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中棚栽培

大中棚栽培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发现,连作8年的马铃薯地块,疮痂病发病率为96%,而中间接种一茬萝卜,再种马铃薯的,疮痂病的发生则显著下降,只有28%。另外,连作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可使土壤中钾肥含量很快下降,影响土壤肥力和下一茬产量,对种地养地、培肥地力大为不利。马铃薯设施栽培施肥要注意“一要足量,二要得法”。

(一)大中棚栽培

1.选地

马铃薯受多种病害侵染,有不少病害是通过土壤传病的。因此,马铃薯是忌连作的作物,喜欢轮作倒茬。如果不实行轮作倒茬,有的病菌在马铃薯连作的情况下会在土壤中潜存量愈来愈多,导致马铃薯发病愈来愈重,甚至造成毁灭性灾害。特别是癌肿病的病菌孢子在土壤中潜存疮痂病等孢子带病后通过根系传染给健株。轮作可减少病害,利用抗病品种结合轮作对防止癌肿病、线虫病尤为必要。研究发现,连作8年的马铃薯地块,疮痂病发病率为96%,而中间接种一茬萝卜,再种马铃薯的,疮痂病的发生则显著下降,只有28%。青枯病和黑胫病的病菌,在土壤里都能存活,土壤是它的传播途径之一,连作田发病显著高于换茬的地块。另外,连作的马铃薯,由于营养吸收单一,可使土壤中钾肥含量很快下降,影响土壤肥力和下一茬产量,对种地养地、培肥地力大为不利。

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灌水方便的地块,忌重茬。大田栽培时,前茬以豆类、小麦、玉米等茬口为佳。在菜田栽培时,前茬作物以葱、蒜、萝卜等为好,这样既有利于把病害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同时马铃薯生长期间茎叶覆盖地面,多数一年生杂草受到抑制或不能结籽,对减少草害有重要作用。最好不与茄科作物作前茬,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同时,白菜、甘蓝也不是理想的前茬作物,因为它们与马铃薯有相同的病害。

在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每一户的耕地非常有限,没有办法倒茬,只好对它进行连作。因此,土壤中病害积累非常严重,一些地方疮痂病的发生达到了80%左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俗话说“换茬如上粪”,这是很有道理的。

2.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伏天深耕晒垡,接纳降水,熟化土壤。秋季深耕,耕后打耱收墒,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前作根茬,并在土壤封冻前搭好大棚骨架。

3.施肥

马铃薯设施栽培施肥要注意“一要足量,二要得法”。“一要足量”,即由于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植株在田间的生育期较短,种植密度大,以及地膜覆盖等影响,不易进行追肥,因此,提倡一次性施足基肥,在整个生长期不再进行土壤追肥,许多农民形象地称为“一炮轰”。高产地块每亩要施腐熟农家有机肥5000千克左右,一般也应施入3000千克。此外,马铃薯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每亩还应再施入钾肥30~50千克,增产效果才比较明显。施足基肥有利于前期根系发育和幼苗健康生长。基肥又分有机肥和化肥,作基肥施用的化肥最好和有机肥料混合后施用,特别是播种时施肥,把化肥和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比较安全,不致发生烧根等不良影响。“二要得法”是指马铃薯施肥有原则: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叶面追肥为辅。在施肥方法上,基肥以集中施用为宜。集中施肥能使较少的肥料发挥较大的作用。尤其在沙性大的土壤上,肥料养分容易流失,集中施肥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发育过程把肥料网络包围起来,减少养分流失。特别是硝酸铵类的化肥,其中硝态氮在沙土中不易被吸附,容易流失,集中施用效果更好。

农家肥料包括圈粪、堆肥、土杂肥、厩肥等,施肥前应使肥料充分腐熟,有的施用饼肥更应发酵腐熟后才能施用。只有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当年才能发挥肥效,有利于增产。未腐熟的有机肥,不能在短期内被微生物分解,肥效(养分)释放不出来,当年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还容易滋生地下害虫。

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种植的品种等,参照配方施肥确定适宜的品种和数量。马铃薯生长需要的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但有的地方土壤不缺钾而缺磷,这就要因地制宜地施肥。氮肥过多容易造成植株徒长,而过少或不足又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总之,只要合理施肥,有机肥(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既可达到马铃薯高产,又可对土壤培肥和改良土壤结构起重要作用。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会造成土壤板结、物理性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4.品种选择

