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众讲话也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部分

当众讲话也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部分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众讲话也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部分一个干部在大家面前讲话,不管坐着还是站着,他的形象在树立着、推广着、展示着、传播着,不管他在不在意,这个效果是有的。当然组织部门、人事部门考察的是多方面的,讲话也是一个方面。所以,当众讲话是领导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大家都知道,农民当年怎么发动?所以仔细考量下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程当中,讲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当众讲话也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部分_我在青科大听讲座

当众讲话也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部分

一个干部在大家面前讲话,不管坐着还是站着,他的形象在树立着、推广着、展示着、传播着,不管他在不在意,这个效果是有的。至少有两种形象:第一种形象是文化形象,一个人在大家面前讲话,说得快还是说得慢,那就是不同的文化形象。说得快显得干练,说得慢显得稳重。有的人讲话满面春风,谈笑风生,幽默风趣。有的人从当干部那天起,都是板着脸,从来讲话都是很严肃的,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人讲话引用别人的话来支持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有的人讲话从来不引用别人的话。比如说温家宝总理6次记者会,每次都引古代诗词,引中外名人警句,至少5次以上。有人讲话从来不引用,比如李瑞环哲学,上下两册都是讲话的原稿,从头到尾看一下很少引用别人的话,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有些话看得那么透彻、那么精彩,看得很痛快,当面听感觉会更好,这就是不同的文化。包括你跟人讲话穿什么样的衣服,浅色的还是深色的,彩色的还是黑白灰色的,还有,穿的是制式服装还是休闲类服装,都是一个人的文化形象的展示。如果戴眼镜的话,戴什么款式的,发型是什么样的,都是一个人的文化形象的展示,不管在不在意,就展示出来了。

第二种形象,是一个人的能力形象通过讲话来展示。我们跟这位系主任不在一起工作,我很少了解到他是怎样工作的,他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等等,我很难直接知道。别人告诉我说他有能力,那是别人的判断,我要有自己的判断,怎么办?大概只有一条通道,就是看他讲话,远远看他在主席台上讲话,或者他在电视上讲话,他的能力形象正在向我展示着,他在我心目当中树立着一个形象。所以一个干部,给上级、给下级、给周边友谊单位、给广大师生员工留下有没有能力的印象,讲话起了很大的作用。给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留下的印象也是有可能的。当然组织部门、人事部门考察的是多方面的,讲话也是一个方面。我们说有的人讲得很好,但是工作起来遇到困难会退缩。有的人干得很好,讲得不是最好的,都有可能。但是一个人讲话能把他个人的能力形象有所放大,这恐怕是大家共同的感觉。所以,当众讲话是领导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了,当众讲话也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知道,话讲得要顺,下面推行工作就顺。今天这个话讲得不顺,疙疙瘩瘩,工作就不好往下推行,弄不好还要讲第二次,所以讲话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中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大家都知道,农民当年怎么发动?报纸传单起不了多少作用,因为90%的农民是文盲,而10%认识字的,有一部分还不是革命依靠的对象。所以,报纸传单搞不行,广播,真正广播到达广大农村,村村都有大喇叭,是“文化大革命”刚开始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事情。电视就更不用说了,1958年有个实验电视台,在北京发射信息不到40千米,所以连北京也不能完全覆盖。

当年发动农民革命,报纸、广播、电视都不灵,只有一条道,就是讲话。村长、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妇女队长,给老百姓讲什么叫封建,什么叫压迫,什么叫反抗,什么叫革命,什么叫抗日,什么叫新社会理想,讲得农民参加革命打敌人,支援前线。到了革命队伍中,要想普通农民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军人也要靠讲话。《亮剑》大家都看了,思想教育就是讲话。《历史的天空》中军区司令不认识字,也是靠讲话带动队伍。所以仔细考量下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程当中,讲话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宣传群众、凝聚力量、凝聚人心都要靠讲话。今天我们有五大信息渠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短信,手机每个月多交3块钱,一天发至少20条新闻。五大渠道是不是干部的讲话就削弱了呢?恰恰不是,我们现在讲话面对两个时代的挑战:

