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密暗算的人

解密暗算的人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解密暗算的人7.麦家:解密暗算的人麦家原名蒋本浒,麦家本来是其笔名,现在,他的身份证也是麦家了。《暗算》《风声》等小说的成功,让麦家声名鹊起,很多人称呼他为“中国的丹·布朗”。2006年世界杯期间,他推出了《暗算世界杯》系列,前后30多篇文章,诸如“王者归来、无需太多、暴风一族、铁血时分、黑色午夜、梦死醉生、沉默是金、左右为难、沙漠寂寞、江湖明道”的副标题像极了玄机重重的谍战片。

解密暗算的人

7.麦家:解密暗算的人

麦家原名蒋本浒,麦家本来是其笔名,现在,他的身份证也是麦家了。

说到为何取笔名麦家,他自己说,旧年,家里的成份不好,但是,他却好读书,11岁开始写日记,11年之后,看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突然顿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更深刻的原因是,为了告诫自己,小时候家里是种麦子的,所以他取名“麦家”。这个名字时刻提醒他,让他不忘了自己是从一个跟麦子有关的家庭走出来的,让他始终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如今,“麦家”二字拥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一旦创造了巨大价值,就回不了头,他只能叫麦家,但是,在一档电视节目当中,他自己说,“麦家”是属于大众的,“蒋本浒”则是属于我的亲人。“念亲恩”,麦家在提及儿子姓“麦”或者“蒋”时讲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刚去世,到此,他的眼眶也湿了。

麦家是个质朴的人。诚如英文歌曲所说“old and wise”,岁月让人智慧,时间也让他回归传统。2012年10月18日,麦家发表博文《历久弥新的感动》,为父亲周年祭:

昨天是父去世周年祭日,六点钟就起床赶回去祭祀。烧了一小时的纸钱,若论金额少说有百万。风大,纸灰满天飞,母亲说这样好,飞得越高父亲取得越多。纸灰呈灰白色,母亲也说这样好,越白说明父亲在阴间活得清白。母亲还要我们在灰堆上盖手印,男左女右……讲究之多之庄重,让我一时觉得父亲没死,只在远方……”(27)

质朴的文字,读来让人感触颇多,继而潸然泪下。

《暗算》《风声》等小说的成功,让麦家声名鹊起,很多人称呼他为“中国的丹·布朗”。麦家的侦探推理小说行文简洁有力,布局精巧,很适合转化为电视和电影,他本人也有编剧身份,人们也称呼他为畅销书作家、逻辑推理大师,但是,他的博文却看不出这些。打开他的博客,看着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泛黄的老照片,会觉得他是一个邻家的孩子,朴素的一如麦子,然而,行文间掩饰不了的却是他的睿智。他的博客空间铺满了金黄的麦穗,博文都处在这片金黄当中,这幅景象鲜明地告诉人们,麦家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守望是因为要“捕猎”。仿若一双藏在暗处的雪亮的眼睛,让人如芒在背,这就是麦家的“老谋深算”,然后,你才知道,他喜欢制造悬疑,解剖分析,层层推进,探寻究竟。

5213851(28)的点击量在茅盾文学奖作家中绝对算最高,这和他的“剧作家”身份不无关系,影音传播比纸质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还是要大些。不然,电视和电影明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粉丝,但是,说到底麦家是一个作家,靠文字吃饭。他有190篇博客文章,整整38页,博客有公告:“本博客是麦家与广大读者的交流平台,所有博文欢迎个人或公益性团体转载、使用,但若涉及商业用途,务请先发信与我联系。”他的博客不设链接,左方最下面则关注着“扬帆计划”(29),同在四川成都,阿来和麦家都对此公益活动设置了关注,这让我肃然起敬。

