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应依据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发展特点的不同选择防治方法,制订防治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均体现了以下的有害生物系统防治、综合防治、有限防治的理念。根据防治目标的不同,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有3种主要类型。如某药用植物示范种植区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展望未来,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仍将围绕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的原则向前发展。

第六节 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应依据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发展特点的不同选择防治方法,制订防治措施。植物病虫害涉及有害生物、植物和环境3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其复杂性使采取单一的防治措施很难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长期依赖一种防治方法,尤其是单一依赖化学防治,会导致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防治失效使得病虫害再度大面积发生,甚至引起环境污染加重、人畜安全威胁加重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在栽培阶段属于农产品,采收后或加工为中药材,或作为提取物和制药的原料进入工业领域,其终产品又被用于预防与治疗疾病,在人类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产和用途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药用植物有较高的生物产量,还要求较高的药用品质,更要求终产品的安全性。因此,进行药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至关重要,一方面可避免或降低病虫害对药用植物造成的产量损失和外观损伤(药材外观也是药材品质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由病虫害防治措施本身对药用植物安全性带来的威胁,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应保障栽培药用植物“绿色、安全、无残留”。因此,药用植物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应遵循我国植物保护“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含义

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植物、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国际上一般采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概念,即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管理系统,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使有害生物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病虫害综合防治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均体现了以下的有害生物系统防治、综合防治、有限防治的理念。

(一)系统防治

以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点,把有害生物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强调充分利用系统本身能够控制有害生物的所有因素,而不是孤立地防治病虫害。既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也要维持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和安全,关注被保护植物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各种措施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单一采用一种防治措施不能完全解决病虫害控制、环境保护、人畜安全等问题。以综合治理策略为中心,综合考虑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方法,取长补短,确定最佳防治方案,尽量使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与生态系统自身对有害生物的控制相协调。

(三)有限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不以彻底消灭病虫害为目标,而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观点出发,遵循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原则,适当降低防治要求,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经济学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当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值与防治费用相当时,所对应的危害率、虫口密度或产量、质量损失水平。但是,受植物受害程度、有害生物种群密度、防治成本等变动的影响,经济受害允许水平是随时波动的。尤其对药用植物而言,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很大,病虫害导致的质量损失又难以评价,确定其经济受害允许水平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另外,在系统中保持一定数量的有害生物,有利于维持天敌生物种群的数量,用自然因素将病虫害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二、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

任何一个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案都应围绕防治目标来制订。制订过程中,先确定最切合实际的防治指标,其次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3个方面,对各种防治方法作出综合评价,以选择最佳的防治技术组合和防治策略。在方案实施后,应根据实际防治效果,不断改善和调整综合防治方案。根据防治目标的不同,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有3种主要类型。

(一)以单一防治对象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

着重了解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等,以防治对象自身的特点为突破口,确定主要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时期;在对已发病地区进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掌握其发生规律和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制订针对防治对象的预防措施;防治指标宜以发病率或被害率的降低为主。如灯盏细辛根腐病综合防治方案。

(二)以围绕一种植物的多个防治对象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

在调查该植物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在了解主要防治对象、主要危害时期、危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该植物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防治指标的确定宜兼顾主治和兼治对象,以被保护植物病虫害综合损失率下降为主。如滇重楼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三)以围绕种植区域的多个防治对象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

在调查该区域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确定主要防治对象和兼治对象;由于涉及因子较多,应充分利用主要防治对象与区域内各种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提出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指标的确定宜兼顾主治和兼治对象,以被保护区域中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的稳定降低及主栽品种的病虫害损失率下降为主。如某药用植物示范种植区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展望

伴随着农业、生物、环境、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不断发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从一种技术体系发展成一种管理系统。管理系统防治目标强调低于经济受害允许水平,而不是彻底灭除有害生物;防治思路强调利用有害生物、植物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病虫害;防治方法强调多种措施协调使用,甚至不采取任何措施;防治效果强调在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最小化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控制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最大化;防治效益强调在多技术、多目标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寻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展望未来,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仍将围绕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的原则向前发展。

(一)有利于调动自然因素的防治技术重要性日趋增强

应用培育抗病(虫)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虫)性、保护利用天敌生物等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在尽可能不依赖化学防治技术的前提下,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将成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日趋增强

与直接灭除有害生物的措施相比,调整栽培制度以避开病虫害高发时期,采用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以减轻有害生物危害,改善栽培环境使之不利于有害生物生长等管理措施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三)无公害技术的重要性日趋增强

无公害防治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加大对人类及非靶标生物危害最小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力度,使之逐步取代毒性较强的农药,将成为化学防治的主体。在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成本低的前提下,应尽量应用生物、农艺和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治理有害生物。

(四)预防措施的重要性日趋增强

“预防为主”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但盲目预防、过度预防也会导致预防措施效果不佳,防治成本提高和农药残留增加。随着植保科学的发展,有害生物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种类不断增加,监测手段不断完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将为病虫害预防提供更为准确的病情信息,越来越多的病虫害将在发生流行之前得以控制,预防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作用将被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