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族轮子球表演视频

土族轮子球表演视频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07年8月举行的中国青海第六届土族纳顿节中,土族千人安昭舞首场演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丹麻镇千人安昭舞闻名遐迩的互助土族轮子秋表演节目也是民族艺术大胆创新的成果。在土族民歌的创新方面,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民族艺术创新_中国土族

第三节 民族艺术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族的民族艺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土族舞蹈艺术、歌唱艺术、造型艺术等迅速得到恢复,并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色彩,勃兴了起来。而一批依据土族文化资源编排的歌舞剧、大型舞蹈陆续被搬上了舞台,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为土族的民族艺术增添了炫目的光彩。

安昭舞是土族的传统舞蹈,过去,土族人大都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或举行婚礼时跳安昭舞,跳时还要聚集在庭院圆槽旁或场院中,围绕圆槽或燃起的篝火翩翩起舞。近几年,随着互助土族民俗旅游的开展,民间艺术家们将安昭舞进行了改编,搬上了土族风情园的舞台。而随着安昭舞社会影响的扩大,它不仅成为了土族风情园的文化品牌,还成了土族舞蹈艺术的品牌,频频登上了省、市民族歌舞团的表演舞台。地方政府在举行节庆活动时,也往往将安昭舞作为民族文化品牌隆重推出。如2007年,丹麻镇在全镇17个村中组织了1000名土族群众,组织排练了千人安昭舞。在2007年8月举行的中国青海第六届土族纳顿节中,土族千人安昭舞首场演出,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现今,千人安昭舞已成为丹麻镇土族民俗文化活动的新品牌。

img151

丹麻镇千人安昭舞

闻名遐迩的互助土族轮子秋表演节目也是民族艺术大胆创新的成果。轮子秋原本是土族人民打完场后,用马车的车轮和车轴就地制作简陋秋千,农闲时玩耍的民间体育运动。后来,随着经济、生产条件的改善,土族人民对轮子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他们用钢板、钢丝做轮盘、底盘,装上滚珠轴承,使轮子秋可以到处移动,并饰以丝绸、彩穗,制作更为科学,使用起来也更为安全、更为美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轮子秋被列入全国农民运动会和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和比赛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奖励,并因其风格独特,造型惊险,被北京奥组会从全国近160个报选节目中选中。轮子秋被奥组会选为表演节目后,青海省组织有关专家又对轮子秋进行了大幅度改造,将轮子秋整体高度由原来的3.7米增加到6米,轮直径由2.8米增加到3.6米。相比而言,新的轮子秋更加大气,更有时代感。表演起来,演员的动作更高,更飘,更富美感。与此同时,还对轮子秋表演进行重新创意和编排,不仅改进了演员个人动作,还在圆的队形之外,加入了花瓣和奥运五环的队形,并将七彩鸟神话传说融入表演当中,使土族轮子秋表演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富有时代气息。

在土族民歌的创新方面,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如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专款,邀请省内外知名的词、曲作家创作了《土族敬酒歌》等16首土族歌曲,还邀请国内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到互助演唱,制作了VCD《土族乡韵》和MTV《走进土乡》,在全国发行。这些歌曲传播之后,深受土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土族的新民歌。

近几年来,随着土乡旅游经济的发展,土族刺绣品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商品,不仅用途扩大了,题材也扩展了,增加了时代内容。如2008年奥运会期间,互助县五十乡土族妇女黄兰索带领家乡160多名姐妹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绣了一幅长达10米的土族盘绣作品。该盘绣中间绣有中国印、五环、福娃等奥运元素,下方绣了56个民族载歌载舞、喜迎奥运的景象,并以雪域高原上的花鸟虫鱼作点缀,画面精美,绣工精湛,充分表达了土乡妇女对北京奥运的深深祝福。随着经济条件和眼界的开阔,心灵手巧的土族妇女们也对刺绣技艺进行了探索与改进。1995年,土族盘绣艺人李发秀改变了用黑色纯棉布做底料的做法,逐渐尝试着采用质地上乘的织锦缎,提升了盘绣品的表现力,深受外地客人的青睐。她的绣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构图、用色等方面都有所创新。2009年6月,她的土族盘绣花腰带《富贵满堂》,在“锦绣中华”全国绣品大展上获得金奖。

img152

土族格萨尔刺绣像

土族历史文化资源深厚,是一块文化“富矿区”,省内外的艺术家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土族,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歌舞剧和大型舞蹈。21世纪初,青海戏剧艺术院依据吐谷浑历史和青海民俗风情创作了新编西部京剧《天马歌》,通过吐谷浑青年阿才和弘化公主侍女秀姑的感情纠葛,弘扬了民族团结的主题。该剧首映后,参加了中国第四届京剧艺术节,获得4项大奖,在上海、青海等地的演出也大获成功,得到了观众的好评。这一时期,西宁市歌舞团创作、编排了土族风情歌舞《彩虹飞落的地方》,该歌舞以歌颂青年男女爱情为主线,将土族的花儿、婚礼、轮子秋、服饰、刺绣、青稞酒、纳顿等文化元素巧妙地穿插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用歌舞剧的形式表现土族的风土人情。该剧在音乐、舞蹈、演唱等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土族音乐、民歌、舞蹈素材,民族特色极为浓郁,演出后也获得了好评和成功。

img153

《彩虹部落》剧照

2008年1月,互助县人民政府和青海省民委共同打造、推出了以土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题材的大型歌舞剧《彩虹部落》,全剧运用回顾的艺术手法,将吐谷浑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重大事件有机串联了起来,艺术地再现了吐谷浑历史的变迁。在舞台艺术方面,该剧以丰富独特、绚丽多彩的土族原生态民俗风情为基调,将“安昭舞”“观经舞”“婚礼歌舞”“花腰带”“三道茶”等土族传统舞蹈、饮食文化巧妙地穿插于剧情之中,充分展现了土族服饰、音乐、舞蹈、刺绣、婚俗、宗教等诸多文化元素的风貌。《彩虹部落》在青海剧场、互助彩虹剧场多次演出,均获成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并被青海省文化厅确定为2008年全省重点剧目。2008年12月,贵德文化馆选送的土族舞蹈《美在土乡》在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获金穗奖,该舞蹈表现了在油菜花绽放的季节,土族阿姑们在嬉闹中飞针走线,刺绣精巧的花卉织品,准备在花儿会上送给心上人,表现了土族妇女爱美、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