大中棚马铃薯设施栽培一般为早春促早熟栽培,因此,品种必须具有早熟、高产、结薯集中、块薯大小适中、综合抗病性较强等特性,最好选用东北繁育基地繁殖的脱毒2~3代种薯,如脱毒早大白、费乌瑞它、中薯1号、中薯5号等,它们都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早熟的特点。

5.催芽

(1)种薯催芽提高产量

催芽的块茎因幼芽已生长2~3厘米时播种,芽基根点早已突出。播种后须根很快即可伸长。由于根系形成的快而早,幼苗得到水分和养分后也会很快出土。在幼苗健壮生长的同时,匍匐茎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时期也会相对地提前。而未催芽的块茎,播种后从幼芽萌动、生长到出土,最少比催芽的块茎晚10~15天。而且催芽的块茎播种后出苗整齐、苗壮、苗全,未催芽的块茎除出苗不整齐,单株间产量差异较大外,块茎潜伏的病害未暴露,播种后因烂种常造成缺苗断垄。特别是患晚疫病和细菌病害的块茎在低温贮藏过程,病斑发展慢,播种时可能病症很轻,播种后随着田间的温湿度升高,种薯很容易在病菌发展后腐烂或造成缺苗或形成病株。催芽的块茎由于在催芽过程把病薯和不健康的块茎基本完全消除,所以苗全、苗壮能得到保证。由于以上原因,催芽的块茎生长的植株无论在整齐度上,健康状态上和生育期上均占有优势,结果必然比未催芽的种薯产量高。

(2)种薯催芽的主要方法与特点

目前,马铃薯的催芽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先整薯切块,再覆土催大芽,然后播种;二是先整薯直接催大芽,再带芽切块、播种;三是前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先整薯催小芽,切块,再覆土催大芽,播种。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与晒种方法相近,一般在室内可进行,把未切的种薯铺在有充足阳光的室内、温室、塑料大棚的地上,铺2~3层,经常翻动,让每个块茎都充分见光,经过40天左右,当芽长到1~1.5厘米,芽短而粗,节间短缩,色深发紫,基部有根点时,就可切芽播种,但切芽时要小心,不要损伤幼芽。由于顶端优势作用,顶芽长势非常快,而侧芽很慢,往往顶芽有2厘米长,而侧芽只有0.5厘米左右,顶芽和侧芽的长势明显不同。因此,在切块和播种时最好将顶芽和侧芽分开存放并播种,这样可保证田间出苗率比较整齐一致,否则,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差异较大。一些品种休眠期比较短,贮存期间温度较高,出窖时已发芽的也可采用此方法。第一种方法催芽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烂薯现象,发芽率一般只有90%左右。但发的芽质量较好,有须根系长出,田间出苗率较好。第二种方法催芽的效果最好,粗壮芽率可达100%,须根系发育较多,并且一些匍匐茎也已长出,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好,增产和早熟效果明显。此外,各地根据不同的气候等实际情况,还创造出箱式催芽、育芽移栽等多种方法。

(3)困种和晒种催芽的方法

把出窖后经过严格挑选的种薯,装在麻袋、塑料网袋里,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日光温室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光线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以上称为困种。

如果种薯数量少,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使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睁眼(萌动)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称为晒种。

困种和晒种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种薯体温,促使解除休眠,促进发芽,以统一发芽进度,进一步淘汰除病劣薯块,使出苗整齐一致,不缺苗,出壮苗。

(4)种薯正确切块的方法

比较好的切块方法是根据薯顶部芽眼出芽快而整齐的特性(即顶芽优势),较小薯块由顶端向基部纵切为二;中等薯块纵切为四;大薯块先从基部按芽眼顺序切块,到薯块上部再纵切为四,使顶部芽眼均匀地分布在切块上。每个芽块的重量最好达到50克,最小不能低于30克。大芽块是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切芽,要把薯肉都切到芽块上,不要留“薯楔子”,不能只把芽眼附近的薯肉带上,而把其余薯肉留下,更不能把芽块挖成小薄片或小锥体等。具体地说,50克左右的薯块不用切,可以用整薯做种;60~100克的种薯,可以从顶芽顺劈一刀,切成两块;110~150克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1/3,然后再从顶芽劈开,这样就切成3块;160~200克的种薯,先顺顶芽劈开后,再从中间横切一刀,共切成4块;更大的种薯,可先从尾部切下1/4,然后将余下部分从顶芽顺切一刀,再在中间横切一刀,共切成5块。这种切法,芽块都能达到标准,而且省工,切得快。

