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浪漫与自由的歌者

浪漫与自由的歌者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浪漫与自由的歌者拜伦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一个高贵的家族。乔治·戈登·拜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不久,拜伦又继承了世袭的英国国会上院议员。见闻中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对自由的向往。英国政府残酷镇压了这场运动,国会也制定法案,规定凡破坏机器者一律处死。如此不人道的法律令拜伦十分愤怒,1812年初,他作为上议员在国会发表措辞尖锐的演说,替工人们辩护。

浪漫与自由的歌者

拜伦1788年1月22日生于伦敦一个高贵的家族。他的祖父是海军上将,父亲却是个败家子,花光了自己的财产后看到一个苏格兰姑娘有笔丰厚的嫁妆,就娶了她,把妻子的钱又花光后就抛弃了她,一走了之,从此浪迹天涯,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家。

遭受同时失去财产和丈夫的双重打击,年轻的妻子既伤心又愤怒,生下拜伦后她对他就像对丈夫一样,既爱又恨,爱时她对他便好些,恨时便冷酷地对待他。这孩子又天生跛足,母亲的态度加上天生的残疾使拜伦从小就非同一般地敏感,也形成了他忧郁的气质。

拜伦4岁时入学,8岁被母亲带往一片苏格兰高地,叫钦勒伊盖,那里一马平川的壮丽景致深深打动了小拜伦,激起了他第一缕诗情画意,以后他的第一篇名作就叫《钦勒伊盖》:

去吧,浓艳的景色,玫瑰的园圃!

让富贵宠儿在你们那里悠游;

还给我巉岩峻岭——白雪的住处,

它们早已献给了爱情和自由;

喀利多尼亚!我爱慕你的山岳,

尽管皑皑的峰顶风雨交加,

不见泉水徐流,见瀑布飞泻,

我还是眷恋幽暗的洛赫纳伽!

啊!我儿时常常在那儿来往,

头戴软帽,身披格子呢外衣;

缅怀着那些亡故多年的酋长,

我天天踱过松柯掩映的林地。

直到白昼收尽它黯淡的余光,

北极星当空闪耀,我才回家;

是什么故事勾起迷人的遐想?

是山民的传说——在幽暗的洛赫纳伽。……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干草车
这幅风景画画面绚丽多彩,真实地描绘了英国乡村美景。近景处的小河上,一辆干草车正涉水而过,农家的房屋沐浴在光与色中,看起来恬静而且美丽。

洛赫纳伽呵,别后已多少光阴!

再与你相逢,还要过多少岁月!

造化虽不曾给你繁花和绿荫,

你却比阿尔宾的原野更为亲切。

从远方山岳归来的游子眼中,

英格兰!你的美过于驯良温雅;

我多么眷念那粗犷雄峻的岩峰!

那含怒的景色,那幽暗的洛赫纳伽!

10岁时他的叔祖父死了,他承袭了男爵爵位以及纽斯台德寺院和罗岱尔两处产业。他的第一首诗作于12岁时,是献给表姐玛格丽特的,以后他又作了一首,用来追悼那时业已香消玉殒的表姐,诗中说:

晚风沉寂了,暮色悄然无声,

林间不曾有一缕微风吹度。

我归来祭扫玛格丽特的坟茔,

把鲜花洒向我所挚爱的尘土。

这狭小的墓穴里偃卧着她的娇躯,

想当年芳华乍吐,闪射光焰。

如今可怖的死神已将她攫去,

美德和丽质又岂能重返天年!

…………

拜伦17岁时从著名的哈罗公学毕业,随即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这里他除了偶尔读书之外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吃喝玩乐,大把花钱。大三时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闲散的时光》,虽然它堪称杰作,但得到的只有冷漠与批判。也就在这一年,20岁的拜伦从剑桥大学毕业了,回到了他的领地纽斯台德。

不久,拜伦又继承了世袭的英国国会上院议员。他同一个叫霍布豪斯的朋友一起第一次踏出了英伦三岛,到欧洲大陆旅行,他们走过了许多国家,期间最为得意的事是从欧洲游泳一直游到了亚洲。

这次旅行大大地开阔了诗人的视野,他写成了著名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它一经出版即得到了如涛的掌声,一年之内重版五次。像诗人自己所言:

“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的拿破仑。”

他大约是在到希腊游历时开始写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叫恰尔德·哈罗尔德的人的旅行见闻。见闻中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对自由的向往。

全诗共分四章,下面我们引用其中的一段,可名为《去国行》,描述的是恰尔德·哈罗尔德离开英国踏上旅途之时:

别了,别了!故国的海岸

消失在海水尽头。

怒涛狂啸,晚风悲叹,

海鸥也惊叫不休。

海上红日冉冉西沉,

我的船儿乘风破浪。

向太阳、向你暂时告别:

我的故乡呵,再会!

