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探析

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探析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探析欧阳洁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是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公安战线中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体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从公安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客观需求来看,单靠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不足以保证公安工作成果的巩固和公安事业的发展。
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探析_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探析

欧阳洁慧(1)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是个常论常新的问题。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公安院校的发展乃至公安事业的前进,其意义之重大和深远是始终不容置疑的。公安战线中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体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既然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它就负有社会使命和责任。提到警察的职业特性,人们往往会想到正义、忠诚、勇敢、团结、务实等词汇,这也是公安社科工作者的写照。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公安社科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贯彻“二为”方针,即为公安事业服务,为教育事业服务。本文主要针对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社科工作展开相关探讨。

一、增强公安社科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201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关键年。当前,探讨和明确如何增强公安社科工作者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和能力,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第一,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过程。在新时期探讨和明确增强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和能力的意义和途径,有助于保障公安社科工作者与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保持高度一致和协调,并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同时,还能为今后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经验积累。

第二,是公安社科工作者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具体表现。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当着公安工作中社会科学研究主动倡导者的角色,他们是促使社会科学在公安事业发展进程中成为一个有意识的、科学有序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科学保障。《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大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水平(简称为:四个能力、两个水平)。要提高这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没有一个能离开哲学社会科学包括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更离不开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二、公安科学的发展现状

要探讨和明确如何增强公安社科工作者在新时期的社会责任和能力,有必要对公安科学的历史、现状和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早在1958年8月16日召开的“九公”(第九次公安工作)会议上,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同志就强调进行:“公安本身就有理论,有文化”,搞公安工作的干部要“讲哲学”,要成为“有理论、有马克思主义、会写小说、会演电影、会唱歌、会作曲”的多面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公安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早期要求和指导思想。20世纪50—60年代,从警务方针和公安政策法规的制定、公安政法干校的设立和兴办,群众出版社的创办,到警营文化的活跃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对我国公安事业的巨大作用早已初见端倪。20世纪60年代中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摧残,公安工作也一度停滞不前。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直到80年代,公安部创办本科教育,鼓励公安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设立“金盾文学奖”,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设立“金盾影视奖”和“公安报刊优秀作品奖”,哲学社会科学在公安战线才又重现活力,并增添了新的动力。21世纪以来,全国省(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公安报刊多达34家,若将地(市)级公安报刊计算在内,全国公安报刊可超过300余种。目前,已有公安厅(局)所属研究所90余所,地(市)公安(处)局所属研究所50余所。仅2006年以来就实行了以公安机关为执法主体的法律、行政法规、法律法规应用解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国际公约共77件(2)。目前,全国公安本科院校已有18所(5所部属,13所省属),专科16所(3),同时还相继建立了一大批民警教育培训基地和所队长学校,公安院校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学报、杂志达30余刊。可见,哲学社会科学在公安文化建设、公安队伍建设、公安管理、公安机制体制建设、公安教育等方面无一不是硕果累累。

从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来看,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公安教育事业乃至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并不单纯取决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而且要有合理应用自然科学与技术新成就的制度和价值观念。这就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从公安工作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客观需求来看,单靠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不足以保证公安工作成果的巩固和公安事业的发展。从“科技强警”战略实施的成效来看,虽然人文与科技的分离与对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和控制,但所谓人文危机和困境仍然存在。从保障机制上看,2003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实施和“二十公”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哲学社会科学在公安事业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从发展趋势上看,标志着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思想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自2008年颁发以来,公安部、各地公安机关及公安院校都相应出台了学习“意见”的决定,确保了“意见”精神的学习、传达和落实,“意见”持续引领着公安文化建设,不断推动着公安教育事业和公安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公安战线社会科学工作的新局面。

三、增强公安社科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公安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探寻新时期如何增强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信息源,其中,积累了有如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强化公安队伍管理等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可见到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带来的不足。除了要从中借鉴经验,防范不足,还必须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公安工作的实践需要来进行。本文从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两方面展开探讨。

自我完善的角度而言,责任意识包含了角色意识、阵地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宣传意识、合作意识等众多方面。这里主要谈谈当前要重点强化的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角色意识,重塑角色定位和角色价值,增强职业向心力和自豪感。公安学社科工作者是公安战线和教育战线中的“特种兵”,在公安事业和教育事业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双重价值。根据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的动机理论》(1943)一书中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论假设,“自我实现”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人只有在其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充分表露出来时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可见,这种不可替代性的价值,还将进一步激发出人的潜能来,从而形成人与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特种兵”与公安教育事业和公安事业的融合与共同进步。其次,要强化阵地意识。要维护和巩固公安科学的先期成果,并注重传统继承和时代发展。要培育和建设好“特种兵”的自我成长环境,要增强能动性,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活跃有助于推动公安发展战略与警务机制探索的科学研究平台和氛围。最后,要强化宣传意识。要担任好公安战线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利用大众传媒、专题宣传等有利于公安科学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公安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分重点、分层面地传播与维稳工作、打击刑事犯罪、治安防控、治安行政管理、科技强警、公安法制、公安队伍建设等警务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而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借助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支撑和引领(4),创建和推进以公安社科工作者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文化。一方面,要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重要原则。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它同样应该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的品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其工作者而言,创新同样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文管理,把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文化溽染渗透到社科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文化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公安社科工作者更有尊严,就是一种人的自觉和自信(5)。此外,还要不断强化公安社科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实现被动适应性合作向主动适应性合作及导向性合作的转变,从而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不断增强主动性、强化导向性。

二要完善科研管理与服务理念、机制和体制,努力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可策划、组织一些寻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史足迹的活动和相关主题展览,让广大公安战线的社科工作者都有更多走近历史的机会,接受历史精神的洗礼,学史明责,爱国荣业。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众所周知,因此,可以提倡充分利用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促动作用,通过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与服务理念,努力在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活动氛围,使广大公安战线的社科工作者们适应环境、利用和改造环境,从而探寻出公安科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公安社科工作者的培训工作。这里要强调的是,在项目指南设计、项目申报、科研团队建设、成果推广等各项业务的培训中,首先要严格人文科学教育与培训。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先生原本是学医学的,后来却能成为新文化革命的主笔、主将,正是因为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好,基本功好。可见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因此,要努力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开办围绕人文科学教育主题的各种业务培训。打造公安社科工作者的人文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学习平台,扎实练好基本功。

【注释】

(1)欧阳洁慧,广东警官学院助理研究员

(2)曹礼海:《公安文化建设的45个细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3)转引自2010年全国公安院校校长会议。

(4)曹文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警院人文教育》,载《公安教育》2006年第7期。

(5)许江:《警惕文化全球化、技术化、娱乐化倾向》,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9日第69期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