通过切芽块,还可对种薯作进一步的挑选,发现老龄薯、畸形薯、不同肉色薯(杂薯),可随切随挑出去,病薯更应坚决去除。凡发现块茎表皮有病症的,应随时剔除。感染了青枯病、环腐病的种薯从表皮上是不易识别的,要在切开后才能发现病症。病薯一般均是沿着维管束形成黄圈并有锈点,薯尾较明显,严重时可挤出乳白色或乳黄色的菌脓,遇到这类病害的薯块时一定要把使用过的切刀进行消毒。若不消毒切刀,继续切块就会造成病菌大量传染,切刀成为青枯病、环腐病传染的主要媒介物。故在切块时要多准备几把刀,以利于在切薯消毒时轮流使用。切刀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用0.2%的升汞水,浸刀10分钟即可达到灭菌效果;切块时烧一锅开水,并在开水中撒一把食盐,将切刀在沸水中消毒8~10分钟;切块时遇病薯后,把切刀插入炉火中消毒;用瓶装酒精,把切刀插入瓶中消毒,一般浸3~5分钟将刀拿出,待酒精挥发后再切块。

根据生产实践,芽块最好随切随播种,不要堆积时间太长。如果切后堆积几天再播,往往造成芽块堆内发热,使幼芽伤热。这种芽块播种后出苗不旺,细弱发黄,易感病毒病,而且容易烂掉,影响苗全。

6.播种起垄

(1)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可以早收早上市,获得较高的收益。适时播种需要根据土壤温度和种薯质量而定。一般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稳定在5~7℃时播种比较安全。因马铃薯通过休眠后,在7℃的条件下即可发芽和缓慢地生长,土温上升到12℃左右幼芽可迅速生长。早播比一般的播期早结薯,也可以提前收获,避开各地的后期高温。而且田间烂薯少,退化现象轻,种性好。一般来说,在当地晚霜期前20~30天,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河南、山东等地二季作区的春播适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山区高寒地带一季作区的适宜播期应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城市郊区的早熟栽培,由于采用早熟品种催大芽,且在播后盖地膜,播期可以提早10~15天,但在出苗后要注意防止霜冻。

适期早播,实际上应当以当地终霜日期为界,并向前推30~40天为正确播种期。因为春播日期关系到收获期的早晚和产量的多少。从中原二季作区的情况来看,5—6月的气温达到或超过马铃薯生长适温的高限,且很快又到雨季,若在3月播种,4月齐苗,实际见光生长日数也不超过70天左右。因此,春季栽培的各项技术措施应在“早”字上下工夫,一定要做到在当地断霜时齐苗,炎热雨季到来时保产量。经验证明,离播种适期每推迟5天,就减产10%~20%。华北区在播种前使芽条经受低温锻炼,即使播后遇有轻霜冻,也无关紧要,有时冻坏了顶部,下部又会发生新枝,产量还可以有一定保证;当然就处理出芽的情况来看,已出芽的可适当晚播,未出芽的要早播。

总之,在促早熟设施栽培中,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期一般比露地栽培可提早10天左右;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早20天左右;地膜覆盖加小拱棚栽培加大棚栽培一般可比露地栽培提早30天左右。各地应根据气候情况和栽培方式灵活掌握。

(2)合理密植

马铃薯促早熟设施栽培的栽植密度宜因品种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促早熟设施栽培由于植株的生育期比较短、植株长得比较矮小,因此,与露地比较,大多宜密植。极早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密度大。植株矮小品种比植株较高品种密度要大。管理水平高的种植能手一般栽培密度较稀,整薯播种要稀,大薯播种要比切块稀植。根据不同的品种和收获日期,一般亩栽4500~5500株。

(3)大垄双行栽培

促早熟设施栽培大都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栽培过程中一般不培土,因此,大棚地膜覆盖栽培宜选择起大垄、深开沟、厚培土一次性完成覆土技术。选择幅宽为1米左右的地膜,实行大垄双行的模式,一般大行距60~70厘米,小行距20~30厘米,株距20~25厘米。薯块播种后覆土厚度以10厘米左右为佳,太浅和太深均不利后期的生长。大垄双行与单垄单行相比,尽管平均行距差不多,实际密度还是有所增加,同时由于一个行距增大,通风透光比较好,光照面积增大,所以,大垄双行一般可增产10%以上。

