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衡水湖蝗区

衡水湖蝗区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衡水湖俗称千顷洼,为河北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河北省重点蝗区之一。衡水湖蝗区总面积0.863万hm2,其中冀州市占81%,桃城区占19%。西大湖蝗区为内陆低洼地,近20年未曾大面积蓄水。通过改造,大大压缩了东亚飞蝗的适生环境,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减轻,目前属于一般蝗区。但在西大湖东部及湖区内排水渠、地势特别低洼的区域,仍然生长着芦苇及多种禾本科杂草,仍具有发生东亚飞蝗的隐患。

衡水湖俗称千顷洼,为河北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河北省重点蝗区之一。衡水湖蝗区总面积0.863万hm2,其中冀州市占81%,桃城区占19%。

西大湖蝗区为内陆低洼地,近20年未曾大面积蓄水。2000年以前,每逢雨季,西大湖杂草丛生,飞蝗连年发生。为了减轻蝗虫基数,每隔3~4年进行1次化学防治。2000年,在农业部及省站防蝗专家的建议下,冀州市组织对西大湖蝗区西部进行了土地平整、挖排水沟、修建鱼塘等人工改造,目前多数地方种植了棉花、向日葵等东亚飞蝗不取食的作物。通过改造,大大压缩了东亚飞蝗的适生环境,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减轻,目前属于一般蝗区。但在西大湖东部及湖区内排水渠、地势特别低洼的区域,仍然生长着芦苇及多种禾本科杂草,仍具有发生东亚飞蝗的隐患。

东大湖和东小湖由于湖区水位较浅,受自然降雨、大气蒸发和人为用水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湖区脱水面积变化较大,适宜飞蝗滋生活动的环境较少,且周边多邻近村庄或耕地,人畜活动较多,对飞蝗的发生较为不利,因而发生为害较轻。1992~1996年湖区脱水面积逐年加大,适宜飞蝗发生的天然场所越来越多。1993年发生了高密度群居型夏蝗,发生面积达0.32万hm2,蝗蝻最高密度达5000头/m2以上。以后连续几年没有高密度、大面积蝗情发生,但田间虫源基数逐年积累。1997年湖水的补蓄靠引黄河水补济,由于湖水补蓄主要在11月份进行,因此对东亚飞蝗的发生繁殖几乎没有影响。1997年后,衡水市连年干旱,农业灌溉用水成为了湖区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每年的3月底4月初,湖区脱水面积一般达到30%,5~6月份往往只有湖中心的古河道有水,其他地方成为荒草地、烂碱滩、半沼泽地,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东亚飞蝗的发生, 1997~2000年连续4年东亚飞蝗出现了6次大发生 (1997年夏蝗、1998年夏秋蝗、1999年夏秋蝗、2000年夏蝗),4年发生面积超过了1.67万hm2。近年来该区域飞蝗发生情况表明,湖区水位变化是影响该区域飞蝗发生轻重的最主要因素,只要上年度和本年度年降雨量小于400mm,7~8月份降雨量小于150mm,上年度湖区9月份秋残蝗产卵期脱水面积达1/4以上,翌年东亚飞蝗大发生概率较高。1992年全年降水仅205.2mm,7~8月份降雨量125.7mm,蝗区脱水面积达0.46万hm2,导致1993年夏蝗大发生。1997~1999年,年降水量分别为216.9mm、420.1mm、250.3mm,连年干旱造成湖区水位持续下降,脱水面积加大,出现了1997~2000年东亚飞蝗连续4年较大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