄在海兰泡六十四屯又制造惨案。

达斡尔人按着朝廷安排背离家乡迁到纳兀江畔。忆往昔,在反抗沙俄侵略战争257年中,达斡尔人牺牲近半人口矣。英雄烈绩光照山河千古。

在军阀割据封建统治时期,达斡尔民族有莫力达瓦起义、少郎岱夫起义,有能根保等英烈人物。发生在齐齐哈尔一带的少郎、岱夫起义影响很大。少郎、岱夫率领几百达斡尔弟兄,辗转几个县,抗军阀,反恶霸,最后少郎、岱夫、散坡勤等英杰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发生过震动全东北的凌升事件。达斡尔人凌升等为抗日壮烈牺牲事迹涉及20多位达斡尔人。达斡尔著名人物郭道甫通苏反日,后在苏肃反时被害,后予平反。在抗日战争后期有郭文通、郭美郎、王海山等的反日起义,迎接苏军,1944年抗日巾帼英雄海瑞被杀。1945年王海山等率部反日于葛根庙起义,后在解放战争中又建新功。抗日时期,民间有巴嘎布、孟德仁、敖吕山、敖富林、额勒格松、苏加序、孟兴元、奈勒日图、布迪扎布、额尔登泰、荣茂、德文斌、鄂廷勋、阿尔坦嘎塔等支持抗日联军的活动。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祖国、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达斡尔英烈们的英雄业绩,万世流芳!呜呼,抗伯强而迎惠气,今得白日昭昭矣!

乐志德撰文于2003年6月

三、达斡尔族为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为开拓中国的疆域,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达斡尔族人民,更是义无反顾,从一开始就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积极地投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久,达斡尔族的优秀儿子,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人郭道甫先生,在为内蒙古地区组建抗日武装而奔赴苏联的途中,就从哈尔滨给在北京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去电报称:“誓死不做日本人的奴隶,要和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他代表内蒙古人民和达斡尔族人民表明了抗战到底的严正立场。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战之中,他们参军参战,并用各种方式支援东北抗日斗争。在1931年11月的江桥战役中,齐齐哈尔地区和嫩江地区的达斡尔族人民不但支援前线部队,还参加抗日义勇军打击侵略者。同时他们给东北抗日联军提供物资、马匹,提供日伪军情报,当向导,作掩护,有力的支援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4年,黑龙江省讷河县满那屯的达斡尔族农民巴嘎布多次为抗联当向导,帮助抗联战士脱险,即使在日本鬼子的严刑拷打下也拒不出卖抗联同胞,表现出了达斡尔族人民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1940年,抗联战士达斡尔族青年郭刚在参加破袭北兴镇的激烈战斗中,为掩护抗联领导同志而身中十余颗子弹,为抗日战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41年秋,内蒙古莫力达瓦旗阿尔拉屯达斡尔族猎民额勒格松、苏加绪、孟兴元三人,在毕拉尔河山林行猎时,结识了在大兴安岭活动的抗联部队将领王明贵、陈雷等,他们不仅将自用的口粮和马匹捐献给了抗联队伍,而且与两位将领结为异姓兄弟。他们担任向导,给抗联带路袭击了日寇据点,俘虏了日军十几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食品。

达斡尔族人民支持抗日联军斗争的感人事迹可以说千千万万,正是有他们无畏无求的支持和有血有肉的参与,抗联才能在大小兴安岭中坚持斗争并取得巨大的抗战功绩。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达斡尔族人民除了进行公开的抗日斗争外,在隐蔽战线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人们现在所了解的情况看,当时从事地下工作,为苏联和蒙古提供日本军事情报的有数十人之多。流传至今的“达斡尔密码”就是其中真实生动的一段史实。

呼伦贝尔大草原,世界上最好的三大草原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它也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当年的评价: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走上历史舞台的后台。他们在这里操练扮装,旋即金戈铁马,驰骋中原,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震惊世界的史诗。然而,当今天的人们在蓝天下尽情饱览草原美景的时候,有谁想到,由于呼伦贝尔与苏蒙接壤的独特位置,半个多世纪前,曾是日本图谋北上,与德国法西斯并吞苏联的跳板,也是苏俄与共产国际重点防范的地区;有谁知晓,一支隶属于共产国际的情报小组曾经活跃在呼伦贝尔草原,小组的30多位成员都是一个弱小民族——达斡尔族的爱国者组成的呢?而且所有的情报都是以达斡尔族语言为密码,所有的情报最终指向都是著名的诺门罕战役,都是苏联红军解放全东北。