7.水分管理

(1)马铃薯的水分需求特点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水分占植株鲜重的90%,占块茎鲜重的80%左右。据测定,每生产1千克鲜马铃薯块茎,需要从地里吸收140升水。所以,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马铃薯发芽期所需的水分,主要靠种薯自身中的水分来供应,所以水分需求量小。在幼苗期和发棵期,是马铃薯需水由少到多的时期,一般保持土壤中含水量达14%~16%就可以了。这个时期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1/3。

结薯期的前段,即从开始开花到落花后1周,是马铃薯需水最敏感的时期,也是需水数量最多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50%以上。土壤含水量达到70%左右。如果这个时期缺水干旱,块茎就会停止生长。

结薯后期,水分需求量比较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10%以上。切忌水分过多。因为如果水分太大,土壤过于潮湿,块茎的气孔开裂外翻,就会造成薯皮粗糙,易被病菌侵入,不利于贮藏。严重的造成烂薯,导致丰产不丰收。

(2)马铃薯的灌水方法及特点

灌水方法对于用水量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沟灌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马铃薯灌溉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低投入,不打湿植株叶片,与喷灌相比,更有利于防止茎叶病害的发生。缺点是需较多的劳力,水损失严重,只有50%~70%的水为植株所利用,易引起水涝和促进土传病害和烂薯的发生。喷灌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广泛应用,可有效用水,但因植株茎叶被打湿而易导致病害的发生。滴灌不常用于马铃薯生产,这种系统的水分利用率高但投资大,在缺水或盐碱地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在设施栽培中,滴灌在有些地方也开始使用。

8.温度与光照管理

出苗前,一般不通风,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出苗后中午通小风,排废气。3月中下旬,每天上午9时打开棚的两端通风,若温度还高,可在棚的中间通风,使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2~28℃,夜温12~14℃,下午3时封口。大风天气注意背风通风。4月上旬,视温度变化,适当揭膜,前3~4天,昼揭夜盖以炼苗,到终霜期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此时平均气温达17℃左右,最高25℃以上,是马铃薯生长的最佳时期。棚体材料,应全部收存,以备再用。

马铃薯喜光,光照充足,利于生长发育。棚膜上的水滴可反射、吸收光能,因此应经常用竹竿振动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透光性。也可于扣膜前用豆汁喷洒棚膜或选用高效弥雾无滴膜。

9.化学调控

马铃薯徒长现象多半出现在水肥好的高产田块。徒长的原因主要是施肥量大,特别是氮素太多,加上种植的密度大,植株生长期间是由于严重拥挤和枝叶互相遮阴造成的。控制植株徒长的办法,一是控制浇水,二是喷施抑制剂。实践证明,控制浇水只能是暂时的,否则会减产;喷用抑制剂既不减产,又可调节植株的生理机制,效果比较好。目前应用的抑制剂有多效唑、矮壮素、膨大素等。对于徒长的植株喷施100毫克/千克左右的多效唑或1~6毫克/千克的矮壮素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茎叶中的养分向块茎中运转则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在喷施多效唑或矮壮素时要注意植株的生长量。如果发现植株出现徒长现象,但尚未达到足够的生长量,可实行控制浇水,使植株比较缓慢地生长。待植株生长达到较丰满时再喷施抑制剂。因为早喷施抑制剂植株生长量小,可以控制徒长,但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在植株生长量大时喷施抑制剂,茎叶中养分向块茎中运转的量也大,能获得高产。一般喷施多效唑宜在大现蕾至开花期进行。

10.病虫害防治

进行春提早大中小棚设施马铃薯栽培,由于外界大气温度低,主要病虫害还没有出现,因此,在北方地区,早春马铃薯设施栽培病虫害很少;而在南方雨水多的地区,主要是后期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目前常用的农药有克露、大生、银发利、科佳、福帅得、杀毒矾、普力克等液喷雾防治。

11.及时收获

根据市场行情,要及时收获上市,这样既有利于马铃薯抢早上市,提高价格,又利于早让茬,提高全田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