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宋第一次伐辽战争杨业到底参与了吗?

北宋第一次伐辽战争杨业到底参与了吗?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景宗听到宋军入境,辽军战败的消息,准备放弃幽州。耶律沙率援军赶到城外,引诱宋军交战于高粱河,战败退走。这便是杨业归宋以后北宋的第一次伐辽战争。当宋太宗被辽兵追击时,杨业自然会奋勇救驾。不过在这次战争结束,宋太宗还师之后,授杨业郑州防御使,兼刺史之职,比一般刺史高。可见,杨业在宋太宗伐辽的战争中是立下功劳的,否则不会在战后得到这个职位。杨业的战功,也遭到同僚的妒忌。

三、威震雁门

北宋灭北汉时,击败了辽军大将耶律沙率的几万援军,斩杀了五员敌将和上万士卒。这就使宋太宗增长了伐辽的勇气。不过,宋军将士出征日久,加之在北汉掳掠许多财物,所以,人人思归,不想伐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六月,宋太宗不顾将士的反对,率主力从太原向辽的南京(今北京)进发。契丹易州(今河北易县)刺史刘禹举州投降,涿州(今河北涿县)刺史刘厚德和范阳守军万余人也都投降,宋军连下数郡。辽军负责南京防务的北院大王耶律奚达和统军使萧讨古,合兵与宋军战于南京附近的沙河,为宋军所败,南京遭到宋军的包围。南京是辽的南面门户和军事重地。南京留守韩德让和大将耶律斜轸,见宋军已经兵临城下,就由耶律斜轸带万余骑兵出屯德胜口(今北京德胜门外)。宋军乘辽军立足未稳之机,就出兵攻打,耶律斜轸损失千余骑,退至清沙河(今清河镇一带)。南京附近的辽将和地方官相继降宋。辽景宗听到宋军入境,辽军战败的消息,准备放弃幽州。但他的妃子萧绰,就是后来著名的萧太后,接受大将耶律休哥的建议,动员强大的兵力,由耶律休哥统帅去救援南京。七月,宋太宗指挥将士攻城。耶律沙率援军赶到城外,引诱宋军交战于高粱河,战败退走。宋太宗亲率军队追击,追至清沙河时已是黄昏,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从左右两边冲入宋军。宋军大乱,指挥失灵,败散而逃,死亡万余人。宋太宗身中数箭,从清沙河连夜逃归南京城南的宝光寺大营。第二天,宋太宗又化装乘驴车南逃,辽军一直追到范阳(今北京城西南)才回去。这便是杨业归宋以后北宋的第一次伐辽战争。

至于杨业到底参与了这次战争没有,史书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只有《烬余录》上说太平兴国五年,宋太宗在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为契丹所困,“杨业及诸子奋勇救驾,始得脱归大名”。这书上所说的是太平兴国五年宋朝伐契丹的事。实际上,这一年,宋太宗只是准备亲自带兵伐契丹,来到了河北大名。由于大臣的劝谏,宋太宗根本没有到达莫州。而且,当时杨业已经去代州(今山西代县)上任了。但《烬余录》上所说的情况,有点像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在清沙河大败的情景。那时杨业是宋太宗的侍卫官和军事顾问,在宋太宗身边的可能性极大。当宋太宗被辽兵追击时,杨业自然会奋勇救驾。由于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也只能是一种推测,不能说确有其事。不过在这次战争结束,宋太宗还师之后,授杨业郑州防御使,兼刺史之职,比一般刺史高。可见,杨业在宋太宗伐辽的战争中是立下功劳的,否则不会在战后得到这个职位。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宋太宗班师南归两个月后,辽朝统治者为报南京围城之仇,出骑兵十万南伐,同时还派一支人马进犯雁门山南。这两路军虽然都先后被宋军击败,但通过这件事情,宋朝统治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北部边防形势的紧张,所以,就在这年冬天,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熟悉敌情,任命他为代州刺史,兼领“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派他和潘美一起戍守并州地区。宋太宗还给他很重的赏赐。三交是个地名,这里指太原以北的三交寨,即牧马河、汾河和滹沱河三条河谷通道的交岔口,地势重要。当时旧太原城已被宋太宗毁掉,新的太原城尚未建成,作为并州行营最高军政长官的潘美和杨业,只好先驻三交寨。所以他俩的官职也都冠以“三交”二字。潘美是领“三关行营都部署”,杨业作为他的副手,称“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宋朝的禁军出京屯戍,称为“驻泊”。统兵官中地位高的就称“驻泊兵马都部署”,杨业以“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兼代州知州,具体地说,就是统辖并州路的禁军和代州的厢军(地方军),同时兼管代州民政。代州北边四十里就是重峦叠嶂的雁门山。雁门山的断崖峭壁间,有条崎岖曲折的路,号称天险,它就是著名的雁门关。自古以来这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之外便是辽国,代州称得上是宋朝的边防重地,宋太宗委任杨业担任这个职务,可以说是对他的很大信任。志在疆场的老将杨业,也很乐于担当起防守宋王朝北界的任务。杨业从宋朝中央领到的禁军,加上代州一州的厢军,不过几千人。而契丹从代州南下的军队,常有上万人,甚至十万人。杨业不畏艰难,在当地人民支持下,以杰出的军事才能,丰富的作战经验,经常打败入犯的辽军。他虽然不知兵书,但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平时注意将士的攻战训练,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代北冬天异常寒冷,当地人大多穿着皮衣,杨业只穿絮有棉絮的衣服。他的衙门也不生火,侍从都冻得僵倒了,他却丝毫不感到寒冷。他从政简易,关心属下,所以士卒都愿为他出力。

杨业赴任不到三个月,在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就亲率十万大军进犯雁门关。杨业命部将董思愿守住雁门关峡谷南口,自己亲率数百骑从西陉(雁门关峡谷西支),绕道至雁门关峡谷北口,猛攻辽军,杀了辽朝的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缴获无数马匹盔甲武器。杨业因功升为云州观察使,仍为代州刺史,并兼郑州防御使。从此,辽军望见杨业的旌旗,就自动退去。

太平兴国七年四月,契丹分三路伐宋,其中中路三万人攻打雁门。杨业在雁门关大败辽军,斩辽军将士三千,乘胜追逐到朔州(今山西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和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攻破辽军营垒三十六座,俘获辽军一万多人,得到牛马羊五万多头。

在杨业驻守代州的七八年里,辽军从未攻入过雁门关,河东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为此,河东人民世代传诵他英勇战斗的事迹。

杨业的战功,也遭到同僚的妒忌。和他一起戍边的主将还上书宋太宗,诽谤杨业。宋太宗看后就把这些奏疏封起来送给杨业,表示对杨业的信任,以此换取杨业对他的忠诚。但另一方面,宋太宗明知这些奏疏纯属诬陷之词,对上书者却不加追究,实际上是鼓励他们继续陷害忠良。因为,他需要一些人向他提供边将的情况,以便于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