开始于1939年5月4日的诺门罕战争,是一场决定二战格局的重要战争。当时,日军、伪满军与苏联、蒙古军队共出动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在这片7800多平方千米的草原沙丘地带,展开了当时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的、也是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

骄横一世的日军根本无力应对苏蒙军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和毒气战之后,仍没有躲过死伤5万余人的惨败,被日本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诺门罕战争的胜利,直接迫使骄狂的日军放弃了北上攻苏,而改为了南下打美,从而部分地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格局。

1945年8月9日,多年隐忍的苏联集结起7位元帅,200多名将军,共20个集团军、33个军、134个师、总兵力达158万人,火炮及各种大炮26137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作战飞机3800余架,海军航空兵飞机1549架,各种舰艇510艘。在短短的6天时间内,苏军就突破了日军花费了12年时间精心构筑起来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并在8月30日,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彻底粉碎了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场二战中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达斡尔族情报组的情报工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不断取得的胜利,都直接或间接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img108

达斡尔族反抗沙俄侵略的女英雄傲蕾·一兰的雕像

他们当中有潜入敌人要塞执行任务,暴露后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年轻生命的孤胆英雄苏和巴特尔;有在日本屠刀下英勇就义的“永不消失的电波”里李侠式的女英雄海瑞;有视死如归的情报组副组长哈斯巴特尔;还有13岁就打进日伪政府机关的机要打字员、少年女英雄马茹西等等。

这个英雄的情报群体被人们尊称为“马背上的谍影”——从1924年到1945年,30多位达斡尔族情报员活跃在茫茫大草原。他们中先后有6人被捕,但是在日寇的严刑拷打下,全都视死如归,没有一人变节投降,其中包括仅仅13岁的少女马茹西——这在世界谍报史上也堪称奇迹。

海瑞,又名玛尼拉,是达斡尔族抗日女英雄。她是内蒙古鄂温克旗莫和尔图屯敖拉哈拉人,于1924年赴苏联学习,就读于乌兰乌德师范学校、莫斯科东方大学。1931年受第三国际派遣到蒙古国工作。1934年由第三国际安排与孟和巴特尔(喀拉沁人)结为夫妇,被派遣回内蒙古地区,在开鲁、克什克腾(今赤峰市境)一带发展抗日力量,搜集日本侵略军和伪政权的情报。1937年中共热河抗日部队配备给他们的收发报机被日特发觉后,转移到北平。1940年海瑞发出最后一次情报,就与组织失去了联系。1941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送化德日本特务机关监押。在敌人严刑拷打之下,她坚贞不屈,保住了组织和同志。日特为了发现线索,将她和丈夫假释出来,在日特监视下摆小摊谋生。1944年一个风雪之夜,他俩从马厩偷牵出两匹马,奔向锡林郭勒草原。敌人按其马蹄印跟踪堵截,海瑞四面被围后下马,昂首挺胸走向日本特务头子,在敌人的屠刀下壮烈牺牲。

资料表明,呼伦贝尔地区的地下工作是在苏联方面的指挥下,由荣茂和奈勒尔图组织进行的。荣茂,又名哈斯巴特尔,海拉尔南屯达斡尔族人,1922年赴蒙古,1926年被派遣回呼伦贝尔从事地下工作,发展组织,开辟了反满抗日斗争的地下革命战线。1942年和1944年曾两度被日本宪兵逮捕,后英勇就义。

苏和巴特尔,留学苏联后加入红军炮兵部队,1941年至1944年曾数次入境搜集情报,最后一次被日伪军警发现并包围,战斗到最后一刻举枪自尽,时年33岁。

年龄最小的情报员马茹西,13岁就被选为情报员,凭着她的绝顶聪明和胆大心细以及过目不忘的本领,她先后收集了一大批高机密、高质量情报而英勇牺牲。

近年来,由Б.А.Доржиев(多日耶夫)、А.И.Борисенко(巴力谢科)等多位俄罗斯高级将领严格审查、有关部门批准出版的《外贝加尔国际主义者与和平缔造者——祖国忠诚的儿子》一书,特意记录了朱可夫大将等二战时期俄罗斯国家英雄50人,荣获这项殊荣的人中有一位叫额尔登毕力格的中国达斡尔族人,在诺门罕战争前夕从苏联回国,一直从事秘密侦查工作,正是在他的关键情报帮助之下,苏联红军得以全面、迅速地取得了诺门罕战争和后来大反攻的胜利。