第一,我们面对的对象都是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尤其是最近这几年,80后成长起来了,北川中学,四川地震砸死的学生,他们留下的日记、作文,出了本书,看到那些留下日记的语言、作文的语言,若倒退100年就是鲁迅、郭沫若的苗子,语文水平非常高。今天面临的都是这种水平,如果讲1234、子丑寅卯、甲乙丙丁、ABCD来,别想把他讲服了。这些孩子跟现在30多岁的人、40多岁的人当年不一样,比我们强得多。

第二,最近这5年到10年,媒体发达了,过去记者围着领导转,现在记者哪儿都转,我们各位说的话,说不定谁说的话,哪天就在报纸上登出来了,哪天就在广播电视上播出来了。有时候还真不想说。就这次汶川地震,你要真在现场,你是个干部,记者拿着话筒找你说话了,你一瞪眼说不跟你说,顿时个人的形象就恶劣起来了,你背后所在的那个政府机关、那个单位的形象也就恶劣起来了,就得说,还得说好。过去我们说,当干部要多干少说,是好干部。现在是多干会说才是好干部,不会说,你的形象就受影响。所以说,演讲、讲演在生活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用哪个词都不是表演,为什么说不是表演?主要是和演讲比赛做一个区别。

img74

◎ 演讲比赛海报

演讲比赛很像一个表演,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那些选手们提前都背下来了,像话剧朗诵似的,高一声低一声的,像舞蹈表演式的,左伸一只手,右伸一只手,在社会上有鼓动作用。但是,演讲比赛确实是排练的,很像个表演。干部讲话真的不能那样,大家有时候会想,演讲、讲演,像跟演讲比赛那样不接受,是很正常的。因为演讲比赛确实是个少数,是个另外,真正的演讲就是各级领导者当众讲话,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工人班组长。你看五星级饭店,餐饮部经理往前面一站,两排厨师、两排端盘子的小姑娘,有表扬、有批评,讲20分钟就是演讲。在高压塔下,一辆车来了,石油工人跳下来,工人班长在前面说,今天谁是一号架井工,谁是安全员,谁是瞭望员,谁是材料员,今天上岗的调度是什么,今天作业的科目是什么,拿着报话机跟调度室再一次确认,一声令下四个人上去了,这五分钟,那也是演讲。

我们在这个意义上说,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工人班组长的讲话,那就是演讲,不是演讲比赛那个样子,它的本意就是思维的自然流畅表达。比如说老师们讲课,很多老师写过自己的书,哪位老师要把书拿过来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读,这课听得痛苦死了,就得边想边说。所以我们说演讲的本意应该是思维的自然流淌,写过多少本书放在这儿,也得想着说,大家才能听进去。当然我们知道,最自然的思维流淌是聊天,北京话叫聊天,东北话叫唠嗑,山东话叫拉呱,普通话叫闲谈,都是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真正的演讲要做好准备,要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有密度,讲的有条有理,有逻辑性,所以演讲是有章法有规律的。因此我们说,演讲、讲演的本意一定是讲话,不是表演,有没有表演的要素呢?有。表演的要素溶化在讲话中,说这个人讲话好,身上一定有表演的要素,但他的本意一定是讲话而不是表演。

说个极端的例子,赵本山,请他来讲讲他个人成长的经历,由于他表演得好,所以讲得很生动。无论怎么生动,那都是一个讲话,讲完了把这个桌子撤了表演一段,这才是表演。所以演讲、讲演的本意一定是讲话,融为表演的要素。

多说一句,倒退八九十年、100年的时候,“五四”时期,还有一个介绍、绍介,那时候说“我介绍一下这位先生”、“我绍介一下这位先生”都正常,但是100年下来了,“绍介”这个词在我们生活当中死亡了。我想将来,“讲演”这个词也许会死亡,因为我们现在吃的、穿的、住的都比原来好,大家习惯于说演讲,很少有人说“讲演”,但还听得懂。大家看毛主席当年演讲的样子,抗日军政大学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毛主席讲话,他是嘉宾,在场有二三百八路军的抗大学员坐在黄土地的操场上。那时候没有扩音设备,没有话筒,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最后一排有可能听不清楚,大幅度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三者一起传到最后一排,所有人都能理解毛主席讲什么。这是毛主席再给八路军讲课,模模糊糊的电影资料可以看到,培训不是现在才重视的,你到井冈山去,大祠堂里面就有红军的教导队,延安题写的课本,课本没有写完,抗日战争爆发了,改写《论持久战》,课本就没有写下去。所以毛主席要亲自给大家讲课,看毛主席掰着手指讲,多生动。打过仗没牺牲的话,我想1955年时候授军衔,听毛主席讲话的哪一个不得是少将以上的干部!这是开国大典的讲话,我们大家听得很多了,我们再听一遍。

