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虫纲蝗虫天敌

昆虫纲蝗虫天敌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河北省滨湖蝗区有丰富的蝗虫天敌资源,初步认定有昆虫天敌5目、11科、68种,多以鞘翅目的虎甲、步甲、芫菁和膜翅目的姬蜂科、黑卵蜂科、蜂虻科等为主。飞蝗黑卵蜂1年发生3代。成虫的寿命平均15天,最长的34天,最短的2天。拟麻蝇袭击蝗虫中午多于下午,晴天多于阴天。被击中后5小时内即有50%的蝇蛆已钻入蝗虫体内,12小时内可全部钻入体内。蝗虫被寄生后飞翔力显著减弱,食欲大减或不取食。

河北省滨湖蝗区有丰富的蝗虫天敌资源,初步认定有昆虫天敌5目、11科、68种,多以鞘翅目的虎甲、步甲、芫菁和膜翅目的姬蜂科、黑卵蜂科、蜂虻科等为主。

1.飞蝗黑卵蜂 飞蝗黑卵蜂 (Scelio uvarovi Ogloblin)是以东亚飞蝗蝗卵为寄主的寄生蜂。属膜翅目、细蜂总科、缘腹细蜂科。蝗卵寄生率一般年份在10%左右,个别年份达50%,局部蝗区有的年份寄生率可达90%。

飞蝗黑卵蜂1年发生3代。第3代的蜂卵产在东亚飞蝗 (秋蝗)卵内越冬。寄生蜂的幼虫期在温度22~30℃之间,其发育天数为22~24天。发育始点温度为16.3℃,有效积温为309.3日度;成虫羽化温度为20~30℃之间,以25℃为最适。第1代成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第2代成虫7月底、8月初开始羽化,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第3代成虫8月底至9月初羽化,9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有些年份可延续到10月下旬。成虫的寿命平均15天,最长的34天,最短的2天。

成虫可在羽化当日交配,交配后,雌蜂即寻找蝗卵产卵,尤其寄生新产的蝗卵。当寻到蝗卵后,成蜂迅速钻入卵块内,并做成一个隧道,便于出入。雌蜂产卵时,先将腹部末端内白色针状产卵器探刺蝗卵,往复多次,然后排卵寄生。

飞蝗黑卵蜂为单寄生,在1粒飞蝗蝗卵内中寄生1次,只能孵化1头寄生蜂。飞蝗黑卵蜂除寄生于东亚飞蝗蝗卵外,还能寄生于大垫尖翅蝗和中华剑角蝗的蝗卵。

2.中国雏蜂虻 中国雏蜂虻 (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属双翅目、短角亚目、蜂虻科 (Bombyliidae)、蜂虻亚科 (Bombyliinae)。

成虫为中型,体粗壮,多绒毛,外形似蜂。体长12~14mm,足细而长,前中足等长,10mm左右,后足长14mm左右,足前端只有2个爪垫,无中垫。头半球形,复眼大,雄性为合眼式,雌性为离眼式。触角3节,短而粗,呈黑色,长约3mm。吻直长,伸出在前面,内生口针3根。胸部隆起,翅1对,很发达。腋瓣明显。腹部8节。卵长椭圆形,长0.7~0.8mm,宽0.3~0.4mm,初产时灰色,稍透明,后逐渐变成褐色。幼虫 “C”字形,腹面稍扁平,为无足式。头小,不突出而向下,凌晨缩入胸部。胸部3节,腹部9节。后气门位于腹部第8节上,各体节两侧具有小突起。蛹为裸蛹,初化蛹时为乳白色,后渐变黄褐色。体长11~13mm,头部着生刺突4对,胸部各节两侧具胡刺突2对。腹部各节两侧有对称的凸起,其上着生撮刚毛,各节背面中央着生1排排列整齐的刺突及刚毛。腹部末端有尾刺。

3.锯角豆芫菁 锯角豆芫菁 (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属鞘翅目、芫菁科。成虫是豆科植物的害虫,幼虫取食蝗卵。在沿海地势较低洼、盐分较高的地方,其取食蝗卵的作用大,有的年份高达35%。