不几时,太阳又会出来,

又开始新的一天。

我又会招呼蓝天碧海,

却难觅我的家园。

美的第宅已悄无人影,

炉灶里火灭烟消。

墙垣上野草丛生,

爱犬在门边哀叫。

…………

谁会相信妻子或情妇

虚情假意的伤感?

两眼方才还滂沱如注,

拜伦雕塑

又嫣然笑对新欢。

我不为眼前的危难而忧伤,

也不为旧情而悲悼;

伤心的倒是:世上没一样

值得我珠泪轻抛。

…………

船儿哟,全靠你,疾驶如飞,

横跨那滔滔海浪;

任凭你送我到天南地北,

只莫回我的故乡。

我向你欢呼,苍茫碧海!

当陆地来到眼前,

我就欢呼那石窟、荒原!我的故乡呵,再见!

就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大获成功、他开始声名鹊起、在祖国的前途无可限量之时,他却恰恰走上了一条不是获得朋友、而是制造敌人的不归之路。

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卢德运动”,它起因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大量失业,失了业的工人们认为是机器抢了他们的工作,便开始采取了一场破坏机器的运动,这就是卢德运动。英国政府残酷镇压了这场运动,国会也制定法案,规定凡破坏机器者一律处死。如此不人道的法律令拜伦十分愤怒,1812年初,他作为上议员在国会发表措辞尖锐的演说,替工人们辩护。

这还不算,不久后他更进一步,在上议院又发表了另一次更激烈的演说,这次是替正处在英国的残酷统治之下的爱尔兰辩护,这在那些“爱国”的英国人眼中简直就是不折不扣的卖国。

这样一来,拜伦几乎与整个英国社会结下了不解之仇。

1813年,拜伦爱上了米尔班克,一个漂亮的贵族小姐,次年初两人便携手步入教堂。但由于婚后他仍一如既往地风流放荡,身边总是美女如云,妻子只是其中之一。米尔班克是保守的贵族小姐,对丈夫这种行为怎会一味默默忍耐?加之拜伦由于经常在上议院发表演说,攻击政府,使他得罪了当时几乎整个英国社会。这些加在一起,使米尔班克在结婚的第二年,女儿出生才一个月时,就离开丈夫回了娘家,并正式提出与丈夫分居。

在当时保守的英国,夫妻公开分居是极为丢脸的事,再加上前面的旧账,于是,一场声讨拜伦的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其声势之凶猛、言辞之激烈堪称罕见。在这种情形之下,拜伦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

如果这些话是真的,那么我就不配住在英国;如果是假的,那么英国就不配我来住。

1816年,4月25日,诗人离开了英国,有生之年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孕育他的土地。他先在滑铁卢凭吊了拿破仑的遗迹,然后沿莱茵河逆流而上,到了瑞士,在日内瓦他遇见了雪莱。从雪莱这里,拜伦感受了他的乐观主义,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与创作都有相当影响。离开日内瓦后他又到了意大利,以后的三年中他基本上以这里为家,直到1819年迁往拉文纳。这时的意大利正受着奥地利人的统治,他们奋起反抗,热爱自由的拜伦也立即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

拜伦此次在意大利参加的这场革命就是著名的“烧炭党”运动。从1816年到1823年,拜伦将他创作之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这场起义,为了筹措起义经费,他甚至卖掉了自己的祖产纽斯台德寺院。当然拜伦也不全是付出,也有所收获,他最大的收获是一个美女——归齐奥利伯爵夫人。她是当时名闻全欧的美人,甚至被认为是当世的海伦,天下最美的女人。他俩是在1819年3月相遇的,一见钟情,拜伦称她“如日出般地娇美,如正午般地温暖人心”。她不久抛弃丈夫,与拜伦同居。