录音:“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我们家里有电视机接近20年,长的20多年,短的十七八年。20年来,中央电视台每一次形象地表达新中国成立,它的特有的视频分段就是毛主席这个镜头,其他镜头就没有时间了,紧跟着就是新中国建设。所以,久而久之给全国人民造成一个误会,以为开国大典的时候,毛主席只讲过这么一句话,当然不是了。讲完这个话,按电钮,升国旗,奏国歌。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54门炮鸣炮28响,毛主席在鸣炮之后接着讲,这时候帽子就摘了,讲新中国政府成立的公告,前半部分是理论部分,是论说,后半部分按照国际惯例,把各部部长的名字读了一遍,最后说“中央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大概10多分钟,毛主席讲完了以后还有一个人讲,就是朱德讲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什么?继续打仗,彻底解放全中国。因为中国当时10月1日还没完全拿下来,比如说重庆,讲话的这会儿还在国民党控制之下,这天晚上过了之后,2号、3号晚上,两天晚上300多革命烈士就被拉出去枪杀了,第4天紧接着打。1950年6月海南岛还打着呢,所以这时候要讲“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朱总司令很有意思,他在讲话的前一天9月30日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人叫过去,“你给我录个音,如果明天在天安门头上讲不出来的话,就放我这个录音。”第二天在天安门头上讲得很好,那个录音没用,就成为很珍贵的资料。

img75

◎ 埃德加·斯诺画像

中国共产党人有自己的录音机,应该说是1949年以后。1949年以前没有相应的资料,1949年有胶片拍的少量的电影资料,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斯诺(1)拍的,一部分是八路军摄影队吴印咸拍的,中间还失过一次火,现在这个历史资料不到30分钟。我做过两轮的党史节目总导演,这些资料都看熟了,哪个是哪一段都看明白了,就这么多。声音资料,1949年开始有。声音资料,最早的钢丝录音机,就是大家听到的,颤抖的样子。后来用胶带录音机、磁带录音机也不是很理想。所以1976年毛主席去世的时候,现在国家档案馆里面只有20多段毛主席讲话的声音,长的是毛主席大会上的讲话,短的是一个什么座谈会。哪次录音了,顺便把毛主席的插话录下来了,四五句话,那也是很宝贵的一段,所以只有20多段,我们现在听一下,1954年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毛主席的一段满怀信心的讲话,这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今年是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也就是50多年前61岁的毛主席在那次会议上的讲话,充满了力量,有一种斗志昂扬的感觉。

录音:……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决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充分地信心突破一切艰难困苦……我们……,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我们可以听到毛主席有力量的讲话,但是毛主席讲话不都是这样,他本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所以他讲话经常是谈笑风生,风趣幽默。他一生两次出国,两次去的都是苏联。第二次1957年,那个时候在苏联已经有很多留学生了,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礼堂上会见自己的留学生,著名的讲话“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就是在这种场合下讲的,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但是没有录音,苏联没有想起录,我们也没有想起录。只有这个人,拿胶片的摄影机拍了毛主席讲话的样子,估计是个俄罗斯人。我们在少量的镜头里可以看到,毛主席讲话非常风趣幽默。

录音:毛泽东会见了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实习生,当毛泽东登上莫斯科大学的礼堂时,台下立即沸腾起来了,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毛泽东问大家有没有湖北人,大家答到说有。毛泽东风趣地说我游过你们的长江,台下又答“有”,毛泽东说我游过你们的湘江,他还问有没有广东人,并说我游过你们的珠江。然后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最后他祝贺大家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我们看到留学生被毛主席吸引得聚精会神,这就是领袖讲话的魅力。

下面是大家都熟悉的周恩来总理上个世纪70年代的讲话,这是周总理一生最后一次国庆招待会的讲话,那是1974年9月30日晚上,国庆25周年的时候,周总理已病了很久,很多人问能不能出来讲话,大家都很关心。当周总理出来的时候,后排的人都站在椅子上、站在桌子上看他。这是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总理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小平同志1974年在美国纽约对联合国讲的话,这是他在人民大会堂讲的话,到了1984年天安门前阅兵游行,国庆35周年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