成虫翅鞘黑色,边缘灰白,左右翅的中央具灰白色纵条,喜欢栖聚在伞形科植物花上。雌成虫喜欢将卵产在较坚硬的地表,如路边、渠埂等特殊环境的杂草场所。这些环境也常常是飞蝗喜欢产卵的地方。1头雌豆芫菁成虫一生产卵70~150粒。卵期14~22天。幼虫孵化后称三爪蚴,由13节组成,头部较大,自胸部到腹部逐渐变狭,末端有1对较长的刚毛,胸部有3对细长的足,并各具3爪。头部有发达的上颚,是摄取食物的利器。初孵化的三爪蚴可以在地表迅速爬行,当发现蝗虫卵块时就钻入卵块内取食卵粒。第2龄幼虫后不能再爬行,而后化蛹,再羽化为成虫。取食蝗卵的除锯角豆芫菁外,还有中国豆芫菁、眼斑芫菁、大斑芫菁等9种芫菁均可捕食蝗卵。

4.线纹折麻蝇 线纹折麻蝇 (Blaesoxipha lineata)亦称拟麻蝇,属双翅目、麻蝇科,是常见的蝗虫天敌,除寄生飞蝗外,尚可寄生花胫绿纹蝗、小车蝗、长翅素木蝗、中华剑角蝗等。

雄成虫全身灰黑色,体长9~10mm;雌成虫灰白色,暗淡无光,体长10~11mm。第1龄幼虫身体非常细小,体长0.5~0.6mm,暗白色不带黑环;第3龄幼虫全身白色,腹内脂肪体发黄,体长10mm,体宽4mm。蛹浅红色或深红色,长8~9mm,宽3~4mm。

拟麻蝇寄生蝗虫的方式是当蝗虫起飞后即行袭击,当飞蝗被产上麻蝇幼虫后,飞蝗就突然落地,不停地用力扑翅、蹬足,或用足搔拨全身,发出 “哧哧”扑翅声,呈现不安状态。不曾为拟麻蝇 “击中”的飞蝗,一般不敢再飞翔。拟麻蝇还可在蝗虫蜕皮、产卵静止不动时将蝇蛆产入蝗虫体内寄生。拟麻蝇袭击蝗虫中午多于下午,晴天多于阴天。蝇蛆寄生的部位以后翅为最多,前翅及腹部的背面较少。蝇蛆落在翅上以后,即向翅基部蠕动,在2小时内,即可全部集中在较湿润的翅窝中,或中、后胸交界处。最快的可以在10分钟之内潜入腹部背面的节间膜之间。被击中后5小时内即有50%的蝇蛆已钻入蝗虫体内,12小时内可全部钻入体内。经解剖检查,1头飞蝗体内最多的有蝇蛆75头,少的3~5头,平均24头。蝗虫被寄生后飞翔力显著减弱,食欲大减或不取食。体内寄生蝇蛆多的死亡时间快。最快的于寄生后的第2天死亡,一般的3~5天死亡,7天内全部死亡。

5.蚂蚁 蚂蚁 (Monomorium glyciphilum Smith)捕食蝗虫,是近年来各地防蝗工作者一致公认的事实。然而人们对蚂蚁的种类、分布、密度及它们在自然界食蝗虫的作用,很少被人注意。蚂蚁捕食蝗虫的事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被人们发现了。其实蚂蚁是东亚飞蝗幼蝻的强大天敌。

在我国各类蝗虫发生区中均有大量的蚂蚁,蚂蚁捕食蝗蝻的作用不可低估,关于蚂蚁的种类尚没人鉴定。我们常见到的,根据蚂蚁的身体大小和颜色,可粗分有4种,即大黑蚂蚁和大黄蚂蚁,小黑蚂蚁和小黄蚂蚁。这些种类的蚂蚁,数量大,分布广,是其他种类的天敌不可比的。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有组织、有分工,并有神秘而灵敏的嗅觉感官。善于爬行,集结迅速。有捕获猎物的高超本领。在蝗区蚂蚁主要捕食刚孵化的幼蝻及1~2龄蝗蝻,而对蜕皮时的蝗蝻及产卵雌虫等能群起攻之,甚至产入土壤中的蝗卵也不放过。1998年将800粒秋蝗卵放入饲养笼内,并埋入3cm土中,10天后,蚂蚁吃掉431粒,占蝗卵粒数的53.9%。

