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卜式捐财助公

卜式捐财助公

时间:2024-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卜式听说国家财政发生困难,便主动上书朝廷,愿意为国家捐献出自己的半数家产。卜式的举动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可是又心存怀疑,于是派遣使者前来调查他的动机和目的。卜式知此灾情后,立即捐赠钱二十万给河南太守,以振救灾民。汉武帝大为感动,立即赐给卜式戍边徭役名额四百个。◆卜式无偿为国家捐献家产,是出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卜式捐财助公

9●卜式捐财助公

卜式,西汉大臣,洛阳(今属河南)人。以牧羊致富。武帝时匈奴屡犯,他上书朝廷,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帝欲授以官职,辞而不受。又以二十万钱救济家乡贫民。朝廷闻其慷慨爱施,赏以重金,召拜为中郎,布告天下。他以赏金悉助府库;身为郎,仍布衣为皇家牧羊于山中。武帝封其为缑氏令,以试其治羊之法,有政绩,赐爵关内侯。元鼎中,官至御史大夫。后因反对盐铁官营,又兼不习文章,贬为太子太傅,以寿终。

卜式是西汉洛阳人,以放羊、卖羊为业,据说羊群超过千头,是当时一个做羊生意的大商人。

这个时候,汉武帝正忙着和匈奴打仗,军费开支庞大。卜式听说国家财政发生困难,便主动上书朝廷,愿意为国家捐献出自己的半数家产。卜式的举动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可是又心存怀疑,于是派遣使者前来调查他的动机和目的。

使臣问:“你想当官吗?”

卜式答:“我从小牧羊,不懂官场规矩,不愿当什么官。”

使臣又问:“难道你家里有什么冤屈吗?想向朝廷申辩?”

卜式答:“我这个人从来就无所争。看到贫困的人我就资助他,看到不学好的人我就教育他。邻里和睦,那里有什么冤屈!”

使臣感到很奇怪,便说:“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吗?可是你捐钱想干什么呀?”

卜式说:“朝廷正在征讨匈奴,我认为有才能的人要贡献才智,富裕的人要贡献金钱,大家都这么做,匈奴可灭也。”

使臣回到朝廷向汉武帝报告了调查到的情况。汉武帝以及他的使者,觉得卜式一定有所图、有所求,要么是想弄个一官半职,要么家里出了什么天灾人祸希望朝庭出面给解决一下。汉武帝听了汇报还是不能作出判断,于是又把这情况讲给了老丞相公孙弘。公孙弘年长,阅尽世事,什么希奇古怪的人和事都听过、见过,可这样的事还是头一回听说。他说:“卜式所为,此非人情。”意思是天下之人哪有不图利的?这个人如果不是精神有问题,就是图谋不轨,是个“不轨之臣”。所以他建议汉武帝:千万不可接受卜式的捐赠,更不能加以宣扬。汉武帝虽然非常需要钱,可还是采纳了大臣的建议。于是卜式无奈地继续做他的羊生意去了。

过了一年多,汉武帝大败匈奴,原来归匈奴管理的老百姓现在就要由汉朝来管理了,并且要优加安置,这样才能显示大汉天子的皇威。这时又碰上黄河水灾方圆千里饥民无数、易子而食,朝廷“无以尽赡”(《汉书·食货志》)。卜式知此灾情后,立即捐赠钱二十万给河南太守,以振救灾民。事后,河南太守将富人捐钱济助贫民的名单呈报给朝廷。汉武帝无意中从名单里看到了卜式的名字,联想到他一年前上书输财之事,这个时候汉武帝才感到卜式的确是真正的爱国,而不是打着爱国的幌子图谋不轨。汉武帝大为感动,立即赐给卜式戍边徭役名额四百个。当时有戍边徭役名额的人不用上战场冒生命危险,所以每个名额可以按三百钱出售,四百个名额每年可得钱十二万。可是卜式在得钱后,“又尽复与官”,以供地方财政之需,或是救济穷人。

面对卜式的这些行为,让汉武帝觉得仅是给予这么一点偿赐还是过意不去,“乃召,拜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四顷”,并且“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对于汉武帝所赐官职,卜式坚决推辞。汉武帝见他是真不愿做官,就说:“我在上林苑中有一群羊,你去给我牧羊好了。”就这样,卜式给汉武帝养起了羊,当上了牧羊官。牧羊一年后,羊群不仅个个膘肥体壮,并且繁殖发展很快。汉武帝见了非常高兴,便问卜式牧羊之道。

卜式说:“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牧羊如此,做官、治民、理国也是一样道理。汉武帝一听大吃一惊,觉得卜式绝非普通的牧羊卖羊的商人,不让他来为自己效力实在太可惜、浪费人才了。便任命他为缑氏县令。卜式到缑氏后,勤政爱民,政绩显著。于是汉武帝又让他不断升职,后来提任他为“齐王太傅”,转而又提为刘王相,协助齐王治理政事。

元鼎五年(前112)四月,匈奴攻入中原,杀汉太守,形势十分严峻。卜式此时虽然官位显赫,却仍像当年一样挺身而出,再次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率领齐地官兵开赴前线,“请行死之,以尽臣节”。汉武帝下诏表彰了卜式,赐爵关内候,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并将卜式的忠贞爱国之举“布告天下,使明知之”,提任卜式为朝廷御史大夫。

◆卜式无偿为国家捐献家产,是出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普通人能有这样的思想和作为,卜式已经可以流芳千古了。

img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