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人口比较复杂的原因

世界人口比较复杂的原因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聚居较高密度人口、结成城市社区的必要自然条件。城市的出现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与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相适应,城市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高于农村,科层制组织遍及城市社会的各个系统。
城市社区_现代社会

二、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人类社会另一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界定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社区居民的从业性质,社区人口中必须以从事非农产业的居民为主;二是聚居的人口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联合国建议所有国家的人口普查和官方统计,把集中居住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地方称为城市。[4]美国人口普查局一般将常住居民不少于五万人的地区统计为城市。[5]

城市社区的出现晚于农村。人类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5 000年前;是由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在现今的伊拉克南部建立的。其后在古埃及、印度、中国以及地中海沿岸也都出现了城市。古希腊、罗马时期城市发展相当迅速,当时全希腊境内城市多达200多个。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国家之一。在古代中国,城与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帝王、贵族们的居住活动地,围以高墙,设以重防。市则是人们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开始时交易的场所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日中为市”,交易结束,人走市散。天长日久,一些专门做买卖的商人,在集市地点盖起了专门出售商品的房子,“市”也就出现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聚居,当市在城周围衍生,城逐渐包容市时,城市便合而为一了,成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城市社区的产生是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城市的所在地,一般都是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这是聚居较高密度人口、结成城市社区的必要自然条件。城市的出现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结果。当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人们不仅能满足自己的消费、而且还有大量剩余产品时,交换活动便日趋频繁,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固定便必不可少。同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确立,使社会分裂为不同的阶级与阶层,在社会成员中出现了一大批不直接与土地打交道的人,其中既有王公贵族、官吏士兵,也有商人工匠,他们需要有一种非农性质的聚居区。而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之间的冲突斗争,也使得社会的管理机器日趋复杂、庞大。政治、军事、文化活动也都需要城市这种新的聚居形式为之服务。正是这种社会的客观需要创造了不同于农村的另一大基本社区类型——城市。

城市出现后的几千年里,就世界范围而言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城市产生到公元17、18世纪,为古代城市发展阶段。从18世纪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中叶是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后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

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城市社区的功能也受到这一基础的制约。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以工业文明为基础,工业革命把人类的生产领域从地球的表面扩展到了地球的深层和地表以上的空间,把大量的人口带进了一个新的生产领域,也带进了城市。工业革命后的二百多年,城市的发展超过了以往的几千年。后现代城市则是以信息网络、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科学技术和服务经济迅速发展为基础,具有后工业化时代经济与社会结构赋予的多样性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城市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城市居住人口的多少来区分城市的规模等级,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做法。我国规定100万人口以上的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的属小城市。

按照城市发挥的主要功能来分类,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各类城市中有政治城市,即其主要功能是政治活动中心,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等就是这类政治城市。工业城市,即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如我国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等。教育城市,即因教育机构特别是著名的高等学府的建立而形成的城市,如英国的剑桥、牛津。宗教城市,即一些宗教圣地,如麦加、梵蒂冈等。军事城市,通常是军事重地、因驻军设防而形成的城市,如我国历史上的山海关等。此外还有科技城市、旅游城市等。

现代城市功能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性、多功能。特别是大中城市,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的多种功能,单一功能的城市现在已经比较少了。

城市社区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功能与农村相比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就形成了城市社区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集中,密度大

进入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来车往,楼房林立,街道纵横。大城市更是灯红酒绿、商贾云集。人们常用“繁华”来形容城市的景象,这反映了城市社区人口的集中,它是城市不同于乡村的一个显著特点。

城市是人类非农性质的社会及经济活动的产物,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既需要也能够容纳大规模、高密度的人口。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城市社区不仅人口规模大,而且人口密度高。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都位于世界城市前列。

2.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商品经济发达

城市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三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运作过程和组织体系比农业生产要复杂许多。整个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都需要复杂的决策、管理实施及反馈修正等,都需要对人、财、物进行复杂的配置与协调。进入经济活动过程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矛盾与问题,都显得十分的集中复杂且变化多端。

工商业经济本身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大量的产品要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小商品经济,还是工业革命后日趋发达的市场经济,它们的主要舞台,始终是在城市。商品经济的程度相对较高更加强了城市经济结构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

3.阶层与职业分化充分,人际交往面宽

城市社会分工发达,居民在职业、收入、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显著,人口的异质性强。社会的阶层与职业分化较为充分,社会的阶层结构比农村复杂。与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相适应,城市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高于农村,科层制组织遍及城市社会的各个系统。同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集中,社会矛盾冲突复杂,社会的开放度大,所以存在着大量的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和地域空间上的人口流动现象。

城市中家庭和血缘关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远不如农村那么重要,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更具业缘性。城市居民人际交往面宽,但交往大多以“感情片面投入”为主,属于“片面角色交往”,人们的行为具有较浓的“事本主义”色彩。同时,大规模、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使人们无法详知每个交往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交往对象往往是陌生人,这使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匿名性。

4﹒社区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水平较高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要求社区的设施必须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运作所需的设施,包括庞大的国家机器和社会管理设施,体育、卫生、教育、文化娱乐设施等,林林总总,复杂多样。完整的交通网络、供水排污、电力照明系统等社区基础设施更是必不可少,这些公共设施的复杂性与完备性绝非农村社区可比。

城市不仅设施完备,而且公共资源集中,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法律服务、信息传播、就业培训等方面,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较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

5.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心理较为开放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在城市,文化教育设施和知识阶层又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因而城市居民所能享受到的文化教育条件要优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比农村丰富多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比农村居民强烈。城市复杂多样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口自身的异质性,使城市生活面貌呈现出多样性,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社会心理较为开放,人们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较强。城市一般都是社会新的知识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发源地,经常会流行各种新的时尚、新的思想观念。城市生活面貌和社会文化的变迁通常是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源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