在白洋淀蝗区查蝗工作者不难看到蚂蚁捕食蝗蝻的整个搏斗过程。尤其是正在孵化出土的蝗蝻,尚未脱去白色的胎衣时,就被一群小黑蚂蚁逐个吃掉,出1个吃1个。蚂蚁不仅吃刚孵化的1龄蝻,甚至5龄蜕皮蝗蝻也能吃掉,因为蚂蚁的数量多,1只蚂蚁咬住,其他众多的蚂蚁随之而来,尽管5龄蝻挣扎,也逃不掉。有时还将蝗蝻拖入蚁穴。

1998年夏蝗发生时在白洋淀蝗区调查,共取样点30个,有蚁样点100%,蚂蚁651头,每样点平均21.7头,最多每点113头;蜘蛛13头,每样点平均0.4头;蛙类4头,每样点平均0.1头。作者认为,蚂蚁类应属东亚飞蝗的重要天敌之一,对其捕食蝗虫,觅食地下蝗卵的作用不能低估。

6.中国虎甲 中国虎甲 (Cicindela chinensis De Geer)属鞘翅目,虎甲科。体长17.5~22mm,头、胸、足和腹部腹面具强烈金属光泽。头和前胸背板的前、后缘绿色,背板中部金红或金绿色。鞘翅底色深蓝,无光泽,沿鞘翅基部、端部、侧缘和翅缝翠绿色。在距翅基1/4处有1条横贯全翅的金红色或金绿色横带。足绿色或蓝绿色,前、中足腿节中部具红色光泽。复眼大而突出。触角细长,丝状,1~4节光亮绿色或蓝绿色,其余7节暗黑色。上唇蜡黄色,周缘黑色,中央有1条黑纵纹,前缘有5个锯齿。上颚强大,内缘3个大齿。雌虫上颚基半部背面、雄虫背面超过2/3蜡黄色。鞘翅盘区有3个黄斑,肩胛下面有1个小圆斑,中部有1个两端粗中间细的斜横斑,有时此斑分为上下两个小斑,在距翅端有1个横圆形斑。

生活周期一般2~3年。雌虫产卵于土中,幼虫生活于穴内,共有3个龄期,老熟幼虫在土穴内化蛹。成虫、幼虫均具捕食性,在蝗区常作为捕食性天敌利用。

7.金星步甲 金星步甲 [Calosoma(Campalita)chinenese Kirlly]属鞘翅目,步甲科。体长25~33mm。体背面一般铜色,有时黑色,鞘翅星点闪金光或金绿光泽,腹面及足近黑色。头及前胸背板密被细刻点。触角长度几乎达体长之半。前胸背板宽长之比约3∶2,侧缘接近弧形,中部以后较为平直,中部之前最宽,侧缘毛2根,分别位于中部之前及后角之前;后角端部叶状,向后稍突出,侧缘在基部明显向上翘,基凹较长,约占基部1/3。鞘翅近长方形,两侧近乎于平行,或于肩后稍膨出;星行3行,行间无明显条沟或瓦形纹,而为分散的小粒突。中、后足胫节弯曲,雄虫更明显,雄虫前足跗节基部3节膨大。本种为蝗区常见的步甲,捕食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多种幼虫,在飞蝗大发生时,其捕食及杀伤力很大。

白洋淀蝗区蝗虫天敌较丰富,安新县植保站经多年普查及查阅有关资料,初步认定白洋淀滨湖蝗区有昆虫天敌5目、11科、68种 (表4-7)。

表4-7 白洋淀昆虫纲蝗虫天敌种类 (河北安新)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