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蜘形纲蝗虫天敌

蜘形纲蝗虫天敌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蛛形纲节肢动物俗称蜘蛛,也称螨,是东亚飞蝗的主要天敌之一,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密度也较大,在控制蝗虫发生方面有较显著作用。在蜘蛛中另一种类常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的胸部、腹部的节间,翅芽及成虫后翅的基部等处。在1头蝗虫身上可寄生1头至数十头。据安新县植保站在白洋淀蝗区调查,蝗虫蛛形纲天敌有2目、11科、46种 。田间蛛量有时可达总蛛量的50%以上,为蝗虫、叶蝉、飞虱的主要天敌之一。雄蛛体长5.5mm。

蛛形纲节肢动物俗称蜘蛛,也称螨,是东亚飞蝗的主要天敌之一,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密度也较大,在控制蝗虫发生方面有较显著作用。捕食蝗蝻的主要种类有星豹蛛、草间小黑蛛、沟渠豹蛛、中华狼蛛、拟环纹豹蛛、黑腹狼蛛、斜纹猫蛛等,这些蜘蛛可捕食1~3龄幼蝻,特别是刚孵化的1龄蝻和蜕皮的蝻。它们捕食方法有两种:一是游猎形式的方法,在地表迅速爬行,随时捕捉蝗蝻;二是结网形式,发现蝗蝻落网,就立刻冲上去,用丝把蝗蝻紧紧捆绕起来,拖入蛛室。在蜘蛛中另一种类常可寄生在蝗蝻和成虫的胸部、腹部的节间,翅芽及成虫后翅的基部等处。在1头蝗虫身上可寄生1头至数十头。据安新县植保站在白洋淀蝗区调查,蝗虫蛛形纲天敌有2目、11科、46种 (表4-8)。

表4-8 白洋淀蝗区蛛形纲蝗虫天敌种类 (河北安新)

续表

1.草间小黑蛛 草间小黑蛛 (Erigomidium graminicola)属微蛛科。雌蛛体长2.8~3.9mm。体赤褐色,略有光泽。头胸部卵圆形。颈沟、放射沟、中窝、眼等处色较深。前眼列略后凹,后眼列端直,前、后侧眼互相邻接。螯肢前、后齿堤各5齿,前齿堤齿较大。步足淡黄色。腹部灰黑色,长卵圆形,密布细毛。雄蛛体长2.5~3.3mm,色较雌蛛深。螯肢前侧面显著隆起,有许多小疣及毛,内侧中部有1个大齿,齿端有1根长毛。触肢膝节末端下方有1个三角形突片。腹部腹面灰褐色,两侧有1排浅色斑点。多捕食蝗蝻、飞虱、蚜虫、二化螟、玉米螟等,1只草间小黑蛛每天可取食蝗蝻2~3头。雌蛛一生产卵袋2~15个,每卵袋含卵10~71粒;1年发生5代,常占田间蜘蛛总量的40%以上。

2.八斑球腹蛛 八斑球腹蛛 (Theridion octomaulatum)属球腹蛛科。雌蛛体长2~3mm。背甲白色或淡褐色,自眼列往后有1条宽的黑色纵带。2列眼的大小及间距几相等。中窝圆形。下唇淡黄色,宽大于长。胸板、触肢及步足均为淡黄色。腹部背面白色,有4对点状黑斑,故名。腹面白色,外雌器两侧书肺部有三角形黑斑;有的个体在腹面两侧有黑色纵斑,中间有1块黑斑。雄蛛体长2.0mm。螯肢基节背面有1个较大的突起。腹部背面灰褐色,4对黑斑变异较大,有的清楚,有的仅有1对黑斑,而腹部前后端均呈黑色。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成熟,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产卵,每雌蛛产卵1袋,卵袋白色圆球形,卵袋内一般含卵25粒。田间蛛量有时可达总蛛量的50%以上,为蝗虫、叶蝉、飞虱的主要天敌之一。

3.沟渠豹蛛 沟渠豹蛛 (Pardosa laura)属狼蛛科。雌蛛体长5.1~6.5mm。背甲正中斑黄橙色,其窄长部的两侧缘的缺刻不明显。眼区黑色,有灰黄色长毛覆盖。除亚侧缘有淡色纵纹外,背甲其余部分多为黑褐色。前眼列背面观后凹,前面观平直,后中眼最大。螯肢前齿堤2齿,后齿堤3齿。胸板周缘有1条黑色边,中部有1块 “V”形黑斑,有的个体胸板几乎呈黑褐色,只有胸板中部有1小块淡黄色斑。步足黄橙色,有黑色环纹。步足多刺。雄蛛体长3.8~4.8mm。体形似雌蛛,色泽较暗。触肢上密生黑色毛。5月上旬田间出现成蛛甚多,一般在近水的草地和稻田中较多。多捕食蝗虫、飞虱、叶蝉等。

