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

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

时间:2024-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生产蔬菜的各类大棚均能用于草莓栽培。大棚栽培棚架高、跨度大、操作方便、热容量大、保温性能比小拱棚好。大棚内还可进行间作,在严冬时大棚内还可再扣小棚或其他技术措施,因此塑料大棚是当前进行草莓半促成栽培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如夜间温度达不到要求,可在大棚内加扣小拱棚,必要时小拱棚再加盖草帘,但白天小拱棚要撤除。草莓花期对高温极为敏感,温度超过35℃花粉受粉能力降低,而夜温降到0℃以下使雌蕊受害。

目前,国内生产蔬菜的各类大棚均能用于草莓栽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跨度6米的铁制大棚架,牢固结实,抗风雪性能好,可连续使用10年以上,每亩需投资10000元左右。这种结构大棚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另一种是竹木结构大棚架,造价低,取材容易,可连续使用2~3年,每亩需投资1000元左右。

大棚栽培棚架高、跨度大、操作方便、热容量大、保温性能比小拱棚好。大棚内还可进行间作,在严冬时大棚内还可再扣小棚或其他技术措施,因此塑料大棚是当前进行草莓半促成栽培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与小拱棚栽培相比,大棚栽培技术较为复杂,要有一定的保温栽培设施,为确保草莓在冬季早春寒冷季节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改变日照时间,喷赤霉素以及低温处理等等,目的是使草莓花芽分化提早开始,从而大幅度提早草莓成熟期,较当地露地栽培提早1~2个月左右,所以对培育壮苗要有比露地栽培更为严格的要求。

半促成栽培的健壮苗标准要求根茎粗、叶柄短粗、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敦实、根系发达、粗根多而新鲜、5~6片展开叶、全株重20~30克,其中根系占单株鲜重的40%。

(1)定植时期。定植时期的迟早对着果与产量影响很大,与畸形果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半促成栽培的定植适宜时期,长江流域约在10月中下旬,即10月15—25日,也就是当外界自然气温达15~17℃时定植较为适宜。如果到11月上旬以后,气温和土温都已降低,草莓休眠期来临,新根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如果在10月前定植,此时正是草莓即将结束花芽分化的不安定时期,移栽断根容易引起畸形果和过早现蕾,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各地区可根据本地气候条件,掌握在10月上中下旬适时定植,这样在覆盖薄膜之前,根系充分伸长,更快地吸收养分,使植株体内积累充分的贮藏营养,对以后的早熟高产是十分有利的。

(2)定植方法。半促成栽培是在低温和短日照条件下,促使植株生长发育,并使植株连续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所以既要苗子好,又要地力壮,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定植前半个月,一定要增施有机肥,培养地力。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猪粪3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耕翻土壤,使土肥充分混合。然后在6米宽的棚内,做5~6个畦,畦宽1米左右,连同垄沟。

起苗前对假植圃充分浇水,带土起苗,尽量少伤根系。定植时要将苗子定向栽植,花序伸向畦的两侧,每畦两行,行距25~28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定植0.6万~0.8万株,如果定植苗较小,栽植密度可适当加大。此外,由于大棚栽培前期,草莓生育处于低温季节,所以生长量较露地栽培的要小,为了充分利用投资较高的大棚保温功能,部分地区采用适当增加栽植密度,以提高大棚草莓前期产量。但是这种做法到了生长中后期,随着外界气温升高,棚内温度会更高,草莓植株生长量加大,因此高密度的地块,会产生严重遮阴,出现烂果。因此可采取先密植后间苗的方法,即先期加密定植1万~1.2万株/亩,然后间只留0.6万~0.7万株/亩,这种做法对提高前期产量,增加大棚栽培草莓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显著的,缺点是需要定植的苗数数量大,增加了劳动强度。

(1)适时保温。当大棚覆盖上塑料薄膜即为保温开始,从定植到覆盖薄膜的一个月期间,草莓的生长发育和露地栽培完全一样,在自然条件下通过休眠,基本满足其低温要求。这时一旦覆盖薄膜,草莓便开始转入真正的半促成栽培。从育苗到保温开始形成的花芽,由于覆盖作用使棚内温度升高,花芽开始迅速发育,接着便开花结果,因此适时覆盖薄膜对半促成栽培草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掌握适时保温呢?

