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迁移流动人口中从事专业技术的男性和女性比重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该职业的平均人口比重减少。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反,商业、服务员人员占比最高,其次才是生产、运输的制造业。从各类型的职业迁移来看,东部地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迁移的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发生迁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比重均为最高,西部地区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的迁移流动人口比重则为最高。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_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发展

第七节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迁移流动人口跨地区的就业既是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的直接表现,也是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置的方式。从上一节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分析也可以看出,就业人口的迁移是我国人口迁移活动的主体,这部分的人口为经济活动型人口,他们以各类城镇为主要目的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流入和流出,并且在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的变化,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形式、角色、作用等都在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新的趋势和变化,从多个角度影响着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一、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变化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也是反映迁移在业人口就业结构及其变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职业构成的变化反映了迁入地对于流动人口的选择性特征;另一方面,与行业结构相比,职业构成的变化也更加能够反映出劳动力就业转移的本质特征。

表3-9可以看出,2010年,在各种职业的迁移人口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迁移比重最高,为40.64%,其次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为31.28%,所占比重较低的职业类别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比重分别为3.37%和0.15%。与“五普”相比,“六普”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迁移流动人口比重大为提高,十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而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比重大则幅度降低,还不到原先所占比重的一半。

表3-9 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及性别差异(单位:%)

img29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

从性别状况来看,迁移流动人口中女性从业人员的增加是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0年的23.74%增加到2010年的37.87%,相比而言,该职业中男性从业人员的增幅较小,而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的男性人口比重却有所增加,但并未抵消总体中女性从业人员比重的减少。另外,迁移流动人口中从事专业技术的男性和女性比重均有所下降,从而使得该职业的平均人口比重减少。

由此可以推断,由于人力资本禀赋的差异以及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层的现象仍然突出,在产业分布方面,外来劳动力大多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这一些低端行业,而只有较少一部分迁移人口能够参与到高端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当中去。从农村部门流向城市部门的人口主要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从而使得流动人口的就业结构显得较为低端。

二、不同地区的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差异

如前所述,21世纪以来,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商业、服务业已经成为迁移流动人口所从事的第二大职业,其比例的上升与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关。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升级,促使劳动力资源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进行流动和转移。

从表3-10可以看出,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各地区自身的职业构成上来看,东部地区迁移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次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两者比例相差19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反,商业、服务员人员占比最高,其次才是生产、运输的制造业。

表3-10 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单位:%)

img30

资料来源: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从各类型的职业迁移来看,东部地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迁移的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发生迁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比重均为最高,西部地区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的迁移流动人口比重则为最高。我国迁移流动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这种差异性,与地区产业的发展状况、产业在区域内部的集聚和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