4.拟环狼蛛 拟环狼蛛 (Lycosa pseudoannulata Boesenberg)属狼蛛科。雌蛛体长7.2~10.5mm。体灰褐色,体上有灰色和白色毛。面部下宽上窄,两侧缘斜坡状,微外凸成弧形。第1眼列短于第2眼列,第2眼列最大。胸板上在第1、第2对,第2、第3对和第3、第4对步足基节间部位各有1对黑褐色斑点,但有的个体不显著。胸板色泽在不同个体间也有较大差异。腹部背面心脏斑矛形,斑的两侧有数对椭圆形斑,各斑中各有1个小黑点。外雌器中部有1个长突起,易于鉴别。雄蛛体长7.0~8.5mm,色泽较暗,有的胸板全部黑褐色,有的头部也有类似豹蛛的 “T”字纹。拟环狼蛛为蝗区优势种,常活动在地面和稻田水面。捕食时动作快而猛,捕食量大,多以蝗蝻、飞虱、叶蝉、稻螟蛉、稻纵卷叶螟为食,日捕食蝗蝻3~5头。5月上中旬出现带卵袋成蛛,每卵袋含卵35~225粒,一般100粒左右,卵孵化期7~15天,有的达30天以上,孵化时间随温度而异。一雌蛛产卵袋5个,一生产卵量达500粒。1年发生2~3代,寿命长达219~391天,最长可达3年左右。

5.四点亮腹蛛 四点亮腹蛛 [Singa pygmaea(Sundevall)],属圆蛛科。雌蛛体长3.5~4.0mm。背甲黄褐色,颈沟深褐色。步足黄色。腹部卵圆形,赤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背面中央有1块白色纵斑,两侧较深,有4个显著的黑色圆斑。腹面中面及纺器周围黑色。雄蛛体色较鲜艳。触肢器中部抱握器呈钩状。稻田常见种,布网于水稻植株间,网小型。捕食蝗蝻、飞虱、叶蝉等,日捕食量2~3头。产卵时将稻叶卷折成卵室,外形似粽子状,在稻田很醒目。每卵袋有卵20~113粒。产卵期为6~8月。卵期6~17天,随温度高低而异。平均温度25℃时,幼蛛历期25~40天。幼蛛腹部背面有两对明显的黑斑,或连成两条黑纹。

6.横纹金蛛 横纹金蛛 (Argiope bruennichii),属圆蛛科。雌蛛体长18~24mm。头胸部呈卵圆形,背面灰黄色,密被银白色毛。螯肢基节、触肢、颚叶和下唇皆黄色。中窝横向,颈沟和放射线均为深灰色。胸板中央黄色,边缘黑色。步足黄色,上有黑点或黑色刺,自膝节至后跗节各节均有黑色轮纹。腹部长椭圆形,背面黄色,前端两侧肩部各有一隆起。从前至后有10条左右黑褐色横纹,故称横纹金蛛。腹部腹面中央有黑色斑。雄蛛体长5.5mm。腹部背面淡黄色,无黑色斑纹。在草上或田边结垂直圆网,通过网中心有1条上下相对的锯齿状白色丝带。一般在清晨结网,多捕食蝗虫、叶蝉、飞虱等。如有活动的昆虫触网,就前往捕缚食之。

7.斜纹猫蛛 斜纹猫蛛 (Oxyopes sertatus L.Koch)属猫蛛科。雌蛛体长7.4~8.5mm,头胸部橘黄色。头部较高,前缘垂直。前眼列强烈后凹,后眼列强烈前凹,眼排成4列。前中眼最小,后3列较大。各眼周围有一些白毛。胸板上被稀疏黑色长毛。步足长,橘黄色,在腿、膝、胫、后跗节上均生有多根黑色长刺,跗节末端3爪。各足腿节腹侧有1条黑色纹,胫节基端内、外侧各有1个黑斑。腹部较窄长,后端较尖。背面中部及两侧有红棕色斑纹,腹面黄色,中部有1条黑褐色条纹。雄蛛体长6.3~7.4mm。形同雌蛛,腹部较窄。行动敏捷,善跳跃。捕食蝗蝻、飞虱、叶蝉等。日捕食5~29头。5~6月间大量出现并交配。卵多产于叶片上半部,每头雌蛛每次可产卵50~73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