录音:我国的工农业年总产值要比1980年翻两番,最近几年的情况表明,这个宏伟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

这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北京大学演讲,在讲台上摆了杯红葡萄酒,除了嘴说话、眼睛说话、手说话以外,那杯红葡萄酒也在说话,那不是渴了喝一口,那就是文化传播,欧洲上课大学里也这么多人,三四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到那里学习,晚上学生会搞一个活动,今天晚上每人用一分钟形象化地介绍一下你的祖国,法国学生就拿着红葡萄酒来了,轮到他的时候就展示红葡萄酒,一人喝一口一分钟就到了,他可以说拿破仑,说巴黎圣母院,说凯旋门,说埃菲尔铁塔,但是说红葡萄酒也对,也是法国的象征。所以它的总统到北京大学来演讲,也要摆一杯红葡萄酒,传播它的文化。

这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北大演讲,报纸上说40分钟演讲全是汉语,回答问题也是汉语。你看金头发蓝眼睛,演讲的话语不错,从照片上看,这个演讲很生动,很有个人的魅力。

这是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统还没有当热乎,一个来月就来中国访问,在北京大学演讲。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到四川地震去了一趟,回来安排在北京大学演讲。

政治家的资源就看那么多,下面讨论一下干部演讲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说一个人在大家面前讲话,什么目的?应该说有三个层次的目的:

第一个层次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话说好

怎么叫把自己的话说好?语文老师说正文、散文、杂文,这3种文体,好的文章的标准,准确、鲜明、生动,一个人讲话也是正文、散文、杂文,所以它的标准也应该是准确、鲜明、生动。讲话和写作是一致的,但是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在准确,写作写不准确了,不知道该写什么了,怎么办?把上级的文件拿来看看,报纸杂志拿来看看,网上查一下,实在不行问别人,资料室、图书馆可以找,网上也可以找,比较方便,这就是写作。写作你可以三五个小时完成,3天、5天、10天、半个月完成也可以。讲话不行,就得一气讲完,你不能说“同志们,今天我讲三个问题”,第一、第二都讲完了,第三个问题大家坐在这儿不许动,我出去查查资料,40分钟以后回来接着讲,那不可能。就得讲下来,就需要我们的脑子背下一些东西来,而不是说照抄就行。

说个例子,清华大学东门外面的石头上,正面是毛主席题的“清华大学”四个字,石头背面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清华当书记、校长的八九位,这10来个同志得会讲,不光会背这八个字,还会讲。清华网站上对这八个字的讲解是一千零几个字,三段:一是古汉语出自《周易》,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为什么选这八个字做校训,三是今天的清华人怎样认识、怎样奋斗的。讲不下来,在清华当校长、当书记、当各级干部,在这一点上就不称职。事实上,清华所有的人,几乎都能很自豪地把这三条说下来。

所以,围绕着我们的工作岗位,大概十几段,有五千到一万字需要我们在脑子里背的。张嘴就说,脱口而出。我们在国家行政学院做训练的时候,模拟新闻发布会。坐这儿的干部,管政法的一组,管经济的一组,管财政的一组,地方长官一组,人大、政协的一组,出版文教的一组,一组一组官员都坐好了,四五个人一组。我带着记者来了,真记者假提问,那记者就是真的,跟温总理开会的记者没有多大区别,站起来咄咄逼人一问,坐在台上的人,有的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自己管的那点事儿说得清楚而又明白,一个外行坐在边上都听明白了,他是干什么的,他要怎么干,什么是他的标准,今后的目标是什么,都说得挺清楚,三四分钟、四五分钟就行了。有的人两分钟过去了,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说什么他自己都不明白,别人就更听不明白了,这就是基础语段不行。所以我们每个干部,应该有十几个基础语段要能背下来。

十六大之前,我采访过10个高校的校长,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在那儿掰着自己的眼镜腿,把在半年以前江泽民视察人民大学的时候讲的关于发展社会科学那段话,100多个字,一字不少地背下来了。所以基础语段要背下来。同志说这个有点困难,我想说,我们订个计划,半年一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渐渐背下来。这半年、一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做两个动作:一个是留心,古人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不用专门找时间背,你要背哪些内容,文件来了有,报纸来了有,杂志来了有,你看主流网站有,广播电视都有,一年到头耳目触及能有很多次,几百次、上千次。十七大,去年10月15日开的,从16日开始到今年新年年后天天有它的内容,一版、二版、三版、四版都有,如果留心的话会记住很多东西。如果没留心什么也没记住。

