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云南主要湖泊水质及污染情况

云南主要湖泊水质及污染情况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根据云南省环保厅2014年9月发布的 《云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3年云南省主要湖泊的污染情况如下:九大高原湖泊达到Ⅰ~Ⅲ类标准水质优及良好的是泸沽湖、抚仙湖、洱海;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是阳宗海;达到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是滇池草海、滇池外海、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程海;8个湖泊 (水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 《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了全面反映云南省环境质量状况和全省环境监测工作成果,为政府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云南省环保厅组织全省监测部门以各州、市环境监测站所提供的国控、省控、部分州市控监测网点的263470个环境监测数据为主,编写了 《云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纳入云南省进行水质监测的湖泊、水库共134个,其中湖泊23个,水库111个,设置监测垂线71条,监测采样点415个,按枯、丰、平3个水期监测,每个水期采样2次,全年共获得水质监测数据共103223个。

一、云南省主要湖泊水质状况

(一)云南省主要湖泊水质概况

2013年,开展水质监测的134个湖泊、水库 (2013年纳入环境质量分析的增加了7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的水库)中,达到Ⅰ~Ⅱ类标准水质优的有68个,占50.8%;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有46个,占34.3%;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有9个,占6.6%;达到Ⅴ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的有2个,占1.5%;达到劣Ⅴ类水质重度污染的有9个,占6.8%。全省湖库水质总体良好。134个湖泊、水库中,有108个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占总数的80.6%。

2013年开展湖泊 (水库)营养状总值监测的湖库 (水体)共有49个,其中处于贫营养状态的有8个,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有29个,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有4个、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有4个、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有4个。

(二)云南省主要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概述

根据云南省环保厅2014年9月发布的 《云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 2013年云南省主要湖泊的污染情况如下:

1.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类别如表5-1:

表5-1 2013年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类别统计

九大高原湖泊达到Ⅰ~Ⅲ类标准水质优及良好的是泸沽湖、抚仙湖、洱海;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是阳宗海;达到劣Ⅴ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的是滇池草海、滇池外海、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程海;8个湖泊 (水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与上年相比,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体主要水质超标: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滇池草海总氮年均监测值有所下降,其他指标有所上升;滇池外海、洱海化学需氧量下降,其余湖泊化学需氧量明显上升。

九大高原湖泊46条入湖河流,51个监测断面监测表明 (滇池外海的五甲宝象河、六甲宝象河断流),断面达到I~II类标准水质优的断面有6个,占11.8%;达到Ⅲ类标准水质良好的断面有1个,占1.9%;达到Ⅳ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的断面有15个,占29.4%;达到V类标准水质中度污染的断面有6个,占11.8%;达到劣V类标准重度污染的断面有23个,占45.1%。2013年7个监测断面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达标率为13.7%,与上年相比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断面增加了2个断面,达标率提高4.1%。

2.九大高原湖泊营养指标如表5-2:

表5-2 九大高原湖泊主要污染指标值

3.九大高原湖泊污染情况

(1)滇池草海。

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Ⅳ类),超标指标为生化需氧量、总磷、化学需氧量 (劣V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69.2,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滇池草海水质仍为劣V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总氮年均值有所下降,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化学需氧量略有上升,营养状态仍为中度富营养。

7条入湖河流的7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2)滇池外海。

滇池外海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Ⅲ类)。

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劣V类)、总磷、高锰酸盐指数(V类)、生化需氧量 (Ⅳ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67.6,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滇池外海水质仍为劣V类,水质稳定,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年均值略有下降,营养状态仍为中度富营养,营养状态指数下降0.80。

11条入湖河流的23个监测断面 (五甲宝象河、六甲宝象河断流)中有3个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余20个断面水质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3)阳宗海。

阳宗海水质类别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未能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Ⅱ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砷 (Ⅳ类)、总磷、化学需氧量 (Ⅲ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44.1,处于中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湖体主要水质超标指标由砷、总磷变为砷、总磷、化学需氧量,砷年均值上升0.005毫克/升,营养状态仍为中营养,但营养指数较上年上升0.4。

3条入湖河流中2个监测断面 (阳宗大河、七星河II类)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4)洱海。

