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

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2.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不要再让自己有这种想法:我受到了伤害。从这三段摘自《沉思录》的文字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人生的态度,那就是淡定。品尝了人生诸多滋味之后,最后品出的,是一个“淡”字。“淡”是一种从容,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虽不说是知足常乐,但学会生活的意义,淡定面对一切,坦然面对日出日落,淡定对待云卷云舒,就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精神的富足。

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

2.顺应本性,焕发一份人生的淡定

不要再让自己有这种想法:我受到了伤害。心里不去想“我受到了伤害”,伤害也就消失了。

——摘自《沉思录》

人们所做出的行为都是受到本性的驱使,有什么样的本性,就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必然的。如果一个人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那就好像不让无花果有苦涩的汁液。但是无论如何都要谨记:你和别人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快死去,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名字也都会被人们忘记。

凡是对一个人没有损害的东西,也不会对他的生活有损害,无论从外面还是里面都不会对他造成伤害。

不要再让自己有这种想法:我受到了伤害。心里不应该去想“我受到了伤害”,而伤害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从这三段摘自《沉思录》的文字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人生的态度,那就是淡定。于丹说:“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淡定,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态。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对任何事情都是宠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寥寥数语,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如果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能够视宠辱如花开花落,在聚合离散方面能够看去留为云卷云舒,那我们就会在很多时候都不会那么在意。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你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蒋醺在《“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一文中写道:苏轼年轻得意的时候,写出的书法工整、漂亮、华丽。而在落难后写出的书法笨拙、歪扭、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改名东坡后,他开始种田、写诗,那个时候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生怕连累自己,而苏东坡却是在这个时候,于孤独清冷间,写出了最好的诗。品尝了人生诸多滋味之后,最后品出的,是一个“淡”字。淡泊名利,淡看生死,淡掉世间诸多烦恼,若人生都能淡而处之,那何来这许多纷争?许多痛苦?许多失意?

“淡”是一种从容,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其实,一个真正幸福的生活,一个真正有质量的生活,并不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在于人的感觉和认知。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生活的心态。虽不说是知足常乐,但学会生活的意义,淡定面对一切,坦然面对日出日落,淡定对待云卷云舒,就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一种精神的富足。

《唐书·卢承庆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个运粮的官员,由于发生粮船沉没的事故而受到处罚,卢承庆于是在考功时给这位官员评定为“中下”。那位官员得知后,既没有提出意见,也没有任何疑惧的表情。后卢承庆又决定改评为“中中”,那个官员依然没有发表意见,既不说一句虚伪的感谢话,也没有感动的神色。卢承庆见他这样非常赞赏,脱口称赞:“好,宠辱不惊,难得!难得!”当即把他的功绩改为“中上”。

“名”和“利”,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常常使人丧失理智,神魂颠倒。所以,要我们常人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其实是很困难的,否则社会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怎样来维持一份淡定的态度呢?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勉励自己是最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认清自己所走的路,不过分在意得失,不过分看重成败,不过分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对待生活的每个细节,应该说不容易做到,但至少应该时刻想着如何去做到。

人生一世,贫与富、贵与贱、荣与辱、得与失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平衡的坐标,让自己不因得意而张扬,也让自己不因失意而沉沦,在面对生命的大喜大悲或者生死无常的时候,能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来对待一切,而那些人生中的名缰利锁和悲欢离合也自会纷纷落地成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