麦家的博文分类中,“世界杯专栏”共有59篇文章,这引起了我的关注。仔细观察,方知道麦家最早的博文就和世界杯有关。麦家开博是2005年10月31日,这在名作家当中是较早的,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日他就有一篇“博文”《我认为谁是美女?》,但是,此文只有题目,却无内容。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博文出现在2006年6月9日,标题为《感谢世界杯!我终于开博》(30),文章对他开博的前因后果做了交代。应了某报纸的专栏邀约,麦家开始写世界杯,纸媒和网络媒介相结合,他也开始了博客之旅。2006年世界杯期间,他推出了《暗算世界杯》系列,前后30多篇文章,诸如“王者归来、无需太多、暴风一族、铁血时分、黑色午夜、梦死醉生、沉默是金、左右为难、沙漠寂寞、江湖明道”的副标题像极了玄机重重的谍战片。2010年,世界杯期间,他又推出了《风雨世界杯》系列,共24篇。想来,他应该是一个铁杆足球迷,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对于他这样的推理演算高手,世界杯正好是个合适的舞台。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名家不可能将小说放到网上直接第一次传播,除非是已经出版和发表的,所以,麦家的文章列表中,“小说”只有1篇,《〈暗算〉之〈序曲〉:谨以此书献给安院长并全体701人!》。说到底还是“暗算”,还是701,不足为奇。“访谈”类麦家也放置的不多,只有8篇,另外还有“回复”2篇,“背景”15篇,这些都是关于他的新闻和著作的一些信息介绍。

最多的博文是“随笔”,共61篇,大都为麦家真情实感之作。比如“属于时间”系列,“我心里的几片羽毛”系列,“我心里的几片羽毛之五”,他写道:“写作是坐牢。写作每天把我关在屋子里,我不觉得这是愉快的。但是我知道,如果让我每天出门,去办公室上班,去各种公共场所——茶馆、酒吧、夜总会——跟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谈天说地,那样的话我会更不愉快。没有谁想有意为难我。不是这样的。问题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别人适应或理解的种种习惯,甚至毛病。对我来说,我要忍受自己和自己的那些问题已经让我感到困难了,更不要说去忍受别人的。一个人呆在家里,除了有点孤独无聊外,没什么对付不了的困难,而写作又是对付无聊的好办法。”(31)

他的随笔中不乏针砭时弊的文章。比如2010年9月1日的《李敬泽词条》,看到百度和谷歌的“李敬泽词条”(32),他觉得“就像廉价的印刷画或是海滩上的沙砾,平凡得连虚张声势的精神气都没有”。麦家重写了该词条,写得很长,文字既幽默又犀利,对李敬泽表达出惺惺相惜之情,这里不全文附送。麦家为何对李敬泽有这份友情和尊重?2007年10月刊的《人民文学》破天荒为麦家“开先例”,全文刊载长篇小说《风声》,这正是李敬泽的魄力。再往前说,麦家获得今日之名望和成就,也是蛰伏多年。当初,他发表长篇《解密》四处碰壁,省内刊物尚且都不接收,他横下心将稿子寄给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当代》杂志,后来,却顺利出版了。他在另一篇博文《好作品还要好运气》提及此事时就说:“这就是我们的出版界,认人不认作品,作品写好了还要运气好,像中彩票一样的,要碰到伯乐。这些年,出版社为了一部名家的稿子,恶性竞争的例子时有发生,其实何苦呢?我经常看到一些无名作者的好稿子,觉得好,推荐给出版社,他们总是不要,而宁愿要一个有名作家的烂稿,甚至是想象中的稿子。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出版界。”(33)

更引起我的注意的是“随想”栏目,5篇文章。“随想”和“随笔”,为何设置两个栏目?打开“随想”,方知绝非“随想”,应是“重要之作”。第一篇随想是开博的纪念文章《感谢世界杯!我终于开博》,第三篇是关于汶川地震的《拷问记》,第四篇是他针对“消灭网络”(34)传言愈演愈烈后的无奈澄清文章《2010年04月10日》,第五篇是他的最新力作《刀尖》的系列博文中的一篇。最特殊的是第二篇,发表于2006年6月14日的《BLOG的具象》(35),说的是他的“博客头像”的由来。他的头像是一幅涂鸦漫画,那是时年刚刚9岁的麦家儿子所画,一堆格子状物体和一个放风筝的人。麦家问儿子那是什么意思,儿子说是“放飞理想风筝的爸爸”。麦家则说:“我看如果真要有一个标题,有一个平庸点的可以是‘爬格子的麦家’——有点辛苦、有点执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