白马
画家从画面的整体感着手,奔放的笔触使草木生机勃勃,河水平波展镜,透出一片清凉,尽管河边那所茅草架子透出些微的忧伤,但仍不能掩盖这里是真正的吉祥幸福之境。

除革命与恋爱外,他这些年完成的作品也很多,例如1816年完成了《锡雍的囚徒》、《黑暗》、《普罗米修斯》;次年有诗剧《曼弗瑞德》;还有讽刺长诗《审判的幻景》等,最重要的是《唐璜》。

《唐璜》是拜伦的“天鹅之歌”,甚至被称为他的代表作。《唐璜》是以一个叫唐璜的西班牙青年的遭遇为线索而写就的长诗,拜伦在意大利时开始写作,但直到去世仍未完成。

《唐璜》共分十六章,第一章至第六章写了唐璜的身世,他是一个英俊无比的青年,后来同一个有夫之妇谈恋爱,被其丈夫发觉后,只能逃离故乡,到处流浪。他的流浪过程浪漫无比,他先是因为沉船被一个海盗的美丽女儿海蒂救下,同她有了一场美妙无比的爱情,然而好景不长,海蒂的海盗父亲归家了,将唐璜一刀砍个半死,后来将他卖到了土耳其苏丹的宫廷当奴隶。在那里他的美貌甚至引起了苏丹美丽的皇后的情欲,然而唐璜严厉地拒绝了她那动物似的性欲。第七章到第九章写的是唐璜成功地从苏丹的后宫逃走后到了俄国并且参加了俄国人围攻土耳其伊斯迈尔城的战役,在这里拜伦歌颂了土耳其人英勇的抵抗精神。由于作战有功,唐璜被送到了圣彼得堡。在诗歌的最后部分唐璜到了英国,这时候他已经是俄罗斯女皇的大使了。

其中唐璜同海蒂的那段爱情是整部《唐璜》中最美妙、最感人的一段,我们下面引用一部分,描述海蒂救下唐璜后,两人在海边漫步的情景:

那是一天逐渐凉爽的时刻,

一轮红日正没入蔚蓝的峰峦,

大自然鸦雀无声,幽暗而静止,

好像整个世界已融化在其间;

他们一边是平静而凉爽的海,

一边是有如新月弯弯的远山,

玫瑰色的天空中只有一颗星,

它闪烁着,很像是一只眼睛。

他们就这样手挽手往前游荡,

踩着贝壳和五色光彩的碎石,

有时走过平坦而坚硬的沙地,

有时走进了被风雨多年侵蚀

而形成的岩洞,好像精心安排,

有大厅,有晶石的房顶和居室;

他们并肩歇下来,以一臂相偎,

呵,紫红的晚霞已使他们陶醉。

他们抬头看天,那火烧的流云

像一片赤红的海,广阔而灿烂,

他们俯视着海,映得波光粼粼,

圆圆的一轮明月正浮出海面,

他们聆听浪花的泼溅和轻风,

他们看到含情脉脉的视线

从每人的黑眼睛照射对方的心,

于是嘴唇相挨,接了一个蜜吻。

…………

他们远离了世界,但不像斗室中

一个人所感到的那种孤独滋味,

海是静默的,海湾上闪出星星,

红色的晚霞暗了,天越来越黑,

四周无声的沙石,滴水的岩洞,

使他们不由得更紧紧相偎;

好像普天之下再也没有生命,

只有他们两人,而他们将永生。

…………

哎,他们是这么年轻,这么美,

这么孤独,这么爱,爱得没办法,

那一时刻心灵又总是最充沛,

他们谁也没有力量把它管辖,

于是犯下死后难逃的罪孽,

必得让永恒的地狱之火来惩罚

这片刻的欢娱,——凡人要想赠给

彼此以快乐或痛苦,就得受这罪。

他们彼此望着,他们的眼睛

在月光下闪亮;她以雪白的臂

搂着唐璜的头,他也搂着她的,

他的手半埋在所握的发辫里;