从理论上讲覆盖保温时间最好是腋花芽分化的时间。因为假若覆盖过早,草莓休眠浅,环境温度高,就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而且还会抑制腋花芽的形成,变成匍匐茎抽生(花序与匍匐茎属于同一性质,只是由于发育进程规律被打乱,原本应该分化成花茎的分化原基改变方向,而分化成匍匐茎);如覆盖过晚,外界温度低,草莓进入深休眠,即使给予高温条件,植株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发育状态,导致成熟期推迟。此外由于草莓花芽分化需短期低温和短日照,而分化后则需要高温和长日照来促进其花芽发育,如果在顶花芽分化刚开始时覆盖薄膜,虽然促成了顶花序的发育,但腋花序分化被推迟,造成顶花芽和腋花芽果实成熟期相差过大,不利于高产,也达不到高效的目的。所以覆盖薄膜时期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半促成栽培方式,又要根据不同品种所需的低温时数,还要考虑生产目的的不同。如以早熟为目的,覆盖保温宜早,在夜间气温低于15℃以下时应及时覆膜;如以丰产为目的,可稍迟一些,不影响腋花芽的发育即可。结合考虑在北方覆盖保温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为了保护地温和增进品质,大棚覆盖薄膜后应立即覆盖地膜,按定植苗株距开孔,将苗提出,铺平压实。

(2)温度控制。保温开始初期,温度要求相对较高,这时需要密闭保温,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旺盛,白天温度在28~30℃,夜间最低保持在8℃以上。如夜间温度达不到要求,可在大棚内加扣小拱棚,必要时小拱棚再加盖草帘,但白天小拱棚要撤除。

保温开始后经过25天左右,新叶展开3~4片时进入开花期。草莓花期对高温极为敏感,温度超过35℃花粉受粉能力降低,而夜温降到0℃以下使雌蕊受害。所以开花期白天要求棚内温度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棚温可低些,白天20~25℃,夜间5~6℃。夜温如果高于8℃。虽然果实着色快,但易长成小果。所以在接近果实成熟时,要经常揭膜扒缝,通过换气来调节温度,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保持在5℃左右。

(3)田间管理。半促成栽培草莓每株苗能发出5~6个花序,在结果期需要10~15片叶来制造养分,对基部多余的老叶,要随着新叶的展开及时摘除。当腋花发生太多时,尤其像宝交早生品种,要把后期发出的腋花芽早点掰去,以免影响前期果实增大。另外还要注意疏花疏果,以保证果实整齐,一等果比例高。大棚内高温管理期间,蒸发和蒸腾量大,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棚内干燥,则新叶叶柄伸长,叶片小而卷曲,初蕾的萼片先端或叶片褐变枯死,这种现象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10天最容易发生。因此要注意灌水,有条件最好用管道渗漏,因为垄沟灌水会加大棚内湿度,易引起草莓病害。在开花后10~14天,果实迅速增大,这时如水分不足,会使像达娜那样的果实表面产生凹沟。追肥可根据植株长势决定,一般在第一批果采收后,采用液肥结合灌水喷施适当补肥,以保证后期果实的品质及结果数。

(4)赤霉素处理。赤霉素处理具有抑制草莓矮化,促进打破休眠,提早植株现蕾开花,促进叶柄果梗伸长等效果。因此在半促成栽培上,各种栽培方式都有必要进行赤霉素处理。

赤霉素处理的效果与赤霉素浓度、每株喷施量、处理时的温度及植株生育状况等都有关。处理时间通常在大棚保温3天后进行,因为赤霉素在高温时效果大,所以喷液宜选在晴朗高温天气进行。喷液用量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休眠较浅的丰香、丽红等品种,每株喷8毫克/升赤霉素液5毫升,一般1次即可;而对于休眠较深的宝交早生等品种,则每株喷10毫克/升赤霉素液5毫升,相隔10天左右,再喷第2次,喷洒量和喷洒浓度与第一次相同。在北京地区具体时间,12月下旬进行第一次赤霉素处理,1月上旬进行第二次处理。在这些综合措施作用下,可望在2月底至6月上旬收获草莓,采果持续期长达3个多月,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