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

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袁嘉新管理学是一门为了既定目的,即管理目标,把有关对象进行组织、安排,使其协调运行,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学问。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人类可以影响其转化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转化的方向。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人类通过经济增长而积累的财富,绝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转化而来的。
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卷

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

袁嘉新

管理学是一门为了既定目的,即管理目标,把有关对象进行组织、安排,使其协调运行,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学问。管理目标有了变化,管理学就要随之向前发展。所以,管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进化的学问。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自古以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积累财富一直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目标。管理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高级智力活动。人类积累的财富、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甚至于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即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安排,才能实现其最大可能的效用。传统管理科学是通过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从而达到创造更多财富的目的。所以,传统管理科学的目标是“创造更多的财富”。传统管理科学的灵魂是效率和效益,是体现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缩短时间中的效率和效益。

人类的经济活动,得益于科学管理的发展,使经济增长越来越快,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然而,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产生了,严重的程度已到了必须改变传统的思路、传统的实践模式的地步。

在19世纪以前的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很低的,积累财富的速度,当然也是很低的。从18世纪末欧洲开始进入现代资本主义历史时期起,经过19世纪初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短短的200年中,人类积累了比过去几十个世纪还多几倍的财富,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实惠,人类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如此,西方国家仍然把实现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的经济政策目标,发展中国家把实现经济增长放在压倒一切的重要地位。经济增长越快越好,成了人类不顾一切的追求目标,直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及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才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经济增长、财富积累是以消耗地球资源为代价的。

因此,财富激增的另一面必然是资源迅速减少。人们开始思考追求高速经济增长是否仍然应该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目标。

经济发展了,而环境恶化了。人类是唯一能够反省自身周围环境的生物,然而达到这一步,人类不仅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且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问题引起人们注意,是在人类开始用煤的时候。到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形成公害,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从纺织工业开始,以建立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而告完成。煤的大规模应用,产生大量烟、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质。冶炼业、化学工业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祸害更大,如美国田纳西州的戈斯特镇,在19世纪末,由于附近炼铜厂的污染,使周围山上的树木逐渐枯萎死亡,河水污染,鱼虾绝迹,镇上居民逐渐离去,以至铜矿倒闭,成为一片废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环境污染形成公害的发展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石油污染的典型事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又称公害泛滥期,公害事件不断发生。50年代初爆发的伦敦烟雾事件,主要是生活燃煤引起的;日本的水俣病是由氯碱厂排放的含苯废水造成的;四日市气喘病是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气造成的。最近美国的一项政府报告中说,60%~90%的各种癌症是由人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食物防腐剂、添加剂和有毒化学物质。现在已找不到未受污染的婴儿牛奶,人奶中含有的农药、化学残余物和其他致癌物质也正在日益增加。

在人类长期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直到20世纪中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已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

如何解释财富的积累和环境的恶化?

物质世界的规律有千千万,哪一条科学定律是最高定律呢?爱因斯坦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说:“我相信只有内容广泛而又普遍的热力学理论才能通过其基本概念的运用而永远站稳脚跟”。熵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说的是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不能创造、不能消灭,只能转化其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进一步说明这种“转化”只能不可逆转地沿一个方向,即从对人类来说是可利用的形式转化为不可利用的形式,或者说,从有效状态转化为无效状态。人类可以影响其转化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其转化的方向。物理学意义上的熵,就是这种不能再被转化而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用一句话来概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那就是,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热力学定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人类参与的每一项物质活动,客观上,都受着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严密制约,因为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都严密地遵循着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人类的财富积累过程也是转化、消耗地球资源的过程。从熵定律的角度来看,人类一切活动的真实内容只有3类:有效能量的转化、交换和排除。人类的经济活动也不例外,人类通过经济增长而积累的财富,绝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转化而来的。地球本身的能量储备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内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木材,它由太阳能转化而来,是可以再生的资源。另一种是只能在地质学意义上的时间内可被再生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它们是由太阳能转化并经过地球30亿年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对人类来说是不可再生的。

不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最终来自太阳的能量,而且一切生命的基础也都是最终来自太阳的能量,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所有的技术和社会机构的作用是把能源从环境中转化出来,使它流过人类社会系统以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也是由地球的资源转化而来的,而且随着人类对其的使用,不断地、最后全部地转化为无效能量。由此看来,人类的财富积累过程也是转化、消耗地球资源的过程。因此,人类不应该单纯地把积累财富作为经济活动的目标,而应该统筹考虑如何积累(即生产问题)和如何使用(即消费问题),目标应该是怎样才能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污染就是社会能量流动中那部分积累起来的已被耗费掉的能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能量流通,因此,人们不断地参与能量的转化、交换和排除过程。人们为生存而工作,购买货物,与别人交换产品并扔掉废物,这就是经济生活的全部内容。一般来说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能量流通的大小。因此,人们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就要发展经济,加大能量流通,能量流通大,被耗费掉的、不能再被利用的能量即污染也大,污染大,引起死亡的人数就多,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人类不应该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治理,以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该主动实施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可持续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活动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人类也感受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主要是环境急剧恶化、资源迅速消耗、人口膨胀、贫富差距继续拉大。这些问题已威胁到了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从而引起了当今世界的普遍重视。从1972年联合国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都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资源与发展的急切关注。大会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拥有共同的未来,全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寻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已在全球达到了共识,而且得到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在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正是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指导思想,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表达了人类追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迫切愿望,因此,人们的指导思想应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管理目标显然是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相矛盾的。科学管理的新的目标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再是“创造更多的财富”。管理目标有了变化,管理科学必须随之向前发展,由传统管理学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同经济增长得益于传统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完成了经济增长的历史使命一样,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也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管理学的创建、发展及成熟。

可持续发展管理学的灵魂是“中庸之道”,不再是效率和效益,这是伴随管理目标的变化而发生的必然的变化。

“中庸”是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古希腊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提倡“中庸”,其意是不偏不颇,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可分为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前两者是恶行的特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征、道德的标准。例如勇敢位于怯懦和鲁莽之间,节制位于纵欲放荡和冷淡无情之间,因此,勇敢和节制是美德。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大贫、大富不好,中等财富最好。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活动的指导思想,又是科学管理的新的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来看核心问题是人类自身的规模、生活方式以及地球资源利用(包括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要做出重大调整。如何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管理问题。显然,人类自身的规模太大不好、太小也不行;以生活水平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资源利用,太过不行,不用肯定也不行。这些问题比传统的管理问题显然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只能是“中庸之道”。

“中庸”既是儒家伦理思想,也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将成为现代管理科学革命的理论武器,使管理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走上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相一致的轨道,即创建可持续发展管理学。

(原载《冶金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