洱海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良好,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Ⅱ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总磷 (Ⅲ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40.1,处于中营养状态,总氮单独评价仍为Ⅲ类。

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指数略有下降,总磷略有上升。

7条入湖河流的10个监测断面中,除弥苴河银桥村、万花溪喜洲桥断面水质为II类,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外,其余8个断面均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5)抚仙湖。

抚仙湖水质类别保持I类,水质优,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I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19.4,处于贫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抚仙湖水质与营养状态均保持稳定,营养指数较上年有所上升。

3条入湖河流的3个监测断面水质均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6)星云湖。

星云湖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Ⅲ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p H值、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 (劣V类)、高锰酸盐指数 (V类)、生化需氧量 (Ⅳ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70.7,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星云湖水质仍为劣V类,水质稳定,化学需氧量、总氮略有上升。

3条入湖河流的3个监测断面水质均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7)杞麓湖。

杞麓湖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Ⅲ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总氮、化学需氧量 (劣V类),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 (V类),总磷、氟化物 (Ⅳ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71.9,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上升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化学需氧量、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有所上升。

入湖河流入湖口水质为劣V类,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8)程海。

程海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Ⅲ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p H值、氟化物 (劣V类),化学需氧量(V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41.4,处于中营养状态。

剔除“p H值、氟化物”(自有监测数据以来一直较高),水质类别为V类,水质轻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V类)。

与上年相比,程海化学需氧量略有上升,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营养状态保持略有上升。

(9)泸沽湖。

泸沽湖水质类别为I类,水质优,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I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14.1,处于贫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泸沽湖水质与营养状态均保持稳定。

(10)异龙湖。

异龙湖水质类别为劣V类,水质重度污染,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Ⅲ类),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氮 (劣V类)、生化需氧量、总磷 (V类)、石油类 (Ⅳ类),全湖平均营养状态指数为78.3,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与上年相比,异龙湖水质仍为劣V类,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年均值、营养状态指数均略有上升。

入湖河流城河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二、九湖流域畜禽养殖及粪便产生、流失情况

2005年,云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对由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主完成的 《云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通过。根据该报告对畜禽养殖污染情况的预测模型选择:

由于畜禽养殖业发展在 “十五”和 “十一五”期间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增长,加之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受市场作用和影响明显,因此要选取适宜的预测模型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对 “九五”云南省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分析,云南的发展基本符合线性模型,年增长率为6%。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调查,云南主要肉类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6%进行预测,预测种类包括猪和牛这两个主要种类,预测公式为:

A=AO(1+B%)N

其中:A为预测年某种畜禽的存栏数量;

AO为预测基础年某种畜禽的存栏数量;

B为年际变化的增长率;

N为预测的年际间隔。

(一)九大高原湖泊流域主要畜禽种类分布情况

生猪出栏数看,2012年出栏数最多的是星云湖流域,占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总数的29%;其次是洱海流域,占总数的27%;第三位是滇池流域,占总数的25%。其他六大湖泊流域只占总数的19%。

从生猪存栏数看,2012年存栏数最多的是洱海流域,占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存栏总数的37%;其次是滇池流域,占总数的28%;第三位的是抚仙湖流域,占总数的11%。其他六大湖泊流域只占总数的24%。

九大高原湖泊流域中,牛出栏数最多的是洱海流域,占总数的62%;滇池流域和杞麓湖流域均占总数的11%,列第二、三位。其余六个湖泊流域只占总数的16%。大理要建设成为云南省商品牛基地,所以洱海流域牛的出栏数最多。

各湖泊洱海流域中,牛存栏最多的是洱海流域,占总数的56%;其次是滇池流域,占总数的18%;第三位是抚仙湖流域,占总数的10%。其余六个湖泊流域只占总数的16%。

(二)全省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产生状况

1.全省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权威性,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资料,确定主要畜禽种类粪尿中COD、BOD、TP、TN、NH3-N等污染物的系数见表5-3:

表5-3 畜禽粪便中污染物平均含量

(1)全省COD的产生总量为333.4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87万吨,元江红河水系76.8万吨,珠江水系67.6万吨,澜沧江水系61.7万吨,怒江水系27.5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12.9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产生总量为11.8万吨,其中,洱海5.5万吨,排第一;滇池2.6万吨,排第二;抚仙湖1.2万吨,排第三。

