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

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对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天文、历法非常重视,尤其到唐代初期,天文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唐代和尚一行更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开元十二年,在僧一行的倡议和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天文测量。开元十五年,一行主持的修历工作终于完成,命名为《大衍历》。《大衍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其编写结构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

天文学家僧一行与《大衍历》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对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天文、历法非常重视,尤其到唐代初期,天文学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唐代和尚一行更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

一行(683—727),俗家名张遂。唐玄宗李隆基任命一行主持修订历书,实际上一行成为当时天文、历法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有了朝廷的支持,在人力和物力上得到了可靠的保障,从而取得了许多成果。

开元十二年(724),在僧一行的倡议和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天文测量。他在全国选择了13个测量点,测量结果,子午线度间长度为唐代长度计量单位的351里80步。这个测量结果虽不很准确,但它是世界上实测子午线的第一个记录,比第二个记录早了近一个世纪。

开元十三年(725),一行与梁令瓒合作,创制了黄道游仪。用这种仪器,可以直接测量黄道坐标,用它测量了被称为“二十八宿”的28颗恒星与天球北极距离的度数,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人哈雷于1718年发现恒星位移早了近千年。他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了浑天仪。这是一种铜仪,基本构件以铜为材料。铜仪有两个木人,每过一刻击一次鼓,每过一个时辰敲一次钟。铜仪外面络缀了太阳和月亮模型,机械转动29圈为一月,转动365圈为一年。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以漏水推动齿轮的机械天文钟。

开元十五年(727),一行主持的修历工作终于完成,命名为《大衍历》。这种历,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速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定气”概念,即确定节气的概念。在两个节气之间,虽黄经相同,但时距却有差异,于是发明了一个计算不同时间距的“二次内插法”,使历书上标明的季节符合自然规律,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农历更科学。这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衍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其编写结构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