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桃种植和花椒种植哪样效率高

核桃种植和花椒种植哪样效率高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风物特产循化是中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小江南”。新中国成立后,撒拉族地区的辣椒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菜农的商品意识增强,辣椒种植面积突破千亩大关。
风物特产_中国撒拉族

第六节 风物特产

循化是中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小江南”。这里气候温和,肥田沃土,最适宜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尤其是在黄河沿岸大面积种植的线辣椒花椒、核桃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名优土特产品。

一、线辣椒

又称红辣椒。循化红辣椒是当地群众在长期的栽培生产过程中培育出来的特有的农家产品,具有果肉厚、色艳、油多子少、辣味适中、香味浓郁之特征,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循化红辣椒曾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94’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银奖。循化红辣椒是在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独特产品,是循化名优土特产之一。辣椒是茄科当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处热带的南美洲,16世纪由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目前,循化县均有大面积种植。循化红辣椒具有喜温好光、根系怕涝的特征,是广大人民喜食的蔬菜和调味品,可以生食,子可以炒食,其果皮及胎座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等多种营养成分,具备芬芳的辛辣味,并兼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明目健脑的药物功能和面嫩肤泽的美容功效。如今,仙红、天香两家生产的瓶装辣酱、袋装辣面是馈赠宾客的最好礼品。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干旱缺水,管理粗放,辣椒的种植主要以自食为主,只有少量种植,零星分布。其中很少一部分作为以物换物形式交易或馈赠亲朋好友之用。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县城积石镇附近的川水地。当时,病虫危害严重、技术措施落后、产量低而不稳,总产只有15吨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撒拉族地区的辣椒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菜农的商品意识增强,辣椒种植面积突破千亩大关。20世纪60年代,循化辣椒种植面积达到高峰,总产量达50万公斤以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辣椒感染病害,地块几乎绝收,辣椒种植出现低谷。1990年以后,开始回升,到1993年辣椒种植面积达1282.7亩,总产达1223695.8公斤,平均单产954公斤,总产值达243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辣椒种植面积占夏菜总面积的50%,已经成为循化县蔬菜中的主要品种,产品90%以上进入市场流通。2007年,全县线辣椒种植面积达1.8万亩,种植户达8230户,年收购线辣椒3500万斤,户均增收2500元。

二、花 椒

花椒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味果类树种,为芳香科花椒属的有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椒是阳性树种,在循化农业区保水、渗透性良好的中性或咸钙质土壤上都可以生长,适应性强,川水地区3年结果,5~7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可达30~40年,生长快、结果早、收益好、用途广。性喜光照和干燥温凉气候,但不耐寒,易受冻寒枯死,较耐旱而怕涝,是特用经济树种,其根、茎、叶、花、果都含有大量的麻味素和芳香油,加工处理后的食用油,辛辣味香,营养丰富,循化花椒既是上等的调味作料,也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烹炒肉类食品用花椒作料,可以去除腥膻,顿增清香,味鲜可口,还可促进肝肺通畅,身体舒服,并有杀菌止痛,开胃顺气之功能。循化花椒至今有300余年的栽培历史,循化因地处黄河岸边,昼夜温差大,风暖气爽,空气透明度大,日光充足,紫外线强,地理环境优越,从而就形成了独具特性的名优花椒。花椒栽植于撒拉农家的房前房后,地埂渠边,院角路旁,河滩沟坡,其果实以粒大饱满、红光油亮、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而驰名省内外,已成为循化县的拳头产品。

过去是零星种植、自食为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组织驮运到古城西安、西宁丹噶尔城、大通等城镇及牧区出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形成规模和商品。1978年花椒达到24.4万株,总产6250公斤,较1949年增长31倍。自80年代以来,花椒栽培重新得到重视和大力发展。1993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150亩116150株,总产达7100公斤,按当年市场价计,总产值28.4万元。2007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4500亩,花椒收入达882万元。

三、核 桃

循化县名优土特产,该县盛产的核桃因皮薄、仁厚、油脂多、富含多种维生素,并具有益智、安神、补气、养血的保健功能,且对土地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农民投入少,销售收入高,市价每公斤82元至100元,是中国核桃品种中的珍品。2007年,循化县薄皮核桃荣获“全国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金奖。目前,循化县已涌现出了鲁振荣等一大批种植大户、核桃村和龙头企业。2007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亩,每亩核桃林的产值约8000元,总产值约5600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薄皮核桃及加工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