(2)全省BOD的产生总量为277.6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72.8万吨,元江红河水系63.1万吨,珠江水系56.9万吨,澜沧江水系51.1万吨,怒江水系23.1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10.7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产生总量为10.2万吨,其中,洱海4.7万吨,排第一;滇池2.4万吨,排第二;抚仙湖1.1万吨,排第三。

(3)全省NH3-N的产生总量为34.2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8.9万吨,元江红河水系8.0万吨,珠江水系6.8万吨,澜沧江水系6.4万吨,怒江水系2.8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1.3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产生总量为1.16万吨,其中,洱海0.56万吨,排第一;滇池0.25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12万吨,排第三。

(4)全省TP的产生总量为17.0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4.7万吨,元江红河水系3.7万吨,珠江水系3.5万吨,澜沧江水系3.1万吨,怒江水系1.4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0.6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产生总量为0.67万吨,其中,洱海0.29万吨,排第一;滇池0.17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07万吨,排第三。

(5)全省TN的产生总量为83.1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22.1万吨,元江红河水系19.2万吨,珠江水系16.5万吨,澜沧江水系15.5万吨,怒江水系6.7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3.1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产生总量为2.8万吨,其中,洱海1.4万吨,排第一;滇池0.58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3万吨,排第三。

2.全省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的流失量

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资料,畜禽粪便中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流失系数见表5-4:

表5-4 畜禽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流失率 (%)

根据流失比例及粪便产生总量核算,2012年全省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年流失量如下:

(1)全省COD的流失量为37.4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9.8万吨,元江红河水系8.5万吨,珠江水系7.7万吨,澜沧江水系6.9万吨,怒江水系3.1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1.4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流失量为1.34万吨,其中洱海0.63万吨,排第一;滇池0.3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14万吨,排第三。

(2)全省BOD的流失量为25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6.6万吨,元江红河水系5.6万吨,珠江水系5.2万吨,澜沧江水系4.6万吨,怒江水系2.1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1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流失量为0.95万吨,其中洱海0.43万吨,排第一;滇池0.22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1万吨,排第三。

(3)全省NH3-N的流失量为9.01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2.32万吨,元江红河水系2.14万吨,珠江水系1.78万吨,澜沧江水系1.69万吨,怒江水系0.73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0.35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流失量为0.29万吨,其中洱海0.15万吨,排第一;滇池0.06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03万吨,排第三。

(4)全省TP的流失量为2.04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0.55万吨,元江红河水系0.46万吨,珠江水系0.42万吨,澜沧江水系0.37万吨,怒江水系0.17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0.08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流失量为754吨,其中洱海346吨,排第一;滇池185吨,排第二;抚仙湖82吨,排第三。

(5)全省TN的流失量为22.26万吨。按水系分,金沙江水系5.76万吨,元江红河水系5.28万吨,珠江水系4.4万吨,澜沧江水系4.17万吨,怒江水系1.8万吨,伊洛瓦底江水系0.86万吨。九大高原湖泊的流失量为0.71万吨,其中洱海0.36万吨,排第一;滇池0.14万吨,排第二;抚仙湖0.08万吨,排第三。

三、农田面源污染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保证,现代作物产量至少有1/4[2]是靠化肥获取的。目前云南省化肥农田施用量已达到357.3千克/公顷,因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化肥施用量也不同,一般城镇郊区经济较发达,有机肥缺乏,人们为追求高产而滥用化肥的现象比较普遍。

云南省农田氮素化肥利用率只占施氮量的30%~40%,施入土壤的氮肥大部分进入环境中,随施氮量增加,流失量也增大。蔬菜产区有相当面积分布在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沿岸,大量冲刷进入地表水,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污染治理的难度。以滇池为例,沿岸34260公顷农田,若按昆明市农田亩均分别施用氮肥48.65千克和磷肥29.18千克,以氮肥流失率20%和磷肥流失率16%计算,每年从沿岸农田中进入滇池水体的氮和磷分别为5000吨和239.9吨[1],成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污染难于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