说个留心的例子,咱们大家都住楼房,要问从一层到你们家有多少台阶?别看天天走,你说不上来。你说我坐电梯,更好办了,我要问从楼外面到电梯口有多少楼梯台阶,不超过10层,几乎没有人说得上来。但是一个盲人上你家来,第一次来就能说上来有多少台阶,他是数着上来的,到时候下去也得闭着眼睛数着下去,不能一脚踩空了,这就是留心。留心不是累的事儿,不是麻烦的事儿,是“顺手牵羊”、顺便的事儿,我们看东西的时候,稍微过一下脑子,他究竟说的是什么,有个二三十次你就记住了,有个四五十次你就能往外说了,有个六七十次就说得很流利了。这是第一个动作。

第二个动作留心它的逻辑结构,要记逻辑结构才能记住,为什么?小孩子,青少年他是死记硬背的,他们那种记忆在心理学上叫做机械记忆,因为小孩大脑空白多,在一二年级背个乘法口诀,只要背下来终生不忘。人过二三十就没有这个可能了,脑子里装得东西太多了,死记硬背不起作用了,就得逻辑记忆。根据脑子里的知识结构,说完第一句推到第二句出来,说完第二句推到第三句出来,所以记住逻辑结构内容就能基本能背下来。

什么是逻辑结构?十七大报告,各位干部基本都脱产学习了一周。问个问题,十七大报告有12个标题,按照正确逻辑顺序说一遍,很多同志说不上来,我现在讲一遍,相信在座的同志们到十八大都忘不了。第一个标题“回顾过去五年”,第二、第三、第四个标题是总说,是按照过去、现在、未来布局的,所以第二个标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从1978年说起的,过去。第三个标题是“深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到十七大这五年的事儿,现在。第四个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那是未来,2020年的事儿。所以前四个标题就背下来了。五、六、七、八更好背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十五大报告只说了经济、政治建设,十六大报告说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十七大又加了一个社会建设,说明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这五、六、七、八也记住了。九、十、十一是境内境外有关的事儿,也可以视为从境内一直走到境外,九是国防和军队,十是和平统一祖国,十一是外交,十二是什么?党的建设。以上任务要完成好,依赖于党的建设,而你查一下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最后一节都是党的建设。我说一遍,不用说第二遍,我相信各位这12个标题都能记住。

我想说的是,中央写作班子的那些人都非常优秀,看着写了密密麻麻好多字的理论文章,每一字背后都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深入的理论思考,他们那个文章的安排都是精密的逻辑关系,要看透了这个逻辑关系,就把它记住了。

再说个例子,就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面有六条,单单死记硬背得累死,背不下来,过两天就忘了。实际是一个人成长的生活的逻辑顺序。第一是教育,生下来就得受教育,恨不得没生下来就得有胎教。二是就业,不能一辈子老说就业。三是分配,就业就得拿钱,就是分配的问题。四是保障,拿了钱,拿多少钱得给自己上点保险。五是医疗,所有保障里面最关心的是医疗。所以上面五条要实现就得有赖于社会的稳定和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医改的制度建设。六就是社会的稳定和制度建设。这样记住了,永远忘不了,所以半年到一年,一年到两年之间,一是留心,二是留心它的逻辑结构,背基础语段。作为一个干部,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张嘴就来、脱口而出才行。

三四天前在郑州,我旁边坐了一个国家电厂和电网建设的总会计师,一个女同志。吃着吃着饭就顺嘴说:我们是1949年建设的一个单位,从那时到现在做了什么,现在我们的机构南到哪儿,北到内蒙古,东到哪儿,我说这些基础语段都背下来了?她嘿嘿一笑:“不是你讲课讲的嘛。”她听了三次,每次我去讲,就逐渐把这些基础语段背下来了。这就是我们要做到准确、鲜明,讲话跟写作一样,繁简得当,是鲜明的基本手段。但讲话多一个手段,哪个词重要,哪句话重要,要放慢了速度使劲说。这跟写作不一样,讲话的话,同样大小的字有的话需慢慢使劲说,有的话得快点说,鲜明不鲜明,在快慢轻重的对比中显现。