额尔登毕力格是内蒙古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敖拉哈拉人。1930年跟随父母去蒙古,之后赴苏联参军。抗日战争时期受上级委派回国从事地下工作,数次往返于苏联、蒙古、中国搜集和传递重要情报。后被日本人发现并严密监视,最后一次返回国内时不幸被日本特警抓获押进监牢,在狱中遭到严刑逼供和惨无人道的拷打,但他始终宁死不屈,没有供出一丝情报,终被日本特警杀害,壮烈牺牲。

曾任日伪驻唐山铁血部队少将的郭文通也是苏联远东情报局的情报员。郭文通,海拉尔达斡尔族人,1927年留学日本,1928年归国,后成为苏联远东情报局情报员。1936年任伪满第十军管区骑兵第七团团长,1944年升少将。他在唐山期间,同八路军保持密切联系,提供日军情报,日本投降以后率部返回蒙古工作。

朋斯克,当时经常打扮成喇嘛模样,来往于恭格布窝棚据点传递情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不仅如此,达斡尔族人有的还在苏联和蒙古等国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在德苏战场同苏联红军并肩战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典型的如在攻克柏林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坦克兵中尉色尔古冷;还有坦克兵少尉宝迪扎布(海拉尔达斡尔族人,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经蒙古回国搞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之后赴苏联任职。)

在外国入侵面前,在大敌当前的紧急时刻,那些怀有爱国爱民之心的一些达斡尔族民族上层人士也同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中。达斡尔族孟氏家族十世孙凌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凌升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民族主义者,在任伪满洲国兴安北省省长期间,他与爱国将领苏炳文来往密切,积极支援其抗日行动,并与苏蒙友好交往,暗通情报。1935年,满蒙谈判时,凌升作为首席代表,不受日本侵略者的摆布,坚决反对其无礼要求。1936年,在兴安四省会议上,他又公开指责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统治。在任期间,由于凌升始终用自己一系列抗日的言论和行动抗拒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终被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年以“反满抗日”“联苏通蒙”的罪名杀害,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凌升事件”——他用一腔热血谱写了抗日的光荣历史。

参加抗日地下工作,为苏联和蒙古提供情报的还有在1936年所谓的“凌升事件”中被逮捕判刑的沙德尔图和华林泰。沙德尔图,南屯海拉尔达斡尔族人,为伪边境部队上尉团副。华林泰,海拉尔达斡尔族人,伪警察官。1936年春被日本特务跟踪逮捕。他们在“凌升事件”中分别被判12年和15年徒刑,后牺牲在抚顺监狱。是年沙德尔图年仅26岁,华林泰年仅27岁。

“凌升事件”表明了达斡尔族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血战到底的决心。凌升之死告诉我们,他是达斡尔族优秀的儿子,是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他那种在外国侵略者面前绝不低头,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硬骨头精神,真实体现了典型的达斡尔族性格。

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族同胞们,为了永远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这些烈士们,于1995年在烈士们的家乡今鄂温克族自治旗南屯镇树立了“抗日志士纪念碑”,在碑上刻写了凌升等12位先烈的英名。

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从事地下工作的达斡尔族人中,还有一位杰出的代表阿勒坦噶塔(又名鄂序元)。在达斡尔族人中,他是参加革命较早的人,是一位长期在敌人的心脏进行地下工作的抗日英雄。1932年至1934年间,他受第三国际的派遣,多次进入东蒙各地从事情报工作。1936年,他不顾危险,勇敢打入伪蒙疆政府德王军内任职,搜集了大量日伪情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许多铺垫工作。同时,他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秘密策动伪蒙军第七师与第九师起义成功,后来,这支起义部队发展壮大为800人左右的内蒙古骑兵第四师,在剿匪和三年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投降后,他返回蒙古人民共和国任公安部次长。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英雄事迹流传在达斡尔族人民和蒙古人民之中。作为一名不屈不挠的国际主义战士,阿勒坦噶塔的光辉形象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达斡尔族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卫祖国东北边疆,在反抗沙俄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抗日斗争中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战,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

是什么原因使达斡尔族这样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却具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传统呢?这是因为达斡尔族不仅具有先进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民族心理素质,而且是一个善于把握时代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和真理的民族。而重视教育的悠久传统,则是达斡尔族形成爱国主义等优良民族素质的另一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