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及结构性原因

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及结构性原因

时间:2022-04-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及结构性原因我国自1982年开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除了少数年份以外,我国在绝大部分年份上都保持国际收支的顺差,使得外汇储备实现连年增长。这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格局。图6.1 我国的国际收支数据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总体上呈现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态势。

二、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及结构性原因

我国自1982年开始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除了少数年份以外,我国在绝大部分年份上都保持国际收支的顺差,使得外汇储备实现连年增长。这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格局。图6.1是我国自1982年以后的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增长,其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余额见左轴,外汇储备增减额见右轴。

图6.1 我国的国际收支(1982—2005)

数据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IFS)。

从图6.1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作一个大致分类的话,可将它分为三个阶段:

1.从1982年—1990年代初,我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在经常账户上还是资本账户上都只有较小规模。总体上呈现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态势。

2.1993年代—2000年,由于加快改革步伐,外资大量流入,通过资本账户实现的国际收支顺差远远超过经常账户。但自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对外贸易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常账户顺差不断扩大,1994年顺差额为53.9亿美元,1995年突破100亿美元。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外资流入在以后几年中有所回落,呈现一个较大起伏。

3.2000年以后,无论是经常账户还是资本账户都呈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从经常账户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经常账户顺差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达1018.8亿美元。2006年又达到1774.7亿美元的顺差高峰。从资本账户这个角度看,一方面由于FDI大量进入,另一方面,自2002年以来由于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外资大举进入引起巨额顺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