生动,就是不讲道理,不讲抽象的概念,而是讲一段案例,讲一段故事,讲一段现象,讲一段有感情的东西,写作讲话应该是一样的,但写作有一个弱点,印出来就是纸上的油墨,是安静的。讲话,必须把个人感情投入进来,要讲火炬传递,得兴高采烈地说;要讲四川汶川地震,就得沉重地说。讲话必须有个人感情的充分投入,否则就不生动。这就是准确、鲜明、生动,把自己的话说好,跟写作一致,又要比写作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的目的是让别人听懂

为什么把自己的话说好?主要就是让别人听懂。看起来简单,实际有两个类型:一个类型是复现,这个好理解,就是要把事情说得在人们眼前好像看见了一样,这是一种讲话的基本能力。说一个例子,每次讲话都讲这个例子,因为很生动。

吴小莉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凤凰资讯台的副台长,当年拿着话筒满世界采访的一个小姑娘,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APEC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她授命去采访。大家都知道,APEC会议有20多个国家的一把手每年聚会一次,有一年在中国的上海,去年在澳大利亚,那一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当时亚洲金融风暴没有过去,那个时候人民币贬值不贬值,亚洲都非常关注。香港特区很关注,其他国家如泰国、菲律宾、韩国都非常关注,如果人民币贬值,它们的经济会雪上加霜。尽管我们的银行行长说了“不贬值”,还不放心。所以凤凰台要求吴小莉在这个会议上一定要采访到江泽民主席,让他亲口说,一把手说人民币贬值还是不贬值。大家知道,这样的会议有一个规则,包括最近在北海道开的G8会议,都一样。记者有条线,不可越线,政治家和记者在同一个空间出现,记者可以照相,可以试探提问,“能问个问题吗?”也可直截了当问“人民币贬值不贬值?”有的外国记者还给你个圈套“某某总统你好”,如果傻乎乎地站出来说“你好”,问题就出来了,再不回答就不礼貌,有经验的政治家脚步从来不停。因为在这儿耽误10分钟,那边的会见就可能迟到10分钟,那是不行的。所以,大部分政治家都是摇摇手,笑眯眯走过去,爱说什么说什么,装听不见,最多说上一句“记者朋友们好”,一边说一边走远,哪种语言的政治家都是这样。所以吴小莉要完成这个任务有困难,但是需要完成。因为凤凰台是抓住一次又一次历史机遇,在报道上充分表现自己,它才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强大的地位。所以吴小莉要完成这个任务。她很聪明,她找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借钱,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有点吃惊:“你没有钱?沦落到找我们借钱的地步?不可能啊。”她说:“我没有人民币。”“哦,那可以借给你。”掏出三张100元的她不要,说有点破旧了,等央视的记者把口袋里所有票子掏出来,她找了一张比较新的10块钱拿走了。

第二天在江泽民主席会见各国一把手的门口,记者们已站了快三个小时。20多个国家的一把手,江泽民要挨个谈一下。这天最后一个,跟泰国总理谈完了门一开,两位领导人出来了。一看这里还有一堆记者,吴小莉站在里面,江泽民很热情跟记者们说“哎呀,你们还在这儿等啊,辛苦了。”说完就要跟泰国总理走。就在这时候吴小莉把10块钱举起来了,大家知道吴小莉多高?1米75,跟青岛姑娘差不多。把10块钱高高举过头顶,她的声音比一般女人大,又当过主持人,声音响亮又清脆,大声调皮捣蛋地味道说:“请问江主席,我现在手里拿的10块钱,明年还能再值10块钱吗?”大家都知道,她问的是贬值不贬值。她要直接问“人民币明年贬值吗?”估计头也不会转过来。她这么问,江主席觉得很有意思,转过头来回答了和现场其他记者的问题,说“人民币不贬值”。

我讲这番话的时候,各位脑子里是不是想着吴小莉把10块钱举过头顶的样子?是不是想着江主席跟吴小莉回答的时候的那个场景?这是我的目的、我的追求,我要用语言在各位脑子里编织一幅幅相对清晰、相对完整、相对连贯的图景。我要没说好,大家脑子里图景是破碎的、是模糊的、是割断的。所以我要说,这是一个种类,让别人听懂。