她坐在他的膝上,饮着他的轻叹,

他也饮着她的,终至喘不过气,

就这样,他们形成了一组雕像,

带有古希腊风味,相爱而半裸。

…………

这少女看着她的恋人,而那一刻

爱情、夜晚和海洋都是最孤寂,

它们共同把寂寞注入她的灵魂;

呵,就凭这、沙石和粗犷的岩壁,

她和她久经风波之苦的恋人

筑起爱之巢,和人寰的一切远离,

而太空中成群的星星遍观世界,

竟找不到什么比她的脸更喜悦。

…………

应该说引用的这一段并不是《唐璜》中最出色的,只是比较感人而已,其余的内容大体上都有这个特色,就是充满了美妙动人的至情至性。

如果说到好,可能要数第三章中那位希腊诗人所唱的歌,即著名的《哀希腊》,它磅礴如虹的气势与拜伦其他缠绵雅致的诗歌形成了鲜明对比:

希腊群岛啊,希腊群岛!

你有过萨福歌唱的爱情,

你有过隆盛的武功文教,

太阳从你的提洛岛诞生!

长夏的阳光还灿烂如金——

除了太阳,一切都沉沦!

开俄斯歌手,忒俄斯诗人,

英雄的竖琴,恋人的琵琶,

在你的境内湮没无闻,

诗人的故土悄然喑哑——

他们在西方却名声远扬,

远过你祖先的乐岛仙乡。

巍巍群山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海波万里;

我沉思半晌,在我的梦幻中

希腊还是自由的土地;

脚下踩的是波斯人坟墓,

我怎能相信我是个亡国奴!

…………

满满倒一杯萨摩斯美酒!

树荫下,少女们起舞翩翩——

一对对乌黑闪亮的明眸,

一张张鲜艳的笑脸;

想起来热泪就滔滔涌出:

她们的乳房都得喂亡国奴!

让我登上苏尼翁石崖,

那里只剩下我和海浪,

只听见我们低声应答;

让我像天鹅,在死前歌唱:

亡国奴的乡土不是我的邦家——

把萨摩斯酒盏摔碎在脚下!

威文侯庄园
天空上有缓缓浮动的云彩,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大地上,草地上是悠然吃着草的牛群,水面上是两只戏水的鹅,小舟上有人在撒网捕鱼。这派如此美妙的景色,正是画家心中的天堂。

1823年,拜伦为之献身的烧炭党人起义失败了,拜伦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已经展开如火如荼的独立运动的被压迫国家——希腊。这时的希腊已经被土耳其人统治了400年,然而他们从来没有屈服,现在独立运动已是风起云涌。这年7月拜伦正式前往希腊,随船携带着他为起义者们筹措的巨额钱财和物资,这些钱主要是卖掉他的最后一处祖产罗岱尔庄园得来的。8月,拜伦抵达希腊,伟大诗人的到来令独立战士们欣喜若狂。

这年年底,拜伦起程前往独立运动的中心迈索隆吉翁,次年1月5日抵达,受到举城狂热的欢迎。不久拜伦被正式任命为希腊独立军的方面军总司令,肩负起了统军作战的重任,走上了为自由而战的第一线。

拜伦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之重,他全身心地投入了种种工作:他要组织、训练自己的部队,从军火粮秣到士兵的着装无不要他亲自过问,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这就是团结起义军内部这时候已经开始分裂的各派系。

大家想想这一切要耗费多少精力?而一个人又有多少精力呢?详细的经过就不说了,反正这样的日子过了并不太久,不到3个月拜伦就病了,经久不愈。但他并不把这病放在眼里,仍然强撑着像往常一样工作。这年4月9日,他又要出门了,这时正下着大雨,有人劝拜伦等待雨停再去,他答道:

“我要是连下雨也害怕,还算什么军人?”

回来后拜伦便一病不起,并且越来越重,到了18号,他自知大限将至,在病床叹道:

“不幸的人们!不幸的希腊!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时间,我的财产,我的健康;现在,又加上了我的生命。此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次日,拜伦与世长辞。希腊人民举国哀悼。

拜伦为了异国人民的自由而死于军营之中,对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说,这是一种伟大的死,它令我想起了另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想起了毛泽东为他写的那篇名作,拜伦岂不也是白求恩式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吗?他也像白求恩一样,为了异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也如白求恩一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至于拜伦之诗,我们也无须多言,那是优美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称得上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经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