第二就是理解,理解有时候很困难。有时候我们讲道理、讲政治、讲纪律、讲管理、讲数字,讲数、理、化的公式,这就很难。你说听懂了没有?真没法儿判定,把脑袋掰开也看不出来。只能从表面上看,第一看眼睛,人要听懂了眼神不一样;第二看表情,有时候听懂了微微一笑,眉毛一扬;第三是听大家呼吸,超过20个人会场要听懂了,呼吸是一致的,像今天这个会场大家呼吸是一致的,相信大家都听懂了。所以我们第一追求目光一致,第二追求表情一致,第三追求呼吸一致。

第三个层次的目的是说服别人

第三个层次的目的就是说服别人。不光让你听懂了,还要被我说服。认同、拥护、赞成、支持,原来支持我的人更加支持我;原来不支持我的人听完我讲以后觉得有道理,他也会调整变得支持我;原来不了解情况的人,听完我讲了以后觉得有道理,也支持我。

这就是我们三个层次的目的。当然最核心的还是第二个,有了第二个才会有第三个。把这三个层次的目的如果聚焦在一个点上,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就是聚焦在工作,也就是说三个目的指向是工作。换句话说,听完我讲话以后,“老师们、同志们,按照我所讲的去努力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演讲的真正目的。当然还有其他的目的是少量的,比如募捐演讲,指向的不是工作,是募捐箱。竞聘上岗演讲指向的是大家手里的打分表,给我打高分,选举演讲是大家手中的选票,选我当那个委员,别把我差额选下来了。

总之,准确、鲜明、生动,理解、认同、拥护、赞成、支持,最终落实到号召人们的行动,让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这是演讲的目的。

把这个意思搞清楚了,我们说演讲还有三个门槛要过:

第一个门槛就是紧张。

什么叫紧张?心理学家们考察过,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就是紧张。我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讲话可能不紧张,超出自己的范围,陌生的范围、更大的范围可能会紧张。为什么紧张?一想到“同志们怎么评价我?”一想到“大家一定在琢磨我”、“大家一定在指责我”、“大家一定在苛刻地评价着我”,顿时就紧张了。为什么?不想就不紧张。因为我们经常坐在台下琢磨台上讲话的人,现在轮到我们自己在台上了,就紧张。

紧张怎么克服?心理学家讲了两个对策,我以为有效,也有缺点。

第一个对策就是转移注意力,不注意台下就行了。怎么才能不注意?自己命令自己不行。心理学家要做点动作,最常见的,心理学家说得最多的既不影响别人,自己又容易做的动作就俩:比如握拳头,竞聘上岗,一个个进来,坐在门那儿候着,门外边那个非常紧张,马上轮到我了,怎么办?双手握拳,使劲,全身都绷紧了,有多少劲使大大劲,那么舒服站在那儿,再握紧了再放松,来那么三次,真的就不紧张了,有时候一次就行。真的认真做,你就认真做10秒,光想着握拳了,屋里发生了什么事儿你都给忘了,肯定不紧张,一秒钟紧张什么?比如坐主席台,今天省教育厅厅长,甚至教育部部长讲完,就是我讲,我代表我们单位讲,很紧张,他开始了,马上就该我了。你可以把手放在膝盖上,握拳放松。但是有的同志有点困难,放膝盖上握拳放松,一握拳脸上的肉跟着一块儿使劲,脸上也狰狞起来,这就有点问题了。

所以,心理学家说第二个动作更好,不影响别人又容易做的动作,深呼吸。站在那儿深深地吸一口气,氧气来得多了,然后徐徐地、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均匀地吐出来,再吸再吐出来,来个5~10次,别看同志们跟我面对面,渐渐削弱了对大家的注意,还会紧张吗?其实就是做点动作,分散注意力,就不紧张了。我们机关有个女同志,打乒乓球非常好,少年体校的,差一点做专业运动员了,一般人打不过她。工会搞比赛的时候,那经常第一,她跟我说,我上场就抖,拍子都抖,前几个球老出界,窝囊。问国家队教练,教练说这容易,你在球案子旁边蹲下站起来做10次就行了。这种动作在食堂做大家觉得是洋相,在球场上做管它呢,她说我就照着做了,没做到10次,做到五六次就觉得不紧张了,所以做点动作分散注意力很管用。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当主持人说“下面,欢迎某某主任、某某老师讲话”,你已经不紧张了,也握拳头了,呼吸也做完了,你说“同志们”,往前一看,哎,这些人怎么不看主持人了,一下脑袋过来全看我了!人们的习惯就是这样,谁刚上来,先看看怎么回事儿,所以每个人都仰脸瞪大了眼睛看着,看不见的人还伸出个脑袋。这种情景让台上这个人再一次过多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又紧张起来了,这时候怎么办?你总不能说大家等会儿,握握拳头再讲,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对策,好多书里面就是写着心理暗示,你不要把台下看成是有水平、有能力、有才华的教授专家,什么公务员、领导干部、企业家,不要把他们看成这样,把台下的人一律看成文盲,名字都写不好,加减乘除都算不出来,你跟这帮人讲还有什么不自信?有的还说把台下看成菜地,把每个人看成萝卜、白菜、土豆,还有的说把台下看成木桩。英语的原版的美国人书里面说“把台下看成是蚂蚁”,我估计翻译的人,顺手就写成什么菜地、文盲了,为什么他们说是蚂蚁?大家看那照片,阿根廷第一夫人演讲、奥巴马演讲,他们的场上都是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站在高处讲话,往台下一看可不是一大片蚂蚁的感觉?所以,所有心理学家说都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对有的人起作用,把心一横,管你是谁,爱谁谁,爱多大官多大官,就把你当成文盲,我就这么讲了,好不好就这样了。这样的人,10个有9个半都能成功。但是我们很多干部太真实了,从后台走上来,走到那讲台,一路就跟自己说“他们是文盲,他们是文盲”,走到讲台上说“同志们”,一看人家个个都是智慧的面孔、智慧的目光,哪个也不是文盲。所以怎能会不紧张?

我的办法非常简单,我训练主持人很多年,那就是练习,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大声地练习。比如说下午这个会,省城的会议,这个会议我没有参加过,估计会紧张,怎么办?吃完中午饭,把办公室门锁上,把电话拔了,自己大声练习两遍,开门就不怕了。有的同志说你到现场去,现场一个人没有,对着一大片椅子讲两三遍就走。过一个多小时人都坐满了,你又来了,再讲一遍,哪有什么紧张?所以练习是最好的办法,它有两个条件要做到:第一个条件是出声练习,有人问我说,在办公室里,我好好想想行不行?不行。因为想的句子在心里面是残缺不全的句子,你觉得想好了,你张嘴一说,主、谓、宾都得全,这时候语言就卡住了。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想跟谁说什么,真正到了那人面前,说的跟想的不一样。就跟游泳一样,岸上练的动作不起作用,必须下水,所以演讲的练习必须出声。

第二个门槛是缺少完整的练习。如果只练几段,上场还会紧张。就像游泳,你游30米歇会儿,游30米歇会儿,根本不可能上江河湖海,只有在游泳池连着游1 000米、2 000米不歇着,才敢上江河湖海。所以我们说,你要大声地、完整地练两三遍,就不紧张了。

我这里还想说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一生可能只有几次,幸运的同志能有十几次、几十次最重要的讲话场合,那一定要至少提前练习一遍,防止出洋相。你说这个稿浏览很多遍了,没发现一个不认识的字,等到台上一字不少读的时候才发现有个字不认识,跳也跳不过去了,念个白字,贻笑大方,很痛苦的。你说这个字当时让秘书改了,结果那一行改错了,念着念着找不着行了,句子对不上,当时在台上就紧张。所以,大声练习一遍,就能发现这些问题。比如我这个年龄的人,对列宁的名字很熟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年轻的时候说过很多遍,毛主席那个时候学马列,说了很多遍。现在普京的名字我说不上来,我为了讲课的需要,专门把梅德韦杰夫练了好多遍,就怕自己在台上讲课讲到一半说成“梅德杰韦夫”,或者说成“德梅韦杰夫”,那完了。所以必须要练,关键要练习,防止自己出洋相。有些洋相我们已经见到了,不便多提,实际练习至少一遍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第三个门槛是组织语句的能力不够。因为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三维立体空间,而你要讲话的时候,是沿着时间的线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三维立体空间转化成一维的线性语言是有难度的,要排语序,所以组织起来有困难。有同志不服气,说我们从两岁就开始说话,说到现在,说了四五十年了,你说我不会说话?这个地球上只有人类会说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